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盛宪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孙策为父报仇,西征江夏,击杀仇人黄祖,后取豫章。曹操看到孙策在江东坐大,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能为力。此时河北崛起的袁绍,让曹操无暇东顾,于是曹操派人向孙策示好,跟江东孙氏联姻。
孙策也不愿偏安江东,有心一统江山,迎接汉帝,匡扶汉室(都是托辞)。于是趁着曹操领兵与袁绍对垒官渡的时候,暗中调动兵马,准备北伐。但不巧的是,农历四月初四,在丹徒围猎的孙策,遭遇许贡门客的袭击,虽然最后三个刺客全灭,但孙策也伤重不治。在孙策弥留之际,交待后事,将江东托付给孙权。
孙权成为江东之主,虽然年纪尚轻,但为巩固在江东统治,所做举措跟兄长别无二致。对于不肯依附归顺的人才,尤其是社会上有着深远影响力的世族门阀。孙权不顾“杀贤”的恶名,选择跟兄长孙策一样的方式,将这群英豪斩尽杀绝。下手残忍程度,不逊于杀边让,害孔融满门的曹孟德。
当时还在世的孔融,向曹操提出建议,让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征召江东名士盛宪。
盛宪,字孝章,吴地会稽郡人,被州郡举孝廉。虽然在《三国志》中并无专门传记,但正史上盛宪和孔融交情甚好。盛宪曾官拜吴郡太守,在江东非常有影响力,但因身体不好,不久离职。因为继任者许贡跟盛宪关系不好,盛宪为了避祸,在他人的保护下,藏匿起来。孙策率军攻破吴郡,许贡上表朝廷要求制裁孙策,但这封信被孙策截获。许贡联合严白虎抗拒孙策,兵败后许贡被孙策捕杀。
“敌人的敌人可能是朋友”,但盛宪对远道而来的孙策,并无好感。虽然孙策的祖上,家住吴郡富春。但孙氏并非江东名门望族,其父孙坚也是在异地征战立功,才获得朝廷任命,部下也非江东子弟。而孙策曾为袁术部曲,领兵渡江时,家乡父老并没有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而且这时候孙策身边将官士兵多为淮泗人,江东的名门望族难免对孙策带来的这支外地军队抱有敌意。
虽然许贡跟盛宪关系恶劣,很难融入江东士族集团,但许贡好歹也是朝廷命官。而在江东望族眼中,孙策是不折不扣的入侵者,袁术经略江东的代言人。所以从孙策到江东的那天起,吴地州郡称霸一方的世族大家,名门望族没有一天不反对孙策。
孙策平定吴会(吴郡、会稽,代指江东)后,下令诛戮当地英豪,不愿意归附孙策,怀揣二心,协助起兵反抗的江东士族,尽皆诛杀。会稽郡有周氏兄弟三人,名曰周昕、周昂、周喁,这三人曾多次出仕,都是手握兵权的将领,三人均跟孙坚父子关系不睦。
大哥周昕更是响应曹操起兵,后来被袁术击败,回到家乡蛰伏。听闻孙策犯境,周昕招募旧部,帮助会稽太守王朗(小说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司徒)抗拒孙策,结果兵败,周昕被斩,周氏家族在会稽的势力,也被孙策连根拔除。
跟孙坚同为老乡,而且二人交情莫逆的王晟,曾经担任合浦太守。卸任后,回乡居住的王晟,听闻世侄孙策,带领袁术兵马征讨江东。王晟和当地人邹他、钱铜等募兵反抗,但不久兵败。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坚持替王晟求情,老迈的王晟仅以身免,其子孙满门被孙策灭族。吴郡名士高岱跟盛宪交好,孙策统一江东时,高岱没有马上归附 ,而且言语交谈中轻慢了孙策,被孙策下令处决。
盛宪素有威名,但孙策入主江东时,盛宪没有留下把柄,孙策想除掉盛宪,苦于没有借口,未几,孙策伤重不治。孙权入主江东后,跟兄长孙策相比,手法相对收敛。对江东豪门望族以笼络为主(比如“吴郡四姓”顾陆朱张,均被孙权重用),但对于不听话的士人,孙权还是敢于处置。
204年,心存汉统的吴兴士族沈友,在朝会时诘难孙权,并斥责其“无君之心”,孙权认为此人不为己用,必生祸端,于是将其处决。
盛宪虽然归降孙权,然而跟曹操阵营的孔融互有来往。孔融希望曹操以朝廷名义,征召盛宪。昔日会稽郡太守王朗,被孙策俘获,虽然王朗不愿归降,但孙策敬重其为人,也不以死相逼。曹操上表,通过皇帝征召王朗,王朗因此逃离江东,为曹氏效命。孔融的本意是想保护盛宪,将他接到北方。但孙权害怕得到盛宪的曹操,如虎添翼,这道公文成了盛宪的催命符。
216年,曹操南征孙权,陈琳为其所作名为《檄吴将校部曲文》的檄文,其中例数了孙策孙权数次害贤的黑历史。而令人讽刺的是,曾经劝曹操征辟盛宪的孔融,此时全家已经被曹操诛灭整整八年了。
不可心胸狭隘。不要以己短比彼之长。
既生瑜何生亮。别怨天尤人。[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时也能听出曲中的谬误.因此史书记载民谣云:[曲有误.周郎顾".[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于公元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其叔父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县长.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重要军事长官).兼江夏太守(实际上此时的江夏郡为刘表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官至太尉)两个女儿.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接着又攻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两郡.周瑜留下来镇守庐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当周瑜名震江东成为孙氏政权开国元勋之时.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孔明14岁那年(公元194年).离家随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变故又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17岁时(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转到襄阳以西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荆州南阳郡)定居.开始过起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所以当周瑜协助孙策开创江东(长江以南苏.浙.皖一带)基业之时.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读之中.此时的瑜.亮自然无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从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谈起.
赤壁之战唱主角的是周瑜 孔明只是参与战事的配角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不治身亡.孙权承父兄之业继为江东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吴奔丧.遂留吴(今江苏苏州).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一同执掌军政大事.其时.孙权才19岁.周瑜尽心辅佐.为树立孙权威望和巩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击败了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对柴桑(今江西九江)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再次讨伐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先队部队的统帅).率诸将取得了击刺黄祖的重大胜利.征讨黄祖后.周瑜受命镇守鄱阳(今江西波阳县.鄱阳湖东侧).
其年农历七月.曹操南取荆州.曹.刘.孙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全面争夺.随后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过程中.诸葛亮方与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个配角.所起作用无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孙.刘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诸葛亮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属于赤壁之战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东吴鲁肃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是鲁肃促成了刘备东下联吴抗曹之后.才有孔明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事.诸葛亮在曹操大军东下的紧要关头.赴吴劝说尚在犹豫之中的孙权联刘抗曹.首次实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这是历史所充分肯定的.但此时的诸葛亮毕竟刚出山.年纪又轻.名声不大.加之当时刘备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东吴的帮助.孙.刘联合抗曹的主导方面是东吴.刘备集团处于从属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周瑜则不然.从决策到军事行动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当时.曹操取得荆州后由江陵沿江东下.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曹操致信孙权.扬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是玩的外交辞令.意思是劝孙权早早归顺.孙权得书让郡臣传阅.东吴群臣莫不震惊失色.张昭等都主张迎降.独鲁肃悄悄跟孙权说.主张迎降的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该听从.建议孙权迅即召回周瑜.周瑜从鄱阳归还后.严辞驳斥投降派.力主抗曹.并向孙权分析曹军实际兵力和弊端.促使孙权最后作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这就是说.在促成孙.刘联合抗曹方面.鲁肃.诸葛亮.周瑜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孙权下决心抗曹起关键作用的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来鲜明表态.才压得住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他的政治头脑非一般人所比.
在军事行动方面.周瑜既是吴军都督.又是联军统帅.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而诸葛亮只是参与者.孙刘联军所以能取胜.固然有多种原因.功劳不是哪一个人能独享的.但作为主帅的周瑜.无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要说第二功臣.应是黄盖.因为诈降.火攻是他提出的.并在周瑜指挥下.由他具体实施的.诸葛亮在这次战役中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史无所载.诸葛亮本传只是记述他与吴军一起出发.到刘备处后与东吴方面[并力拒曹公".<演义>里.孔明在赤壁之战中非常活跃.神计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谋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后来在合肥与曹军对抗时所为).又是七星坛祭天借东风.连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关键人物.只是所有这些描述仅是文学创造而已.
周瑜当时肩负统帅重任.治军严整.令刘备也肃然起敬.当刘备从樊口往见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领了三万人马时.提出叫鲁肃等前来一起商议.周瑜说他接受了军令.不得随意委托人代理.如果你要见鲁肃.改日可以去拜访.一番话说得刘备既惭愧又高兴.高兴者就因为看到周瑜治军的整肃.曹操兵败后.曾致信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江表传>).这是曹操要面子的说法.也反衬出周瑜是赤壁之战的主要功臣.
孙策和孙权关系如何?孙策与孙权性格各异,在战略观点上矛盾很大,孙权要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必须夺取孙策的权位。加之外界的影响,很可能谋杀孙策。在《三国志·吴书·孙策传》中,陈寿对孙策的评价是:“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他指出了孙策力能胜人,有“小霸王”式的刚猛之气;又指出了他性情浮躁、不会用人等特点。
张(纟龙)劝道:“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孙策却无可奈何地说:“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由此就可看出问题有多么严重,军中诸将对他的态度持有异议。后来,孙策在丹徒西山猎鹿时,众将和从人迟迟在后,策遇到许贡三客行刺,只身徒手力敌,以致“被伤至重”。
网络配图
孙权却不像这样。陈寿在《三国志·孙权传》中的评价是:“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像孙策这人,整年在外带兵征战,行止不定、刺客怎知他的行踪。再说孙策出外打猎。外人很难知晓,许家三客又怎么会在那里守株待兔呢?在时间、地点及人数上都好像是有人事先做了安排,这难道不令人怀疑吗?
从孙权对家庭成员的态度来看,孙策之死也有不少可疑之处。据《三国志·孙坚传》上说:“坚四子:策、权、翊、匡。”裴松之注引虞喜《志林》上说:“坚有五子:策、权、翊、匡,吴氏所生;少子朗,庶生也,一名仁。”据后人考证:孙坚有五子较为可靠。
我们已经知道孙策是被人刺杀的,孙权坐领了江东,而孙翊及其他兄弟却很少提到。我们先来看一看孙翊。《三国志·吴书·孙翊传》上说:“孙翊,字叔弼,权弟也,骁悍果烈。有兄策风。”裴松之注引《典略》上也记载:“翊名俨,性似策。策临卒,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从中可看出,孙策死后,继兄位的可以是孙权。还有可以是孙翊。孙翊为什么没有能够继承兄位呢?后来,孙翊也像长兄一样被人刺杀,刺客却是自己的从人边洪。
据《三国志·孙翊传》上记载:“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扬,皆礼致之。览为大都督督兵,员为郡丞。”
网络配图
这样,就可看出,孙权要杀妫览、戴员二人,可孙翊却礼遇他们,予以重用,孙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孙翊对妫览、戴员二人有恩,他们又怎会杀恩人孙翊,除掉自己的保护伞呢?在《三国志》中,妫览、戴员二人并无叛意,后孙权派孙河前去责怒二人,他们觉得:“伯海(即孙河)与将军疏远,而责我乃耳。讨虏若来,吾属无遗矣。”才被迫叛反。北迎刘馥。
裴松之注引《吴历》的话:“翊出入常持刀,尔时有酒色。空手送客,洪从后斫翊,郡中扰乱。无救翊者,遂为洪所杀,进走入山。徐氏购募追丁V兴弈说茫?馈⒃惫樽锷焙椤!闭庵屑湟晌屎芏啵?躺闭呶?裁椿崾巧肀叩拇尤?他怎会成为孙翊家中的亲兵呢?他为什么要杀孙翊?整个郡中怎会无一人来救?
孙朗在《三国演义》中只在第七回出现一次。《三国志》中也无孙朗,从裴松之所注引的书籍来看,《三朝录》及虞喜《志林》中,实有孙朗其人。而且在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上说:“曹休出洞口,吕范率军御之。时匡(朗)为定武中郎将,(遣)【违】范令放火,烧损茅芒,以乏军用,范即启送匡还吴。权别其族为丁氏,禁固终身。”其中的孙匡实是孙朗。可能因为他被“禁锢终身”的原因,也就被人遗忘了。可孙权又为何因一次战役胜负,就把自己的庶生弟弟别族禁锢呢?
这样看来,孙家五兄弟中,孙策、孙翊被人刺杀,孙匡死得不明不白,孙朗被孙权囚禁终生,这难道还不令人深疑吗?
网络配图
另外孙权的三个父叔中,孙静和孙贲都无意仕途,皆死于家中;孙辅只因遣使到曹操那里,就被孙权关了起来。据《三国志·孙辅传》上说:“(孙辅)遣使与曹公相闻,事觉,权幽系之,数岁卒。”另外像孙韶“不进见者十余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像这样。还不令人怀疑吗?
东吴聚集文武大臣有两个高峰时期:一是孙策借兵起家,到占据江东这段时期,来投奔的文人有朱治、吕范、张昭、张(纟龙)、虞翻等人;周瑜、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太史慈、凌操等良将也纷纷前来效力。二是孙策死后到孙权征讨黄祖一段时期,先后有鲁肃、诸葛瑾、顾雍、阚泽、严唆、步骘、程秉、薛综、陆绩、张温、朱桓等文士来投;还招收了吕蒙、陆逊、徐盛、潘璋、丁奉、甘宁等将士。从孙权用人来看。朝廷内外大权基本上是掌握在后一批人手中。
有可能,曹操有可能是刺杀孙策的幕后黑手,当然了,只是有可能,缺少证据。孙策是怎么死的呢?《三国志 孙策传》: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至夜卒,时年二十六。
说的是孙策单人单骑外出,与许贡的三个门客相遇,这三个门客击伤了孙策,到了当天晚上,孙策就去世了,时年26岁。这个许贡又是何许人呢?许贡是当时的吴郡太守,大概在吴郡任了两年的太守,就被孙策抢了吴郡的地盘,许贡被孙策击败后,投奔山贼头目严白虎,严白虎后来也被孙策击败 ,许贡就逃到了余杭,本来这样孙策也就算了,但是许贡后来给朝廷上了一封表,大概意思就是说:
孙策和当年的项羽一样,骁勇善战,应该把孙策召回许都任职,不然孙策会危害地方的。结果这封表被孙策截获了,孙策乘机杀死了许贡。后来就是许贡手下三个门客,为许贡报仇伺机刺杀的孙策。这一猛看,许贡三门客杀孙策,如同战国时期晋国大夫知伯的门客豫让为知伯报仇的事迹差不多,还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君以国士待我, 我必国士报之。
问题是这个许贡在当时名不见经传,当时已经是三国时期,许贡也不过在吴郡当了几年官,战乱时期,经常对攻是常有的事,孙策在江东创业期间,也是杀了不少豪强、军阀及士族名人,为什么是许贡的门客报仇?是否有人嫁祸给许贡呢?之所以怀疑曹操有可能是刺杀孙策的幕后之手,其主要原因有几点:1、孙策当时正准备攻打广陵太守陈登,陈登可是曹操的手下,另外广陵郡就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市,这里可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孙策攻打孙登,不等于向曹操宣战吗?曹操当然有杀死孙策的想法,这叫有犯罪动机。
2、曹操当时正在官渡前线与袁绍对峙,实在是分不开去打孙策,而孙策这个人,又是相当的骁勇善战,在战场上对决的话,曹操的手下估计没几个能和孙策对决的,曹操又无法脱身去攻打,因此理论上有派人去刺杀孙策的可能,这叫没有犯罪时间,不在现场,只有派刺客去刺杀了。3、曹操的谋士郭嘉曾经断言孙策会死于仇杀,郭嘉之所以这样断言,肯定是掌握了一些信息,比如说孙策喜欢单独外出,又出如说孙策征战江东时,结下了太多的仇家,郭嘉都掌握了这些信息,那么曹操肯定也掌握了这些信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为了更方便的解决孙策,派刺客刺杀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
4、刺杀孙策的许贡三门客在现场就被杀了,死无对证,谁能证明这三个就是许贡的门客,或者是许贡派出的?理论上就有掩盖事实的可能。5、这个许贡也不是什么好人,许贡当上吴郡太守后,就开始迫害前任太守盛宪,幸亏被当地的名士所救,后来孙策占了吴郡,也没有把许贡怎么样,还放过许贡一马,许贡被杀是因为他上表朝廷的那封奏章,换句话,许贡被杀完全是自已作死,既然如此 ,他的门客为什么这么执迷不悟为许贡报仇呢?还宁愿搭上自已的性命?当然了,没有证据,只是猜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