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袁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

以史为鉴 2023-07-02 07:47:28

袁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

在乱世三国当中,群雄四起,为了地盘和利益你争我夺,上演了无数的大小战役。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争天下的决定战役,一代枭雄曹操最终创造奇迹,打出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为其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为了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先是联合刘备,灭掉了三国第一悍将吕布,随后,他进宫面见汉献帝,启奏“讨伐“袁绍。于是,了官渡之战拉开了帷幕。

官渡之战前,曹操的实力远不不及袁绍,当时的袁绍有三大特点:一是地广民强,兵多将广,谋士如云。袁绍手下文有田丰、沮授、郭图、许攸、审配、逢纪等超级谋士,武将有颜良、文丑,高览、张郃,淳于琼等绝世名将。

曹操虽然属于弱势的一方,无论地盘还是兵力都远远不及袁绍。但曹操也有他的独特优势。一个曹操个人魅力和处理能力要比袁绍要强,曹操亦奸亦雄,为人狡猾,善于纳谏,果敢多谋,是一个极具霸气的雄主。而袁绍懦弱无能,为人两面三刀,处理犹豫不决,缺乏主心骨,不善于听从众谋士的建议。

比如说,曹操和刘备联合发动对袁术的“消灭战“时,袁绍竟然不顾亲兄弟之情,竟然采取袖手旁观的策略,错失反击曹操的最佳时机。著名才子孔融曾对容袁绍给出10字评价:袁本初不过冢中枯骨尔。

二是曹操手下的智囊团“精度”要比袁绍强。袁绍手下尽管有田丰、沮授、郭图、许攸、审配、逢纪等超级谋士,但谋士之间相互猜忌,私心都太重。并没有抱团取暖。因此,谋士虽然众多,但却毫无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而曹操麾下的武将也不甘落后,有曹仁和张辽这样的盖世猛将,而谋士也不甘落后,不但有厚度,而且有精度,其中郭嘉和荀彧这绝代双谋也是袁绍麾下众谋士无法相比的。

就拿可媲美诸葛亮的郭嘉来说吧,官渡之战前,针对曹军士气不足、曹操信心不足这个弱点,特别是害怕孙权、刘表、刘备等枭雄在背后捅他的暗刀子,偷袭他的老窝,致使他背腹受敌。郭嘉挺身而出,提出了鼓励曹操和曹军的“十胜十败”论,特别是指出了孙策不久将“被刺身亡”的精准寓言,极大地提振了曹操及曹军的信心。同时,郭嘉还指出,刘表图有其表,犹豫寡断,不足为虑。而刘备虽然英雄,但却寄人篱下实力不足,可以先派军以最快的速度击溃,消除这个后防安全隐患的存在。

因此,曹操听从了郭喜的建议,在和袁绍在打官渡之战前,决定先去攻打刘备。

总之,曹操这边上下同心,拥有无与伦比的“人和”,牢牢地拧成一股绳,具有强大的爆发力和战斗力。

而与之相反的是,袁绍尽管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但却失去了“人和”。与曹操英明明敢相比,袁绍却是刚腹自用、一意孤行。袁绍的首席谋士田丰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结果袁绍没有采纳,认为挟持汉献帝这个“累赘”是件很困苦的事,而被后知后觉的曹操捷足先登,汉献帝这个“准天子”从此成了曹操的“门下客”,使得曹操占据了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

官渡之战前,田丰也尽职尽责地为袁绍出谋献策,出了个金点子:趁着曹操和刘备交战之际,派兵偷袭曹操后方,可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结果袁绍又拒绝了,理由是8个字:孩子生病,不宜远征。

眼看袁绍以家事而误了国事,不由长叹道:这么好的机会竟然不被采纳,实在太可惜了!

战机稍纵即逝,后来,等袁绍想派兵攻打曹操后方时,田丰再次站出来,进行了坚决反对,他向袁绍详细的分析了利弊,认为已经失去了时机,不宜再出兵。但袁绍不听,袁绍认为他出尔反尔,破坏军心,再加下其他谋臣的挑拔,袁绍一怒之下还将田丰关打进了死牢。

果然,袁绍的大军还没有出发,就传来了曹操打败了刘备,已回军官渡的消息,袁绍不得不取消偷袭的军事部署。

曹操征伐刘备之闪电战,不但消除了刘备这个后防的隐患,而且还得到了一员盖世无敌的虎将——关羽“暂时”归降了曹操。然后来,关羽为报曹操对其的恩情,更是斩杀袁绍手下的绝代双骄——虎将颜良和文丑。帮助曹操成功拔掉了两只进军路上的猛虎。

曹操回到官渡,听到田丰被关进大牢的消息后,高兴地说了4个字:袁绍必败。曹操的话后来果真应验。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正式打响,袁绍举兵十万,战马万匹,打算速战速决,准备和曹操决一死战。就敦促大军快速前进,结果一个人挺身而出,进行了劝阻——袁绍麾下另一位超级谋士沮授。

沮授当时对袁绍的建议是:不要大举进攻曹操。

理由有两点:一是我们的军队虽然人多但是勇猛程度不如曹操的军队,曹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是粮草没有我们的多,我们有粮食,最好的方式慢慢的防守,等不了多少天曹操的军队没有粮食,就会不战自败。现在急着和曹操决战,正是中了曹操的圈套。

二是我们和曹操当时的边境线有三千多里长,这么漫长的边境线,曹操肯定无法照顾周全,我们只需要挑选部分精锐部队作为骑兵,趁曹操边境线空虚的时候轮番骚扰。如果曹操来救右边,我们就攻左边,如果曹操救援左边,我们就进攻右边。只要让曹操疲于奔命,应顾不暇,这样不出三年,就可以把曹操拖垮。

结果袁绍非但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而且继续发飙,以“妖言惑众”4个字为理,命人将沮授拖出去斩首,幸亏众将士请命保沮授,才同意暂时把沮授和田丰关在一起。田丰和沮授这两个袁绍身边真正的忠臣都被关入大牢,为失败埋下了苦果。

沮授的建议可行吗?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后来曹操与袁绍对峙于官渡,双方拼消耗,曹操差点要放弃,写信给荀彧问意见,荀彧的意见是6个字:坚守伺机而动。

官渡之战中,曹操就是采纳反袁绍而归顺曹的大谋士许攸建议,偷袭袁军粮草,一把火烧了。没粮吃导致袁军崩溃失败。

袁绍兵败的消息传来,左右都恭喜说田丰,说他“平冤重用”的机会来了,而田丰却摇头说,他的死期到了。并且说出了理由:袁公内心猜忌,我多次说真话而冒犯他。要是出师得胜,我将得到保全,现在既然打败了,我还能活么

果然,气急败坏的袁绍回邺都以后,第一件事就是首先杀了田丰。

而对于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失利,曹操麾下的超级谋士荀彧一语道破玄机:袁绍法不正律不严,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这些人彼此各不相容,这些人久必生内变,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汉末最强诸侯袁绍为何会在官渡之战惨败给曹操呢?

这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生最得意的一战。

他以很少的兵对抗很多的兵,对抗了一百多天,终于获胜。胜得确也不易。

袁绍曾经有一次全军出动,逼近在官渡曹营,曹军出战交锋,结果战败,退回。

此后,袁军尽管挑战,曹军只是给他一个不理。袁军堆砌了一排土山,又建筑了很多没有屋顶的木制高楼(高橹),从土山与高橹之上对曹营俯射。曹军的兵士只能每人拿了盾牌当伞,才能在营中走动。

袁绍的错误,

第一,有力量围住曹军,而不敢冒险令两翼渡过济水,完成合围。

第二,交给刘备的兵不多,未能达成袭占许县的任务。

第三,没有坚决命令青州袁谭与并州高干同时出动,分攻曹操的兖州、徐州与洛阳一带

最后,哀绍感觉到运粮车辆不可再被曹军偷袭,就命令淳于琼,带万人从邺县向北走,迎粮。

不巧,这时候袁绍身边的一个文官许攸,因为家里有人犯法,他向主管人说情,说不通,一怒而投奔曹操,书中记载,曹操赤足迎许攸。到了曹营,就把袁绍派人领一万兵北上迎粮的事,报告了曹操。

曹操亲自出马,带了步兵骑兵五千,追到了乌巢,在半夜里一场恶战,五子良将之一的乐进,手起刀落,砍倒了淳于琼。

淳于琼一万人,被杀了一千多人,剩下的非逃即降,曹操叫士兵把敌人尸首上的鼻子与牛马的嘴唇,舌头割下来,交给投降的袁军,带回袁营,瓦解衰军的士气。

袁绍强令张郃,张郃只得勉强服从。张郃与高览率领了袁绍所交给他们的重兵,冲向曹营却久攻不下。

淳于琼全军覆没消息传来,曹操已率五千名步兵骑兵,已在回营的途中。

张郃与高览二人心慌,对曹操既害怕,又佩服;对袁绍既怨恨,又看不起,于是互相商量,双双放下武器,向曹操投降。

张邰与高览投降,淳于琼全军覆没。这两个消息传到袁营,袁绍与手下将士都吓破了胆。大家乱奔乱跑,完全没有秩序,曹操乘势来攻,把袁军杀得大败,崩溃。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实力不差,袁绍为什么会败给了曹操?

一是因为许攸的投靠,让曹操获得妙计;二是因为袁绍集团内部斗争很复杂。

官渡之战,其实袁绍和曹操在对阵的时候,曹操是没有多少优势的。如果曹操全力对抗袁绍,那么就算之后没有许攸的献计也没有多大问题。可是袁绍这个人,我觉得可能是比较自负,在曹操偷袭刘备的时候,竟然没有听手下的建议去进攻许都。这也是造成袁绍之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操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说明的地方。我想说说袁绍,袁绍作为大世家的嫡子,首先手下的谋士那是相当的多,可是袁绍由于集团内部各个人士之间老是不断的内斗,所以很多时候会给袁绍造成一种误导。可以这么说,袁绍收到的谋略比其他人多很多,可是他自己做出的决策实在是太少了。

特别是袁绍集团内部的两大派系,颍川派系和河北派系,简直就是纠纠缠缠,谁也不服谁。如果他们愿意齐心协力的辅佐袁绍,袁绍不一定是这个下场。可惜,袁绍没有办法好好的控制他们,也不能完全听取好的有益处的意见。

只能说官渡之战,曹操果然是运气太好,没有许攸,曹操可能真的想不出来如何对抗袁绍。只能说,袁绍这次失败除了自身的问题之外,就是曹操的运气问题了。袁绍的失败不能完全归咎于自己,也需要归咎到他手下的那群谋士身上。至于曹操,只能说运气好,天选之子啦。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败给曹操?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不仅在三国历史上,而且在整个历史上,都是一场很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原本占尽优势,看起来必胜的袁绍军队,最终却败给了自己昔日好友曹操,此一战,也成为曹操生命的转折点。然而,当时力量最为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会败在曹操的手上?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熟读三国的朋友对袁绍绝对不会陌生,袁绍字本初,是三国时期可圈可点的一位大诸侯,他也有希望一统天下的,不过最后惨败于曹操之手。

当时袁绍的势力要比曹操大上不少的,可最后的结果却是曹操略胜一筹,袁绍家破人亡,那袁绍为何会失败呢?其实袁绍的那种一意孤行以及心胸狭窄的性格注定了袁绍会失败。

当时袁绍跟曹操正在交战,而且已经吃过不少次亏,就连手下大将高览张郃二人也投降了曹操,袁绍之前就曾不听沮授的话而吃过亏,可他根本不长记性,后来依旧不听手下人的话而吃大亏。

当时袁绍准备前往南方跟曹操殊死一搏,袁绍手下一谋士田丰便急忙劝诫袁绍说:“曹操十分擅长用兵,虽然他的兵马比较少,但绝对不可以轻视,与其正面攻打,不如用持久战的方式来对付他。将军依照地势险恶,只需固守一方,对外结交更多盟友,对内就整修农业军事,善待百姓,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成几路奇兵出击攻打,不断的骚扰他们,敌人救右,我们就打他左,救左就打他右,这样一定会让曹军疲于奔命,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不出几年曹操自然会失败,何必要跟他们决一死战呢,若是这次打输了,那可来不及后悔了。”

袁绍心中以为自己兵强马壮,他并没有把曹操看在眼里,对于田丰的话也没有放在心上,于是便出兵前去攻打曹操。田丰忠心耿耿,他不忍看袁绍踏上这条不归路,于是他再次劝阻袁绍,只可惜袁绍依旧不听,而且勃然大怒用破坏军中士气的原因把田丰关押起来。

结果这一战中袁绍屡次吃亏,最后曹操抓住时机突袭袁绍所布置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大败袁绍,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史称官渡之战。

袁绍战败后,有人便对田丰说:“袁绍回来后你就会被放出来,而且袁绍这次知道你的本事了,他以后还会十分重用你。”但田丰却不以为然,他说:“若是打赢了,我还可以活,现在打输了我估计会死。”周围的人都十分诧异田丰为什么会这么说,过了一段袁绍回来了,他听到田丰所言后便对手下的人说:“我不听田丰的建议,果然被他耻笑。”于是袁绍下令杀了田丰。

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袁绍心胸有多么的狭窄,田丰尽心尽力忠心耿耿为袁绍出谋划策,可袁绍不但不领情反倒关押田丰,最后更是杀了田丰。袁绍以为他不听田丰的话打了败仗田丰会嘲笑他,可他完全没有想到正是自己一意孤行这才导致了这场败仗,若是袁绍能在当初冷静下来,多听听田丰的意见,或者是以此意见跟手下人商量一番,不去跟曹操决一死战,或许他就不会如此惨败。而以袁绍当时的势力若是拖上几年,曹操可能还真拖不起,最后问鼎中原三分天下的究竟是谁还真不好说。

只是可惜,袁绍这种性格注定难成大器,官渡之战的失败或许是早已注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2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