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朝廷四品官,道台和知府谁的权力更大

众妙之门 2023-07-02 06:01:24

朝廷四品官,道台和知府谁的权力更大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巡抚、总督两个封疆大吏的区别和等级划分。其实除了巡抚和总督以外,还有两个官职势均力敌,那就是道台和知府。在明清时期的官职中,道台和知府都是四品官。那么,两个中级官员中,到底谁的权力更大呢?认真的说,这个主要看道台的实际工作,因为知府的工作是固定的,道台的工作则差异巨大,权力也差别很大。

在唐宋时期,虽然设立了道、路等机构,但这些机构都是监察区,而不是行政区划。元朝建立以后,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国的行政区划变成了省、府和州、县三级管理模式。一个省下辖几个府和几个州,知州的地位不如知府,但知府仅仅比知州高半级而已,基本上仍是平级。元朝的行省制度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明清统治时期,行省制度进一步完善、总督、巡抚等高级官职开始出现。总督负责一大片地区的军务,一般是两三个省,类似于战区司令。但总督并不实际插手省内的工作,因为每个省都有巡抚。巡抚和总督属于同事关系,两个人的岗位不同,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在一个省里,巡抚大人高高在上,负责全省各方面的工作。此外,还有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副省级官员。布政使的地位仅次于巡抚,属于常务副省级,主要负责经济和民政。按察使负责司法和治安,学政则负责全省的教育工作。这些官员属于高级官员,在这些高级官员之下,则是道台和知府。按照朝廷的规定,道台最低是正四品,也有可能是从三品。知府一般是从四品,特别重要的知府,可能是正四品。道台和知府属于中级官员,而且等级差不多。两个官职谁的权力更大呢?首先,我们看一下知府。知府属于一片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古代一个府比现在的地级市大得多。例如清代河南省的开封府,管理开封、郑州的全部,以及许昌和周口的大部分地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知府堪称土皇帝。

但是,知府不喜欢自己的管辖区里有更高级的衙门。每个省都会设立几个分守道和分巡道,道台并不直接插手地方行政,但主要监督知府等官员的工作。道台的地位略高于知府,但实际权力不如知府。知府对道台有些忌惮,但也不惧怕。因为双方基本上属于平级官员,道台只能弹劾自己,而没有权力罢免知府。当然,在一些特殊岗位上,还会有道台。例如茶道、粮道和盐道,这些官职虽然也是道台,但却是实权人物。例如坐镇扬州的盐道,这是天下肥缺之一,关系能够直通军机处。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虽然扬州知府和盐道官职差不多,但却对盐道任伯安毕恭毕敬。

在清朝统治时期,官员的总数大于实际岗位的数量,换句话说,有一大群官员都属于候补官。慈禧太后入宫之前,自己的父亲就是一位候补道台,由于没有实际任职,家里的日子很一般。按照明清时期的官场规矩,知府一般不会得罪道台。按照当时的晋升规律,那些资深道台很有可能晋升为按察使,成为知府的上级领导。当然,苏州、杭州等重要城市的知府,本身起点就很高,也是有可能的。道台和知府最低都是四品官,在普通百姓看来,基本上属于“大老爷。”但是在吏部文选司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吏部文选司郎中属于正五品官,比道台、知府都低。但是,由于岗位重要,文选司郎中能够直接负责道台、知府等中级官员的任命。

按照朝廷的规矩,巡抚、布政使等高级官员的任命,由吏部尚书亲自把关。但是中级官员的人数太多,尚书大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因此,中低级官员的选拔工作由文选司郎中负责。吏部尚书检查一遍,如果没有问题,签字、盖章以后,正式下达命令。虽然文选司郎中仅仅是五品官,但全国各地的中低级官员对郎中大人都毕恭毕敬。在地方官员看来,不起眼的文选司郎中,最少能够与三品大员对抗。在历史上,出现过文选司郎中怒怼外省按察使的事件。当时,尚书大人自然向着自己人说话。我们再绕回来总结一下知府和道台,道台和知府属于平级关系,权力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

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官,比知府大吗?

清朝的总督、巡抚、道台、知府,属于是外放地方官体系的。

接下来具体说说这些官员的品级。

督抚可谓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一般督抚带兵部、都察院衔应该是唐代制度遗传而下的。但到了清朝已经大大不同了,唐代的是差遣,本身不能无官,而清朝的督抚已成为实官,带部院衔只是沿袭明制,籍以表示为朝廷特派的部院大臣,使地方官吏听其命令。

在清朝前期,督抚兼衔还有随其本身的官阶而不同的规定。后来才形成了总督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为从一品。巡抚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为从二品的定例。

此外巡抚中资望较高者,也往往会外加兵部尚书衔,这种加衔还是加其本身的,并不会随着职务而改变。

清朝中期以后始设八督十二抚,后期虽略有增减,但大致如此。

总督虽然在权力上大于巡抚,但是清庭出于对于督抚这种封疆大吏的不放心,不只是使督抚没有兵权。还经常有意无意的使总督与巡抚职权有所交叉,甚至督抚同城,使其对立起来,借此互相牵制。

一般督抚下面就是藩司和臬司,简称为藩臬两司,是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虽然督抚并没有撤换这两司官员的权力,但年终密考之时可以出具考语,朝廷会根据督抚的评价来对两司官员进行升迁或者处分的。

两司之下就是道员,道员又称为道台。

道员本是两司的佐员,乾隆中期时将原来的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名称都取消了,只称为守道和巡道,简称为道员,一律为正四品。这样一来,司道本来是一个体系的,结果道员脱离了两司,成为了府与两司中的一级。

所以就成为了,下面若有文书,一般是先申府,然后府申道,道送司,司再呈督抚,这可以说是清朝外官体系中的一个弊端。

府在唐宋时只限于少数地区设立,并非通用行政单位。而清朝的府,在全国有两百多个,等于是唐宋的州了。因此清朝的知府,地位也比之唐宋较低,知府一般为从四品。

当然清朝时期,全国有两个特殊地方的知府品级比较高,那便是帝都北京和没有入关时的帝都奉天的知府品级,为正三品。而且这两个知府的专属名称是顺天府尹和奉天府尹。

至于说清朝为什么会设置这些职位呢,为什么会以这个名字称呼呢。很简单,因为清朝属于是清承明制,几乎全盘接受了明朝的制度,自然包括了官制。

不过随着后期的发展,尤其是到了雍正乾隆两朝进行了制度变动,虽然官职名称与明朝还是基本上一般,但是实际权力具体职责等就又不一样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9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