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左宗棠晚年做错事,慈禧反而开除举报他的人

众妙之门 2023-07-02 00:05:10

左宗棠晚年做错事,慈禧反而开除举报他的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左宗棠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说起晚清时期的历史,始终绕不过这么一个女人——在20几岁时以太后身份临朝,统治晚清朝政数十年之久,凭借政治权术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慈禧太后。

总览慈禧太后的政治生涯,有人说她在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是靠耍阴谋诡计上位。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晚清数十年波云诡谲的政局动荡中,慈禧始终屹立不倒,其把控形势的不可小觑。

尤其在古代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女子从政存在天然的劣势,更能体现慈禧不同一般的政治能力。而慈禧惯用的一个手段,就是能够恩威并施,拉拢人心。

在晚清中兴名臣中,战功最高的一位,当属湖南人左宗棠。左宗棠晚年抬棺西征,平定回乱,收复新疆,一度是朝廷所仰赖镇守西陲,保一方国土安定的重要将领。

不过,随着左宗棠年纪渐长,对在前线作战一事逐渐力不从心,于是朝廷将他召回京师,入阁为相。

左宗棠一生军旅生涯,戎马倥偬,对京中的繁文缛节不太了解,加之他这个人的性格比较自我,不太适应各种条条框框。结果有一次,就因为“不讲规律”犯了个大错。

光绪十年(1884年),左宗棠在京逢万寿节,也就是慈禧过生日。像这样重要的庆典,左宗棠这种官居一品的大员肯定是要参加的,而且需要带头行礼。然而那天左宗棠却因为身体不舒服,也没有请假,早早就自顾自地离开了。

当时朝中官员都知道左宗棠很有个性,但没想到他竟然这么有个性。时任礼部尚书的延煦,以此事为由,上奏参劾左宗棠:

“左宗棠职居首列,鸿胪引班时,竟步出乾清门,不胜駴诧!国家优礼大臣,宗棠被恩尤重。纵捐顶踵,未报万一,乃躬履尊严之地,绝无诚敬之心。如曰遘疾,曷弗请假?而必故乱班联,害礼负恩,莫或斯等!”

延煦作为礼部尚书,负责管理宫廷礼仪活动。左宗棠的举动明显违规,所以弹劾左宗棠,也是他的分内之事。而且像缺席万寿节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往严重了说就是目无君上。延煦估计和左宗棠关系也不是太好,所以措辞比较犀利,希望朝廷能够重处左宗棠,给他一个教训。

如果刚好碰到那种小心眼的女领导,会怎么办呢?你左宗棠不肯参加万寿节,明显是不给面子,自然要重重惩处一番,不过慈禧却没有这样做。

延煦对左宗棠的指控并非不实,按法度也应该给予左宗棠惩戒。不过慈禧却知道,对待左宗棠这样的老臣,不能用常规来处理。所以到最后,慈禧不仅驳回了延煦的弹劾,反而指责延煦“肆口妄陈,任情颠倒”,罚了他一年俸禄,并革职留任处理,算是卖给了左宗棠一个天大的面子。

由于左宗棠脾气不好,后来与朝中太多官员不和,慈禧没办法,把他调到两江总督任上养老。左宗棠在两江天天喝酒怠工,被一个江宁将军参劾,慈禧也立马传旨,让左宗棠批评教训这个弹劾他的将军,处处体现了慈禧对左宗棠的包庇。

虽然慈禧这种做法看上去不太合乎常理,然而大家看在眼里,都会认为慈禧善待对社稷有功之臣,不会因为功臣年老无用就弃之如敝屣。这实际上都是为慈禧积累政治声望,吸引更多的人为她效力。这也是晚清时期慈禧太后能够始终牢牢把握权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左宗棠和曾国藩同为晚清名臣,最后决裂是因为什么?

曾国藩与左宗棠决裂的原因有二点,其一左宗棠能爬上去,最初是得到了曾国藩的举荐和推举,但是,左宗棠这个人谁都不服,性格太过于霸道,目空一切。更是不把曾国藩放在眼里。曾国藩对此忍无可忍,其二是在天京城被攻克后,两人就洪秀全的继承者幼主洪福填是否已死的问题,向朝廷打起了笔墨官司。攻陷天京后,曾国藩向朝廷奏报,所有悍贼被一网打尽,并特别指出,城破后,伪幼主积薪于宫中,举火自焚。

左宗棠确得到消息,洪天贵福已经逃出了天京城,逃入了江西,左宗棠没有跟恩师报告,就直接向朝廷上了一道密折,称据金陵逃出难民之供认,伪幼主洪天贵福于同治六月二十一日由东坝逃至广德,被太平军将领黄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想借伪幼主名号,召集太平军余众。

清政府看到左宗棠奏报后,对曾国藩大为不满,直接下旨要曾国藩给出解释。曾国藩平生以忠君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那么曾国藩的行为无异于欺君罔上。于是曾国藩上折反驳左宗棠,称洪天贵福已死,而黄文金为纠合太平军余众伪称洪天贵福还活着,无非是要借洪天贵福的名义当作一种号召而已。言外之意,左宗棠虚张声势,哗众取宠,有邀功请赏之嫌。左宗棠看到此奏后,具疏自辩,洋洋数千言,辞气激愤,指斥曾国藩有欺君之嫌。

后来事实证明,左宗棠所说的是正确的,为此朝廷虽然没有过多地指责曾国藩,却大大地表扬了左宗棠的公忠正大,称左宗棠“为一代名臣”。其实,由于南京城破之日,太平天国守军几乎全部被杀,城内十室九空,火光冲天,加上湘军数十万军队蜂拥入城,按照常理来说,洪天贵福于绝望中自杀是完全有可能的,曾国藩本人应该没有半点欺骗朝廷的意思,只是为了邀功而匆忙上奏有点操之过急。当然,就伪幼主洪天贵福死与没死这件事来说,两人都没有私心,只不过曾国藩是主观认定,而左宗棠也有些考虑欠妥,以致酿成了断袍割席的局面。

左宗棠与李鸿章地位相当,为何慈禧不派他去签条约?害怕出这情况

众所周知,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慈禧的左膀右臂,近代中国的很多事情,不论好坏都跟他脱不开关系。

虽说位极人臣,但李鸿章却没留下什么好名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曾奉慈禧之命,跟其他国家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无不是坑害中国利益的,有的是要求中国割地,有的是要中国赔款,不仅让我们损失了利益,还丢了尊严。

至今国人提起这些事,依旧愤愤不平,一边咒骂西方人 *** ,一边鄙视李鸿章无能,把大好的江山都拱手送了人。

在鄙视的同时,相信不少人会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每次去签约的都是李鸿章呢?难道换个人就不行了么?

晚清重臣有不少,能和李鸿章相提并论的左宗棠就是一个。既然左宗棠地位不亚于李鸿章,为什么朝廷从不派他去谈合约,就死揪着李鸿章不放呢?

首先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左宗棠不合适干这种事。我们都知道,左宗棠是个脾气相当硬气的人,这一点不论是在与其他官员相处上,还是在处理国家大事上都能看出来。

当年他力主收复新疆,在朝堂上跟李鸿章争的面红耳赤,得到慈禧首肯之后,他抬着棺材一起出征,这让的气魄何人能比?

我们都知道,签订条约这种事重在谈判,态度强硬固然能减少利益损失,但也讲究谈判技巧,只有圆滑的人才能谋取更大的利益。

像左宗棠这样超然硬气的大臣,让他去跟洋人谈判,那估计是没什么结果的,因为他必定寸步不让,根本不可能屈服,这谈判自然是谈不下去的。

以晚清的状况来看,大多数时候都是我们求人家谈和,主动权并不在我们手上,最好的谈判结果,也不过是少点损失。

慈禧本意也是如此,她不怕损失土地损失金钱,就怕自己地位不保,所以她才会派能言善辩的李鸿章去谈判,而不是一言不合就开战的左宗棠去谈判。

如此说来,李鸿章其实就是个背锅侠,不管他能力是强是弱,只要能顺了慈禧的心意就行,即便他想据理力争,也不敢贸然惹怒洋人,不然到时候真又挑起战事,他可就里外不是人了。

其次,左宗棠去世的时间也太早了些,1985年就病逝了,即便是后来他想要去替清廷签合约,也没有机会了,这个任务只能继续由李鸿章来完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2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