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袁崇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召回述职,哪知道他这一回来,等待他的不是暖心的慰问,而是磨刀霍霍的刽子手,虽然从下狱到处死还是有段时间,那不是因为皇帝回心转意,而是崇祯皇帝在权衡,对于这么一位忠奸难辨的重臣,究竟该如何处置?结果是一等再等,终于在下狱后的次年8月份被处死,为什么袁崇焕会被杀,因为他骗了一个不该骗的人,杀了一个不该杀的人!
袁崇焕作为蓟辽督师抗击后金,他杀的人应该不算少,什么人是他杀了,但是却不该杀的?毛文龙是也!是不是很熟悉这个名字?他俩到底有何过节,导致袁崇焕一定要杀了他?先来说说毛文龙其人,要说这毛文龙的人生轨迹,其实还算励志,从少年游手好闲,吃喝玩乐,一副混吃等死的愤青模样,到辽东后练兵开始军旅生涯后开始蜕变,后升为皮岛东江镇副总兵,后再次擢升为平辽总兵,赐尚方宝剑,一时间风光无限,在远征镇江,长年渗透式抗击后金,渐渐地毛文龙就在皮岛为根据,陆续拿下广鹿岛,獐子岛等岛屿,战功起来了,毛文龙负面新闻也出来了,诸如孤悬海外的独立王国,任人唯亲等等。
说完毛文龙其人,再来说说袁崇焕不该杀他?简单地说袁崇焕没有权力这么做!不是也有尚方宝剑吗?可以先斩后奏吗?那真是电视剧看多了,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只是赐予给受托付大臣可以代表天子行事,为受管束官员一种震慑而已,而袁崇焕呢,却以毛文龙接待傲慢现行拿下他,在罗列20多条罪名后,不经过皇帝圣旨答复,不经过三司会审,直接以尚方宝剑所赋予的特权就斩杀了毛文龙,确实是一种僭越,因为再有罪,应该由皇帝裁决,所以这里的“不该杀”不是说毛文龙就多么冤枉,而是说不该袁崇焕私自杀掉,毕竟毛文龙也是一方大员,是抵抗后金的一员武将,这么做不仅会给皇帝带来,袁崇焕眼中无皇帝的错觉,更为他成为后金反间计中的悲情男主铺平了道路。
那么谁又是他袁崇焕不该骗的人?那就是崇祯皇帝!来看看袁崇焕究竟骗了崇祯什么呢?夸海口!崇祯对于后金频频袭扰很是头疼,在启用袁崇焕后问他多久可以平定北方,五年!这是袁崇焕对崇祯的承诺,可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曾经立下的5年平定承诺却没有能兑现,还一个劲要粮,要权!只要能赢,皇帝还是咬着牙答应了袁崇焕的一切要求,可是结果呢,后金的军队居然打到了明朝都城北京附近,虽然袁崇焕的原本构想是“请君入瓮”,自己截断他们后路,全国的勤王之师一起围攻后金的来犯之敌,作为皇帝会怎么想?你袁崇焕是打算把皇帝当鱼饵了,这样玩火的将军自己还能继续信任?万一他通敌了,自己的大明江山不就真的玩完了?
原本就很敏感的崇祯皇帝,在内忧外患加上朝廷以帮耍嘴皮子臣子的“谏言”下,被下狱问罪,在等待几个月后被判凌迟处死,京城的百姓为什么会争相购买他身上的肉,据《明季北略》载:“是时百姓怨恨,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怪袁崇焕把战火引到家门口,怕殃及池鱼。奈何袁崇焕的打算总归是他自己的打算,他少考虑了皇帝,朝中勋贵,还有老百姓的感受,最后落得惨烈的下场,只能说时代造就了他,也毁灭了他。凡事皆有因果,他不该骗了一个不该骗的人,杀一个不该他杀的人。
因为崇祯皇帝的多疑,也因为皇太极的狡诈陷害,于是一代名将最后被施以极刑,以千刀万剐而死。
崇祯帝上位前,袁崇焕被上任皇帝贬到了偏远地去了。当崇祯帝上位后,他还是看中袁崇焕的能力的,于是又把他招回来。
而此时的袁崇焕答应崇祯皇帝他会五年之内打败敌人的,但因为一些原因,袁崇焕与另外一位将军不合,于是两个人开始内讧。结果就让皇太极的人杀了进来。
而袁崇焕紧赶慢赶的终于把崇祯皇帝救了,但此时的皇帝开始怀疑袁崇焕投敌了,故意把金兵放进来的。
再加上一些魏忠贤的党羽设了个计,就这么做实了袁崇焕投敌的事实。
而袁崇焕也就被关在牢里一年,一年以后崇祯皇帝下旨,要把袁崇焕千刀万剐了,而那时候的袁崇焕真的就被割了三千多刀,而百姓更是抢其肉当下酒菜。
可以说当时的百姓是相当恨袁崇焕的,也正是因为崇祯帝如此下狠手,再最后闯王李自成攻北京的时候,没有一个将龄敢上前救他。于是他就这么上吊死了。
主要分为几点x0dx0a1 他杀了毛岛主【也就是毛文龙,其实本人觉得毛文龙也没什么错,主要原因就是袁崇焕同志觉得他不听话 所以就把他斩了,当时崇祯听到消息是非常害怕的,你想想皇太极在那边闹得不亦乐乎,好不容易有个好兄弟替崇祯挡了一会儿了,结果给袁督师给一刀剁了,但崇祯也不好说什么,毕竟没有几个能用的人了】x0dx0a2 很多清史里写的在这一段基本就是比较扯,后来崇祯要杀袁时记载是这样的x0dx0a其实崇祯并不想杀袁崇焕。x0dx0a十二月一日,逮捕袁崇焕的那天,崇祯给了个说法——解职听堪。x0dx0a这四个字的意思是,先把职务免了,再看着办。x0dx0a看着办,也就是说可以不办。x0dx0a事实上,当时帮袁崇焕说话的人很多,看情形关几天没准就放了,将来说不定还能复职。x0dx0a但九个月后,崇祯改变了主意,他已下定决心,处死袁崇焕。x0dx0a为什么?x0dx0a对于这一变化,许多人的解释,都来源于一个故事。x0dx0a故事是这样的:x0dx0a崇祯二年(1629)十一月二十八日,在北京城外无计可施的皇太极,决定玩个阴招。x0dx0a他派人找来了前几天抓住的两个太监,并把他们安排到了一个特定的营帐里,派专人看守。x0dx0a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在太监的隔壁营帐,住进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用人类能够听见的声音(至少太监能听见),说了一个秘密。x0dx0a秘密的内容是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达成了密约,过几天,皇太极攻击北京,就能直接进城。x0dx0a这两个太监不负众望,听见了这个秘密,第二天,皇太极又派人把他们给送了回去。x0dx0a他们回去之后,就找到了相关部门,把这件事给说了,崇祯大怒,认定袁崇焕是个叛徒,最终把他给办了。x0dx0a故事讲完了。x0dx0a这是个相当智慧且相当胡扯的故事。x0dx0a二十年前,我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曾相信过这个故事,后来我长大了,就不信了。x0dx0a但把话说绝了,似乎不太好,所以我更正一下:如果当事人全都是小学二年级水平,故事里的诡计是可以成功的。x0dx0a因为这个故事实在太过幼稚。x0dx0a首先,你要明白,崇祯不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是一个老练成熟的政治家,也是大明的最高领导。x0dx0a三年前,满朝都是阉党,他啥都没说,只凭自己,就摆平了无法无天的魏忠贤;两年前,袁崇焕不经许可,干掉了毛文龙,他还是啥都没说。x0dx0a明朝的言官很有职业道德,喜欢告状,自打袁崇焕上任,他的检举信就没停过,说得有鼻子有眼,某些问题可能还是真的,他仍然没说。x0dx0a敌军兵临城下,大家都骂袁崇焕是叛徒,他脱掉自己的衣服,给袁崇焕披上,打死他都没说。x0dx0a所以最后,他听到了两个从敌营里跑出来的太监的话,终于说了:杀掉袁崇焕。x0dx0a无语,彻底的无语。x0dx0a我曾十分好奇,这个让人无语的故事到底是怎么来的。x0dx0a经过比对记载此事的几十种史料,我确定,这个故事最早出现的地方,是清军入关后,由清朝史官编撰的《清太宗实录》。x0dx0a明白了。x0dx0a记得当年我第一次去看清朝入关前的原始史料,曾经比较烦,因为按照常规,这些由几百年前的人记录的资料,是比较难懂的,而且基本都是满文,我虽认识几个,但要看懂,估计是很难的。x0dx0a结果大吃一惊。x0dx0a我看懂了,至少明白这份资料说些什么,且毫不费力,因为在我翻开的那本史料里,有很多绣像。x0dx0a所谓绣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插图,且画工很好,很详细,打仗、谈事都画出来,是个人就能看明白。x0dx0a后来我又翻过满洲实录,也有很多插图,比如宁远之战、锦州之战,都画得相当好。x0dx0a这是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古代的插图本图书很多,比如金瓶梅、西游记等等,但通常来讲,类似政治文书、历史记录之类的玩意,为示庄重,是没有插图的,从司马迁、班固,到修明史的张廷玉,二十五史,统统地没有。顺便说句,如果哪位仁兄能够找到司马迁版原始插图史记,或是班固版插图汉书,记得通知我,多少钱我都收。x0dx0a疑惑了很久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文化。x0dx0a后金是游牧民族,文化比较落后,虽说时不时也有范文程之类的文化人跑过去,但终究是差点,汉字且不说,满文都是刚造出来的,认识的人实在太少。x0dx0a但这么多年,都干过些什么事,必须要记,开个会、谈个话之类的,一个个传达太费劲,写成文字印出去,许多人又看不懂,所以就搞插图版,认字的看字,不认字的就当连环画看,都能明白。x0dx0a而在军事作战上,这点就更为明显了。x0dx0a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后来的多尔衮,都是卓越的军事家,能征善战,但基本都是野路子练出来的,属于实干派。在这方面,明朝大致相反,孙承宗袁崇焕都是考试考出来的,属于理论派。x0dx0a打仗这个行当,和打架有点类似,被人拍几砖头,下次就知道该拿菜刀还是板砖,朝哪下手更狠,老是当观众,很难有技术上的进步。x0dx0a所以在战场上,卷袖子猛干的实干派往往比读兵书的理论派混得开。x0dx0a但马克思同志告诉我们,理论一旦与实践结合,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成功范例如孙承宗等,都是旷世名将。x0dx0a皇太极等人及时意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于是他们摆事实,找差距,决定普及理论。x0dx0a在明朝找人来教,估计是不行了,所以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读兵书。反正兵书也不是违禁品,找人去明朝采购回来,每人发一本,慢慢看。x0dx0a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托人到关内去买,但采购员到地方,就傻眼了。x0dx0a因为从古至今,兵书很多,什么太公兵法、孙子兵法、六韬三略且不说,光是明代,兵书就有上百种,是出版行业的一支生力军。x0dx0a面对困难,皇太极们没有气馁,他们经过仔细研讨比较,终于确定了最终的兵法教材,并大量采购,保证发到每个高级将领手中。x0dx0a此后无论是行军还是打仗,后金军的高级将领们都带着这本指定兵法教材,早晚阅读。x0dx0a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三国演义》。x0dx0a其实没必要吃惊,毕竟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确实比较深奥,到京城街上拉个人回来,都未必会读。要让天天骑马打仗的人读,实在勉为其难,当时《三国演义》里的语言,大致就相当于是白话文了,方便理解,而且我相信,这本书很容易引起后金将领们的共鸣——有插图。x0dx0a没错,答案就在这本书中。x0dx0a所谓反间计的故事,如不知来源,可参考《三国演义》之蒋干中计,综合上述资料,以皇太极们的文化背景,能编出这么个故事,差不多了。x0dx0a但更关键的,是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编这个故事。x0dx0a这个问题困惑了我三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答案——我的答案。x0dx0a我认定,这是一个阴谋,一个蓄谋已久且极其高明的阴谋。x0dx0a关于此阴谋的来龙去脉,鉴于本人为此思考了很久,所以我决定,歇口气,等会再讲。x0dx0a其实改变崇祯主意的,并不是那个幼稚的反间计,而是一次谈话。x0dx0a这次谈话发生在一年前,谈话的两个人,分别是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和刚刚上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x0dx0a谈话内容如下:x0dx0a钱龙锡:平辽方略如何?x0dx0a袁崇焕:东江、关宁而已。x0dx0a钱龙锡:东江何解?x0dx0a袁崇焕:毛文龙者,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除之。x0dx0a翻译一下,意思大致是这样的:钱龙锡问,你上任后准备怎么干。袁崇焕答,安顿东江和关宁两个地方。钱龙锡又问:为什么要安顿东江。x0dx0a袁崇焕答:东江的毛文龙,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了他。x0dx0a按说这是两人密谈,偏偏就被记入了史料,实在是莫名其妙。x0dx0a而且这份谈话记录看上去似乎也没啥,钱龙锡问袁崇焕的打算,袁崇焕说准备收拾毛文龙,仅此而已。x0dx0a但杀死袁崇焕的,就是这份谈话记录。x0dx0a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七日,御史高捷上疏,弹劾钱龙锡与袁崇焕互相勾结,一番争论之后,钱龙锡被迫辞职。x0dx0a著名史学家孟森曾说过,明朝有两大祸患:第一是太监,其次是言官。x0dx0a我认为,这句话是错的。言官应该排在太监的前面,如太监是流氓,言官就是流氓2.0版本——文化流氓。x0dx0a鉴于明代政治风气实在太过开明,且为了保持政治平衡,打朱元璋起,皇帝就不怎么管这帮人。结果脾气越惯越大,有事说事,没事说人,逮谁骂谁,见谁踩谁(包括皇帝),到了崇祯,基本已经形成了有组织,有系统的流氓集团,许多事情就坏在他们的手里。x0dx0a在这件事上,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此后连续半年,关于袁崇焕同志叛变、投敌乃至于生活作风等多方面问题的黑材料源源不断,一个比一个狠(许多后人认定所谓袁崇焕投敌卖国的铁证,即源自于此)。x0dx0a就这么骂了半年,终于出来个更狠的。x0dx0a崇祯三年(1630)八月,山东御史史范上疏,弹劾钱龙锡收受袁崇焕贿赂几万两,连钱放在哪里,都说得一清二楚。x0dx0a太阴险了。x0dx0a在明代,收点黑钱,捞点外快,基本属于内部问题,不算啥事,但这封奏疏却截然不同。x0dx0a因为他说,送钱的人是袁崇焕。x0dx0a这钱就算是阎王送的,都没问题,惟独不能是袁崇焕。x0dx0a因为袁崇焕是边帅,而钱龙锡是内阁大臣。按照明朝规定,如果边帅勾结近臣,必死无疑(有谋反嫌疑)。x0dx0a十天后,崇祯开会,决定,处死袁崇焕。x0dx0a崇祯二年(1629)十二月袁崇焕入狱,一群人围着骂了八个月,终于,骂死了。x0dx0a事情就是这样吗?x0dx0a不是。x0dx0a在那群看似漫无目的,毫无组织的言官背后,是一双黑手,更正一下,是两双。x0dx0a这两双手的主人,一个叫温体仁,一个叫周延儒。x0dx0a周延儒同志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这里讲一下温体仁同志的简历:男,浙江湖州人,字长卿,万历二十六年进士。x0dx0a这两人后面还要讲,这里就不多说了,对这二位有兴趣的,可以去翻翻明史。顺提一下,很好找,直接翻奸臣传,周延儒同志就在严嵩的后面,接下来就是温体仁。x0dx0a应该说,袁崇焕从“听堪”,变成了“听斩”,基本上就是这二位的功劳。
1628年4月,崇祯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登、莱、天津军务。这是袁崇焕个人宦海生涯的新高峰。不过,仅过了两年,崇祯皇帝就以磔刑处死袁崇焕。
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袁的人生如此大起大落?
皇太极的离间计
袁崇焕被捕的直接原因,是「通敌」。
1629年10月下旬,皇太极率10万之众,避开袁崇焕在宁远、锦州的一线重兵,绕道辽西,直扑明朝兵力薄弱的蓟门一带,很快兵临遵化城下,威胁京师。袁崇焕火速率兵驰援。
皇太极,非写实画作
皇太极在进攻受阻的情况下,抓了两个明朝太监,囚于营中。他故意让两个太监听到部将们的窃窃私语,说袁崇焕与他们有密约,他们可以不动一刀一枪进入北京。次日,又故意放了其中一个杨姓太监。杨太监回来就把这事报告给了崇祯。
生性多疑的朱由检立即召见袁崇焕,质问他,以前杀毛文龙,如今在城外驻扎,你想干什么?
袁崇焕当然不知道后金搞了这么一出,一时没话。崇祯却认为这是默认的表现,下令将其逮捕入狱。
崇祯帝
杀毛文龙犯了大忌
崇祯帝所提的杀毛文龙,发生在京师被围几个月前。
毛文龙是浙江杭州人,30岁那年北漂,由辽东巡抚王化贞举荐进入军营,此后凭战功一路擢升至左都督、平辽大将军。辽阳失陷后,他退往鸭绿江口的皮岛(东江)。
尽管孤军悬于海外,但毛文龙对大明还是忠心耿耿,他在粮饷不继的情况下,积极发展海上贸易,赚钱贴补军饷,时不时地还骚扰一下后金部队。正是有他在后面牵制,皇太极一直不敢放手进攻关内。
晚明与后金形势图
不过,朝中也有不少人对他在海外经商搞副业不满,认为他飞扬跋扈不受节制。袁崇焕就是其中之一,于是,他在就任督师后,找了个借口,利用尚方宝剑,来了个先斩后奏,把毛文龙给杀了。
然而就算毛文龙有罪,但他毕竟是朝廷大员,封疆大吏,袁崇焕未经请示就杀人,此举犯了大忌。
崇祯皇帝是很器重和信任毛文龙的,朝臣批评毛文龙冒领军饷等言论,他一概给挡了回去,私下里还经常给毛文龙写信,勉励对方。
袁崇焕
在得知毛文龙被杀消息后,他大为震惊。《明史》载「帝骤闻,意殊害,念既死,且方倚重崇焕,乃优旨褒答。」意思是崇祯帝根本没想到会发生这事,不过事已至此,他还要指望袁崇焕帮他收回辽东,所以表态支持袁,但祸根在此埋下。
如果说,袁崇焕之后能经营好辽东防务,确保京城安全,那么擅杀毛文龙这事也能慢慢淡化了。问题是他在后面就接连给自己挖坑,导致了崇祯帝新账旧账一起算,把自己命给整丢了。
袁崇焕给自己挖坑
袁崇焕在杀毛文龙时曾发誓,我如果不能在五年内恢复辽东,就请皇帝用尚方宝剑像杀毛文龙那样把我也杀了。这就把自己逼上绝路,在当时情况下,五年内平复辽东是不可能的。这是第一个坑。
明骑兵
毛文龙被杀后,皇太极免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进攻关内。并且,这一恶果在几个月后就很快显现。不光如此,毛文龙的旧部还投降后金,在之后与明军作战中很是骁勇。这种临敌斩帅、同室操戈,是袁崇焕给自己挖的第二个坑。
袁在杀毛后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边衅久开终是定,室戈方操几时休」的句子,这说明他也不想同室操戈,所以他杀毛文龙的举动就更不好理解了。
北京危急之时,袁崇焕率兵来援,在河西与主将商议。他建议前往北京救驾,当时的副总兵周文郁极力反对,认为大军宜迎击敌军,不宜入都。袁固执已见,率军直奔北京。
关于袁崇焕为何被杀,首先,袁崇焕的能力被高估了,崇祯高估了他的能力,朝廷大臣高估了他的能力,他自己高估了他的能力。他的能力不足以担当山海关总兵,为什么这么说了?因为和孙承宗不一样,他只是一个带兵打仗的,而孙承宗则是一个战略家。
孙承宗就知道毛文龙是绝对不能死的,因为毛文龙是插在后金背后的一把刀。有这一把刀,皇太极就是再牛,也不敢轻易绕过山海关来深入北京!他绕过山海关的时候就是毛文龙收腹辽东的时候。可惜一个只打仗不思考战略的人是不知道的!
然后袁崇焕对对手不了解,努尔哈赤死在他手下,他就不想一下,皇太极怎么可能放过一个杀害他父亲的人。他太容易相信别人,在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私自和皇太极协议,杀毛文龙然后后金罢兵。而袁崇焕也让崇祯相信了这一点,后来毛文龙死了后金不但没有罢兵,还差点让崇祯变成了第二个土木堡!
最后他不会利用有利的局势,当皇太极打北京的时候,他应该立马出关收腹辽东,把皇太极的老巢给端了。让他没有后方了,他再想东山再起就很难了,可是他性格中的弱点就是他承担不起北京被围的风险。没有胆量,没有眼光!所以他最后承担了这个事件的责任!一切说到底都是他性格中的缺点造成的!
综合上面的观点我们就可以得出,袁崇焕死于没能力还硬要干大事上,一个前锋是不能当后方统帅的!只有能力到那个地步的时候才可以,战场上没有其他的可能,只有胜败之分。袁崇焕对敌人不了解,对我们不了解,还硬要干,最后把自己命搭上了才知道有些事孙承宗干的是对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4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韩信被告谋反,陈平连问刘邦五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