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时期扬州盐商有多富乾隆都自叹不如

众妙之门 2023-07-02 04:49:17

清朝时期扬州盐商有多富乾隆都自叹不如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家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李卫当官》。在这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画面:李卫上京述职,途径定州府时,看见当地官员均在城外出迎,但他越越越近却是没有什么反应,人家所有的人眼睛都是望着远方。李卫顺着他们的眼光身向远处看去,但见远处卷起一阵滚滚尘土,一辆车马飞驰而来。待走近时,车上下来一位体态肥胖的富人,这些官员个个非常恭敬地施礼迎接。李卫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迎接的人是扬州盐会会长黄伯仁。

原来这位黄伯仁亲自进京是为了要争到扬州知府一职,想扶持一个自己的人来当这个扬州知府。其后的故事大约都是围绕着扬州的盐商展开的。还有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描写争夺太子的一些细节,那些皇子、王公们的日常开支费用、党争所需要的银子大约都来自于扬州的盐商,可谓是官商勾结了。他们利用手中的财富可以操纵朝政,想想有多可怕。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两部电视剧中所讲的基本都是历史事实,不管他们与官府的勾结程度如何,但至少他们很富、很有钱这是真的。在雍正、乾隆两朝,国库的充盈其实都来自于江南的盐业,大清一半以上的税收均来自于盐业。事实上,乾隆皇帝好战、好玩,到乾隆朝后期国库空虚,那些盐商们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那么,这些盐商们到底有多富?乾隆在第四次下江南时,到扬州游玩遇到一个,他自叹不如。

在扬州有个瘦西湖,其风景非常优美。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市城西北郊,其基本格局形成于清康乾时期。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在扬州的瘦西湖旁边有一座白塔,也是此处一景,在这里有一个关于乾隆的传说。

乾隆皇帝曾经六次下江南,乾隆三十一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据传在这一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当年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瘦西湖,这一次在瘦西湖巡游的时候,陪同他的不但有随行官员、地方官员,还有一位大盐商、大徽商叫江春。江春这个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时当时的徽州歙县人,靠经营盐业发了大财,而且生意做得非常大。

此人大概也是扬州盐商的头吧,他也常常注意与官府的关系,根据清朝官场的腐败风气,想来他也没有少行贿,当然目的是进一步获得官府的认可和庇护,借机垄断盐业,赚更多的钱了。所以,乾隆皇帝这次来到扬州,也是他表现自己的一个大好机会,据说他前后出资大约超过了一百多万两银子,不但包办了乾隆皇帝在扬州的所有费用,随行的大小官员、太监、宫妃也都是没少拿他的好处。由此可见,当时扬州的盐商有多富了。

乾隆皇帝这次巡游瘦西湖,这个江春作为当地富商、名流自然是非常靠近乾隆皇帝了。乾隆皇帝看起来心情非常好,他边走边观赏美景,还不时地发出赞美之声,当然也是少不了赋诗几首。乾隆在看到瘦西湖一处美景时,感觉比其他地方都更美,禁不住就顺口说了一句话。他说啊,这个地方的美景非常像我在北京的琼岛春阴,只不过遗憾的是,这个地方就差一座白塔。如果再能有一座白塔的话,那就跟琼岛春阴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了。

乾隆皇帝当时说这句话时,那只是这么随口一说,只不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江春就把乾隆的这个话记在了心里,就在当天的晚上,他用了一万两银子去贿赂乾隆身边的太监,让他们连夜把琼岛春阴那座白塔凭记忆画了出来,然后他又连夜集中工匠,就在瘦西湖的旁边修建了一座白塔。第二天,乾隆皇帝再次到西湖去巡游时,当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一抬头就忽然看见了这座白塔。当时乾隆是非常吃惊,开始还以为是自己看走了眼,一问才知道是江春所为,心里非常高兴,与此同时又发出了一句感慨,说道:“富哉商乎!吾不及也。”

堂堂大清国的皇帝,拥有天下财富,竟然自叹不如一盐商,可见当时的盐商富可敌国了。也许乾隆皇帝这一句感慨还有另外的意思,但也不得不说,至乾隆朝后期国库的空虚与小说、电视剧中所说并无不实。当然,也反映了乾隆盛世的一角,可以看出当时商业的发达程度。

访谈 梁小民:兴盛一时的大清盐商为何会衰落?

2014年11月20日,国家工信部确认我国将取消食盐专营,结束了两千余年的盐业专营制度。

历史上,中央 *** 为什么要垄断盐业?梁小民以为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目标是强国,要国家力量强大,就要增加 *** 收入。传统时代,国家财政最重要的两项,一是人丁土地税,一是盐税。盐税占国家收入的一半,有时还略高一些。这是国家对盐业经营进行直接控制的最根本原因。在中国盐政史上,盐政纲法、官商关系、私盐贩卖、两淮盐商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近日,以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引案”为背景的电视剧《大清盐商》正在热映,澎湃新闻采访经济学者梁小民,请他为读者科普关于中国历史上盐商兴衰的那些事儿。

澎湃新闻:官盐商营在历史上是如何出现的,经历过哪些变革?

梁小民:盐铁官营在中国有非常长的历史,直到去年工信部宣布取消食盐专营,这才算结束盐业的专卖。

盐业的专营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为了使齐国强大,管仲办了“国营企业”,一个是盐的专营,控制盐业贸易;另一个是官办妓院。春秋以后到西汉初年,盐业的专营制度并不严格,基本上处于自由贸易状态。一直到西汉汉武帝时,桑弘羊主张盐铁专卖,从此以后,盐业专营制度基本在中国历史上稳定下来。

一般说来,盐业专营制度有两类,一是直接专卖制,即国家完全垄断从食盐的生产到销售全过程;二是间接专卖制,即国家垄断食盐的生产环节,而在食盐的销售上允许商人参与,官盐商营就是这一类。历史上盐政经历了不少的变化、调整。

《大清盐商》剧照

首先,要说的是唐代刘晏的盐政改革。

唐代的盐政变革不止一次。唐初 *** 并不征收盐税,至于开元年间才开始征收盐税。安史之乱后,为了缓解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第五琦任盐铁使,改革盐政,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卖的食盐专卖制度,通过全面控制盐的生产经营来牟取暴利,然而,中央政权仍然日趋衰弱。

宝应二年(公元762年),唐代宗任命刘晏为度支盐铁转运使,主持改革盐法。刘晏的改革是为了筹备军饷,以加强中央 *** 对全国的力量,为削除藩镇势力而积聚经济力量。刘晏采用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新盐法,推行“官商分利”政策。也就是说,盐的生产交给老百姓,零售给商人,国家控制的是批发环节,这就是官盐商营,也叫“半专卖”。

这种盐业专营的方式在以后的宋元明清基本上是沿袭下来了,就是 *** 组织老百姓进行盐业生产, *** 将所生产的盐出售给商人,由商人进行销售,但过程中亦有变化。

明初实行的是开中法,即由商人把粮草运到北部边疆,然后由收到粮草的单位发给他们盐引(即取盐凭证),商人凭盐引到盐场领盐,然后到指定地区销售。也就是说,官商贸易的方式是以粮草易盐,而不是以货币易盐。这是效法宋元时期的“入粟中盐法”。

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改革盐法,将纳米改为缴银,允许盐商直接到两淮以现银换取业盐专利。后来,万历年间的袁世振主持盐法改革,就是纲盐制,也称为“纲法”,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商人专卖制度。 *** 持有一本名录,即纲本,也叫“窝本”,凡纲本上录有其名的盐商,可以世世代代垄断盐利,无名者则不得加入充当盐商。

清光绪年间的纲盐执照

那么,谁有资格进入纲本,经营盐业买卖呢? *** 说了算。商人获得记录在册,换盐引卖盐的资格,叫“占窝”。那么,跟 *** 关系密切的商人就成为盐业经营的获利者。于是, *** 通过限制竞争,保证盐商独占专利,从而垄断了盐业的大权。

这个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中期,直到道光年间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在两淮地区进行盐政改革,由纲盐制转变为票盐制,取消了纲本,商人不用占窝,无论任何人只要拿钱就可以换盐引进行盐业贸易。

这一办法也并非陶澍首创,明代浙江、山东就实行过票法。票盐制对两淮盐商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澎湃新闻:清代两淮盐商,尤以扬州盐商闻名,介绍一下扬州盐商的情况。

梁小民:两淮地区,东临黄海,西接运河,沿海地带有很多盐场,成本低而产量多。所以,很早以前,两淮就是重要的产盐区。扬州又有京杭运河的交通之便。

扬州的盐商主要有晋商、陕商,还有徽商。为什么集中到扬州了?这主要与明代叶淇盐法改革有关。明初实行开中法,故而商人在边境从事商屯、发展粮食生产的,改为纳银之后,西北地区的各路盐商就纷纷来到淮扬地区扎根经商。这就包括了山西、陕西商人。乾嘉学派的阎若璩就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盐商大贾的家庭,祖上就是从山西移民到扬州的商人。

另外,扬州盐商一半左右是徽商,徽商有地缘优势,两淮行盐区他们比较熟悉;再者,徽商和 *** 关系好,有政治优势。

徽商重视教育和科举,家族多培养官员。比如,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二人都是清代军机大臣,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其家族就是做盐业贸易的。除家族中人跻身士大夫之列外,徽商不惜慷慨解囊为朝廷捐输、报效,对盐政衙门和盐官“效忠”。康熙皇帝六次南巡、乾隆皇帝七次南巡,这些费用都出自徽商。所以,他们能进入纲本、占窝、垄断盐业贸易。这些徽商大量买盐引,不仅自己贩盐,还倒卖盐引。

澎湃新闻:官商关系对盐商的兴衰有何影响?

梁小民:实行纲法时期,盐商主要是靠 *** 获得经营盐业的许可,因此当年盐商和 *** 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晋商或者徽商都是一样。

明代有两家大盐商,在现在山西运城的永济,过去叫蒲州,王家的王崇古是进士,官拜兵部侍郎,总督过山、陕等地边区军务,张家的张四维是张居正的内阁成员,张居正死后,他还短暂地当过内阁首辅。王崇古的弟弟是做盐业贸易的,张四维的哥哥也是盐商,他们两家就垄断了河东的盐场,而且两家还有亲戚关系,王崇古是张四维的亲舅舅。王、张两家和明代的兵部尚书,内阁很多官员都有金钱的关系,形成官商团体,负责盐政的御史根本奈何不了他们。

清代以后,徽商和 *** 的关系极为密切。康熙、乾隆南巡,即由徽州盐商招待。徽商构筑的园林,培养的歌女、 *** ,还有徽菜、徽班,以及古玩、文物,都是行贿皇室、官员之所需。徽商在扬州的生活非常奢侈,《扬州画舫录》就有体现。但是何炳棣先生说,徽商生活的腐化是自身的需要,也是他们交结官场的需要。

官商关系为盐商的垄断经营、牟取暴利提供保证,给与方便。两淮盐商有总商,有首总,与 *** 打交道的是总商,他们用盐商们聚集的钱财贿赂官员,得到了好处,大家再分。

徽州建筑特色之马头墙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曾发生了引起朝野震动的两淮盐引案,这是一起盐商勾结盐务衙门官员的经济贪污。其实,这是预行提引案,继任盐政、盐运使勾结两淮盐商营私侵蚀预提纲引余息银两,数额有一千余万两。

这个案件是怎么回事?就是盐商要预支盐引,需向朝廷交利息,于是盐商贿赂盐政官员请求,请求迟缓利息缴纳。盐商不断行贿,该上缴的利息总是延缓。前后经历了三个盐政官员,前后二十年,共贪污一千多万两银子。

这里还涉及到盐商的捐输、报效问题。每当国家军需、赈灾、河工之时,盐商即以“捐输”、“报效”之名向朝廷提供几十万,甚至数百万银两。盐商对于国家财政的经济负担也是愈来愈重。

澎湃新闻:官商关系一方面给予盐商庇护,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盐商的经济负担,您认为这是否是盐商衰落的主要原因?

梁小民:盐商的负担确实是越来越重。乾隆时候,每引盐所需要缴纳的杂税有12两,后来就变成了14两,国家需要的钱越来越多,盐商的负担就重。这部分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就是盐价高涨,曾有统计说,当年船工买盐的支出占到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可见盐价之高。在这样的情况下,私盐横行,而盐商的生意愈是不好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8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