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自成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李自成率农军起义军进入北京之后,派人招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吴三桂本来打算投降,走到半路,听说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霸占了,一怒之下,返回山海关,勾结清军,投降了满清。随后,李自成率二十万大军和吴三桂及清军在山海关大战,结果战败了。
李自成的军队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为什么会在山海关战败呢?这里面,李自成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错误呢?
先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和清军在山海关大战的经过。
吴三桂听说爱妾被霸占,回到山海关,袭击了李自成派去的农民军,李自成大怒,亲率十几万大军,押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做人质,进攻山海关。派一名别将,从一片石越出关外。吴三桂害怕了,投降了清军。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初,三桂奉诏入援,至山海关,京师陷,犹豫不进。自成劫其父襄,作书招之,三桂欲降。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大清。
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大军,布阵于关内,从北山一直绵延到海边。清军对李自成军队设阵,吴三桂在右翼的末尾,全部都是精锐的士兵去搏战,杀死了数千农民军,而农民军也奋力拼杀,包围圈被打开了,很快又复合上。
大战良久,双方战斗非常激烈,这时,清军几万骑兵,从吴三桂阵地的右边突然杀出,以逸待劳,冲击农民军的中坚部队,万马奔腾,箭如雨下,正好这时天又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沙石像冰雹一样打在农民军的身上。
李自成当时正带着皇太子登上高岗观战,知道是清军之后,急忙策马下岗奔走。清军追出四十里,农民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尸横遍地,沟水都染红了。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四月二十二日,自成兵二十万,阵于关内,自北山亘海。我兵对贼置阵,三桂居右翼末,悉锐卒搏战,杀贼数千人,贼亦力斗,围开复合。战良久,我兵从三桂阵右突出,冲贼中坚,万马奔跃,飞矢雨堕,天大风,沙石飞走,击贼如雹。自成方挟太子登高冈观战,知为我兵,急策马下冈走。我兵追奔四十里,贼众大溃,自相践踏死者无算,僵尸遍野,沟水尽赤。
李自成跑到永平,清军一直追击,吴三桂的前锋到达永平后,李自成杀死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退回北京。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自成奔永平,我兵逐之。三桂先驱至永平,自成杀吴襄,奔还京师。
这就是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吴三桂和清军的经过,李自成战败了。
有人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根本不是满清铁骑的对手,战斗力不行,其实,这是不对的,李自成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证据在哪里呢?
史书记载,李自成的军队,所向披靡,就是所向无敌。李自成以前打了很多次败仗,可是,在攻陷潼关前后,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强悍无比。为此,李自成还回到自己的老家祭祖了。
证据在《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自成兵所至风靡,乃诣米脂祭墓。
李自成的军队,打仗时,表现的非常厉害,临阵,列马三万,这都是骑兵,名为三堵墙,前排的士兵如果回头,后排就杀了回头的人,让军队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如果久战不胜,就安排骑兵佯装失败,诱敌,敌人一旦上当,就上步兵,长枪三万,击刺如飞,这时,再让骑兵冲击,无不大胜。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临阵,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则诱官兵,步卒长枪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
李自成军队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比清军的铁骑差吗?根本不差。
除此之外,李自成军队的装备也是非常好的,农民军的精锐部队,棉甲厚一百多层,弓箭和炮石都打不透。一个士兵配三四匹战马,平时,剖开人的肚子当马槽,马喝了人血之后,在战场上看到人,就像虎豹一样兴奋想吃人。军队驻扎下来,就练习骑射。骑兵过河,万马奔腾,呼啸而过,水都断流了。
《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绵甲厚百层,矢砲不能入。一兵倅马三四匹,冬则以茵褥籍其蹄。剖人腹为马槽以饲马,马见人,辄锯牙思噬若虎豹。军止,即出较骑射,曰站队。夜四鼓,蓐食以听令。所过崇冈峻坂,腾马直上。水惟惮黄河,若淮、泗、泾、渭,则万众翘足马背,或抱鬣缘尾,呼风而渡,马蹄所壅阏,水为不流。
李自成的军队,战斗力差吗?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李自成为何还打不过清军呢?
这是因为,李自成在山海关大战前,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时,听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起兵了,李自成便计划返回陕西。
也就是说,还没开打,李自成就想着先回到陕西,不想在京城呆了,给自己留了后路。这是犯了兵家大忌,主帅都想着先撤走,这仗还怎么打呢?
证据在《明史 李自成传》记载: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兵起,乃谋归陕西。
京城是农民军的胜利成果,李自成不想着加强巩固,便萌生了退意,这是最大的错误。
山海关大战时,当清军的铁骑出现后,李自成作为主帅,都不想着往前冲,赶紧先撤,可想而知,士兵还有斗志吗?
如果李自成不撤,主帅拼死向前,士兵肯定会以一当十,李自成有二十万大军,兵力有优势,二十万大军一起向前,背水一战,誓死不退,怎么会败呢?
“一身甲胄肆横行,满腹玄黄未易评。”这首诗的作者正是闯王李自成,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小看螃蟹。螃蟹俨然就是将军的形象,不仅有盔甲而且还有满腹才华,所以攻击力不会太低。
李自成作为明朝末年的一位杰出农民起义代表,留给了后人无数传奇色彩的故事。但是李自成也有很多遗憾,比如说曾经人们所想象的李自成是拥有百万雄师的优秀农民起义领袖,但在清军入关后,面对清军几万骑兵就溃不成军了?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但是容易被人们忽略。
刚开始李自成能够拥有百万雄兵,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李自成在很多百姓们心中是那种人格魅力满满的人,像是英雄一样。1600年之后,百姓们苦不堪言,很多百姓更是把和平的希望寄托给了李自成。
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李自成自然有更多的人愿意主动追随。这才巩固了李自成的军队,1644年拥有了百万雄兵的规模。但这也仅仅只是一个表象,夸张的衬托出李自成的军队势力庞大,但实际上真实的兵力并不足百万。
虽然不足百万,但是数量也比较庞大,这才能够和百万雄师挂上钩。再转过头来一想,清兵入关和李自成对抗时,也只是派出了几万骑兵。好像两者之间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差异,但为何清军能够以少胜多?
其主要的优势是在于李自成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骑兵的作战,如果是遇到了平原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如果是选择山地,那么优势就会变小。但是李自成在对抗清军的时候,战场还是定在平原,结局自然可以想象。
除此之外,李自成的运气还不算太好。1645年,李自成的军营里面发生了鼠疫,这是一个传染性很高的疾病。在古代医学条件并不是很优秀的时候发生鼠疫,那就是天大的灾荒,所以在无法遏制鼠疫传播的当下,李自成的军队自然从内部开始了瓦解,战斗力无法和10万骑兵对抗。
但如果要问为什么同样是在京城,清朝的骑兵为什么就不害怕鼠疫呢?2003年,德国文学家发表过一篇论文,其中就着重提到了老鼠和跳蚤非常讨厌马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所以骑兵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避免鼠疫。所以,李自成的惨败可不是偶然。
关于这个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
1.大明王朝传位到崇祯皇帝,朝廷腐败已到极致,国难当头之时,朝堂上一些富可敌国的王公大臣居然不思报效,不肯为筹集粮响而一夜白头的崇祯皇帝捐献钱物,甘做铁公鸡。兵临城下之时,大明各地勤王之师为保存实力也都按兵不动。所以李自成后期收拾大明破碎山河犹如摧枯拉朽一般,不费多少周折。反观清朝,前有努尔哈赤,后有皇太极励精图治,八旗子弟兵精马壮,早有问鼎中原之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虎狼之师,岂是李自成对付明军那么容易。
2.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入京师,登基之后表面上一片祥和,实则内部矛盾重重。起初农民军军纪严明,后来以大将刘宗敏等为首的将领各自为号,烧抢掠夺,民心尽丧。以丞相牛金星为代表的实力派和以李岩等人为代表的士族水火不容,大大削弱了大顺军力量。
3.大顺军入主京师,但是并未实现一统,内有地主势力和南明残余反扑,外有清军虎视。大顺政权并没有稳固的大后方基地作为战略纵深,一片石之战大败之后只能节节败退,溃败的速度令人难以置信。
4.以李自成为首的众多大顺早期将领虽然能征善战,可惜皆为草莽,不堪治国的大任,军中谋士或遭排挤,读书人或得不到录用,大顺政权面临严重缺乏治国干炼之才的尴尬局面,因此没有人规划一个清晰的治国方略。所谓打江山易,治江山难,糊里糊涂得过且过焉有长久不败的道理。
5.李自成大顺政权和皇太极的清军在拉拢明将吴三桂时的一系列失误,直接导致了吴三桂降清。引狼入室已成典故,大顺政权失去战略缓冲的时机加速灭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1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都是亡国之君,李煜可怜,宋徽宗却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