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裕的却月阵是怎样的两千步兵大破3万骑兵

众妙之门 2023-07-02 06:57:28

刘裕的却月阵是怎样的两千步兵大破3万骑兵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纵观中国古代史,由南方大规模北伐,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半:一个是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另外半个就是建立刘宋政权的刘裕。“气吞万里如虎”的刘寄奴,面对北方政权的重骑兵,开创了由步兵、水师组合的却月阵,并以此实现了2000步兵,对30000北魏精锐骑兵的绝地反杀,演绎了全新的步兵克制骑兵的战争法则。那么刘裕之后,南方政权为何无人效仿刘裕的却月阵呢?

东晋缺马,却月而生

冷兵器时代,南方政权北伐往往失利,和北方盛产良马密不可分。迅捷地行进速度,强力地冲阵能力。使骑兵成为了轰鸣战场的大杀器。东晋领土大半处于淮河以南,战马数量稀少不说,质量也堪忧,军中多是瘦小、无力的贵州马。

天才军事家的传奇,在于可以将不可能化为可能,刘裕就是其中一位。他不仅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更是头脑冷静、心思缜密的统帅。面对无法组建成建制骑兵的难题,刘裕没有自怨自艾。那点点闪烁的油灯光亮下,一卷卷古战阵图籍平铺在桌面上,紧蹙着眉头的刘裕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骑兵拥有步兵无法比拟的优点:其一,如排山倒海、气势宏伟,冲阵能力极强;其二,行动迅速,可以实现截粮道、尾随掩杀等操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步兵永远无法对抗骑兵。

刘裕此人,跳出了传统的战阵理念,将水师纳入了却月阵,塑造了步兵战阵的传奇。却月阵由步兵和水师联合组成:步兵依靠战车阻挡骑兵冲击力,背靠河流布阵,利用槊、长矛、大锤等长兵器维持战阵,良弩则是却月阵的攻击手段。战车、良弩、槊等一系列专用器具,实现了全方位的防守反击,骑兵的冲阵能力面对却月阵毫无下手之处。

而水师则是针对骑兵行动迅捷,而做出的最佳选择。在刘裕主张下,东晋铸造了大批楼船,组建了当时最精锐的水师。长江、淮河、泗水、黄河、渭水,有水的地方,就是东晋水师的天堂。其一,水师运输粮草,安全快捷;其二,步兵沿河布阵,“背水一战”之余,可以快速退回战船。水师的引用,使骑兵掩杀、截粮等手段完全失去了作用。

却月之名,一战而定

刘裕借道北魏,远征后秦之际,遭到了大麻烦——北魏骑兵袭扰。长孙嵩和北魏将领阿簿干、娥清等人,驻军黄河北岸。黄河水流平缓,且东晋水师逆流而上,需要众多纤夫拉船西进。阿簿干多次率领骑兵,射杀东晋纤夫,东晋水师无法推进。

刘裕大为恼火,背靠黄河,以2000步兵布置了却月阵。北魏高层见到东晋步兵沿河布阵,不以为然。阿簿干一马当先,冲向黄河之畔,身后烟云滚滚之处,30000多北魏骑兵奔袭而来。

令阿簿干意外的是,北魏铁骑并没有摧枯拉朽的冲破却月阵。黄河之畔,这个“残月”状的步兵战阵,挑衅起了骑兵荣耀。一辆辆布置有序的战车,阻挡了铁骑冲阵的步伐,刘裕面色平静,一切就仿佛在预料之中。

随着刘裕手中令旗的挥动,战车后弩箭铺天盖地而来,人喊马嘶声响传遍了战场。战马一匹匹倒下,骑士无力地跌落在黄沙之上,用鲜血勾勒出了一幅铁血的画卷。

“北魏的勇士们,用鲜血捍卫你们的荣誉,冲阵”!阿簿干的咆哮声,使得魏军铁骑精神一振,再次冲向了却月阵。不断有人倒下,但他们骨子里的骑兵荣耀,支撑他们冲到了却月阵前。阿簿干得意地笑了,在他看来,破阵只在旦夕。

望着阿簿干肆意地笑容,刘裕再次平静地挥动了手中的令旗。战车有序地重组,缝隙间马槊、长矛、大锤,来回闪烁。一名名骁勇的北魏铁骑,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们前赴后继,最终却月阵前尸横遍野。

一匹战马的北返,是全军溃逃的开端,他们怕了,北魏铁骑怕了东晋步兵。小小的却月阵,成了阿簿干永远的梦魇。随着阿簿干的身死,30000北魏骑兵全线崩溃,互相践踏,晋军乘胜追击,魏军损失不计其数。

一战扬名,却月无二

刘裕的却月阵首次登上沙场,就实现了完美的反杀,2000人的步兵击溃30000精锐骑兵。听起来天方夜谭的说法,刘裕和他的却月阵做到了。单纯考虑利用运用步兵击败骑兵,却月阵是独一无二的选择,那为何刘裕之后再无却月?

其一,却月阵是纯粹的防御战阵,几乎没有主动攻击的性能。背水结阵,战车、马槊、长矛、铁锤、弓弩,组成了却月阵的全部。但却月阵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敌方骑兵必须主动冲阵,否则却月阵没有任何攻击手段。

其二,却月阵无论布阵难度、购置器具,还是选择军士,条件都很苛刻。却月阵非常讲究战车、弓弩兵、近战兵的配合,战阵演变之间,各个军种相机而动。依靠有序的反击、阻击、攻击,实现战略打击。却月阵不仅需要指挥者高超的阵道造诣,也需要挑选精明、善战、善射的精锐士卒,以及相关军械器具,花费颇多。

其三,却月阵需要足够的布阵时间,期间很可能被骑兵攻破。这也是却月阵最大的弊端,组建困难,许多人愿意克服;只能被动防御,许多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权求之不得。但布阵时间过长一条,极大地限制了却月阵的实用性。

种种条件约束下,却月阵由刘裕研发,也成了刘裕的绝唱。“步兵以少胜多,战胜骑兵”,刘裕赢得了“气吞万里如虎”的赞叹,却月阵成了古战阵中的绝唱。

却月阵和它的主人刘裕一样,如彗星般崛起,一闪而逝间,留下了传诵万世的光彩。自晋之后,懂阵道之人,无不研却月者;读史册之人,无不仰慕刘裕风采。

三千却月阵大败三万北魏骑兵,是怎么回事?

却月阵是历史上少有的战例,南方系军队只用少量步兵就战胜了北方系骑兵。历来为兵家也对此是津津乐道,但却月阵的胜利还是有一定偶然性。北魏在战前主动放弃了轻骑兵的机动性优势,将原本来去自如的骚扰作战,变成了对野战工事的强攻。北魏轻骑兵的优势在于骑术精湛、弓马娴熟,但缺乏近距离肉搏所需要的坚固铠甲和长枪大戟。有战车和大盾掩护的东晋步兵,在近战中的优势特别明显。

宋武帝刘裕北伐:七千步兵摆却月阵击杀数万北魏骑兵

拓跋嗣继位前后,北方刘屈孑(赫连勃勃)、南方刘裕同时崛起,这两个人及其后人将来都给北魏带来大麻烦。

姚兴极力扶植刘屈孑,令其收集旧部,为后秦北面屏障。但刘屈孑是个白眼狼,杀死岳父没弈干,吞并多兰部,背叛后秦,改名赫连勃勃,自称大单于,大夏王,姚兴从此陷入与赫连勃勃的苦战之中,因此主动向拓跋嗣抛去了红线,要结婚姻之好。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拓跋低三下四前来求亲,姚兴留马扣使,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而今却沦落到这个份上。

415年,姚兴女兴平公主来到平城,与拓跋嗣完婚,夫妻恩爱。后来,姚氏铸金人不成,不得为皇后,并于结婚五年后病故,拓跋嗣十分惋惜,追封为皇后。

西平公主到平城不足一年,姚兴病死,姚泓继位,姚氏子弟多有不复者,内讧大起,赫连勃勃趁机南侵,擒杀姚军都,遂据雍,抄掠d城。

刘裕见机大喜,决定发动第二次北伐,平灭后秦。刘裕是这一时期的第一牛人,少年贫苦,以贩卖草鞋为生,399年应征入伍,在镇压孙恩的战事中崭露头角,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403年,军阀桓玄杀入建康,废 *** 晋安帝司马德宗,自称大楚皇帝。404年,刘裕与刘毅、何无忌等二十七人在京口起兵,次年击溃桓玄,迎晋安帝复位,自此大权在握。410年,刘裕进行第一次北伐,一举消灭了南燕,慕容超被押送建康,斩于菜市口,鲜卑慕容部建立的政权自此全面谢幕。411年,又镇压了神棍卢循的造反,413年,又派兵西攻谯纵,收复了巴蜀。

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出兵讨秦,五路并进。第一路是先锋主力,由龙骧将军王镇恶与冠军将军檀道济率领,从淮北直扑许昌、洛阳方向;第二路是偏师,由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藩率领,自襄阳向北,攻略南阳,这两路的战略目的是尽收黄河之南。

第三路是诱敌之师,兵力很少,但声势造的很大,由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率领,自襄阳向西北挺近,进攻武关(今陕西商州附近),威胁关中,使后秦主力不敢东出潼关,救助中原。待收复中原之后,第三路待机再动。

四路、五路为水军,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领第四路,出石门(今河南荥阳西北),自汴水入黄河,保障先锋军团的粮草后勤。由征虏将军王仲德统领第五路,开通巨野泽(今山东巨野北),率舟师自泗水入黄河,巡视河防,防止北魏干涉。高手出招,法度森严,无懈可击,这样的战略部署,是东晋历次北伐最高峰。

刘裕自己驻扎在彭城,总督五路,待北魏态度明朗之后,再行西进。

王镇恶是前秦名相王猛之孙,前秦灭亡后移居江南,刘裕委之以先锋之任,王镇恶慨然发誓:我若不能攻克关中,誓死不渡江回乡!

王镇恶与檀道济所向披靡,连战连捷,秦军望风而降,顺利攻克许昌,擒获后秦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沈林子的一路水军进入黄河后,得到了襄邑(今河南睢县)豪强董神虎的协助,很快就攻克仓垣(今河南开封西北)。

从巨野进入黄河的王仲德水军溯河而上,一路无阻。当时,魏军占据黄河以北,只有滑台(今河南滑县)一城孤悬在黄河南岸,滑台守将是北魏的兖州刺史尉迟建。尉迟建见晋军水陆并进,声势浩大,吓得心惊胆战,弃城北渡黄河,王仲德兵不血刃,白捡了一座滑台城。

拓跋嗣与西平公主新婚燕尔,见后秦有难,岂甘心袖手旁观?最关键的是,拓跋嗣担心刘裕行假途灭虢之计,顺道攻打北魏,因此立即派叔孙建、公孙表引军南下,先杀了畏敌如虎的尉迟建,然后渡河兵临滑台城下,质问王仲德为何入侵魏国。

关于与北魏的关系,刘裕在出征之前就定下基调:全力灭秦,暂不惹魏,先礼后兵,因此王仲德让司马竺和之在城头答话:刘太尉借道黄河,只是想到洛阳清扫先帝皇陵,并无针对魏国的军事行动,魏军自己弃城而去,我们也倍感意外。王征虏(王仲德)只是借空城稍做停留,很快就将西进,你们何必扬旗鸣鼓、虎视眈眈呢?

刘裕比王仲德还能装,亲自给北魏河北镇将于栗写了封信:黑矛公阁下,本太尉的敌人只是姚秦,仅仅是借道黄河,没有别的企图,请勿忧虑。

我们现在看到的《魏书》,实际上已经对北魏人名做了改动,姓氏按照太和改制之后的姓氏,名字一般取鲜卑本名的一个音节,或者另取新名。如刘库仁,实际的姓名为独孤没根(独孤改为刘,没根急读作库仁)。我们前面分析过的叔孙建,实际叫乙旃幡能健(《宋书索虏传》:虏又遣楚兵将军徐州刺史安平公涉归幡能健,涉归是个官号,拓跋的鲜卑名就是涉圭,慕容@的父亲也叫涉归)。

为了保留原名,《魏书》创造性地将原名记作小名或字,如拓跋,字涉圭。拓跋嗣,字木末,小名叫托腿锢(可能有个S字尾音被省略了)。

在改制之前,这些人物的名字都是用的鲜卑本名,拗口得很,南朝人多不能记,于栗(读作于利弟)的汉化名字尚如此怪异,鲜卑本名不定是神马火星呢,以致刘裕的信都不好写,听说这家伙好使用一杆黑矛,得!干脆称他为黑矛公。帐下书记皆大笑,这几乎与绿毛龟是同类。

黑矛公于栗收到刘裕书信,不敢自专,派快马送至平城,然后筑垒于河上,亲自守焉。禁防严密,斥侯不通。刘裕越不让担心,他越担心。

北魏君臣就刘裕的黑毛信展开热烈的讨论。

有人说:函谷、潼关号称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刘裕些许步兵水师,岂能得过,北上登岸,则极其容易,刘裕必然是以讨秦为名,北上攻魏,此不得不防。

拓跋嗣赞同,有人却表示反对:刘裕五路齐出,战意决然,如果我们悍然拦截,乃是代人受兵,引火烧身,如此则姚秦无事我们却白挨一顿打,不值!

有人分析得很中肯:黄河千里,处处可渡,一旦开战,实在防不胜防。先帝建功立业,都是主动出击,至于防守,实在不是魏军所长。且晋军已占青州,到时候,刘裕自彭城北进,中原晋军自荥阳渡河,恐怕恒山以南,不复为魏国所有也!

拓跋嗣不能决,回到后宫,西平公主哭哭啼啼,哀求救助后秦。女人最有力的工具就是眼泪,拓跋嗣决定发兵阻击刘裕。又有人扯着拓跋嗣的袖子进谏:军国大事,岂顾婚姻,酬一女子之惠哉?

拓跋嗣很为难,转问老臣崔宏。崔宏说:论战用谋,臣不如犬子崔浩,可招崔浩来问。拓跋嗣召见崔浩,拜为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这是崔浩进入北魏中枢之始。

崔浩多谋善算,学究天人,白皙高大,颜如美妇,常自比张良,并自称在某些方面还超过张良,但就是没学会张良的韬晦之计。听完拓跋焘的苦恼,崔浩微微一笑,献计道:陛下勿忧!刘裕暂时不敢两线作战,我们不如不予理睬,纵之西进,待刘裕与秦军主力接火后,我们兴兵塞其东归之路,迫使刘裕做出抉择。

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崔浩的计策是最佳选择,如果拓跋嗣采纳崔浩之计,刘裕将陷入两面受敌之地,如果不愿两线作战,只能黯然撤军。拓跋嗣没有崔浩的脑子,也没有他儿子拓跋焘的雅量,听说崔浩懂《易经》,知《洪范》,因此只让崔浩给他算卦解惑,并不用其经国之计,最终还是派司徒长孙嵩督山东诸军事,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原名拓跋娥清,亦是北魏宗室,后来在攻灭北燕之战中导致冯跋逃跑,被拓跋焘贬为门卒,开除出宗室,因此搞得有名无姓)、冀州刺史阿薄干(姓阿伏,名薄干),率步骑十万屯驻黄河北岸,加上叔孙建、公孙表、于栗的军队,近二十万魏军夹河死守,摆出一副阻止晋军西进北上的架势。

任你有雄兵百万,岂能吓到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刘裕留子刘义隆镇守彭城,以左将军向弥为北青州刺史,镇守`x(今山东茌平西南),威胁魏军侧背,然后亲率水军自淮、泗入清河,转巨野泽逆黄河西上。

北岸魏军大惊,便以数千骑兵随刘裕水军西行,不时袭扰,从岸上放箭。刘裕派人上岸还击,魏军立即退走,奔入营垒。等晋军登船,魏军复来,晋军纤夫只能在南岸拉纤,因此船行甚缓。刘裕大怒,派督护丁J(此人是刘裕的贴身卫士,力大无穷,南朝乐府歌谣中有《丁督护歌》数首,即言此人也)率七百人登岸,在距水百余步处,列战车百乘,布下弧形的车阵。此阵两头抱河,形似新月,故名却月阵,这是刘裕的新发明,乃以步兵反制骑兵的神来之笔。

刘裕创造的“却月阵”,据说是个神奇的阵法,究竟神奇在何处?

在历朝历代,骑兵都是彪悍的存在,强大的骑兵军团,可以做到来去如风,进退自如。而重甲骑兵,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几乎是类似于坦克的存在。对于中原农耕民族而言,因为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想要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几乎要耗尽整个国家的力量,普通骑兵已然如此,像是类似于铁浮图,玄甲重骑,更是难以想象的存在。

不善于骑兵作战的农耕民族,为了能够在对战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占据优势,不得不耗费巨大的财力打造骑兵部队,同时也需要开动脑筋,来考虑克制骑兵的办法。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朝末期,对抗骑兵的方法数不胜数,其中有成功的典范,也有荒唐的案例,而在东晋末年,一个当世少有的名将刘裕,创造出步兵对抗骑兵的一次经典战例,也创造出一个相当传奇的阵法,却月阵。


历史上,对于却月阵的记录,几乎可以看成是传说了,因为刘裕用过这种阵法之后,就极少有人在用过,以至于这样一个神奇的阵法只剩下传说而已。

  在历史记录中,对却月阵的记载少之又少,资治通鉴中也只是简单的记录了一段话而已。这个阵法的威力,在资治通鉴中也很简单的描述了一下:长孙嵩帅三万骑助之,四面肉薄攻营,弩不能制。时超石别赍大锤乃槊千馀张,乃断槊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人。魏兵不能当,一时崩溃,死者相积;临陈斩阿薄干,魏人退还畔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1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