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同样是慈禧宠幸的太监,为什么刘诚印那么鲜为人知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21:08:59

同样是慈禧宠幸的太监,为什么刘诚印那么鲜为人知

刘诚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慈禧最宠信的太监,一般人都会脱口而出:李莲英!其实不然,在李莲英前面还有两个人:一个安德海,一个刘诚印。安德海倒是大名鼎鼎,而刘诚印却鲜为人知。

先说安德海。安早年服侍慈禧,深得宠信,尤其在咸丰死后,安德海秉承慈禧旨意,秘密联络恭亲王,为扳倒顾命八大臣,确立太后垂廉听政,立了大功,由是更被慈禧看重。后来,慈禧派其南行采购物品,由于安德海名声不好,此番外出又过于张扬,也该他碰到冤家对头了。当安德海的船队到达山东时,巡抚丁宝桢将其拿下,并以“宦竖私出,非制。且大臣未闻有命,必诈无疑。”为由,快刀斩乱麻般地把他给“咔嚓”了。因为当时慈安太后还活着,是两宫太后垂廉听政,再加上安德海私自外出有违祖制,所以慈禧虽然心疼,也只能哑吧吃黄莲苦在心里,没敢报复。

再说刘诚印。刘诚印,人称“印刘”,河北河间人。安德海死后,印刘接掌了安德海太监总管的职位。此人粗通文墨,办事机警,对于时局形势,颇有见解。与李莲英、小德张之辈不同的是,李、张之辈只不过是曲意承旨,以供驱使而己,而印刘则可帮慈禧拿大主意。他深知,慈禧疑心甚重,且守历朝内监不得干预朝政之训;遇有疑难,常以聊天形式与之交谈。印刘则格守本份,从不妄言,却以“说笑话”,“讲故事”的形式,看似无意却有心地回答了慈禧。谈笑间,让慈禧疑团顿解,豁然开朗,所以慈禧对其甚为倚重。后来,印刘患上了石麻症,延请西医割治得愈。谁知再发时,竟然不治,一命归天,使得慈禧好生难过。在印刘发病其间,慈禧亲自过问病情,数度落泪。由此可见,刘诚印所受到的宠眷远在先前的安德海,后来的李莲英之上,他才是最受慈禧宠信的太监。

印刘之后,掌权的便是李莲英。按说,这李莲英是也够机警的,说话办事非常人能比。可慈禧要求太高,有事没事就像骂龟孙子一样骂他一顿。还拿印刘损他:你这脑袋瓜儿,要能比得上印刘一只脚丫子,我就烧高香了!得!这话憋在李莲英心里别提有多窝火了,出来后跟别人说:印刘活着的时候,咱家就屡屡受他的鸟气。到如今人都死了,还要连累咱家,真是丧气可恼。故此,晚清宫中盛传的“死刘气煞活李”之说,并非空穴来风。

尽管印刘留下了一些好口碑。但,太遗憾,印刘活的时间太短,没法帮慈禧拿更多的主意,太可惜了。但转念一想,活得太短也并非坏事。权力膨胀可以把任何人变成鬼,谁敢保证印刘掌权的时间长了,不会贪污受贿,不会伤天害理?“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假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早点死了好!早点死了,还能留下个好名声。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谁,因背慈禧逃难发迹了,晚年当道士很潇洒活81岁?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小德张,这个人的发家史可以说充满着传奇色彩,要知道小德张刚进宫的时候,只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太监,而且小德张当时的顶头上司老太监,时不时的还会欺负他,就是说会不分缘由的把他打的半死,但是他并没有被老太监的虐待而吓倒,而是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老太监。


在之后他又听说慈禧喜欢听戏,于是在私下里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来练戏,就想着有一天能够在慈禧的面前露一手,幸运的是这个机会还真让小德抓住了,有一天慈禧正在听戏,但是恰巧戏台上有一个人,因为个人的原因表演不了了,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小德张便自告奋勇去顶替了那个人,并且这个任务还完成得非常好,而且当时慈禧被小德张的一个精彩的后空翻给惊到了。


在这里算是正式的在慈禧的面前混了个脸熟,此时八国联军攻入京城,在这种危险的境地之下,慈禧不得不向西逃窜,再加上当时人心惶惶的很多人自顾自的跑掉了,所以这个时候慈禧就很惨,很少有人会来管她,这时候小德张依然挺身而出,在向西逃窜的过程当中,尽心尽力的伺候慈禧,可以说比对自己的亲娘还要好。


然后慈禧便认了小德张为自己的干儿子,自此以后小德张便真正的成为了慈禧身边的红人,特别是慈禧回宫掌权之后,小德张成为了太监大总管,可以说是非常的风光,并且在最后清王朝覆灭的时候,小德张也没有死,他隐姓埋名当起了道士,并且活到了81岁。

蓝靛厂的立马关帝庙

沿蓝靛厂南大街向东,在街的尽东头临近长河(即今昆玉河)有一片古建筑群,这就是立马关帝庙,该庙建于清光绪年间,建庙时因其在山门内左侧塑有传说中关羽坐骑赤兔马,其马立姿全身枣红色神采奕奕,此庙故得名为立马关帝庙。庙座北朝南,南面邻街周围有围墙,墙体都是磨砖对缝,进山门后分别设有中殿和正殿,正殿东西两侧厢房各三间,正殿屋顶皆为绿色琉璃瓦覆盖,瓦当有凸花盘龙,屋脊两侧有高耸的飞禽,屋檐装饰有制作精巧的走兽,建筑的样式和规格实属罕见十分壮观。在庙的两侧设有东西配殿,每个配殿各有房屋12间,全庙共有房屋39间,无论是殿、配殿还是厢房都是朱栏画栋红柱彩椽,可以想象当年这里是何等的辉煌气派。此外在西配殿的西侧还有一个跨院也属庙产,跨院建筑虽不能与正庙建筑相比,却也远胜于一般民房。那么为什么一个普通的关帝庙会有如此豪华规模的建筑呢?原来建庙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宫里宦官们日后出宫栖身生活养老之处,当初慈禧太后身边的二总管大太监刘诚印曾在北京城内外修建了二十座太监寺庙,蓝靛厂的立马关帝庙就是其中的一座,是专用来收容年老而无收入的老太监居住的。
清朝晚年宦官信教的很多,大太监刘诚印原名叫刘三多,后拜白云观道长张宗睿为师取法名刘诚印,道号素云道人,后来继任白云观第二十代道长成为一代宗师,曾自捐白银在昌平县购置良田十五倾作为白云观的庙产。宦官们之所以信奉佛道教,并且年老后在庙观里了却余生,说法虽然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想通过信奉佛道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这些宦官宫刑后心理和生理上都严重失衡,需要在心理和感情上寻找到心灵寄托,因此信奉佛道也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相信因果报应,认为自己阉割为宦是受戒出家修行,这样他们心理上可以得到平衡,以求得可怜的一丝安慰,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正视自己的阉人身份和中性人格。由此可见宦官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悲凉与脆弱。其次现实的原因是这些宦官多出身于贫苦家庭,有的是被拐卖来的,连自己的家在哪都不知道,为生活所迫才走上了断子绝孙这条路,年轻时服役于宫廷衣食不愁,一旦年老体衰失掉服役能力就会被驱逐出宫,他们除了服侍人之外没有自我谋生的能力,也没有安身立命之所,即便有老家的也因为宦官的身份低贱,家族认为出了个不男不女的“老公”是家族的耻辱死后也不许入祖坟,所以晚年栖身庙观里也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些王朝为了避免泄露后宫的隐私,规定年老的宦官不许回家,一概迁至寺庙,每日烧香度日,由宫中供给柴米,终其天年。当然地位极特殊的大太监除外,如晚清的大太监李莲英、刘诚印、崔玉贵以及后来的小德张等,依仗着他们的特殊地位搜刮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出宫后成为富甲一方享用不尽,象李莲英死后的财富白银竟有四百三十万两之多,珠宝玉器古字画古玩不计其数。
听老人说解放前立马关帝庙里还住着很多老太监,相传庙的西配殿和西跨院是太监们的‘宝库’,里面堆满了他们服役时巧取豪夺的不义之财,宝库的各个房间不得有窗,每年正月初一的黎明,太监们便聚集到正殿祭拜武财神关公,然后按辈分进入宝库,不点灯火,不论是一般物品还是无价古玩摸着一件就走,叫做“摸造化”。解放后1950年经北京海淀区教育局就建立在这里,并设立了蓝靛厂中学班,52年中学班又改制成十九中学的临时学校,1953年十九中新校舍在万泉庄建成,立马关帝庙遂改为学校家属宿舍。至于这里曾经生活居住的太监们究竟迁到哪里去了已无从可考。关帝庙位临长河西侧,河上有一座桥叫作长春桥,过了桥河东是一片水田,不远处有一座不高的土山叫“老公”山,据说这一带都是庙产。解放初期五十年代,老公山那里的院落还能看见老态龙钟不男不女的太监,是不是住在立马关帝庙里的太监迁到了那里就不得而知了。北京的关帝庙甚多,但比较著名的且规模如此之大,建筑如此之辉宏而又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实属不多见。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蓝靛厂一带的拆迁建设,北京海淀区政府于2001年11月将此庙列为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立碑公示。至此这一历史建筑及文化遗产终于确定保存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