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曹操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曹操并非出身名门望族,可是凭着才能和努力,在东汉末年逐鹿天下,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二。可是人无完人,曹操也有缺点,比如他的多疑之心,为此冤杀了许多人,比如逃亡时帮助他的吕伯奢一家,再比如身边第一谋臣荀彧。在这些人中,有个人相当特殊,当时年仅13岁,他就是周不疑。
周不疑是谁?三国时期有名的神童,与曹冲的关系非常好,两人年龄也相仿,虽然《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其出生时间,但可推算在公元196年左右。周不疑虽然不是出生名门大家,但是背景也不弱,舅舅舅舅刘先是荆州刘表的别驾,刘家在零陵是当地大族,所以周不疑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
然而,一个13岁的孩子再怎么聪明,他一不是皇族成员,没有大背景,二也没有军权,对中原造成不了影响力,为什么曹操要处死他呢?《零陵先贤传》有记载,“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仓舒是曹冲的字,就是说曹冲死后,曹操便有杀周不疑之心,他当时年仅13岁。曹丕认为没有必要,可是曹操却说“此人非汝所能驾驭也”。
这里可以推断出,曹操之所以要杀周不疑,是担心他的才能对将来曹魏政权有危害。那么,当时周不疑都表现出了哪些才能?《零陵先贤传》有记载,“时有白雀瑞,儒林并已作颂,不疑见太祖授纸笔,立令复作。太祖异而奇之。”说明周不疑有很高的文学才能,可是这方面完全威胁不到曹操,陈琳等人都要比周不疑强,可是曹操却没下杀手。
《零陵先贤传》还记载周不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后太祖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这段记载一直被后世猜疑,因为有两大明显的漏洞。一是曹操征讨乌桓是在荆州投降之前,周不疑还在荆州,怎么帮助曹操出谋划策;二是周不疑当时年龄约10岁左右,军事能力却如此夸张,有点像神话故事。
当时周不疑只是个文采出众的孩子,这样的人能威胁到曹氏的统治?如果论文学才能,曹操手下有一批能力很强的笔杆子,曹操没有杀他们;论世家影响,曹操阵营中的陈家、司马家都要比周不疑家族厉害,曹操也没对那些家族下手;如果说周不疑与刘家沾带故,曹操担心政治因素,那刘晔就早被杀了。
曹操之所以杀周不疑,原因其实很简单,晚年的曹操精神有点衰弱,多疑而且易怒。曹操见周不疑与曹冲关系很不错,还颇有才华,想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结果被周不疑毫不给面子,当场就拒绝了。另外,曹冲死得早,曹操看周不疑不顺眼,就索性杀了。曹操认为曹丕不能驾驭他,可能是说:他连我的面子都不给,更不会搭理你。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操对蜀汉刘备说过一句最著名的话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对东吴孙权说过的最著名的话是“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子当如孙仲谋,意思是说,生儿子,要像孙权一样出色、有本事。
曹操这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
说骂,也不是。很明显,曹操很欣赏孙权,赤壁之战,孙权让曹操吃了个大亏,火烧连营,烧得曹操焦头烂额,差点死在长江岸边。而且孙权能够维持东吴这个集团的运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还是不是联合蜀汉给曹魏做点小动作。
孙权怎么就成了所有人的儿子呢?
曹操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话从此让孙权成了别人家好孩子的典范,往往被拿来和自己儿子对比,一时间孙权似乎成了所有人的儿子。曹操为什么会如此感慨呢?
相比较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刘备的儿子刘禅,孙权可以说是全方面为碾压。
所以曹操也不是骂孙权。
但他肯定也不是饱含诚意地夸孙权。假如你同事说,我将来生孩子,要像你一样有出息,你听了会开心吗?
曹操这句话,从根本上讲,就没把孙权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他是以长辈的身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毕竟,当初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里,曹操、孙坚、刘备都是战友,曹操若说是孙权的叔叔,也不为过。但现在大家都是一个集团的老大,你曹操在我面前摆叔叔的架子?这不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吗?
不仅是曹操,其实按道理,刘备也是孙坚的战友、孙权的叔叔。但是孙权为了坑刘备,硬是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这就乱了辈分,很不规矩了。
孙权这么做,整体上就比曹操、刘备差了一个等级,难怪只能被拿来跟他们的儿子比。
在历史上,曹操被称为“奸雄”,这么说来,奸诈是曹操的第一性格特征。但是,曹操也是“雄”,是人中豪杰。这么来评价曹操,表现出中国古代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看到他的双重性。
一、 曹操生性多疑、狠毒残忍曹操是一个天分极高、权谋极高的人,他好忌、缺乏安全感、容易冲动,所以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狠毒残忍的性格。曹操生性多疑这一性格特征,在忌杀杨修这一事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曹操重视有才华的人,但是忌才。杨修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杨修辅助曹植对抗曹丕,令曹操心生猜忌。曹操信奉的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准则,所以杨修不得不死。
二、 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怎样使用人才对战争来说非常重要,得天下的战略就是使用人才的战略。三国中曹操是会用人才的典范。曹操实在是爱才,因此,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也是曹操性格的一大特征。以关羽为例。曹操对关羽算是找个有加,他知道关羽走了之后势必成为心腹大患,所以对关羽十分礼让。这也体现了曹操用才得雄才大略。
三、曹操敢作敢为、胆识过人都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的英雄本色表现在他的智慧与勇武上,表现在他敢作敢为、胆识过人这一性格特征上。
四、曹操的温情与宽容大凡做过大事业的人物,都很难再回到平民之中。就像曹操这样一个奸雄,被人们标榜为高高在上的人,他纵横捭阖、笑看风云,他傲慢、残忍,但是,他也有温情与宽容的一面。曹操的丁夫人,把曹操前妻之子曹昂视若己出。因为曹昂战死沙场,丁夫人因愤恨埋怨回了娘家。曹操去接丁夫人,百般哄劝甚至向丁夫人耍小孩子脾气,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日里统领千军万马的曹操,也有笨拙可爱的一面。
五、超人的领袖才能,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国演义》的第一回: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这里许邵概括了曹操这个人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曹操的领导才能,这也为曹操日后成为真正的帝王之身埋下了伏笔,更是对他的人格的一种肯定。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曹操遇事能够当机立断,是由其性格直接决定的,这一点是领袖必备素质。操初入仕途时,完全没有纨绔子弟的享乐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而他能不畏权贵,表现出了大政治家的力度。从早期曹操与袁绍等人推举义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就可以了解曹操是一个具有旺盛企图心及使命感的领袖人物,想使当时极度混乱的社会现状,重新恢复安定秩序,解决百姓切身痛。
六、任人为贤,知人善认,唯才是举是曹操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曹操的用人政策里才能是大于德的。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去截取《三国演义》中的章节来说明问题,而是看曹操所颁布的用人政策,他的政策能最大的程度说明他对人才的渴求。曹操最惊世骇俗的举动,莫过于他以丞相的身份颁布的三道求贤令。
拓展资料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这个在曹冲死后,被曹操立马处决的人就是周不疑,说到周不疑他既不是曹魏阵营冲锋陷阵和将军,也不是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谋士,只是一个和曹冲相仿的少年,但是他却有着和曹冲差不多的智慧,本来曹操想着把他留给曹冲,等到曹冲继位的时候,让他辅佐曹冲,但是曹冲已经不在了,曹操生怕其他的子嗣压制不住他,与其留着这个隐患还不如把他杀了。
曹操杀他除了忌惮他的智慧,还因为他有一层很特别的身份,就是他跟前荆州牧刘表有着一层亲戚关系,这样一来周不疑就跟汉室有了一点瓜葛,如果把他留着肯定会养虎为患,毕竟曹操也不知道他成年以后到底是向着曹魏阵营,还是向着汉室阵营,再加上曹操的疑心比较重,于是果断的处死了周不疑。
或许有的人会说这么厉害的天才被曹操杀了多少会显得有点可惜,可是站在枭雄曹操的角度考虑又变得很合理,毕竟曹冲已经死了,再加上曹操其他的儿子跟周不疑又不匹配,所以与其冒着险,还不如把一切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以此来保证曹魏阵营的稳定。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后期的司马懿就成了扳倒魏国的罪魁祸首,本来曹操也有想把司马懿处死的想法,念在他的忠心耿耿以及有着压制诸葛亮的作用才没有动他,但是心软却给魏国招来了祸端,所以该杀的时候一定要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