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许多刺客侠士的故事,他们信奉“士为知己者死”,做着行侠仗义之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其中有四位比较出名,后人常把他们称为“四大刺客”,分别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排名不分先后)。而在这四人当中,虽然荆轲刺秦王失败了,却常常位列古代“四大刺客”首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们),这究竟是为什么?
荆轲,战国时期魏国人,也称“庆卿、庆柯”等,是春秋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荆轲这个人十分喜欢剑术,为人行侠仗义,锄强扶弱。游历到燕国的时候,结识了高渐离等人,并成为知己,大家经常都会在街市上唱着歌、喝点酒,倾诉自己心中的想法。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原本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兵峰直指燕国边境,感到十分的恐惧。经过与众人的商议后,燕太子丹以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和燕督亢地图作为礼物,派遣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众人来到易水岸边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大声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众人闻之无不落泪!荆轲上路了,最终行刺秦王一事以失败告终,荆轲被杀身亡!
因为其他三个刺客刺杀的人物都没有荆轲有名。还记得我们以前背诵过的一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吗?这里面有一段话,就提到了除荆轲外的三个刺客:“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看看这里面的人物,你都认识几个,王僚是谁?韩傀是谁?庆忌又是谁?你们听说过吗?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是第一次听见这个名字吧。而荆轲的刺杀对象呢,是秦始皇,虽然在当时他还是个秦王,但是不影响后世的家喻户晓吧。
而且后来人们为了宣传荆轲的这种英雄形象,在各种电影电视剧,都拍摄了荆轲刺秦王的情节,关于其他三个刺客的刺杀行动,很少有影视剧体现所以一般人不知道也很正常。
而关于荆轲刺杀失败,也并不是因为荆轲能力较弱,除了准备不成分,考虑不周到,秦王太机智之外,重要的一点是,他的刺杀目的就不明确。太子丹当时到底是要荆轲刺死秦王,还是劫持秦王呢?我觉得从荆轲临死之前所说话看来,太子丹的目的应该是劫持秦王。
毕竟太子丹知道,杀死秦王一个人并不能阻止秦国灭燕的野心。他的本意可能是劫持秦王然后逼迫秦王和他签订条约。这可能也是荆轲当时追不上秦王,却没有用手中的刺刀射杀秦王的原因吧。因为他还想留着活的秦王,签条约呢。结果最后因为犹豫不定,丧失良机。
说起春秋战国四大刺客,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荆轲刺秦王,的确荆轲刺秦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也多次被搬上银幕。
其实四大刺客有两种说法,一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二是专诸、要离、聂政、荆轲。
也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表现很糟糕,根本配不上“英雄”这两个字。
第一,《史记》记载了多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等等,和这些刺客相比,荆轲是唯一一个没完成任务的人。
比如,鲁国被齐国欺负,曹沫就劫持了齐国国君齐桓公,帮鲁国讨回了战场上失去的利益;专诸和聂政也都干净利落的干掉了目标人物。与这些同行相比,荆轲刺秦王计划很周密,难度也没比其他人更大,但荆轲仅仅砍断了秦王的一只袖子,伤都没有伤到人家。
要知道,荆轲使用的匕首是涂了剧毒的,他只要稍稍划伤秦王一下,行动就成功了,可他连这一点都没做到。
第二,荆轲在同时代名刺客里武功是最差的。按照司马迁《史记》里的记载,专诸刺杀目标人物吴国国君时,国君的护卫可是极其森严,基本算是龙潭虎穴了,这种情况下,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肚子里,见到国君后,一击毙命,这比荆轲那“图穷匕首见”的计划更难吧,但专诸干净利落的完成了。
聂政刺杀韩国大臣侠累就更夸张了,单枪匹马,一个人提着把剑就冲进了侠累家,一剑刺死了他,还顺带杀死了几十个士兵。
反观大名鼎鼎的荆轲,在秦王的宫殿里,“图穷而匕首见”,荆轲抄起匕首就向秦王扎过去了。秦王本来有剑,但一直来不及拔出来,所以其实是赤手空拳和拿着匕首的荆轲打。
即便这样,荆轲也仅仅是砍断了秦王的一只袖子,丝毫没伤到对手。有了前面几位同行的衬托,荆轲的武功真心不能算好。
第三,和同行比,荆轲的准备是最充足的。燕太子丹策划刺杀行动,几乎是倾全国之力进行的。
先看武器,荆轲花了大价钱买来匕首,锋利无比,又淬了剧毒。再看人力,太子丹怕出意外,还给荆轲配了一个副手秦舞阳。荆轲入秦之后,太子丹又拿重金贿赂了秦王身边的一个宠臣,给荆轲做内应。
在待遇上,荆轲被太子丹尊为上卿,想要什么有什么,比如说,太子丹送金弹子给荆轲,让他拿金弹子砸乌龟玩;荆轲说千里马的马肝好吃,太子丹就杀了自己的千里马,给他吃马肝;还有一次,荆轲夸一位弹琴的歌女手长得漂亮,太子丹就砍了这位歌女的双手送给荆轲。
可以说,无论在哪个方面,太子丹都为荆轲做了最完善的准备,同时代的其他刺客可没这待遇,但即便这样,荆轲还是失败了。
第四,很多人都把荆轲当成是反抗暴政的象征,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按《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太子丹找荆轲刺秦其实主要是为了报私仇,国家的兴亡只是顺带的事儿。
说白了,双方就是在“黑吃黑”,谁也别说谁是正义。而荆轲,他顶多是个谁出钱多为谁卖命的亡命之徒。
问题是,这样的荆轲,到底是怎么赢得这么大的名声的?有两点原因。
第一就是民族文化,我们总是同情弱者,赞美失败的英雄。荆轲虽说不是英雄,但他还是具有某些英雄气质的。
比如,他有胆气,表面上看他还有担当,重承诺,不逃避。虽然刺秦失败,但临死前的表现还是极有风度、极有尊严。
另外,他身后的燕国,与秦国相比,也绝对是一个弱者。荆轲实际上集中了弱者与失败者的双重特质,也就顺理成章地引起了我们的双重同情。
同情弱者与同情失败者,实际上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与非理性,人们总是倾向认为,弱者与失败者是值得同情的,他们往往是好的,甚至是代表正义的。历史上被我们同情的失败英雄不在少数,比荆轲更典型的,还有项羽。
第二个原因是荆轲的时代,比其他几位刺客离我们更近。《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的最早刺客是曹沫,他比荆轲早了五百年左右。离荆轲“最近”的聂政,也比他早了“二百二十余年”。
从曹沫到聂政,这几个人对于汉以后,特别是汉朝的人们来讲,是太遥远了,人们在心理上“亲近”不起来,人们总是对离自己近的人和事更感兴趣嘛,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作用。所以,只有荆轲的故事在秦汉时期广泛流传,然后一直传到后世,而史记里的另外几个刺客却默默无闻。
第三个原因是,荆轲行刺的对象秦始皇太有名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比其他皇帝更耀眼,凡是与他有关的人和事都会受世人瞩目。
其他那几个刺客刺杀的对象,与秦始皇一比,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所以,荆轲刺秦,不是荆轲这个人吸引人,也不是刺杀事件本身吸引人,而是秦始皇这个人吸引人,是秦始皇照亮了荆轲这个倒霉的刺客。
首先,这位荆轲刺的可不是状元,虽说有“荆轲”状元一词,他刺的可是皇帝,而且是老秦,他可不是一般人啊。
第二,荆轲自幼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在临行前,易水旁,众人送,而吟歌,仅凭记载的悲壮场面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些,恐怕荆轲二字也会印于国人乃至世人心中吧!
第三,荆轲刺秦王具有艺术传奇色彩,古往今来想必有许多孩童也会在长辈膝下这段故事吧,我认为这也是荆轲被国人认识最泛的原因之一吧。
第四,史记上对荆轲的记述也较为详实,这对后人纪念与他提供了条件。
总结:荆轲身上体现的以弱小的个体反抗强暴的勇气和甘为高尚的政治价值观和理想主义献身的牺牲精神值得千古流芳。在这点上,我们反对电影《英雄》中以“天下”为幌子为暴秦的专制集权辩护、抹杀反抗专制暴政的英雄行为的崇高价值的立场。然而燕太子丹“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的政治决策不能不让后人反思,就象北宋文豪苏洵在《六国论》中所写得:“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也。”
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汉朝以前很多侠客的故事。在这个传中,贯穿其中的就是一个“侠”字,这些侠士信奉“士为知己者死”,他们生而为人,行走在这世间,喜好打抱不平、行侠仗义。
而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人们还为这些出现过的刺客排过序,其中有四人比较出名,被人们称之为“四大刺客”。这四个人分别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而在这四个人之中,荆轲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可是我们都知道荆轲的故事,荆轲刺秦失败,被秦王所杀,最后死得很是凄惨。可为什么人们会觉得荆轲位列“四大刺客”之首呢?
荆轲,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士,是春秋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荆轲从小到大就十分喜爱剑术,为人十分慷慨仗义。而且荆轲自小就喜欢四处游历,喜好结交各类豪情仗义的人。后来荆轲游历到燕国,结识了高渐离等人,并和高渐离成为了知己好友。
几人就像多年相交的好友一样,在大街上唱点歌、跳点舞,相互诉说自己内心的志向和向往。就这样,过了一段舒适安逸的生活之后,原本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国太子丹逃回了燕国,这位太子丹是个十分急功近利而且心胸比较狭窄的人,而且据小编观察,这位太子丹根本就没有大局观念。
太子丹觉得自己在秦国的待遇不好,受了天大的委屈。于是一时激愤之下,他逃回了燕国。这时的太子丹肯定没有想到国家和子民的安危,只是想着自己。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成为国君呢?虽然他心里对嬴政充满着仇恨,但是看到自己逃回燕国之后,秦国大军直指燕国边境,他感到十分的恐惧。
所以,他需要一个能够快速解决嬴政的方法,他没有耐心等燕国发展壮大,也没有耐心去联系其他各国合作攻打秦国。于是在燕国太子丹与众人的商议之下,燕太子丹以秦国叛将樊于期首级和燕督亢地图作为礼物,派遣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公元前227年,众人来到易水岸边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大声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所以,荆轲真的一去不复返,荆轲刺秦失败了。燕国为了平息秦王的怒火,不得不杀了太子丹,把他的人头送去了秦王面前,以护得燕国的周全。
其实荆轲在这件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这件事情让他成了名。荆轲在这次刺杀事件中,无论是东家还是要刺杀的人,都是战国时期数一数二的政客,特别是秦始皇,和秦始皇沾上关系的人没有几个名气小的,更何况还是去刺杀秦王这种大事?所以荆轲就被史书记载了下来,让后人对他的故事十分有兴趣。
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荆轲的篇幅十分长,一共就6000多字的文章,可是荆轲的事迹就占了一大半,能不让人们对荆轲印象深刻吗?
所以荆轲刺秦虽然失败了,可是在司马迁等人大篇幅的描述之下,使得荆轲的故事传唱度更高,知名度也随之增加。
于是荆轲才变成了“四大刺客”之首,你们觉得还有什么原因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2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兵家之圣的孙武怎么会突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