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伐吴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国演义的三大战役,第一是北方袁绍和曹操的官渡之战,第二是曹操和孙权、刘备的赤壁之战,第三则是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
很巧合,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位三国的最大主角都参与了其中两场战争。
曹操一场防守,一场进攻;刘备也是一场防守,一场进攻;只有孙权两场全是防守。
最终的结果,曹操一胜一负,刘备也是一胜一负,只有孙权两场全胜。
这就不得不说,孙权福泽深厚了。两场最重要的战争全部都采取守势,也都取得胜利。
当然这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三国之间的实力均衡,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打破平衡。凡是妄图改变这种均势的人,最终都取得了失败。
刘备的最后一战,夷陵之战,就是如此。蜀汉可以说是三国中国力最弱的,可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一意孤行,导致了惨败。
蜀汉70万精兵损失殆尽,而且损失了多名战将、军师。
其中,张飞的死是最大的损失。其次,沙摩柯、冯习、张南、傅彤、赵融5位战将也死于此战。
谋士马良、程幾也都战死。
最终连刘备自己也因此而丧命。夷陵之战,蜀汉自此衰落。
事实上刘备并无统兵才能,这一点,他对自己的认识不足。赤壁之战之所以取得胜利,是由于东吴方面的周瑜是最合适的战场指挥官。
而夷陵之战中,刘备开始盲目自大,殊不知,自己的兵法比之陆逊,有天壤之别。
反观江东孙权,两次在重要大战中都能取胜,体现出其用人能力的高明。
孙权自己统军才能并不高,所以,赤壁之战全权委任周瑜指挥,而夷陵之战全权委任陆逊作为最高指挥,这两次任命的成功,实际上最终决定了两场战役的成功。
孙权用人,可谓高明!
蜀汉最终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夷陵之战刘备损失惨重!
汉末三国有三场大战对天下局势起了决定性的影响,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爆发在孙刘之间,是两家为争夺荆州地区而进行的大规模战争,时间从公元221年七月—公元222年八月,一年多,最终刘备大败,蜀汉受到重大损失,那么这一战刘备败的多惨呢?
夷陵之战
首先:军队损失惨重,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刘备起全国之兵70万,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人,因为蜀汉只有一州之地,实力弱小,不过毫无疑问,刘备的军队都是蜀汉的精锐。
正史记载:刘备带亲兵数万(没有具体说数量,应该不少于三万)、将军吴班、冯习、张南并蛮王沙摩柯部共计五万,张飞帅万余人准备出发,但是被部下杀死,因此,粗略估计刘备应该带了七、八万人,加上转运粮草的估计会有二十万人。
刘备,可惜这一战刘备大败亏输,刘备军几乎全军覆没,阵亡数万人,魏晋时期的傅玄(217年-278年)在他的《傅子》一书中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刘备仅以身免,可见刘备败的多么惨烈。
其次:人才的损失
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军队损失大只是一方面,而人才的损失则是致命的,这一战刘备集团人才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也注定了蜀汉再也无力统一天下,阵亡将士如下。
冯习,张南,两人看上去是小人物,实际上刘备入川后就很欣赏这两个将军,带在身边亲自培养,后来与他们同地位的吴班、张翼都成了蜀汉的栋梁之材,如果他们不死的话,肯定也会有杰出的贡献。
傅彤,为保护刘备牺牲,当时他的官职是中军护卫,地位和赵云类似,如果不死,或许能达到赵云一样的高度,并且他的儿子傅俭也为蜀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蜀汉后期的重臣,真是一门父子两忠臣啊。
程畿在刘璋时候就有不少贡献,例如帮助刘璋说服了庞羲,刘备入川后被看中,担任祭酒一职(和魏国的郭嘉差不多),他的战死使蜀汉少了一名顶级参谋。
王甫,刘备入川后收服,被派去襄助关羽,在荆州期间多次劝戒关羽小心东吴,可惜关羽不听,后来关羽兵败身死,潜逃回蜀中跟随刘备参加夷陵之战,不幸战死,蜀汉文臣又少一人。
沙摩柯,五溪蛮首领,领蛮兵助战,最后战死,所带蛮兵也全军覆没,沙摩柯的战死导致了少数民族对蜀汉失去信心,后来蜀汉的南蛮叛乱的根也种在这里。
黄权,正史中有元帅之才,曾劝说刘璋别接纳刘备。投降刘备后就策划了攻取汉中的计谋并和法正一起实施,取得成功。
在刘备伐吴的时候力劝,不被听从后还谏言让自己当先锋去和吴国交战,但刘备只是让他独领一军去防守魏国,虽然他成功完成了任务,但刘备大军失败,不得已投降了魏国,蜀汉的一名大将就这样埋没了,如此之多的人才在这场战斗中损失,蜀汉最终没能一统天下也就不奇怪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60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