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犯人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满人打败了明朝之后开始对整个中国进行统治,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清朝同时也是整个中国的清朝。满人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建立清朝统治国家的同时,他们也将自己族人的许多习俗和礼节带给了整个国家。在入关发展的这段时间,有一部分习俗慢慢地被他们摈弃,因为这些习俗比较落后,跟不上发展的形势。但是绝大多数满人的习俗和规矩都还是被保留了下了,满人虽说入关生活了,但他们的生活依然还是依照自己的风俗和习惯在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逐渐吸收了一些汉人的文化和风俗,不过整个的统治过程中依旧是按照满人自己的律法在进行。我们从很多有关的影视作品里总是会看到许多关于满人的刑法和习俗,其中有一条就是犯了错的人要被流放到比较远,环境比较艰苦的地方去。
在清朝相关的影视作品里,我们通常听到的流放地点都是宁古塔,那么这里的宁古塔究竟是什么地方呢?为何满人总是将犯了错的人送去宁古塔,而不是送到边疆这些地方呢?还有就是主犯被发配了之后,如果他犯的罪比较大,那么他的其他家人也会受到牵连,一般都是受到给披甲人做奴隶这个惩罚。那么此处的披甲人我们大概可以想象他是一类人,但具体是什么人我们也不太清楚。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关于满人发配犯人的这一条刑法。
满人在我国最初的居住地方是东北一代,而前面所谓的宁古塔不在别处,它就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境内,这里对清朝非常重要,是清朝最初建立的政治中心。他们的祖先的政权就是在这里开始建立的,所以在满人的心目当中这个地方非常重要的。那么宁古塔究竟有何特殊意义呢?其实在满语当中宁古塔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6,就这个数字本身而言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只不过在很多人眼中觉得它比较吉利儿子。不过满人选择宁古塔并非这个含义,这与他们流传下来的故事有关系,据说当面一共有六位兄弟在这个地方开垦土地,建立家园发展生活。而后来努尔哈赤本人也生有六个儿子,满人们就将这些流传下来的的传说记住了,所以宁古塔对满人的意义不一般,这里可以说是他们文明和发展的开端。
我们都知道每个地方的环境是不一样的,我国土地广袤无垠,有的地方气候和环境都很好,适合人类发展和居住,但有的地方环境和气候非常恶劣,完全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像我过的东北地区,气候就非常寒冷干燥,所以这个宁古塔真的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在古代的时候有很多被发配到那里的读书人,他们对宁古塔有一些描述,据说那里得环境无法用语言来进行描述,恶劣这样的词语已经不能说出它的艰苦了。那里堪称是人间的真实地狱,许多的犯人知道自己要被发配到宁古塔的时候,根本就接受不了,其实这跟判处死刑是没有什么差别的,于是很多人知道消息后就选择结束生命。因为他们很清楚宁古塔的环境,就算是自己活着到了那里,最后也会因为艰苦的环境而受尽折磨,早晚都是会死的,与其受尽苦楚后死去,倒不如在还没受苦钱前就死去。有的人可能会想到逃跑,但是那完全是不可能的,首先你根本就没机会,就是有了机会也没办法逃跑。在前往宁古塔的路上枷锁加身,人是没办法逃跑的,而到了宁古塔之后你又往哪里逃呢?东北已经是我国最边沿的地区
有一位叫做吴兆骞的人曾经对宁古塔的天气进行过描述,根据他的说法那里的气候实在是糟糕至极。开春之后一直到四月都是大风不止,整天还有雷电;从五月到七月也没有一个好天气,整日都会下雨;八月刚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下雪,到了九月河水就通通结冰了。这样的天气大家完全可以想象了,一年到头几乎都没有好天气,其艰苦程度可以想见。还有就是那里居住的人本来就很少,所以野兽横行,经常有犯人在去往宁古塔的路上就被野兽吃掉了。
而前面说到的披甲人就是清朝政府安排在边关守卫的士兵,这些人在遇到战争的时候就会拿起武器,穿上铠甲进入战场,如果没有战争他们就恢复农民身份种地。不过他们并不坏,给他们做奴隶一般都会受到善待,就算是逃跑他们也会帮助犯人们脱罪。单单看这一点的话,宁古塔的生活也就没有那么凄苦了。
咱们在名著上、电影上都能看到这样的情节,官员犯了一些比较严重的事儿,被皇帝发配到遥远的关外,可是很多人就纳闷了,有好好的监狱不用,为啥要整这一出,而且在古代是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的,这一路上还得管公人和犯人的吃喝。
古代的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大罪,通过将犯人流放在人烟稀少的穷苦地带,一般被流放的犯人都难以生存下来,那么皇帝的这个做法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这3点。第一、充实边防力量古代的边疆地区,那里属于人烟稀少,如果有敌人来犯是很难抵御的,再加上离宫廷比较远,运输军需物资和粮食都是要花很长时间的,而被流放的犯人们,平日里就要干一些农活,以备随时的开采粮食。
第二、开发边疆地区边疆地区人烟过于稀少,国家也要发展,但是一般老百姓也没谁愿意迁移到这么穷苦荒凉的地方,这么一来把犯人们一发配过去也能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第三、显得皇帝慈悲犯下大罪而遭到流放的人,说到底也就是老老实实的做个农夫,耕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这些犯人就是免费帮国家打工的,这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最重要的是,把这些犯下重罪的犯人流放而不判死刑,这也体现了皇帝的“仁慈”和“宽恕”。
在封建社会里,当时王朝的管理者们为了便于管理庞大的国家,于是出台了一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刑罚。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在她执政时期就有发明了很多严酷的刑罚,而到了清朝时期也有“满清十大酷刑”。而在历史上还有一样刑罚也是让人非常害怕的,这种刑罚就是古代的——“流刑”流刑是什么样的刑罚,单单从字面上就能很好理解,就是让犯人离开家乡发配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既然是一种刑罚,那犯人被流放的地方肯定不会是什么条件好的地方,通常都是被流放至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的蛮夷之地。
古代一些达官显贵被流放到房陵、而普通官员则被流放到海上孤岛海南、全是崇山峻岭的云贵川或者岭南等地,这些都是当时比较知名的流放之地。
当然最出名的流放之地宁古塔被大众熟知,却是清宫剧大红大紫所留下的“功劳”,因为在一些清宫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皇帝发怒后,将某些大臣流放至宁古塔,而这些大臣到达目的地之后要给披甲人为奴。
在《研堂见闻杂记》中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在半道上就被豺狼猛兽给吃掉,或者被当地恶劣的气候折磨死,能活下来的不多。
流刑的可怕之处有两点
首先是身体上受折磨的痛苦
众所周知,被执行流刑之人被流放之地都是偏远地区,不但条件差,就连气候也很恶劣,这也是很多犯人都还没走到流放地就死了的原因所在。就算这些被流放之人能活着到了流放地,但他并不是自由之身,往往还会被人管着,如同奴隶般的从事一些高强度的体力活,最后能在不断被折磨之下活下来的都不容易。
其次是在精神上受尽折磨
在古代人的思想观念里是讲究“落叶归根”的,浓浓的故乡情结,让很多人愿意离开家乡在外漂迫。就算是一些人入朝做官,那么在晚年时也会选择辞官回乡,在家乡颐养天年是当时每个人的梦想。而被流放千里之外,又受到诸多限制,这对获得流刑的犯人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总而言之,在封建社会中的流刑对于古人来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身体上,都是对人无比残酷的折磨,所承受的苦痛和折磨一点也不比其他酷刑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3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