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吴三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我国古代明朝时期,有一位皇帝名号为崇祯。崇祯皇帝是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是一位十分负责任的皇帝。他非常认真的处理大臣们送上来的文件,每天鸡还没叫就起了床,到了深夜还没有睡觉。他也十分的勤劳和节约,宫里从来都没有什么聚会。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他的节约吧,崇祯皇帝曾经把其他国家进献过来的上好的人参拿到集市去卖了几万的白银来补充国家的需要。但是崇祯皇帝他也十分的容易怀疑别人。
用过的大臣们都十分的不相信经常换人,就单单是管兵力的一个部门,他都换过几十人。虽然是这样子,但是他还是特别喜欢有才能的人,吴三桂就是其中一个。吴三桂获得了武技的第一人的称号。让崇祯皇帝十分欣赏。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这个吴三桂吧。
吴三桂是一个武功非常厉害的人。但是后来在对抗反兵的时候失败了。于是吴三桂就投靠了清朝。在那场战争战争中,也就是三潘之乱那场战争中,吴三桂其实是可以取得胜利的,只要胜利了,他就是皇帝了,但是后来他却失败了,他的家人也全部因为他的失败而失去了生命,他为什么会失败呢?
事情是这样子的,吴三桂因为两件事情失去了获取胜利最好的机会。一开始的时候,吴三桂刚刚发起战争,就获取了很大的胜利,在很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打下了四川等好几个地方。并且他都是跟容易就取得了胜利,当时有很多人不满意清朝的统治,就跟着吴三桂一起攻打清朝,南方北方的许多省份都出现很多一起对抗清朝的人,如果吴三桂这是加把劲攻打皇宫,肯定就能当上皇帝了,但是吴三桂却做了两件糊涂的事情,让他失去了做皇帝的机会。第一件事就是称帝,吴三桂当时发动战争打的是要恢复明朝的名义,所以才有很多人支持他,跟他一起打仗。
但是在打仗的过程中,吴三桂慢慢的忘记了这件事情,这就让跟随吴三桂的人们非常失望了。等到吴三桂称帝的时候,有人建议吴三桂国家的名称为大明,可是吴三桂不听取意见,这就让本来对吴三桂失望的人们更加失望了,很多人们因为这件事情都非常伤心,有的人不再愿意跟着他打仗,而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第二件让吴三桂失去当皇帝机会的事情是他没有继续取得进一步的胜利,而是只满足目前的胜利,那就是他没有继续朝北方进攻。虽然当时有人多人不再愿意跟随吴三桂打仗了,但是吴三桂当时的实力还是十分强的。那时候清朝的军队并没有攻打吴三桂的军队,只要吴三桂继续攻打北方,他就能顺利当上皇帝了。可是他没有继续进攻,而是在长江边上住了几个月。
在这期间也有人告诉他应该继续去攻打北方,可是吴三桂不听建议,给清朝的皇帝写信让他放了自己的儿子。清朝皇帝因为吴三桂抢走了他的大片领土,非常生气的把吴三桂的儿子给杀了。清朝皇帝让人带兵攻打吴三桂,这时候的吴三桂没有了人们的支持,自然是抵挡不住清朝皇帝的攻击的,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失败了。如果当时吴三桂继续攻击,也许当上皇帝的人就是他,朝代也就不一样了吧,只能说吴三桂失去当皇帝的机会,都是他自己不知道珍惜机会造成的,吴三桂自己肯定也十分后悔,因为他不听人们的建议,如果听从了人们的建议,他和他的家人也许就不会失去生命了啊!
历史发展的魅力在于其过程和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发展的结果往往与局势中某些方面的意愿相悖。吴三桂大概是从降清到反清都没想到。当他举起反清的旗帜时,他想赢,想推翻清朝。但他的对手康熙帝都当然是想笼络和清除叛乱,维护清朝的统一,维护他的专制和中央集权统治。
陈扮演的康熙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吴三桂造反是没有机会成功的,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吴三桂自身的条件以及当时的客观局势决定了吴三桂的造反,必败是会失败的。
当然,吴三桂决定造反,一是形势所迫。当时在康熙的治理下,清廷正在推行削藩政策,吴三桂首当其冲。他是康熙伐藩的主要对象。吴三桂是一个非常足智多谋的权臣,也是一个不道德的强大藩王。他自然不愿意让康熙剥夺他的权力,所以必须反对;第二,当时的局势确实是吴三桂造反的难得机会。康熙攻陷鳌拜后,朝鲜发生动乱,一批老大臣更加谨慎。康熙执政时间不长,执政基础也没有那么不稳定。他的政治经历不算太老,边疆不稳定。江南很多文人还是口头拒绝接受清廷。而且康熙在朝鲜可以依靠的政治势力也因为朝鲜的战事而没有统一。但是,吴三桂当时造反了。
从表面上看,目前局势的发展似乎正在朝着反抗吴三桂、推翻清廷的方向转变。当时支持吴三桂的人不少,给予和看一看,情况似乎如他所愿。吴三桂造反时,耿在福建揭竿而起,尚志信在广州举反旗,也在广西揭竿而起,吴志茂在四川造反,蔡瑁在河北造反,连西方重要大臣王也在甘肃争取自己的独立。此外,郑成功的儿子郑静抓住了在台湾的机会,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外围也变得混乱起来,四川少数民族土司开始造反,察哈尔蒙古布尔尼表示不配合清廷,青海的穆根泰吉宣布造反,包括当时属于清朝的朝鲜也开始离开朝廷。也就是说,在中国,大部分中国人趁机制造了一场反清廷的叛乱;在海外,少数民族要么反对,要么不听清廷的话,边疆极不稳定。只有清廷的关外和中原属于支持朝廷的人。地理上清廷被围在中间;从政治形势来看,叛乱的力量一直比清廷强大。康熙处于极端危机,吴三桂离实现谋反目标不远了。
但是,在表面局势的背后却隐藏着暗流,而这暗流是对吴三桂十分不利的,表面看似乎很多势力在呼应吴三桂,其实,真正支持他造反的人并不多,反对的有,观望的多,支持的很少。
康熙掌管清廷最高权力后,?新皇帝三火上台?。他有野心,有野心,有胆识,想做大事,最重要的当然是加强集权。因此,削弱藩镇势力是康熙当时最重要的政治目标。
如果藩王不听中央命令,康熙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正派的皇帝,就开始实行割据诸侯的政策。虽然当时站在他身后的政坛老将孝庄皇太后并不支持康熙这么快就实行削藩政策,但康熙除了鳌拜之外,自信心很强,气魄很大,坚持要开始削藩。
康熙画像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诸侯们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强烈反对康熙割据诸侯的政策,设置各种障碍抵制朝廷割据诸侯的措施;但另一方面,有些缓冲区其实只是反帝国,而不是反帝国。所以大部分藩镇和吴三桂其实并不团结,很少有人支持吴三桂公开反御。
藩镇的统治者大多在吴三桂和清朝之间犹豫不决。他们反对伐诸侯,但不一定支持吴三桂。他们站在一边摇摆不定,观望哪一方更强。所以他们经常左右摇摆,比如耿、尚志新、王、等。在吴三桂的身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转身站在了朝廷的一边。藩镇相当一部分当权的人都是清朝的,并不真正支持朝廷,但想造反又担心失败,所以很少支持吴三桂。当然,这不包括坚持台湾和郑经反清的统治。
事实上,缓冲区的统治者是不可能与吴三桂完全同心协力的,因为藩镇各自为政,谁都想独霸一方,连清廷的号令都不想真执行了,还会真心地听吴三桂的话吗?
缓冲区各有各的方式,各有各的利益。他们要维护的不是谁来统治,而是谁来统治最好,保证自己能统治一方。缓冲区各自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当缓冲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激化矛盾,在立场上有很大共识,更不可能一致行动。
没有一个藩镇是真正与吴三桂联合的,不会听从他的命令。比如甘肃王,本来是吴三桂出来的,吴三桂造反的时候想拉拢他一起干,想请他当总经理。然而,王只在表面上附和着。其实王在甘肃全副武装,并不听吴三桂的克制。王在危急时期,连朝廷的命令都敷衍了事,不肯听吴三桂的。都是缓冲区的头头。王会听吴三桂的话吗?
还有,吴三桂造反,各藩镇掌权者皆喜,赞同,嫉妒,反抗。吴三桂举反旗,抵制朝廷割据诸侯的政策,抨击清廷割据诸侯的权力,让他们高兴,他们当然同意;但是,他们嫉妒吴三桂,是藩王。为什么吴灿三桂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谁又能保证吴三桂夺权后会掉头将他们合并?
很明显,藩镇与吴三桂之间的矛盾很多,藩镇之间的矛盾消耗了谋反的力量,因为藩镇的领导们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吴三桂对抗。比如守卫广西的孙延龄,最先被吴三桂拉拢,反对清廷。但在清朝的呵护和笼络下,他掉头向清朝投降,对抗吴三桂的势力。最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聪杀了孙延龄。
吴三桂(剧照)
显然,从政治军事力量的构成来看,吴三桂缺乏真正的同盟力量,几乎没有藩镇是实打实要跟着他造反的,这是吴三桂造反失败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表面上,第二,吴三桂在造反的?旗帜?上是有大问题的。试图充分利用?反清复明?的大旗,尤其是明王室后裔和高官,以及江南一些正统观念坚定、仍有反清思想和情绪的人。但吴三桂举反清旗问题严重,是最不配举这面旗的人。这是因为正是因为吴三桂带领清兵入关,明朝才这么快被打败。可以说,随着明朝的灭亡,清兵的进入,中原和江南大量无辜百姓在?八旗?的蹄下死伤。而且,吴三桂杀了南明皇帝李咏,吴三桂有罪。现在,吴三桂造反了,剑锋指着清廷。虽然这和反清的人、文人和不满清的人是同一个目标,但人们并没有忘记他反叛明朝、降清时所犯下的罪行。很多人都不愿意站在?反清未来明?的旗帜下,害怕他的?反清?是真的,?未来明?是假的。而且他反叛明朝,现在却要反清复明,是?双?汉奸。中国人最讨厌的是汉奸,吴三桂因为造反造反,完全可耻。谁会听他的?
更何况吴三桂终于称帝了。不是狼的野心不能隐藏和暴露。它实际上彻底摧毁了他的?反清和未来愿景?的旗帜,吴三桂彻底失去了民心。起初,吴三桂还崇拜所谓的明朝皇室后裔朱三王子,同时暗地里崇拜权力。但他毕竟表面上支持明朝皇室后裔,这也起到了一定的迷惑作用。但是,后来他自己成了?周王?,自己想当皇帝。古人云:?得到的帮助越多,失去的帮助就越多。?藩镇开始反对吴三桂,因为吴三桂和他们一样是藩镇的头头,喊着要当?龙头大哥?,现在却把藩镇的?兄弟?当奴隶。他自己成了皇帝;还有,当人们知道自己被他骗了之后,马上就明白了,吴三桂是想?复兴清朝?,因为他可以在衡州建立自己的?大周朝?。
吴三桂如此举造反的旗帜,举这样的造反旗帜,不就等于引来更多的反对者吗?吴三桂焉能不败?
第三,吴三桂在战略上的失误,遇上了康熙的高明策略,这使吴三桂彻底失败。
吴三桂是政坛老将,战场上军事谋略过人的将军,但也许是因为他对清廷还是有些敬畏的;也许是因为他反叛清朝,有鬼吧。这次他造反了,犯了重大战略错误。
吴三桂升反旗后,带兵北上,一路过关,比较顺利。然而,当他带兵到长江时,他停了下来。他没有勇气渡过长江,让自己的军队坚守在长江以南。很有可能他想依靠长江天险对抗清军,等待机会再战;此时他只想利用手中的力量统治大江,成为南朝新的统治者。按照他的想法,康熙当时没有打长江的实力,所以可以通过渡江来维持统治的局面,但此时他无力北上作战。他觉得自己一个人在江南称王,远不止是在云南做个王强。
相比之下,康熙虽然是一个年轻的政治家,但与军政老将吴三桂相比,康熙在处理吴三桂叛乱时采取了更好的策略。
康熙很清楚当时的形势和藩镇之间的矛盾。他知道吴三桂虽然吵,但是闺蜜很少,也不是铁板一块。根据每个缓冲区都有自己的位置、利益和计算的特点,他对每个缓冲区采取了分治策略。康熙软硬兼施,奖惩分明,以比划为主,打击为辅,先分兵,再打击重点对手。他对等待甚至反叛的对手采取了尽可能绥靖的政策。只要他们愿意投降,臣服于朝廷,就既往不咎,被提升到降将行列。但康熙坚决打击吴三桂阵营的顽固派,从不留情。最后连与吴三桂关系不错的甘肃王也加入清廷阵营,吴三桂越来越孤独。最终吴三桂称帝,这让他真的很孤独。
吴三桂遇到康熙的时候,遇到了无敌的对手。康熙的策略比他好,他击中了要害。吴三桂的失败是必然的。
原来吴三桂活着的时候,利用自己原有的影响力,生存了一段时间。吴三桂死的时候,他的孙子,被称为武周第二?皇帝?的吴世璠,既没有威望,也没有军事战略。他成了领袖,叛军很快就造反了。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明朝灭亡。此时的吴三桂盘踞宁远城,可有机会争霸天下?答案是根本不可能,因为实力不允许,历史已经验证了。
事实胜于雄辩
明亡后,北方主要的三股势力为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顺治帝的大清国,以及吴三桂掌控的辽东隔离带。
吴三桂曾短暂投降于李自成,后因多重原因复叛。他率兵杀回山海关,夺关自居。我们要知道此时的吴三桂并不是要投降清国的。叛李和降清是俩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这个时候吴三桂实际上就是处于一个自立的局面,已经飘飘然的李自成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点起十万人马杀奔山海关,双方在一片石等地大战,吴三桂料不能久守,冲出重围向清军求援。
吴三桂最开始和多尔衮说的是借兵,事成之后双方以黄河为界共治国家,多尔衮回信却不提借兵之事。后来,李自成攻势凌厉,山海关危在旦夕,吴三桂不得已才剃发称臣,向清军投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清军再观望数日,山海关必破,吴三桂将无家可归,吴三桂自保尚且不能,安能去争霸天下?
况且吴三桂所拥有的兵马,城池,人口基数等方面和大清、大顺相比有着明显的劣势,这些也注定了吴三桂难有作为。
兵力上的劣势
吴三桂在松山大战之后,仅率领本部3000人马逃至宁远城,后来,陆续的接收降兵以及招募新兵,到了1644年,奉命入京勤王时,军队不超过五万人,而且鱼龙混杂,与曾经的关宁铁骑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的大顺政权号称有百万农民军,实际可用兵力在二十万至三十万之间,又新克北京,灭掉了明朝,兵锋正盛。
而清国在皇太极的励精图治下,在原有的满洲八旗基础上,又建立了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共二十余万,且皆为精锐,战斗力极强。
三方的战力应该是清军略大于农民军大于关宁军。吴三桂的关宁军处于绝对劣势。
地理位置的限制
明朝重金打造的关宁锦防线,在“松山大战”后已土崩瓦解。宁远城已是孤城,吴三桂奉命勤王时将宁远城军民全部迁至山海关。
此时的山海关,一面是清军,一面是农民军,且双方对此都是势在必得,山海关已经成了天下之眼。清军需要入关才能觊觎中原。农民军需要以山海关为门户,来抵御清军的铁蹄。可以说吴三桂在此地,无论他是依靠一方,还是拥兵自立,都将永无宁日。
况且山海关所有人口加上迁入的宁远城人口不过数十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共就这么点人口,就算吴三桂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
总结
吴三桂不过是个x因素,曾经死守的宁远城若不是皇太极的突然驾崩,恐怕宁远城早已落入清军之手。祖大寿守锦州,在外有援兵的情况下,尚被清军困得靠吃人肉生存。何况孤立无援的宁远?如今山海关形式比当年锦州更为严峻,吴三桂自己都没有信心守下去。且天下大势已定,大顺政权和大清之间的胜者将会是新的王朝开辟者。吴三桂的硬实力远远不够,根本没机会去争霸天下。
公元1673年,年仅19岁的康熙下令,正式撤藩。当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后气急败坏,一边跟撤藩使者沟通,请求皇帝收回撤藩的命令;另外一边暗中和心腹将领密谋准备发动叛乱。等到十一月底,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吴三桂,直接发动叛乱杀死了巡抚朱国治,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联合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在云南正式起兵谋反,史称“三藩之乱”。
提到吴三桂很多人都会想到被他收为宠姬的陈圆圆,作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主角,他在清军和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之间选择投靠清军,在山海关和李自成内外时,将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引入关内,腹背受敌的李自成很快就一败涂地,选择退出北京放弃了才当上不久的皇位。
由于吴三桂领清军入关,两面夹击打败了李自成,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被顺治皇帝封为亲王。他的妻子被封为福晋,还将皇太极的十四女和硕公主许配给他儿子吴应熊,命吴三桂镇守云南,吴应熊以额驸的身份留居京师,算是变相的人质。
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吴应熊被捕入狱,没过多久就和他的儿子吴世琳一起被处死。此时的吴三桂拥有70万军队,却打不下整个江山,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吴三桂起兵的时候,害怕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很容易成为清军的把子,就将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一同拉到他的阵营。除此之外,还写信给远在台湾的延平王郑经,准备拉他一起干大事。可惜的是,还没跟清军打就开始起内讧。
郑经虽然跟父亲郑成功打过不少仗,但是她没有长远的眼光,还没帮吴三桂打清军就先和霸占了他老家的耿精忠拼个你死我活,眼中拖吴三桂后腿。耿精忠一边忙着对付郑经,一边还要跟清军打仗,感觉两边都不好对付,最终选择投降清军专心对付郑经,三个帮手就只剩下了一个。让人人感到惊奇的是,尚可喜本人是一直效忠大清的,而他的儿子尚之信却想要帮助吴三桂,发兵围困他父亲的府邸夺取了尚可喜的指挥权,用父亲的旗号去积极响应吴三桂。等到耿精忠、王辅臣等人相继投降后,尚之信心生悔意,最终选择投靠清军,康熙知道这件事后主动赦免了他的罪,吴三桂的三个帮手就这样没了。
吴三桂曾经做过一件错事,导致他起兵之后很难得到民心。据说南明永历帝逃到缅甸后,清朝决定放弃追赶,准备休养一段时间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吴三桂听说这件事情后不肯罢手,专门写了一道“三患二难”的奏疏,亲自带兵去捉拿永历帝,最后在昆明将其处死了。
他起兵时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谁知清朝直接将他当年上疏的“三患二难”公布于众,使得他失去了民心。等到他打下半个南方后,没有选择继续攻打,反而选择休养生息,给了清廷调整战局的机会,最终成功扭转了战场。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60多岁了,他在打下这么大的地盘之后干了一件更加糊涂的事情,那就是当皇帝。很多人原本以为他是想要恢复大明天下的,谁知道他只是一个想要造反当皇帝的乱臣贼子罢了,一些有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更是对之嗤之以鼻,耻以为伍。此时的吴三桂年事已高,才当了不到半年的皇帝就去世了。留下的帝国在短短的三年里就被清军攻破了。60多岁的吴三桂最终还是没比过19岁的康熙,最终断送了整个家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9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唐朝诗人被贬谪,写下一篇诗流传至今
下一篇: 刘邦不听此人的话,导致中了匈奴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