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备的大舅哥背叛他,导致关羽败走麦城

众妙之门 2023-07-02 07:50:47

刘备的大舅哥背叛他,导致关羽败走麦城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国演义》中,刘备一共有两个大舅哥,分别是糜竺与糜芳。糜竺对刘备一直忠心耿耿,后来背叛的是糜芳。糜芳刚开始时,并无叛变的迹象,是刘备的大舅哥,也没叛变的道理。然而,吕蒙奇袭荆州时,南郡太守糜芳被傅士仁劝降,一同投降了东吴。此举的直接后果就是关羽败走麦城,孤立无援,最后于临沮被马忠所擒,身首异处。那么跟随刘备二十多年的糜芳为什么要背叛刘皇叔呢?下面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得出这四个原因。

其一,糜芳和关羽的关系欠佳。虽然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哥,却并不如关羽和刘备亲近。想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这份交情,不是亲情,胜过亲情。糜芳是刘备的大舅哥不假,毕竟没有和刘备有那一段过命的交情。

关羽仗着是蜀汉集团的二把手,刘备的二弟,藐视才能欠佳之人,看不上凭借裙带关系上位的糜芳。久而久之,关羽和糜芳的关系越来越差。平时还看不出有啥问题,关键时刻,如东吴吕蒙大军压境,好朋友傅士仁劝降,糜芳再想到自己同关羽的紧张关系,就产生了叛变的想法。

其二,关羽在北伐前,糜芳、傅士仁作为先锋,饮酒失火将军器粮草尽皆烧毁。这次事故,造成诸多损失,关羽本欲将糜芳、傅士仁二人斩首,费诗以“未曾出师,先斩大将不利”为由,劝阻关羽暂且饶恕这两人。糜芳和傅士仁才保住小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关羽将糜芳和傅士仁各打四十大板,免去先锋印,让其分别守卫南郡和公安。糜芳和傅士仁心怀仇恨,为后来叛变埋下了种子。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乃唤武士各杖四十,摘去先锋印绶,罚糜芳守南郡,傅士仁守公安。

其三,糜芳无法供给关羽前方粮草,怕秋后算账。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后,声威大震。此时,他围困樊城日久,粮草匮乏,便派遣催粮官,前往公安和南郡催促。然而,吕蒙白衣渡江,已经奇袭荆州,招降傅士仁。仅凭南郡,糜芳筹措不了“白米十万石”。他即使筹措到足够的粮草,也无法保证将其安全送到前线。这时,糜芳即使守住了南郡,面临的也是关羽的斥责,起码没有完成押送粮草任务。古代打战,靠的就是后勤,如果关羽这次北伐失败,第一个处理的就是糜芳和傅士仁。糜芳和傅士仁还有可能被关羽当做这次战役失败的替罪羊所斩杀。

关羽的催粮使者传达的军令很严格,如果糜芳完成不了,军法从事。因此,糜芳知晓任务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只能暂时屈身于东吴。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使者曰:“关公军中缺粮,特来南郡、公安二处,取白米十万石,令二将军星夜解去军前交割。如迟立斩。”

其四,糜芳没有经受住东吴及好朋友傅士仁的劝降,意志动摇,才投降东吴。吕蒙夺取荆州,派虞翻劝降傅士仁,而傅士仁想到关羽对自己不仁,他便开城门投降了。孙权知晓傅士仁和和糜芳关系密切,因此将劝降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他。

傅士仁率领十余骑,到达南郡,对糜芳陈述利害关系。糜芳刚开始还犹豫不决,不忍背叛汉中王刘备。关羽催粮使者碰巧赶到,被傅士仁拔剑斩杀,断了糜芳后路。吕蒙配合傅士仁,率领大军,来到南郡城下,最糜芳施加压力。这时的糜芳,在傅士仁和吕蒙的内外夹击之下,精神崩溃,无奈投降。

正常来说,糜芳作为刘备的大舅哥,是标准的皇亲国戚,跟随刘备二十多年,是不会叛变投敌的。然而,种种巧合之下,糜芳与关羽交恶,被好朋友傅士仁劝说,又在东吴吕蒙大军压境下,只能选择投降。其实,只要有一线希望,糜芳就不会选择叛变刘备的。

演义中,夷陵之战中,糜芳和傅士仁看到刘备实力强大,后悔投降东吴,又杀掉马忠回到刘备身边。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雪恨,于营中设置关羽灵位,令关兴将糜芳和傅士仁剥去衣服,用刀活剐,来祭奠关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又令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去衣服,跪于灵前,亲自用刀剐之,以祭关公。

《三国演义》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是什么?

关羽北征始于汉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当时的背景是刘备已取得汉中(东川)和上庸(湖北西北部),曹操大军退扎长安(陕西西安)。就在此前不久,襄樊地区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究竟是谁挑起的,诸说不一。参照有关文字,乃是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长安后,宛城(河南南阳)守将侯音、卫开与关羽勾通,据城反叛,延及周边诸城,而在以北的豫西更甚,所谓是“梁(河南汝州)、郏(河南郏县)、陆浑(河南嵩县东北)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此间场景,如火如荼,由是引起关羽注视,即由荆州(湖北江陵)引军北上接应;但在关羽还未至襄樊时,曹仁已会同由长安来的庞德先遣部队攻复宛城,诛杀侯音等人。庞德即会同曹仁“遂南屯樊,讨关羽”。 此时关羽行动日程可列为: 建安二十四年(219),因曹仁等将南下荆州,七月,关羽军先发制人,北上,与曹仁军相持于襄阳、樊城。曹操由长安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八月,关羽围吕常于襄阳,围曹仁于樊城,擒于禁,覆其全军;本月,关羽游骑至郏。曹操命徐晃救曹仁。 十月,曹操还洛阳,拟南征;徐晃破关羽。 闰十月,吕蒙袭取江陵。 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身死。 对于“刘备、诸葛亮不发兵营救关羽,以致其兵败身死麦城”这一历史悬案,在学界有不同意见: 第一种观点,也是史学界大多数人的见解认为:一方面,当时关羽攻打襄樊的前期,擒于禁,斩庞德,把曹仁围困在樊城,军事上节节胜利,诸葛亮没有必要派蜀兵来增援他。后来从丢失荆州到败走麦城,时间很短,诸葛亮无法知道,即使知道了,也来不及增援。而另一方面,刘备戎马半生,做了汉中王后,还要创造条件筹备登基;当时虽已据有两川,但还须巩固;更有甚之就是他的将士须要较长时间休整。刘备自建安十六年(211)入川,为据西川就用兵三年,未久,又在汉中打了一年仗,将士疲乏,这也是一个原因。当时上庸还有刘封和孟达的军马在,他们的不发兵营救关羽,也是刘备、甚至诸葛亮预计不到的原因外。 第二种观点认为诸葛亮不救关羽是为了“借刀杀人”。这一观点最早是由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訄书》中提出“葛氏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的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诸葛亮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也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一方面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而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 另一方面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 “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关羽败走麦城是怎么回事?他为何会遭遇这样的惨败?

关羽是三国里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被民间成为关公,有武圣的称号。在刘备建立蜀国以后,有关张赵马黄五虎大将,以猛将魏延、以及李严、李恢等名臣,可谓是兵强马壮。但是刘备和诸葛亮做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决定,派关羽攻打北方的曹操,却没有派任何部队支援关羽,救关羽一命。

那时候的关羽已经年纪不小了,有58岁,出兵与曹操部队的于禁曹仁徐晃等部激战近3个月,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最后被曹仁的部队围于襄阳城下,这时候的部队很疲惫,没有能力攻城,后来与徐晃交战时,被徐晃击败。后方荆州也被吕蒙击破,在东吴和曹军两面夹击之下,败走麦城,最后关羽以及自己的义子和将士全部战死。

首先,关羽的义气是无需怀疑的,而关羽在前期形势虽然危急,但绝对不是到了万劫不复之地,并且当时有两个人是绝对可以来救关羽,这两个人,一个名叫刘封,一个名叫孟达。

先说刘封,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并且当时刘备对他非常器重,若是后来刘备不生下阿斗,位置留给刘封也不是不可能。按理来说,关羽是刘封的叔叔,应该去救,可是刘封就是守城不出,自己给的理由是怕他当时守着的上庸失守,但是实际情况却远不是这样。

这个时候,孟达的话就很关键了。孟达原是刘璋的旧部,是投降到刘备部队,不过刘备对孟达并不放心,担心孟达会背叛他,于是就将刘封安在孟达的头上管理他,同时也是监视他。可是刘封并不能直接控制住孟达,反而孟达在和刘封一直争夺军权。

不仅如此,孟达还是一个墙头草似的人物,只要形式稍有不利,那可能就会选择投降,后来连续背叛蜀汉和曹魏,而当时上庸的兵力不足,孟达也不想救。而且在立储的问题上,关羽犯了一个大忌,当时刘备想立储,于是就咨询了关羽的意见,关羽直言不讳地说不可能让刘封成为继承人。

关羽的这句话直接得罪了刘封,对于本来这样的事,应该不需要关羽说出来,可是他还是说了出来。而说话直的人,实际上是非常容易得罪人的。同时关羽又太傲,关羽武力值自然不用说,可是关羽却凭借着自己的武力,几乎藐视了天下人。

在孙权派人来和关羽结亲的适合,他瞧不起孙权,并且认为孙权的儿子配不上自己的女儿,还辱骂来使,这也是导致了后来东吴将关羽杀了的原因之一。关羽的这种心高气傲,让那些具有能力的武将对他极其不满,不愿与他接触过多。

而后,关羽在面临绝境之时,就导致了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帮他,同时还在被东吴吕蒙给拿下之后还杀了头。这种性格直和性子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了致命缺陷,而但凡在生活中有这样性格的人,可能人际关系也不是那么好。倘若关羽能够懂得委婉一点,也就不会在无形之中得罪那么多人,即使最后逃离不了被杀的命运,也可能不会被弄得个尸首分离。

不过最后刘封也没有好下场,刘封回到成都后自裁身亡,关羽终究用他的义气感动了天下人,能够留存至今,也是因为他的义气,而一个人的性格必然有短板,倘若他懂得委婉,也许就没有那么义气,那么也许就不会有流传千古的关二爷了。

关云长一生所向披靡,为何会在麦城一败涂地?

三国时期出了很多英雄人物,关羽是其中比较受大家所喜爱的,关羽的武艺高超,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名将。被世人称为“武圣”,能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为何会在麦城一败涂地,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军力悬殊大、关羽自身的性格问题和当时刘备的人才储备不够等等的原因。

一是军力悬殊大。当时关羽作为荆州的都督,手下兵力大约有三万至五万人,这些人是关羽的主力军,而曹操的大军大约十数万人前赴后继的攻打关羽,以此同时,孙权派了吕蒙带领三万余人从背后奇袭关羽,军力悬殊甚大,关羽不得不败。

二是刘备任人唯亲,当时刘备刚刚夺了益州,地盘变大,需要镇守的将领也多,因为荆州是要地,所以当时镇守荆州附近的将领是糜芳(刘备的大舅哥)、刘封(刘备的义子)和孟达,刘备安排了自己的亲属镇守荆州,却没有考虑这几个人与关羽的性格不合,最后博士仁、糜芳叛变,关羽军亲属被俘,导致士气聚降,最后关羽兵败麦城。

三是关羽太过自大,刚愎自用。关羽本身性格高傲,很是瞧不起刘备派来守在荆州的几人,他不知道收敛自己,自我感觉非常好,过分骄傲,当时孙权想将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但关羽看不上他,还说“我家的女儿怎么会嫁给你儿子”,想当然,孙权作为一代国君,肯定生气,而关羽如此羞辱于他,肯定是不能忍的,于是他决定攻打荆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2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