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太史慈跟孔融是什么关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说起太史慈的事迹就要从三国时期一位名儒说起了,这个名儒就是“孔融让梨”里的那个孔融了。孔融是圣人孔子的后代,当时他不仅名气很大官做的也很大位居北海相。而太史慈这个时候不过是东莱郡的一个奏曹史,那么太史慈又是如何能与孔融有交集的呢?
原来太史慈在东莱郡担任奏曹史的时候,东莱郡郡守和本州(青州牧)上司发生了争执。青州牧于是便派遣手下的人去京城上奏弹劾东莱郡郡守。太史慈奉郡守命独自一人抢先赶到了洛阳然后成功的破坏青州牧使者的州章,保护了本郡的利益。自此之后太史慈便在江湖上小有名气了,但是正因为这件事太史慈也得罪了人为此他只得逃到辽东来避难。而此时的北海相孔融听到太史慈的事迹后也认为他是个人才,于是在太史慈走后孔融便屡次派人去看望太史慈的母亲并赠送给她许多财物。这样一来孔融就和太史慈有了“联系”,而这也为“太史慈北海救孔融”埋下了伏笔。
在《三国演义》里为了突出刘备,所以将“太史慈北海救孔融”特意说成了“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尽管后来刘备的确是带兵来救孔融了,但和太史慈比来说他们两个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首先太史慈是主动去帮孔融的,可以说是单枪匹马冲出重围进城去见孔融的,《三国志》记载:"(太史慈)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而此时的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可以说是危在旦夕,而太史慈与孔融素未谋面只因孔融对他母亲有照顾之恩便舍命相救,这一点是难得可贵的。其次刘备算是孔融在绝望的时候病急乱投医请来的。
太史慈进城之后便劝说孔融让他带兵出城主动出击,不然的话叛军越聚集越多形势就更加危险了。而孔融却不信任太史慈(毕竟没见过面共过事嘛),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对太史慈能打退叛军的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于是孔融便采取了一个消极的办法那就是等待援军坐以待毙,不知道是孔融平时人缘太差还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他受困的消息,在苦苦等待多天之后仍然不见有援军来救援他,而这个时候城下的叛军从四面八方汇集的越来越多形势可以说是危如累卵了。
(太史慈)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偪。《三国志》
孔融眼看自己就要玩完了,于是便打算派人去向平原县令刘备求援(注意是没有人愿意救援孔融的情况下,孔融才找的刘备,所以我才说是孔融找刘备是病急乱投医,而刘备后来还因为孔融竟然知道他刘玄德而感到荣幸其实是刘备自作多情了)。但是这个时候叛军已经将城池围的水泄不通,孔融想派个人出城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孔融身边的人也不傻不愿意冒险都认为现在派人去搬救兵根本无法突出重围,而这个时候太史慈自告奋勇愿意冒生命危险突出重围联络刘备。
《三国志》里太史慈和孔融的一段对话足以让很多读史者动容,太史慈自动请愿之后,孔融终究还是对他缺乏信任认为这件事交给他不靠谱,于是便以任务很艰难太史慈完成不了拒绝了太史慈。太史慈对孔融说道:“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报答你对家母的照顾之恩,这次我必将报答你的恩情。众人都认为突围艰险,如果我也附和他们岂不是违背了我这次前来要报答你的本意呢?形势已经很危险了,请你不要再怀疑了让我突围联络刘备去吧。”
太史慈一番话情真意切最终打动了孔融,就这样孔融才派太史慈突围联络刘备。下面的事情就是我们熟知的“刘皇叔北海救孔融”的事了,事实上这次完全是太史慈救了孔融。倘若孔融不信任太史慈听了他那一帮糊涂怕死的部下的话继续坐以待毙的话,刘备也就不会前来救他(事实上刘备之所以救孔融是被太史慈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而说服的)。而刘备自己来没来救孔融这个还是存在争议的,史书记载:“备敛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是给了太史慈三千精兵让他去解围的,这也就是说刘备自己并没有前去救孔融,所以说“刘皇叔北海救孔融”的确对于太史慈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慈对曰:"昔府君倾意於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来必有益也。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邪?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融乃然之。《三国志》
理清太史慈救孔融的过程之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后来太史慈为何没留在孔融身边替其效力了。原本孔融对太史慈的母亲有恩,孔融只要稍对其器重那么以太史慈的性情必然会投其麾下。但是在太史慈救孔融期间,孔融的表现的确是太差劲了,他始终没有将太史慈当作是自己人,而且在形势危急之下还是太史慈自己求着孔融让他去救孔融。试想你愿意和这样的老板一起共事吗?幸亏太史慈是个义士他始终不想欠孔融人情,因此他也救必须要救孔融。等救了孔融之后太史慈和孔融就恩怨两清了,这个时候太史慈也就另寻贤主去了。
孙策奉袁术的命令,帮助舅舅吴景对抗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孙策确实是敢打敢拼,冒险横跨长江,攻击刘繇部署在牛渚附近的军队。孙策先是偷袭牛渚营成功,之后又击败了拥立刘繇的前彭城相薛礼和下邳相笮融,薛礼逃走而笮融闭营不战。正当孙策准备大举攻击笮融时,刘繇部下樊能、于麋集结部下企图夺回牛渚营,孙策只能会师。
在击败樊能、于麋之后,孙策再次攻击笮融,不想被暗箭射中了屁股。笮融以为孙策被射死,派军队大举先孙策军队进攻,孙策设埋伏,击败笮融军队进而进攻笮融大营。可笮融屯兵的地方地势险固,易守难攻,孙策于是放弃笮融,转而进攻刘繇部属屯兵的海陵(今江苏泰县)。
孙策之后的进攻异常顺利,史书上记载也都很简略。简单看一下孙策进攻刘繇的路线。他是从长江北岸的历阳出发,横跨长江之后,偷袭牛渚营,之后又进攻秣陵城。在秣陵城打跑薛礼丢下笮融之后,进而进攻海陵。攻破海陵之后,又接着进攻湖孰(今江宁县东南)、江乘(今江苏句容),都一一攻克。
对照地图看的话,可以看到孙策是沿着长江一路向东北方向打的。孙策沿长江往东北方向打,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刘繇为防备袁术,沿着长江屯兵防守,刘繇军队的主力都在长江沿线;二是刘繇的大本营、基地在曲阿(今江苏丹阳)在东北方向。
孙策军队一路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就很快就来到了刘繇所在的曲阿。已经和袁术一年多时间的刘繇,没想到自己的队伍,在这么短的时间,在孙策加入战团之后,很快就被击垮。此时的刘繇一定如热锅上的蚂蚁,和部属一起商议对策,前面那么多城池都丢了,曲阿能保得住吗?
恰巧此时,曲阿城里,有一位刘繇的同乡来访,这位同乡以勇力著称,因此有人就建议刘繇任命这个人做大将,带领军队对抗孙策。可是这个请求却被刘繇拒绝了,刘繇为难地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刘繇所说的子义,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史慈,而许子将就是那个创立“月旦评”、评价曹操为乱世枭雄的许劭。许劭从徐州陶谦那出来之后,就一路继续南下,可能正好赶上刘繇被任命为扬州刺史,于是就做了刘繇帐下的谋士。不过,从刘繇的话语中,可以推测出这一会许劭并没有和刘繇在一起,并没有在曲阿城中。
东莱的太史慈怎么跑扬州的曲阿来了?我们稍微简单介绍一下太史慈,他和刘繇是老乡,都是东莱郡(今山东龙口)人,因为从小好学,就在东莱郡郡守那当小吏。之后因为帮助郡守对抗州牧,得罪了州牧,害怕被报复,就离开东莱逃到辽东。不过,他的好名声被北海相孔融知道,孔融别在他没在家的时候,多次送礼探望他的母亲。等太史慈回来之后,正好赶上孔融被黄巾乱军围困。
因为母亲受了孔融的恩惠,太史慈就趁着夜色只身进到孔融被围困的都昌(今山东昌邑)城中。此时的孔融正想着派人去找附近的平原相刘备来解围,这事我们之前介绍孔融的时候也说过,于是太史慈就自告奋勇前去报信。可当时北海城外全是黄巾军,怎么出去?
连孔融都觉得不可能,而且太史慈主动来投,孔融对他也不是那么放心。可太史慈决意要报答孔融对自己母亲的照顾之情。太史慈整理好行装,饱餐战饭,跨上战马,只带了两个骑兵就打开城门出去了。城外包围的黄巾军,一看城里有人出来,很是紧张,各路人马纷纷出动,看是什么情况。可是太史慈却不紧不慢,让跟着自己的两名骑兵,在城下的壕沟里竖起箭靶,然后太史慈开始了自己的射箭练习。
黄巾军不明就里,紧张地观看着,生怕有意外,可是太史慈射箭结束,就让那两名骑兵,收起箭靶,开门回城了。第二天,太史慈出城做一样的事情。这时,围城的那些人,可就没第一天紧张了,有的还站起来看,可有的干脆躺着。等到第三天,太史慈再出来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人站起来看了,围城的士兵都习以为常了。于是太史慈就找了一个机会,催马加鞭,趁着人们不注意,突破包围圈,飞奔而去。等到围城的人反应过来,太史慈已经跑出包围圈了。在跑过包围圈的时候,太史慈还弯弓搭箭,还射死了几个人。
太史慈确实是胆大心细,对人的习性也是相当了解,抓住了这一点,太史慈很轻易的突破了包围圈。类似的,以后遇到想让敌人放松警惕的状况,可以和太史慈好好学学。突破包围圈之后,太史慈跑到平原郡,找到了刘备,从刘备那借了三千人马,帮孔融解了围。这事之后,孔融肯定是非常感激太史慈。可是太史慈并没有留在孔融那,而是南下到曲阿来找刘繇。
太史慈和刘备有交集,以刘备的识人能力,肯定能看到太史慈的过人之处,为啥不乘机把他弄到自己队伍里呢?太史慈和孔融有交集而且还算是帮了孔融大忙,为啥不干脆留在孔融那呢?可这两条路和太史慈都无缘,太史慈选择了南下,可以想见刘繇在他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不过,刘繇这人实在是太看重出身了,受许劭品评人物的影响太大,在曲阿被围困这么紧急的状况之下,也没有委任太史慈什么重要的职位,只是让他负责侦查,当个前线情报员。不过,太史慈好像也没觉得自己不被重任,就开始给刘繇做起了侦查工作。
一天太史慈带着一个骑兵外出侦探,迎面正好遇到了孙策。当时孙策带的人也不多,据太史慈传的记载是十三个,不过都是韩当、宋谦、黄盖这样的厉害角色。可是太史慈才不管这个,直接找着孙策就去了。孙策也是气盛,没让左右的人上,自己和太史慈开始了单挑。
史书上记载的一对一单挑的案例真不多,不像三国演义,总是单挑个没完,单挑获胜的一方基本就赢了这场战斗,单挑决定一切,可历史上这样比武斗恨的事,在战场上并不多见。太史慈和孙策的这场对决,可是说是个孤例。说实话,他们两人的这场对决,也称不上一场军队自己的战斗。
两人缠斗在了一起好一会,孙策刺中了太史慈的战马,并夺了太史慈的手戟,而太史慈也抢了孙策的头盔。就在两人刚刚分开的时候,两边各自的骑兵队伍都赶到了。两边没有再继续打斗,而是各自散去了。
太史慈勇猛好斗的性格在这凸显的淋漓尽致,而孙策一样继承了他爸爸孙坚的性格,急脾气好斗,永远冲锋在第一线。孙策这样的性格,也注定了他,一样要重复他父亲的老路。不过,好在孙策遇害是在他平定了江东之后。
孔融,我们儿时的道德模范标榜。三国名士,东汉末年的著名的文学家。 那么历史上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三国名士孔融为何得不到刘备和太史慈的信任?
孔融作为汉末三国早期的曹魏名士。作为孔氏子孙受到当时各界的尊重。但无论是曹操,刘备,甚至是太史慈都在与他交往没多久后就选择放弃了这位名士。其中刘备,太史慈都是在北海被围,形势危急的时候来到的。但最后两人却纷纷离去。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细细看孔融对太史慈的态度,就可以明白太史慈为什么会选择离开。
当管亥攻打北海城池,形势危急的时候,太史慈来投。太史慈一登场,就表现不凡。忽见城外一人,挺*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应该说,在注重武将武力(单挑)的《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绝对是第一流的武将。可是,孔融是如何对待这些击杀黄巾的英雄呢?太史慈大叫打开城门,可是孔融拒绝开门,搞得黄巾贼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太史慈,太史慈只能回转身来,又杀了十多个人,贼人这才暂退。孔融亲眼看到太史慈杀贼,这才打开城门,放太史慈进来。
如果说,孔融面对乱贼,不敢轻信,还说得过去。可是等到太史慈拜见孔融,交代自己是因为感谢孔融看顾自己的母亲,特意前来报恩之后,太史慈要求借精兵一千,出城杀敌。此时,演义中已经交代孔融早就知道太史慈是个英雄,也是因此才去看顾太史慈的母亲,经常送些钱粮,见到太史慈临危来投,特意赠送太史慈铠甲战马。但是,当太史慈要求领兵出战,击杀黄巾的时候,孔融却说:君虽英勇,然贼势甚盛,不可轻出。在孔融看来,太史慈再怎么英勇,也不可能仅仅靠一千人杀退黄巾贼。孔融虽然对多番善待太史慈母亲,可是当太史慈在自己危难时刻来投,可以说雪中送炭之时,却不能完全相信太史慈。太史慈听后,心中怎么不会难过。
太史慈说: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来;如不能解围,慈亦无颜见母矣。愿决一死战!太史慈这时候没有说自己如何感谢孔融,而是说自己的母亲感谢孔融,很明显,对孔融已经有所不满。并且太史慈表示,自己如果不能为孔融击退黄巾,自己无颜回去见母亲,就算是战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话说到这个份上,只要孔融待太史慈稍微真诚一点,用心一点,必然会答应太史慈的要求,就让他带一千兵马出城试一试又何妨?可是,孔融拒绝。孔融还提出:吾闻刘玄德乃当世英雄,若请得他来相救,此围自解。只无人可使耳。孔融越是对刘备推崇,太史慈越是心中愤怒。对太史慈的不信任,和对刘备的信任形成鲜明的对比。
太史慈毕竟是个忠义笃烈之士,虽然孔融不用自己,但还是主动请求代替孔融去给刘备送信。演义中对太史慈出城,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描写。管亥知道城中必然会派人求援,于是层层包围。可是太史慈打开城门,一马当先,阻拦数人眨眼被太史慈搠死。管亥亲自带领一百多骑兵追击,慈倚住*,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可以说,在太史慈面前,黄巾贼人犹如草芥一般完全不是对手。
可以说,如果孔融让太史慈率领一千人出战,只要太史慈杀死管亥,其他黄巾余党必然溃败,根本不需要远赴平原邀请刘备。
那么,孔融对刘备就是真正的信任吗?
当太史慈来到平原,求见刘备之时,刘备并没有立刻起兵,而是详细询问前后情况。当听太史慈说到,太史慈本人和孔融无亲无故,却出于大义前去营救之后,刘备很是动容。当太史慈说到孔融对刘备很是仰慕,知道刘备向来有仁义之名,能够救人于危急之中时,刘备才敛容回答: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刘备为什么敛容?因为一开始刘备对待孔融的危难,并不着急。而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一句,既有着对闻名天下的博学大儒孔融,知道小小平原县令刘备的高兴,却也有着枭雄刘备的浓浓自负。堂堂孔北海,也要向刘备求救呢!
而刘备率也只不过率领三千人就击败了管亥上万黄巾。在《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和历史上真正的战争并不相同。武将的重要性被最大限度的拔高了,武将的武力往往成了一场战斗胜负的关键。管亥被关羽十来回合杀死,其余人或者投降,或者逃走。北海之围轻松解除。
于是,孔融邀请刘备进城,摆下酒宴感谢刘备。可就在酒宴上,孔融和刘备第一次见面,孔融在不自觉中就流露出对刘备的不信任,以至于刘备当初对孔融的一点点感恩之心,也化为乌有。
当孔融邀请刘备前往帮助陶谦进攻曹操之时,孔融给刘备戴高帽子,说刘备是汉室宗亲,而曹操残害陶谦,以强凌弱,应该和孔融一起前往营救。刘备却说:备非敢推辞,奈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刘备并非是什么纯粹的道德君子,他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之中生存,并最后开国称帝,和他无论何时,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无关系。孔融听了很是不满,就说:融之欲救陶恭祖,虽因旧谊,亦为大义。公岂独无仗义之心耶?孔融和陶谦有感情不假,但更主要的是为了大义。曹操为报私仇,屠城害民,就是不义,这一点刘备当然认同。可是因为刘备没有立刻答应孔融的要求,就说人家没有仗义之心,就有些苛求了。
刘备有没有仗义之心呢?当然有。不然刘备为什么会前来营救你孔融?刘备被孔融挤兑的不行,只能说:既如此,请文举先行,容备去公孙瓒处,借三五千人马,随后便来。刘备的考虑很实在,在乱世想要实现抱负,空有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兵马,有粮草。曹操十来万大军,可是刘备只有三千人马!可是,孔融依然不听刘备解释,继续挤兑刘备,说:公切勿失信。听到这里,刘备彻底怒了,说:公以备为何如人也?刘备虽然表示,无论自己借不借得到兵马,都会前往徐州营救陶谦,可是和孔融的这一点子情分却彻底没有了。
于是,太史慈在宴会之后要求离开,而刘备也在离开北海之后,和孔融的关系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了。
孔融在反董卓联盟中,曾经是独立的一路诸侯,在北海几年,也曾经割据一方,但是,孔融虽然是博学大儒,在治理地方上却很是无能。孔融有爱才之名,却没有礼贤敬贤之心。对待像太史慈这样前来投靠的贤才,不能倾心结交,不能量才录用。对待有雄才大略的刘备,不能够好言抚慰,结成盟好,壮大势力,反而空谈大义,将好部下好盟友都给讥讽走了。这也就难怪数年之后,北海就被黄巾攻破,被袁绍吞并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