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个小官,却写奏折骂皇帝
在百度里面搜索“皇帝”的词条,会出现“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定位。大家都知道在封建时期,阶级制度十分严明。面见皇帝的时候需要跪,上早操的时候也需要跪,言语也许为了保住命还要磕头。皇帝可以说是站在权利的顶端的男人,所以各宫的平妃们都会使尽浑身解数来争宠,臣子们也不甘示弱,讨好皇帝就不用担心仕途之路。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才是大部分人参加科举的初衷。
然而,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人,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几百字的奏折来谴责当朝皇帝的不当行径。他就是海瑞,明朝历史上的第一清官。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海瑞的故事。嘉靖皇帝时期,朝堂上人才辈出,涌现出了徐阶,张居正。严嵩等等人才(暂且评价他们的品行,只说才能)。即使人才辈出,也只能暂时的延迟朝代衰退的脚步。
想当年朱元璋一上位就废除了宰相这一职位,是因为害怕大权旁落。充分的发挥了劳模精神,又当皇帝又当宰相。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确实他有这个能力,但不能保证他的后代也有这个能力,所以明朝就成了宦官当政时间最长的朝代。可以这么说嘉靖皇帝是明朝300年来最聪明的一位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十六岁就解决了三朝老臣杨廷和,然后是张璁、郭勋、夏言,而在打击大臣的同时,他还把矛头对准了太监,严厉打压,使得投身这个光荣职业、立志建功立业的无数自宫青年,统统只能去当洗马桶,倒垃圾。还有什么可以证明他的聪明才智呢?其实,这就足够了。
可惜这么聪明的一位皇帝,也并没有把他聪明的心思用在处理国家大事上面。而是用在了修炼仙丹想着长命百岁飞升神仙。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当时上任不久的内阁首辅徐阶,倒也不是因为心甘情愿。而是因为徐在官场上沉浮几十年早已成了官场老手,他及他代表的势力几乎可以碾压皇帝。并且他成为那个首府后,开放言论,大小事务都能处理的很好,于是皇帝干脆专心修炼仙丹。
这样平静的生活持续了持续的并不久,老天真的是不甘寂寞,又送来了一个奇人,他就是海瑞。自从徐阶开放言论之后,嘉靖每天收到的奏折都会多好几倍,各种题材都有,有投诉的案冤的,但是在这一天,他说看到了一封奏折,这封奏折的内容史无前例。那就是。骂他修道的。上奏的人正是海瑞。在此之前,海瑞只是个芝麻大小的官,他三十六岁才考中举人,为官期间没啥业绩,并且做官多年也没见他升官,为啥?因为太清廉!
在福建南平当教谕时(就是个不入流的官),不管大小事他都认真处理,给当时的县学制定了考勤制度,再也没有人敢缺勤旷到了。因为他的严厉,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外号“海阎王”,那个穷地方,换了谁不想搞搞贪污受贿提高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是他不一样,他从来不收家长的礼金,对待学生们也是十分公正。
有一次,知府下来视察了,为表示对国家教育和人才的重视,自然是要看看学堂的,海瑞带着学生和同僚出来迎接,知府一到,同僚和学生们在海瑞的两旁齐刷刷跪一地,他却不动,丝毫没有要行礼的意识,知府非常不高兴,问了一句“这是哪里来的笔架山!”,确实,这个比喻很是形象,也代表知府大人生气了,可是海瑞却坚持自己的理论依据:圣人规定的,教育官员不下跪。至于是哪个圣贤,有兴趣的可以查上一查。总之,在这里他收获了第二个绰号:“海笔架”!
就是这样的海瑞,正直,不收贿赂,不搞贪污,不讨好上级,这样的人,居然也升官了!对于一个帝国而言,马屁精应该会是最得宠的一类,可是要想做出点什么事,害的靠这些有能力的人。所以这次,他成了浙江淳安的县令。新官上任三把火,大致了解了当地情况之后,他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决心要废除一切陋规,总结成四个字就是“勤俭节约”,除了俸禄之外其他的钱都不能收。
他自己解雇了厨子,让老婆每天做饭,省了厨子钱,仆人上山砍柴,省了柴火钱,还自己开辟菜园子种菜,省了菜钱。对下级刻薄,对自己刻薄,就连对上级也是一样。第一个领教到的上级就是抗倭总督胡宗宪,倒也不是他本人,而是他儿子。这个胡公子酷爱旅游,还不带钱,反正凭着自己的头衔,走到哪里都饿不死。这一天,他来到了海瑞的地盘,大摇大摆住进了当地的招待所,海瑞一视同仁,上了几盘咸菜馒头。很快消息传来,胡公子把厨子仆人都打了一顿,正当大家发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时,海瑞发话了:去把这小子给我吊起来打!
打的老过瘾了,可是这县令也算是玩完了,这是大家的一致看法。可是海瑞不愁,直接写了一封信给胡宗宪,大致意思就是胡大人您每每下来巡视的时候都会让各州县注意节约,过路官员不准铺张浪费,可是我今天接待一个官员时,他认为招待太过简陋,居然把仆人们大了一顿,最可恶的是,他还冒充您的儿子,败坏了您的名声,所以我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并把他送到你那里,任凭发落。据记载,这回海瑞倒是没啥事,继续做他的县令,可是胡公子回家后又挨了老爹的一顿臭骂。
没错,海瑞为官几十年,最大的官就是县令了,可是令人敬佩的是,不管职位多么低,他总是竭尽全力做到最好。直到嘉靖四十五年,海瑞看见嘉靖皇帝的态度,心头郁积着悲愤,他忍不下去了,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安置好自己的家人之后,就呈上了《治安疏》,小编就不摘录了。
总之,就是写了一篇文章把当朝皇帝给大骂了一顿(也就只有他有这样的胆量),其中包括反对他修仙、说他不理朝政,甚至连私生活也没有放过,说他不回后宫,不理夫妻情谊,其周到之处可见一斑。其中的名句“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家家净也”,就是说他当政期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所以这篇《治安疏》被评价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明世宗看到这封奏折曾说:“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最终只把海瑞抓进了大牢。直到明世宗驾崩,他才被放出来继续任职。
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乞丐开始之后还当过和尚,随后参加了元朝末年的起义军,从此以后便在成为皇帝的道路上越发不可收拾。在他当皇帝期间,曾经有一个小官因为揭发了他写的一个错别字而惨遭其杀害,这个故事还一直在民间传播开来。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于穷苦家庭,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就连他当上皇帝以后再批改奏章之时,他也非常喜欢使用白话来回复。所以就是这样缺乏文化素养的,他在批奏折时写一点错别字也是情有可原的。偏偏就有一些一根筋的文人,或者说不够了解朱元璋性格的人,去当面指责这一点微不足道的错误。皇帝受到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的责怪,丢了面子,自然这个人也难逃厄运。而这个人就是在朱元璋执政期间的一个小官吏叫卢熊。朱元璋刚刚平定天下之时,虽然自己没有文化,但却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于是下了圣旨让各级官员积极搜索全国的有才之人,共同建设属于他的大明王朝。这个叫卢熊的人便是吏部推举的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朱元璋在看了他的介绍以后对他也甚是满意,于是叫他去做了兖州的知州。可谁曾想这个人却是一个做事过于严谨的人,当他赶到兖州之时,他明知自己是要做兖州的知州,但却看到皇帝下发的文书上写的是?衮州?,居然没能忍受得了这个错误,硬是壮着胆给当朝皇帝朱元璋写了一份奏章,让皇帝把他写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看到了这份奏章的朱元璋,自然感到非常没有面子。虽然自己没有文化,但是他的人生阅历却是十分的丰富,他从陆军知识走南闯北,自然也知道中国的?兖州?,而的的确确是因为他错写了一个字而闹出的笑话。但就是这个笑话就连为皇帝起草文书的翰林学士都不敢当众指出,只得将错就错地将文书发下去,没想到这一个小小的官吏卢熊把这件事堂而皇之地公布出来,拥有极强的自尊心的朱元璋眼里自然是难容此人,于是他找了个理由说卢熊在卖弄学识,因此,便把他给砍了头。
卢熊做事可能的确十分严谨,但是他却不懂得审时度势,遇事三思而后行,由此酿成了大错,赔上了性命。
严嵩影视剧照
这时的严嵩还和次辅发生了矛盾。次辅知道皇帝对严嵩的不满后,买通皇帝亲近的道士。那道士对皇帝说现在有父子在朝堂上兴风作浪,正等待皇帝的发落。皇帝心有所动。不久后,皇帝的寝殿发生了大火,严嵩建议他去南宫居住。南宫曾是英宗被囚禁的地方,皇帝觉得很晦气,对严嵩愈发不满了。次辅提出修建更华丽的寝殿的建议更得皇帝的欢心。
朝堂上其他的臣子也发现了皇帝对严嵩的态度,上奏弹劾。在次辅的暗地操作下,严嵩被削去所有的官职。严嵩的儿子是个非常贪婪的人,经常用他手中的权利欺压百姓。为此,他也受到御史的弹劾。严世蕃本是守卫雷州的士官,后来却逃回了老家。严世蕃的行为被人告发,皇帝非常生气,最后判处了斩刑。严嵩受到了儿子的牵连,被削籍成为了普通百姓。严嵩的家产也被全部没收。皇帝将那些被查收的钱财一半充入国库,一半用作军饷。
年迈的严嵩最后只能在茅草屋中艰难过日,饭也经常吃不饱。两年后,严嵩孤独地去世了。严嵩死时甚至没有棺材,也没有来吊唁的人。严嵩的下场不可谓不凄惨。
戏剧里的严嵩
首先,来自他权力斗争的对手。严嵩专权二十年,铲除了不少异己,也树立了许多政敌,比如徐阶。徐阶不仅是严嵩倒台的幕后推手,据说也是让他儿子严世蕃罪名成立而被斩首的策划者。而他想要斗倒严嵩,谋取更大的权力,就必须泼脏水。所以他们对严嵩的指责和批评,往往是有夸张和诬陷的地方。
其次,来自文人的指责和辱骂。文人需要赢得名声谋取官位,除了自己写出一首好诗、好文章之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批评恶人来树立自己正义的形象,而严嵩是一个不错的对象。儿子啊众多骂严嵩的文人里,骂得最凶的是王世贞,他为严嵩写的传记里对他极尽指责,此外据说以严嵩儿子严世蕃为原型的小说《金瓶梅》也是出自他手。
然后,来自清朝朝廷的贬低。清朝刚建立,汉族对满族统治的反感还很深。清廷为了使汉族文人士大夫服从统治,一方面大兴文字狱,另一方面就是寻求与他们的相似处。为了减轻抵触,清廷就拿明朝来说事,把严嵩定性为奸臣加以贬责。
最后,来自百姓的不知情。严嵩的故事和小说在民间各种流传,然后又被改编成戏文搬上舞台,不明2真相的百姓听着故事看着戏剧,里面严嵩奸臣形象也慢慢就深入人心。
在古代历史上,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是坐拥天下发号适龄的,但其实,皇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只有,在明朝的时候,皇帝是和文臣共治天下的,所以皇帝的日子并不好过,稍微想放纵一下自己,就会被文官的口水喷死。到了清朝时候,这个局面似乎被改观了不少,大臣是不敢和皇帝叫板的 ,这是因为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不同。
一、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要改革政治制度,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就废除了丞相一职,改革了丞相制度,丞相职位的废除旧标志着皇帝的工作量要增加。之前有丞相决定的事情,现在都要皇帝亲自过目,但是皇帝毕竟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大大小小的政务都能亲自过目。于是渐渐地就有一批文官开始接过皇帝的事情,地位也逐渐的超过了武将。
土木堡之变以后文官们的势力一发不可收拾,他们逐步参与到朝中重大事项的决策,左右着皇帝的判断,有时候甚至独揽大权,而且明朝的官员都是受到儒家礼法的影响,忠孝节义为立国之本,皇帝虽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是也是臣民们的君,所以要遵守礼法,不能自掘坟墓。因此如果皇帝做了文官看不惯的事情,文官就要上书写奏折。
二、清朝的八旗制度。清朝采取的是八旗制度,清军入关的时候,文化水平比较低,但是统治者们比较重视文化的发展,所以着手加强教育。虽然满汉两族在科举时录取的比例是平等的,但是由于汉族人口基数庞大,实际上是很不公平的,八旗子弟入室的特权也严重挤压了汉族官员的生存空间。因此,朝廷的大部分都是满族官员,他们是科举或世家出身,有着深深的主仆意识,所以他们是不敢跟皇帝叫板的。
宋朝和明朝可以说都是文官主导朝堂。尤其是明朝,文人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同时明朝的文官似乎也相当的有气节,敢于向皇帝死谏,根本不怕死。
宋朝时期,因为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要求后世子孙“文人不可杀”,这导致了宋朝文官地位很高,经常直言劝谏。
但明朝的皇帝对文官几乎是说整就整,比如朱元璋时期因为南北榜案,主考刘三吾被发配边疆,涉案诸官员皆受到严惩。
永乐年间朱棣处死大批建文旧臣,编撰永乐大典的大学士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
虽然明朝皇帝对文官说杀就杀,但这并不代表着明朝不重视文人,相反明朝的读书人地位是很高的。
宋朝可以说是文官地位高,但明朝只要是读书人的地位都很高,高到统治者必须用文字狱、锦衣卫和宦官同时制约才可以。
明朝时期设立的内阁制度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使得文官在朝堂的话语权得到了加强,在明朝中后期,内阁几乎架空了皇权,主导国家政权。
文官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高了,天下百姓的命运许多时候都由内阁手中的笔来决定。
同样,国家给读书人的待遇也是相当好的。
明代的读书人,只要考取个秀才基本上就吃喝不愁了,明朝规定秀才每月可以领取一石的禀善费,这些钱在当时娶妻生子完全就够用了。同时读书人可以免徭役,免交公粮、免刑罚、免下跪。
当时的社会人人都想考取功名,读书人遍地。
明朝的文官可以说是相当有气节的,明朝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学高峰,程朱理学兴起。科举取仕也以程朱理学为主考内容,天下士子皆学之。明朝的读书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相当大。
程朱理学里面要求读书人要讲究忠孝信义和具有社会历史责任感,这种教育思想的渗透,让当时的读书人普遍怀有“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甚至可以为了天下苍生舍身成仁,为国捐躯。
所以明朝的文人由于心有信念,大多不怕死敢于和皇帝对着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设立六科给事中,这是一个负责“谏言、监察”的官职,针对六部。
《明史》记载: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这里面的人大多都是各地的高材生,目的是让他们监督六部,只要发现哪个官员办事不好,就可以骂。甚至可以直言皇帝政策的过失,说得对还能升官。
嘉靖朝前期的首辅夏言,后期的海瑞等都是言官出身。所以说明朝文官敢直言是皇帝给了他们权力,这也导致了他们经常在朝堂上面骂皇帝,比如海瑞骂嘉靖。
清流物议指的是一群自诩清流的文人集结在一起讨论政事,批评朝廷,明朝时期清流物议的风气相当严重。
明朝的读书人如果想要获得名气,那就得进行反权贵。在那个社会里很时候只要敢于反对权贵,就是弱者,在道理上就天然能站的住脚,于是朝野上下就开始以此为荣。
但反对权贵必然会受到迫害,读书人一旦受到迫害,名声就更好了。
比如海瑞骂嘉靖,骂完后海瑞成了千古清官的楷模,雒于仁骂万历,骂得狗血淋头,直言万历酒色财气,最后雒于仁罢官后成了一方士绅争相膜拜的对象,朝廷的风气很快传到了民间,很多反皇帝而被罢黜的官员回家后都被当成了精神的标杆,成了士林领袖。
这么一折腾,文官就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综上所述,明朝的文官敢于如此嚣张的对抗皇帝主要还是受到当时教学理念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但这些读书人,大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满腹经纶却不堪重用。
明朝后期的东林党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书生误国”这四个字用在明朝是最合适不过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6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十万的匈奴军是怎么被霍去病一人征服的
下一篇: 为什么明朝盛产谏臣,而清朝盛产奴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