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个人私欲吗

以史为鉴 2023-07-02 05:25:42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迁都北京对于朱棣而言,首先是作为统治者的个人意愿,其次才是为大明帝国的江山社稷着想,所以用利弊来形容朱棣迁都是本末倒置的思维。

对于朱棣而言,迁都北京主要是为了解决篡位后的人身安全和生存环境问题,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对朱棣本人而言没有“弊”这一说,北京的风沙对于朱棣而言都是过家家。

而作为统治者的决策,朱棣的意愿必然也深刻影响着大明帝国的盛衰。那么迁都北京对大明帝国而言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静夜史认为当然是利大于弊。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迁都北京,明朝才有了276年的国祚。

为何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这和我国古代历史上小农经济的帝国基石密不可分。

虽然小农经济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且结构稳定等诸多优势。但小农经济也带结构脆弱,受自然环境影响力强等不足,尤其是面对北方虎视眈眈的游牧民族时,独立的小农经济单位难以形成合力且因自身战斗力不足,极其容易被游牧民族横扫。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秦始皇时代开始,中原王朝就在农牧交界线上修建万里长城阻挡游牧民族南下。长城的修建,使得小农经济发展获得了稳定的发展空间。

但长城作为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不仅建造时兴师动众,维护时更是耗时费力,在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政治力量的支撑,万里长城防御体系是绝对无法固若金汤,这在客观上决定了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必须在靠近长城的北方,尤其是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虎视眈眈时,所以朱棣迁都北京有其必然性。

不过北方很大,为何是北京而不是西安或者开封呢?静夜史认为除了北京时朱棣老家的考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北版块的加入。相比于西安和开封等北方城市,北京虽然条件更为恶劣,但这里靠近长城的同时,还有效连结了华北和东北版块,是自金朝以来统治者的共同选择。

所以,为了保住东北,朱棣只能将都城选在北京。在我国地形总体自北向南倾斜的情况下,都城越靠北,越有利于帝国的稳定。

而且朱棣时期的北京,并不是明朝的“国门”,虽然自靖难之役开始,明朝于1399年放弃了大宁卫,1402年放弃了东胜卫,但作为朱元璋在漠南地区构筑的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北京北部的开平卫虽然孤悬塞外,但仍在明朝手中,这意味着北京依然和蒙古有一定距离,直到1435年明宣宗时期开平卫内迁后长城才成为明朝北界,北京才成为国门。

将北京放在抗敌一线,对明朝而言是正确的选择,北京一旦失去,华北平原和江淮地区无险可守,如果少数民族在长江以北建立类似元朝的强大政权,定都南京难以固守,所以历史上定都南京的政权才不长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8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