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赵军在断粮之前为什么不和秦军拼命

以史为鉴 2023-07-02 09:52:09

赵军在断粮之前为什么不和秦军拼命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平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长平之战,当时的赵军战斗力是很强的,为何赵括此时不和秦军拼命反而固守?他守什么呢?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依旧指望赵能够借到诸侯援军来解救他,足以证明从一开始赵括就没想过全军覆没的下场,他一开始就狂热的想打胜仗的,赵粉愣是能给他塑造成悲剧形象,好了全军被合围以后,秦军当真能吃下赵军主力吗?答案是至少在包围圈初期,白起自己都没有信心拿下全部赵军,否则也不可能向秦王要求增兵。

而秦王得知赵军主力被合围以后,做的事情就是疯狂的刮地三尺拉壮丁,连刚刚霸占的韩国领土都不放过,大批韩国人被稀里糊涂的征调进秦军部队。征兵年龄直接下放到15岁男孩,秦军的总兵力爆炸式的增长,此刻的秦军包围圈才真正形成了密不透风的铁桶阵,而伟大的赵括将军,他在46天里干了什么?史书上是一笔带过,最后的结论是,断粮46天的赵军饿的人吃人了,那么如何解释悲壮的赵括将军,既然已经决定了拼死拉倒,为何又要原地46天呢?

很明显人家开始压根就没想过要输,就算被包围了赵括将军想的还是保存主力生还而不是拼命,一直到了全军彻底断粮以后可爱的赵先生才彻底认清了现实,援军什么的是不可能的了,粮食什么的已经没有了,只剩人肉了,再不拼自己人就要互相吃光了,可惜这个时候秦赵两军的实力对比要比初期交战有了更大的悬殊,秦军得到了秦王的全力增援,包围圈已经密不透风,而赵军不但没有得到任何补充,还断粮46天,请问这是一个打算跟秦军拼死一战的态度吗?

难道伟大的赵括将军一开始,就决定要以赵军最虚弱的状态,和秦军最强盛的状态决一死战了?别逗了好吗,赵括真正能吹的就是他的光荣战死还算壮烈,其他的可以说已经根本不能再洗了,另外根据赵粉吹嘘的所谓造成秦军重大伤亡,这跟赵括本人又有多大关系?这是因为赵军本身就是战国一流强军,战斗素质一直就是各国的军队里拔尖的存在,在赵军主力全灭以后廉颇靠8万少年军击败了绝对优势兵力的燕国军队。

在邯郸之战中更是以数万残兵死扛,秦军20万大军长达一年多的围攻,这是赵军本来就有的战斗素质,你怎么可以因为赵军本来就很优秀的战斗素质给赵括洗地呢?其实我也理解赵换将的决定,当年的赵实力非常强大,和秦军之间有过几次互有胜败的交战,我们今天觉得赵弱小那是站在上帝视角。

其实当年的赵是一个热血方刚的朝代,东边狂揍燕国齐国,灭掉无数蛮夷小国,国力达到巅峰,一个热血的国家碰上一个刚刚继承王位的年轻的热血的王,看廉颇这种乌龟打法不爽很正常了,年轻人永远看老头不爽的这是历史规律,正好一个更热血的年轻将领站了出来碰上了同样热血的王,于是踢开那帮老不死的文臣武将貌似也是合情合理的了,这东西说不清谁对谁错,只能用胜败的结局来决定,尤其是廉颇后来力挽狂澜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击溃了倾巢而出的燕国大军拯救了一次国家。

那么赵括还想怎么洗白呢?毫无疑问赵孝成王和赵括必须为赵军的全军覆没负全部责任,和那些本就衰落的国家不同,赵处在一个巅峰期的强盛时代,突然间就垮掉了,这两人必须全权负责没有洗地的理由,年轻人战胜老人引领时代潮流这固然是历史规律,但这不代表年轻人就可以任意干坏事把老人的经验全部扔进垃圾堆,惨痛的学费那是肯定要交的,洗地是完全没必要的,我觉得给赵括洗地还不如狂吹卫青霍却病,这两人都是以年轻人的身份战胜了那帮保守的老将,为大汉开启了战略进攻时代,尤其是霍却病,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彻底让一群老将黯然失色,这才是真的厉害。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1、客观上赵国在士兵素质,综合国力,武器装备上都弱于秦国。

2、被秦国离间,被奸臣进谗,赵国决策层换上了赵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

3、当时秦国倾国而出,肯定比赵国的兵要多,甚至倍于赵军。这大大出乎廉颇的预料。

4、没有尽量拖延,打消耗战,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军有生力量,而是主动出击给了对方机会。

扩展资料:

前260年农历四月,赵军数战不利,赵国的主将廉颇决定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秦军。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取得良好效果

赵孝成王对于廉颇坚壁不出颇为不满,又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派赵括去接替廉颇为主将。农历七月,赵括统率援军来到长平,接替廉颇为主将。

赵括大意出兵进攻秦国军队的时候,白起命令秦军佯装败退,赵括就命令赵国的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军的营垒,但是赵国的军队无法攻破秦军用两年时间加固的营垒。

白起命令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五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粮道。

农历九月,赵军主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孤立无援,赵括亲帅精锐部队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国军队因无主将指挥,四十万士兵向秦将白起投降,酿成惨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长平决战

秦王听到赵国主将已经换了赵括,心中非常高兴,认为打败赵国的好机会到了。他任命秦国名将白起为上将军,改任王龁为偏将,增派了大批攻赵部队,制定攻打赵国的作战方案。他还下令全军将士保守机密,谁也不许泄露白起担任主将的消息,以免引起赵军的注意。

白起针对赵括没有作战经验、鲁莽轻敌的弱点,决定对赵军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并进行了具体的战斗部署:第一,在长壁构成一个袋形阵地,以主力部队坚守营垒,阻止赵军的进攻;第二,把原来在第一线上的军队作为诱敌部队,命令他们受到赵军进攻就向长壁撤退,引诱赵军深入包围圈;第三,在长壁的两翼布置精兵22000人,准备出其不意地插入赵军的后方,断绝它的粮道,并协助长壁的部队,包围来进攻的赵军;第四,另外再派出骑兵5000人插入赵军营垒的中间,把赵军分割成为两部分,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

公元前260年8月,轻举妄动的赵括果然指挥赵军向秦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秦军先头部队假装败退。赵括不察虚实,就命令赵军追击。赵军追到长壁,遭到了秦军的坚强抵抗。这时候,布置在两翼的22000名秦军立即出动,插到赵军的后方,抢占西壁垒(今山西省高平县北的韩王山高地),构成了包围阵势。5000名骑兵也迅速插入,往来突袭赵军。赵军发动几次攻击,都没有成功,只好就地构筑营垒,由进攻改为防御,等待援军到来。

秦军包围赵军的捷报传到秦国都城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秦王就亲自来到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一带),把当地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部组成军队,调到长平战场,占据长平东北面的高地,切断赵括的援兵和粮运。在秦军的四面合围下,赵军增援部队无法通过,军队的给养也断了来源。到了这年9月,赵军断粮已经46天,士兵们饿得没有办法,就暗自互相杀食,情况极为严重。赵括组织了四支突围部队,一齐鸣鼓冲突,企图打开一条出路,可是一连突围了四五次,都没有成功。他在绝望之下,决定挑选一支精锐部队,全部披上厚甲,骑上战马,由他亲自率领,强行突围。不料赵括刚出现在阵前,就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失去了主将,没人指挥,立刻陷入混乱。秦军趁机发动猛烈进攻,把赵军杀得大败。长平之战,以秦军大胜,赵军惨败告终。对40万投降的赵军,白起竟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是历史上极端残暴地杀害战俘的典型事例。

长平之战,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这一仗不但大大地削弱了赵国,而且也镇服了东方各国,为秦国后来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次战争的结果是秦胜赵败,为什么呢?从秦国方面来说,实行“远交近攻”孤立了赵国,运用反间计使赵国更换了主将,又采用了后退诱敌、分割包围等正确的战略战术。这些固然对取得胜利起了很大作用;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赵国君臣轻率任性,不自量力,在完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贸然与强敌进行决战。赵括这个“纸上谈兵”的军事家惨遭失败,对一切只会说空洞的大道理而不注重实际的人,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4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