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通缉犯的画像根本不像,他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2 00:48:05

古代通缉犯的画像根本不像,他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通缉犯画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影视节目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捕头拿着画师所画的犯人画像,张贴在各处墙上,用来抓捕犯人。不过,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画像往往非常粗糙,与犯人出入很大,看上去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有些人以为这是影视节目当中的漏洞,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真正的犯人画像其实更加粗糙,与犯人出入极大。

不过这非常容易理解,古代没有监控设备,画师画犯人的画像只能通过证人口述,粗略地了解到犯人的的长相。但是一般犯人犯案时大多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目击证人很少,画师只能通过只言片语,尽力画出一张证人描绘出的画像。在古代,即使是宫廷里的画师往往也无法做到将犯人画得非常相像,更不用说地方的普通画师了,他们画出的画像,与犯人可能只有极少的相似之处。

不仅如此,古代抓捕犯人时往往还会遇到一个更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犯人长相普通。若是长相独特,画像还能起点作用,但是犯人若是长相非常普通,那么本就粗略的画像上的人几乎与大部分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如此一来,古代的画像对于追捕犯人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古代犯人画像与犯人出入如此之大,为什么朝廷每次抓捕犯人时还要张贴画像,而且最后往往都会将犯人成功抓到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犯人的悬赏。虽然画像上犯人的相貌非常不准确,但是画像上或者旁边往往还会贴上悬赏,这丰厚的悬赏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异于巨款。因此,许多心动的人都会仔细观看犯人画像,并记住画像上对犯人的描述和最独特的特征,而这往往会使犯人被百姓认出,并被举报到官府,然后被逮捕。

除此之外,古代能够抓住犯人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身份证。在古代,朝廷其实已经创造出类似于身份证的制度。从战国时期开始,朝廷往往会给百姓发放身份证明,如路引等。可不要小看这些身份证明,在古代若是没有它们,连旅馆都无法入住。

巡逻的士兵们往往还会突击检查路上的行人们,若是没有身份证明,便会被立刻抓到官府当中。因此,当犯人犯罪逃跑之后,全国便会进行通缉,除非犯人能够搞到高仿的身份证明,否则他们根本躲不过官府的追捕。

除了身份证,古代还设有“保甲”制度。在古代刑法是非常严苛的,各地以保为单位进行划分,人民有义务寻找举报犯人,否则便要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如果犯人逃到远处,便会被当地人发现不对劲,然后就会被抓捕到官府里。如果当地人包庇犯人 或者对犯人视而不见的话,一旦犯人被抓,所有人都会被问责,与犯人一起承担罪责。在这种情况之下,自然没有人敢于包庇犯人,一旦发现有不寻常的地方,便会立刻上报给官府,犯人自然无所遁形。

正是因为这些制度,在古代即使犯人画像非常粗糙,朝廷仍旧会成功将犯人抓捕。在那个技术落后的时候,古人们通过这些制度上的创新,使得犯人无处逃窜,先人的智慧,值得我们钦佩。

古时候的通缉令画的这么抽象,当时是怎样抓到人的?

为了抓住逃犯,古代的官府往往会张贴通缉令,上面还会有个看上去惟妙惟肖的画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围观的人群里,往往就会有穿着斗篷或者带着斗笠的逃犯。然而围观的百姓只为重金悬赏而感到惊叹,对于逃犯就在身边浑然不觉。很多人对此表示,这种通缉令是糊弄人的吧,能抓到人吗?

其实在古代除了海捕文书以外,官府抓人还有很多的方法。首当其冲的,就是古代的身份认证制度,其实远比现在要严格。虽然那个时候的身份证,其实不过是"照身贴"以及"路引"之类的东西,但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人很少外出,没有这种官府出具的证明,是寸步难行的。

其次,为了避免有人窝藏罪犯,历朝历代一直通行着保甲连坐的制度。发现罪犯知情不报的话,很可能一大帮人都会受累。其实这完全可以看成是连坐的翻版和延伸。再加上保长、甲长不定期的登门检查,罪犯根本没有容身之所。只要是此前没有见过的外乡人,就很容易就会被人盘查,逃犯根本就不敢抛头露面。

再次,海捕文书之所以会引人围观,并不是由于罪犯长得有多好看,也不是有人为他感到冤屈,其实大家都是奔着重金悬赏去的。古代可是农业社会,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消费活动,找到一个逃犯的话,基本上一辈子就衣食无忧了。老百姓对于那些形迹可疑,或者是陌生口音的人,都会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跑去报官。

第四,古代的很多条件,都不利于罪犯逃跑。虽然古代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监控,也没有高科技的刑侦技术,但那个时候的交通很不发达。为此就不难理解,一些逃犯明知通不过头卡检查,却仍然要铤而走险,因为除了这条路,他们想逃得远远的,根本没有其它办法。

还有一点,就是古代的人口流动很少,毕竟人们离开了土地,是根本无法生活的。这种相对封闭、静态的环境,根本不利于罪犯的逃亡。因为他们无论逃到哪里,都会是众矢之的。那种海捕文书,与其说是给吃瓜群众看的,莫不如说就是给逃犯准备的,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威慑。

再加上还有一些人,虽不是官差,也不吃皇粮,但专门以抓逃犯为生,更是使得逃犯无处遁身。毕竟对于官府来说,他们更信奉一句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此很多犯了事的古人,就知道想跑难于登天,为了不过东躲西藏的生活,就选择了落草为寇,以武力来对抗追捕!

古代通缉令上画像压根不像,怎么还能抓到罪犯的

身份证并不是现代人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就发明了“照身贴”,后来又出现了度牒、商贾、路引等证明身份的文件,没有这些东西,是无法入住客栈的。

而且古时除了宋朝以外,每个朝代都是有宵禁制度的,晚上在街头见到闲逛的人,除了官府人员,大概率就是罪犯了,所以,在古代,身份证被通缉的人是根本没有去处的。就算是现代的通缉令上,也会注明被通缉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

中国古代历来就有保甲制度,相当于今天的居委会,古代由于人口流通并不像今天那么方便,大部分人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地方,如果在一个区域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那么势必会遭到别人的盘问,就算是再厉害的盗匪,也禁不住轮番的盘问,时间一长,自然就会露出马脚,从而遭到官府的缉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3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