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魏忠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说到宦官掌权,最早的且比较出名的应该就是秦朝时期,指鹿为马的赵高,若不是他篡改遗诏,赐死扶苏,倒行逆施,秦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到了东汉后期的宦官,更是权倾朝野,加快了东汉的灭亡,因为种种原因,众人对于宦官都没有好印象。不过宦官也有好人、有才能的人,例如东汉初年蔡伦的造纸术、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等,为人类做出了许多贡献。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明朝是一个皇帝最奇葩额朝代,也是一个宦官掌权频出的年代,像引发“土木堡之变”的王振,正德年间的八虎等,这些人祸乱朝纲、无恶不作,使得国家动荡不安,天下民不聊生,令人痛恨,遗臭万年。但是在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位太监,虽然专权跋扈,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引起很大的争议,此人便是魏忠贤。
魏忠贤本是街头流氓,地痞无赖,后来为了出人头地,不惜自宫做太监,但是这个时候魏忠贤还是个小太监,能够从一名籍籍无名的小太监,成为前倾朝野的“九千岁”,考得可不仅是运气,更多的是因为判断能力和聪明机智。
魏忠贤掌权后,专权擅断,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排除异己,他建立东厂,拉帮结派,收拢了一大批爪牙,这些爪牙无恶不作,将朝廷搞的乌烟瘴气,许多官员弹劾他的罪责,可谓罄竹难书。既然魏忠贤如此可恶,天下应该是乱世之像,可为何魏忠贤掌权时,满清难以进犯大明一步,民间虽有怨言,但整体太平;可是魏忠贤一死,满清军队如入无人之境,民间起义军蜂拥而至?
由此可见,魏忠贤虽然是一个专权跋扈的宦官,但是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宦官。宦官权力能够在和士族官员占据优势,主要是因为皇权的支持,魏忠贤出身低微,所以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力,杀鸡取卵的事情他绝不会干,对于东厂等手下贪污腐败,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在国家大事上他是拎得清的。在天启年间,他掌权时,为何清军难以入关,只因魏忠贤两点措施:
一、重视防御,发展军事
魏忠贤知道努尔哈赤在边境虎视眈眈,如果满清军队打进来,那谁都没得玩了,所以他再贪财,也不会去贪军队的军饷,反而是想办法加强边关防御,知道用有真材实料的名将抵御清军。因此努尔哈赤等人难以取胜,可见如果有人大力支持军队,明朝并不是无一战之力。
然而不断弹劾魏忠贤的东林党官员,他们不在乎谁做皇帝,什么钱都贪,反正谁做皇帝都不会影响他们发财,连军饷也克扣,更是忌惮他人立功升官,每当边关哪位将领立了功,他们便想方设法的打压,夺兵权,或者换上自己的人。打不打胜仗不要紧,只要领兵的是自己人,那话语权就在自己手上,这就是明朝后期的官员心态。
二、打击豪绅,充实经费
为什么官员士族大力弹劾魏忠贤?因为魏忠贤收取了工商税,在明朝后期,大部分富商都是士族官员暗中培植的势力,魏忠贤收富商的税,那些官员就自然损害利益了,因此才会费尽心思的将魏忠贤拉下台。但正是魏忠贤收取工商锐,用以打仗,士兵们才会尽心尽力的保家卫国,满清打不进来,因为打仗打的就是钱。当东林党扳倒魏忠贤后,又取消工商税,克扣军饷,贪污腐败,导致内外交困,明朝最终走向灭亡,可惜崇祯皇帝临死前才明白这个道理,后悔杀了魏忠贤,导致国破家亡。
魏忠贤掌权时期,当时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军队多次想突破防线,但每次都失败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魏忠贤在位期间做对的两件事情。
第1件事情加强对边关少数民族的防范。虽然是一个权倾天下的太监,但魏忠贤深知自己的权利都是皇帝给的。如果努尔哈赤打进来,那么此刻他拥有的一切都会化为灰烬。因此他重用袁崇焕等边关名将,打造了安定的边防线以抵御努尔哈赤的军队。
第2件事就是魏忠贤为了增加国库的收,主张对东南沿海富裕地区征收工商税。虽然这么做魏忠贤自己也赚了很多钱,但他从这些大资本家那里收刮来的钱补贴了岌岌可危的财政。充实了明朝的国库,保证了边关的军费。通过这两件事情,魏忠贤算是帮大明王朝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寿命。
但令人遗憾的是崇祯皇帝上位后重用东林党人,而东林党人大多是江南士大夫出身,有的还是江南土豪,所以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取消了工商税。更为严重的是东林党人把农民的赋税增加,取消了驿站制度。这导致各地农民起义不断,最终在陕西地区,李自成起义迅速扩大,明王朝就此覆灭。
东林党人的上台,直接推翻了魏忠贤制定的各项政策。对于关外防线,东林党人不仅没有保证后勤,而且在党羽纷争中把抗金名将袁崇焕等人给牵扯了进去,最终导致袁崇焕被杀害。从此再也没有人可以压制后金的军队。再加上对农民收的税多如牛毛,压的百姓喘不过气,最终李自成兵临城下,明朝灭亡。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能力不可小觑。从乞丐,一直走到明朝开国皇帝的位置,朱元璋的能力毋庸置疑。朱元璋在位期间,朱元璋创造了洪武之治,可以说这是明朝第一个盛世,让明朝走向了巅峰。
可是朱元璋驾崩之后,问题就出现了。当初朱元璋册封藩王,结果导致了藩王的实力不断扩大,威胁到了皇权。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帝继位,结果被叔叔朱棣给灭了。现如今几百年已经过去了,建文帝仍然是下落不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到了之后,明朝的发展走向了极端,明末时期出现了党争,结果导致了明朝走向灭亡。党争的出现,让明朝陷入了没有挽回的余地。从万历皇帝开始,明朝的党争就不断出现,直到明朝灭亡,仍然是处在党争之中。明熹宗时期也是如此。
明熹宗在位期间,出现了一位宦官,此人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但是宦官掌权之后,明朝就更加完蛋了。当时出现了一位权倾朝野的宦官,他就是魏忠贤,此人掌权期间,明朝的各个方面都还可以,值得一提的是,在魏忠贤期间,努尔哈赤一直没有打进来。不过魏忠贤也制造了很多冤狱,包括“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专门迫害东林党。
明熹宗朱由校时期,掌握大权的人都是阉党,也就是魏忠贤的人。这时候的魏忠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民间甚至是出现了“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这样的话足以说明魏忠贤在当时的地位,甚至是明熹宗朱由校都不如魏忠贤。
不过魏忠贤掌权期间,成绩也是比较不错的。那么为什么魏忠贤掌权时期,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没有攻打进明朝呢?原因很简单,努尔哈赤奈何遇到了人生的克星,就是孙承宗师徒。在当时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是找到了机会,只不过时机不成熟。
孙承宗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除了朱由校之外,孙承宗还有很多学生,最为厉害的就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也正是有了袁崇焕,努尔哈赤才没有进攻到明朝的京城。袁崇焕并不是武将出身,而是一位书生,结果在孙承宗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武将。
正是因为袁崇焕的出现,挡住了努尔哈赤的脚步。袁崇焕的出现挡住了努尔哈赤进攻的脚步,保住了大明王朝的边关,守住了国门。面对努尔哈赤的八旗军,这时候的袁崇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没有他镇守边关,那么明军恐怕会一败涂地。
面对来势汹汹的八旗军,袁崇焕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在宁远这座破城中筑起了防线,这样的事发生后,袁崇焕的地位上升。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袁崇焕就属于拥兵自重了,这肯定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袁崇焕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抵挡住了努尔哈赤的进攻。
这场战争就是宁远大捷,明朝的主要将领就是袁崇焕,后金的将领就是努尔哈赤。在宁远大捷中,野史记载了一个传闻,就是袁崇焕很有可能用红夷大炮打中了努尔哈赤,并且努尔哈赤在半年后不治身亡。不过这一点不足为信,毕竟是野史的记载。
宁远大捷也是明军第一次打败后金。这个意义就非同小可了,可是袁崇焕的出现,根本没有扭转明朝的局面。那么袁崇焕被任用,与魏忠贤有什么关系呢?明末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党争,可是袁崇焕是无根无派的,这一点就被魏忠贤利用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3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