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乾隆禅位后死活不愿交出一样什么东西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2 03:44:48

揭秘,乾隆禅位后死活不愿交出一样什么东西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清朝时期,乾隆是最长寿的皇帝,他本来可以做六十三年皇帝的,但是做了六十年皇帝后,他却主动禅让皇位给了儿子嘉庆。不过他让位之后,仍然掌握朝政大权。而当时的嘉庆,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权的皇帝罢了。那么乾隆为什么只做六十年的皇帝就让位了呢?

乾隆是爷爷康熙皇帝一手带出来的,是康熙帮雍正选定的接班人。乾隆尊敬爷爷,他在登基的时候立下誓言,如果上天眷顾他,让他做六十年皇帝,他将在这一年禅让皇位给后世的君主。乾隆说这句话,意思是自己不会超越爷爷的。

在我国古代,皇帝平均的寿命只有三十九岁,乾隆却活到了六十三岁,他也没想到自己能活那么长时间。在乾隆六十岁的时候,一位大臣提醒了他。他才想起登基时立下的誓言。乾隆各方面都做得不错。他自称为十全老人,他肯定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做皇帝。但是当初说过的誓言,是一定要顾及的,况且自己还是皇帝,说的话一定要算数。为了证明自己说话算数,乾隆在六十岁时,他主动把皇位让给了儿子嘉庆皇帝。

不过,在归政大典上,乾隆还是犹豫了。虽然口头上答应把皇让给下一代,但是他始终不愿把玉玺交给嘉庆皇帝。他心里清楚,自己手中都玉玺一交出去,自己将永远失去朝政大权了。

这个时候刘庸站了出来,劝他说,历史上哪有一个皇帝登位的时候,手里没有玉玺的呢?这个时候乾隆才醒悟过来,提醒自己说话一定要算数。于是他立即松手,把玉玺交给了嘉庆皇帝。

虽然乾隆把玉玺交了出去。但是,他在让位不久后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虽然把政权交给了下任皇帝,但是大事情还是我来办。”可见乾隆还是要参与朝政。

乾隆虽然现在是太上皇了,他还是像以前那样充当着最高决策者的角色。一直到他去世之后,嘉庆才真正掌握朝政大权。所以说乾隆表面上做了六十年皇帝,实际上还是做了六十三年的皇帝。

他禅让皇位后的三年,表面上看是太上皇,其实他还是政权的最高决策者。当时嘉靖皇帝,他十分懂得容忍,他什么都不敢说,只是按太上皇的安排去做。因为他明白自己虽然是皇帝,但是没有实权。如果自己不听乾隆的安排,乾隆还是可以将自己废掉,另外再选接班人。所以,乾隆让位给嘉庆之后,嘉庆还是整整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当时只有皇帝的名却没有皇帝的权力。

乾隆是个厉害的皇帝,而嘉庆也是不错的。乾隆去世之后不久,嘉庆皇帝就发挥自己的能力了,他敢于对权臣和珅下手,为大清朝除去了一大祸害。从这里可以看出,嘉庆皇帝也不是没有能力,他办起大事来很大胆很果断。

乾隆禅位给嘉庆后,为了不让自己沦为囚徒,他做了怎样的措施?

皇权是自私的,他能让善良变得凶狠,能让亲情变成算计,中国历史上尧舜禹禅位后,皇权就正式进入了家天下的继承方式,历史上无数皇帝的禅位登基,都是威逼之下,刀架上脖子后的勉强退位,即使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也没能躲掉被迫禅让,而清朝中期的乾隆却真正实现了和平禅让。

乾隆是中国历史少有的幸福皇帝,他在25岁继位,前有康熙、雍正开启的和平、富足基础,后有雍正的廉洁辅助班底,将中国推入了一个时代高峰,乾隆执政期间清朝空前富足,第一次实现了人口破亿。

乾隆在位60年,终于决定兑现自己在位时长不超过康熙的诺言,决定禅位于永琰,永琰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在永琰13岁那年,乾隆立下密诏立他为太子,这一年乾隆已经63岁了。

《延禧攻略》、《如懿传》里都多次提到乾隆想立富察皇后的嫡子为太子,历史上的乾隆也确实如此,然而上天不会永远眷顾一人,乾隆一生得到太多的恩惠,唯独在立嗣子这件事上,失意太多。

乾隆38年,63岁的乾隆终于放弃了立嫡子的想法,将13岁的永琰密立为太子。他在天坛祭天时,默默地祈祷:?我已经立了永琰为太子,但他毕竟才13岁,如果他有能力继承国家大业,就让他顺利成人,如果他并非贤德之辈,就让他适合早逝吧!我并非不爱儿子,只是为了祖宗江山,不得不如此。

上天还是比较眷顾乾隆的,从乾隆38年到乾隆60年,永琰一直很健康,而且他所做出的表现也越来越得到乾隆的认可,终于在1795年,乾隆60年,86岁这一年乾隆决定禅位于永琰。

这时的永琰36岁,正是一个人最黄金的年龄,精力充沛、富有经验,而且也没有了青春期的冲动,做事也更加成熟稳重。

1796年正月初一,这一天要举行乾隆的禅位大典,他早早地起床,穿戴整齐,坐在太和殿的龙椅上正式将那颗象征皇权的大印交到了永琰手里。

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平稳交接,没有冲突,没有暴力、没有强迫,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创举

尽管永琰的所作所为得到了乾隆的认可,但乾隆并没有真正放心当太上皇,毕竟当太上皇是有风险了,自古禅位后的太上皇没有一个 是幸福的。为了避免自己以悲剧收场,乾隆的禅位可谓用尽心机。

为了保证自己禅位后,依旧能稳如泰山,乾隆做了无数准备:

退位不让权。

乾隆在退位前就明确宣布,他只是将那些祭祀、开会、接待的日常工作交给嘉庆,至于军国大事还是需要他亲自过问、拍板才能决定的。美其名曰:嘉庆年龄尚浅、经验不足,还需要多跟在老皇帝后面学习学习,才能更好做好皇帝。可能乾隆忘了,他登基时才25岁。

乾隆多次对外宣称:他虽然退位了,但大事还是他说了算,他的仍然自称?朕?,他的旨意称?敕旨?,文武大臣进京必须先听他的训示。

除此之后,乾隆退位后,并没有搬出象征皇权的养心殿,用他的话说,住了60年,住习惯了。

乾隆虽然明面上退了位,而实际上他处处都在昭示着他作为这个国家主人的身份。而事实上,乾隆做的这一切都是多虑。永琰真的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子,也是一位十分勤勉的皇帝,他每天按时批阅奏章,准时聆听乾隆的训示,就像一个机关上班的人,认真的出席着所有需要他的场合,像一个皇帝的高级秘书,所有的事情,他都请示乾隆,从不自己做主。

《清史稿.仁宗本纪》记载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有一个这样的儿子,乾隆应该感到十分欣慰,对于嘉庆这个继承人而言,乾隆应该是最满意的,天下人也都明白,所谓的嘉庆元年,其实不过是乾隆61年。

表面上乾隆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而实际上他并没有走下权力的神坛,从皇帝的角度来讲,他做的这一切:一方面是对权力的眷恋,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作为统治者的谋略,确保着他晚年的尊严。

参考资料:《清史稿.仁宗本纪》

《清高宗实录》

《饥饿的盛世》

乾隆禅位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其中真相背后隐藏了怎样的政治危机?

其一就是乾隆的不放权;
其二就是和珅的位高权重;
其三就是吏治贪污问题;
其四就是白莲教等农民起义
盛极必衰似乎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摆脱不了的魔咒,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大唐了,而造成这种转折的皇帝就是唐玄宗。开元时期,大唐走向极致的繁盛,天宝末期,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的盛世戛然而止,此后就是一百多年的大唐挣扎史。而在大清朝,同样也有这么一位处在节点,准确来说应该是制造节点的皇帝,即乾隆帝。

所谓康乾盛世是在乾隆皇帝时期真正实现的,这种实现并非全是乾隆帝的功劳,毕竟在他之前的数位皇帝,从后金的建立者努尔哈赤一直到雍正帝,都称得上是好皇帝,早已经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乾隆帝不过是站在祖宗们的肩膀上继续为盛世的到来点一把火。
但很显然,乾隆帝确实点了火,盛世也确实到来了,但将所有功劳不知不觉据为己有的乾隆帝飘了,自称什么十全老人。他不知道或许假装不知道,盛世的表象下是已经僵化的制度和从根部开始腐烂的吏治。乾隆帝或许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但是年龄的增加让他滋生了享受的因子,花钱如流水已经不足以形容乾隆帝,动辄大排场、大动作、大消费。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爱新觉罗·弘历

有功之人自然应该享受最高级别的待遇,但是乾隆时期的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加重,和珅遍布全国的关系网使得各种名目的盘剥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下,百姓的日子自然好过不到哪里去,极致的享受与极致的困顿一碰撞,那就是猛然一声炸裂。
从乾隆四十年(1775年)开始,民间的起义就开始冒头,越到乾隆晚期越严重。而乾隆皇帝不知不觉已经在皇帝这个位子上做了将近六十年,眼看就要超过清圣祖了,孝顺的乾隆皇帝决定让位于儿子嘉庆帝,然后自己做了一个太上皇帝。实际上这个让位也只是个形式而已,大事还是乾隆帝说了算,嘉庆帝这个皇帝的地位顶多比太子高那么一点点。
明明是一国之君,却对大部分的国政没有干涉的权力,这放在谁身上也不好受。但是国无二主,也就是说嘉庆帝只是多了一个身份,但手中的权力很可能更加的少,父子俩的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乾隆帝让位不代表让政,嘉庆帝登基不代表亲政,该有的权力没有,必将导致矛盾。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爱新觉罗·颙琰
这方面的例子古已有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为了专注对外军事扩张,让位于儿子赵惠文王,后来赵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行宫三个月,活活饿死,身为儿子的赵惠文王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在沙丘,仿佛不知道这件事。
再比如唐睿宗曾在先天元年(712年)让位于太子李隆基,而“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余皆决于皇帝。”结果后来李隆基除掉了太平公主逼着唐睿宗真正让位然后正式亲政。
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位想有所作为的皇帝甘愿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拱手让人,所以太上皇和皇帝的关系都很微妙,最正常的情况就是太上皇被软禁起来,以防他擅权。但是嘉庆帝还没有那个实力与乾隆帝做对抗。但父子俩的斗法必然一直没有停,暗流涌动中的权力竞争是这一时期的第一重危机。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白莲教起义
嘉庆帝的憋屈并不仅仅是乾隆帝的不让权,还在于乾隆帝给他留下来的烂摊子,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嘉庆帝登基的那一年,仅仅隔了不到两个月,白莲教起义就开始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一起义传播范围极广,持续时间也极长,一直到嘉庆七年才被平定。
而白莲教之所以起义,自然是在乾隆帝时期就已经埋下的祸根,前文说了,乾隆帝和和珅等官员的极致享受与百姓的极致困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白莲教正式利用百姓心中的怨恨来对抗朝廷。
如果说乾隆帝的不放权是现实给嘉庆帝的第一个打击,那白莲教起义就是第二个打击,而和珅的势大欺主就是第三个打击。和珅一度在乾隆晚年被称为二皇帝,权力甚至在嘉庆帝之上,嘉庆帝受制于乾隆帝也就罢了,居然还要受制于一个大臣,他内心的憋屈可想而知。

清仁宗初登基时不仅面对高宗的揽权,还要收拾其留下的烂摊子
钮祜禄·和珅

但他的反抗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毕竟和珅经营多年,早已经将帝国的整个吏治搅得不成样子,而且有乾隆帝在那里,嘉庆帝很难放开手去处理和珅的问题。
吏治问题得不到解决,国库的亏空就一直是个大问题,而平叛需要大量的钱财,这个钱财从哪里出?从百姓出的话,又会反过来让白莲教起义更加强大,如果从国库出、从官员那里出,又无从下手。所以我们看在乾隆为太上皇的这段时间,嘉庆帝对于白莲教是有镇压的,但是镇压的效果并不明显。

直到时间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的正月,距离嘉庆帝登基已经过去了四年,乾隆帝去世,嘉庆帝迅速亲政,然后又迅速拿下了和珅,开始整顿吏治,处理贪污腐化问题,全面镇压白莲教起义。

所以我们看乾隆帝为太上皇的这段时间,嘉庆帝太难了,他面对多重政治危机,其一就是乾隆帝的不放权;其二就是和珅的位高权重;其三就是吏治贪污问题;其四就是白莲教等农民起义。当然这只是国内存在的政治危机,而国际上来看,嘉庆帝出生的时候,正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时候。在这个工业革命的浪潮里,我们落后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巨大的政治危机已经埋下,在不久的未来等着清朝的皇帝们。

总结:权利真好,我真得再想活它五百年!

乾隆禅位后,这3年在养心殿都干了些啥?打白莲、防嘉庆、坑和珅是这样吗?

太上皇,一般指的是当朝皇帝的父亲,或者退位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太上皇,而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则是掌握权力最久的乾隆皇帝。而乾隆退位后是不是和别的太上皇一样,每天就是养养鸟看看花,沉迷于美色之中呢?那可真不是。

1711年,乾隆出生于北京。十岁时,祖父康熙看到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小乾隆,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便把他带到身边养着,甚至还亲自教他读书。可能是乾隆那时候就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雍正在两年后也将这个孩子立为继承人,将密旨藏了起来。成年后的他经常参加祭祀典礼,也暗示了他会成为清朝下一个皇帝。

1735年,乾隆正式即位,由此开始了漫长的统治生涯,成为中国历史上没有生活大病的君主,而且他上位的过程并不如自己父亲一般一波三折,也不如自己孩子一般每日提心吊胆。而且,他在位期间,国家非常强盛,出现了著名的?康乾盛世?。

由于他活得很长,所以清朝有关他的记载非常多,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宠幸和珅了,以至于和珅成为权臣,积攒了数以千计的家产。而乾隆出名的还有六下江南这件事,这也是为了效仿康熙,不过和康熙不同的是,他的?微服私访?声势浩大,以至于后人觉得他铺张浪费。

传说,乾隆并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他出生之际,雍正将他和自己的女儿掉了个包,但这样的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古代血统很重要,雍正知道这不是自己的孩子,又怎么会把他立为皇储呢?不过很有可能雍正是因为乾隆才成为皇帝的,原因前面已经说过,那就是康熙非常喜欢乾隆,可能为让他能顺利继位才立了雍正。

康熙喜爱乾隆的同时,乾隆也深深怀念着自己的祖父,总是会想起和祖父相处的日子,甚至还写了很多有关的诗。而他之所以选择退位,主要也是不想让自己在位年数超过康熙,因而主动把皇位让给了嘉庆,自己跑到养心殿当了太上皇。

那么,是否乾隆当太上皇时真的一件事都不管?事实是完全相反的。1795年,乾隆已经85岁,这时他掌控皇位也已经有60年。9月3号,他把皇子、臣子们都叫在了 一起,宣布退位。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手中的权势,反而将一些鸡毛碎皮事丢给了嘉庆,国家大事依然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上。

这时的他已经不怎么见后宫嫔妃了,那些年轻的大臣们和他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乾隆也不愿意放手,就派和珅去管事,在两者之间斡旋。如果大臣们要上奏什么事,他也会要他们准备两份奏折,其中一份就委托和珅带给自己,可以说这时的皇帝嘉庆依旧干着太子的活,而乾隆本人也当着皇帝,只是名头不一样了。

三年间,乾隆还大谈?十全老人?,认为王三槐被抓也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政绩,除此之外,他还非常关心白莲教起义的事情,可惜的是,他并不能如愿地看到事情的解决。1799年正月,乾隆遵循生理特征自然地离开了人世,他的太上皇统治就这样结束了。

乾隆84岁禅位,难道不怕成为下一个李渊吗?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九月三日,乾隆帝宣示建储密旨,册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定于明年归政,是为嘉庆元年。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举行归政大典,乾隆皇帝宣告退位,自立为太上皇。按照乾隆自己的说法,皇爷爷康熙帝当了61年皇帝,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过他,所以便当六十年就禅位给继承人。不过事实的真相却是,乾隆帝退位之后,仍旧住在养心殿掌控着朝政。



乾隆

嘉庆元年正月十九日的时候,乾隆还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对他们说道:“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在养心殿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而这个时候才是嘉庆皇帝亲政,真正当上皇帝的时候。

那么问题来了,乾隆在禅位之后,为何仍然不肯放权给嘉庆呢?这里面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呢?



乾隆——剧照

我们知道,自秦汉以后,成为太上皇的人很多,而且其地位也相当的尊崇,但无论怎样尊崇的地位,都没有临政治民的权力。但是乾隆皇帝苦心孤诣六十年,早年宣布传位之初,便决定:“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这些权重之权,“岂能置之不问”。只是因为自己因为年迈将不能胜任各种繁杂的祭祀和礼仪活动,所以便只能将这些事情交给新皇帝去办理。

根据乾隆皇帝的指示,军机大臣在拟定的传位事宜中,太上皇的礼仪规格和实际权力都要远超于嘉庆皇帝。此外,太上皇仍然能自称为“朕”,太上皇帝的圣旨仍旧成为“勅旨”,题奏行文遇太上皇字样,需要高三格抬写。



嘉庆——剧照

除了上述这些权力之外,乾隆退位后所享有的权力总的来说比起嘉庆帝还要高得多。不过和归政前相比的话,乾隆帝禅位给嘉庆帝之后,那些繁杂的祭祀礼仪活动不用自己参加,肩上的担子也轻了不少。

其实总的来说,乾隆帝的退位是不得已的,在他心里,他并不想退位,但是继位之初和后来的很多事情中,他都说明了自己要在继位六十年之后把皇位让出去。这就好像,牛吹出去了,只能硬着头皮去完成。但是乾隆即便退位了,朝中大权仍旧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乾隆帝只是名为归政,实则并非退位,知不是将亲政变为“训政”而已。

乾隆帝在归政之际规定的那些“法定的地位和特权”,为他太上皇生活得以充实提供了保障。



小结:

所以我们会发现,乾隆帝之所以在禅位之后还继续把持着朝廷大权,其实说白了就是权力欲的膨胀。退位对于他来说本就是无奈之举,就其本身来说,他并不想退位。但是没办法,既然话已经说出去了,只能硬着头皮兑现。

但是在退位之后,自己只需将一些繁杂的事情交给新皇帝做,自己主管大事,这未尝不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6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