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是一部漫长的画卷,华夏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刀光剑影白骨堆积,造就了一个个朝代更迭,文明兴盛。同样的也让这片土地上经历过无数战火的洗礼。历史上诸多的经典战役之中,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无疑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首先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同时也是火攻战的代表作,其次赤壁之战直接催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正是这场战役奠定了三足鼎立的结局。
不过后人对于赤壁之战的了解很多并非出自史籍,而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文学名著中赤壁之战是全书中最精彩的一个部分,罗贯中通过出色的描写将赤壁之战全景给读者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作品,它与历史还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真实的赤壁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来看赤壁之战双方的情况,建安十三年曹操当时成功平定了北方的袁绍势力,这个时候的曹操就已经有南下的念头了。他在邺城开凿了一个大池子叫玄武池用来操练水军,同时还集中调动了张辽等名将的部队在许昌集结,也就是说此时曹操就已经在为南下做准备了,那么赤壁之战有关于曹操的兵力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当然不可能像小说里那样八十多万。
目前来看曹操真实南下的部队在十五万左右,毕竟他刚刚平定北方,而且西部有西凉的势力曹操不敢真正把全国的兵都带出,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南下呢?他的目的是统一全国吗?历史上还真不是,曹操的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荆州和刘备的问题。
在这之前曹操与刘备已经打了很多交道了,对于刘备这个打不死又抓不到的小强已经忍不了了,而且荆州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这里直接威胁到他的许昌。此前荆州地区是刘表苦心经营的地盘,后来刘备投靠刘表俩人合起来对抗曹操,曹操那会儿也正忙着没功夫处理他。
可是情况后来不一样了,那就是触动曹操真正南下的时机来了,刘表病重这个时候肯定就是夺取荆州的大好机会,曹操7月份出兵不到一个月刘表就病死了。等曹操到了宛城这边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带着人投降了,所以等于曹操没有真打就得到了荆州绝大部分。因为当时刘琦还没有投降而且刘备没想到刘琮这就投降了只好放弃樊城往南跑,曹操立马追上与刘备在赤壁发生了交战,没错这就是最初的赤壁之战。
史书记载当时赤壁之战只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对战,曹操并没有打赢刘备,但是他随后准备进军的时候,赤壁之战的第二个阶段就开始了,周瑜率领的东吴军队突然出现。整体来看第二阶段的赤壁之战就是历史上我们说的赤壁之战,实质上赤壁之战曹操的目标不是孙权,周瑜的出现也是在曹操意料之外的,等于赤壁之战后来演变成为曹操与东吴的一场遭遇战。
当时可以肯定刘备是成功和孙权结盟了,所以周瑜立马带军赶到了这里与刘备汇合,不过这个时候对于曹操来说他的兵力又得到了荆州投降的水军增加到二十万左右,而周瑜的部队也是以水军为主基本上和刘备加在一起就几万人,双方的实力还是不对等。
可这边有一个意外条件,那就是在与刘备之前的交战中我们通过史籍记载发现曹操的军队出现了意外,那就是瘟疫在曹军爆发了,这个瘟疫是吸血虫病,这个病传染得病基本上就是无解了。因此曹操的部队等于就是病了一大片,这样下去与孙刘继续打的话是没有什么胜算的,因此曹操也是在战与撤之间徘徊。
曹操内部主要的两个谋士程昱和贾诩都不赞成打,可是对于曹操来说毕竟他南下的两个主要目的还剩一个刘备没有完成,此时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可是就这样放过刘备吗?得知了刘备与孙权结盟之后的曹操肯定更加担心,因为刘备虽然落魄可他能够从错乱的北方一路幸存发展那肯定他不是个等闲之辈,更何况他还挂着个汉室宗亲的头衔。因此思量再三曹操决定继续打,后来也就爆发了火烧赤壁,其实周瑜火烧曹军的地点是乌林和赤壁这两处,这一战曹操大败不过他损失的只是水军,之后他被迫撤退刘备周瑜反攻夺下了南郡,赤壁之战才最终结束,曹操等占据荆州北部,孙刘占据荆州南部。
三国赤壁之战是真实存在的。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三国志·周瑜传》: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三国志·周瑜传》: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曹操向孙权进逼。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
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双方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 ,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 。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扩展资料:
周瑜及程普率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
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顷刻间,浓烟烈火,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奋勇向前,曹军大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盖
赤壁之战是存在的,史书多有记载: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后汉书》汉献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武帝纪)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吴主传)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先主传)
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外,《三国志》甘宁传、吕蒙传、黄盖传和关羽传等也记载着赤壁之战的内容,但也都是潦潦数语而已。但是,的确历来对赤壁之战的规模、影响也都有很多争论和质疑。
质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赤壁之战只是一场意外的遭遇战。如上面这些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曹操并没有精心筹划要在赤壁这个地方打一仗,曹操的意图是由江陵取夏口,并无意与孙权决战,在赤壁只是意外遭遇到了孙刘联军。
二是双方投入的兵力有限。曹操沿长江东进,只带了几万人而已,推测下来应为5万上下,除此之外,襄阳沿汉水南下还有一支,约7、8万,曹军投入的总兵力10多万而已,且大部分未直接参加赤壁之战,而孙刘联军数目更清楚,孙权3万,刘备方面1万多,认为曹操投入的兵力有3、40万甚至80万,是不准确的。
三是战斗的经过较简单。由于是一场遭遇战,所以战斗的过程并不复杂,双方对阵以后很快就结束了,从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到连环计、蒋干盗书、周瑜打黄盖、华容道等都没有发生。
四是赤壁在何处有争议。由于是遭遇战且规模有限,所以就连赤壁在哪里都不确定,历代?来的争论归纳起来有20多种说法,比较集中的有5种:蒲圻赤壁、江夏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嘉鱼赤壁。这些地点有在长江上的,竟然还有在汉水之上的。
五是此战的影响也有限。过去认为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此战的直接后果不过是三分荆州,数年之后刘备进军益州并得手才算三分天下,要论三国鼎立的转折点,不应是赤壁之战,而应该是刘备在白水关起兵。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赤壁之战的存在。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经典事件,无论是其精彩程度,还是其重要意义,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写下的赤壁诗句更是脍炙人口。至于后人为这所费的笔墨和口舌,就更是数不胜数。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几乎将赤壁之战变成了展示诸葛亮个人才华的大舞台。诸葛亮被刻意美化。
他先是舌战群儒说服孙权结盟,再是草船借箭解决周瑜刁难,随后在赤壁之战中和庞统、黄盖合作,用连环计将曹操戏耍,期间诸葛亮还使出了“借东风”的特殊技能。
在曹操的传记中,陈寿记载道:“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还。”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曹操在赤壁和刘备交手,形势不利,又加上疾病的扩散,士兵伤亡众多。
而我们看刘备的传记,上面记载:“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曹公引归。”我们不难看出,赤壁之战中,刘备大败曹操,将其战船焚毁之后,刘备和孙权联手,乘胜追击曹操。而屋漏偏逢连阴雨,曹军遭遇了变故,损失惨重,只好引兵北还。
而在周瑜传记中,则更加详细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时曹公......败退,引次江北。”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初期,南下的曹兵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感染了瘟疫战力下降。
交战刚刚开始,孙刘就旗开得胜,实现了开门红。出师不利,曹操被迫退回了江北岸。
曹操在江北,孙刘在江南,形成互相对峙的局面。如果要打消耗战,曹操凭借兵多势众和北方后援的强大,绝不会输给只占据江东的孙刘。
面对这种情况,“瑜部将黄盖曰:‘然观操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在这一点上,历史记载相当明了——火烧的计策是黄盖提出的。
而小说描写是周瑜、黄盖上演苦肉计,曹操便相信了。随后,黄盖依照事先和曹操商量好的,乘着“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的火船驶向曹营。
而是在:“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败退,还保南郡。”就在黄盖让火船们一同前进时,强风正好刮起,于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将岸上的营帐也波及在内。
不过在《江表传》中,却有了另一种说法。这本晋人虞溥所著的图书中,记载了曹操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信中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使周瑜虚获此名”。
按照这一说法,曹操是撤退时自己将舰船焚毁,以免被孙权夺走。不过,文章随后也表示,这是因为当时“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
从史书的这几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在赤壁中惨败,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曹方士兵大多来自北方,不通水性、不习水战。经过长途奔袭,曹兵不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所以感染了大规模的疾病,这直接导致了大量兵士的病亡,大大削弱了曹操的战力。
孙刘占有地利之便。他们的士兵大多土生土长在荆州、江东一带,他们久习水战。再加上刘备、周瑜等人指挥才能出色,一交手就占有先机,将曹操逼回了北岸,从而掌握了主动权。
如果不是一开始让曹操退守北岸,那后续的火计自然无法实施,孙刘想要取得最终胜利,几乎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黄盖提出了正确的火攻之策,并将其完美实施。久居江东,黄盖熟悉水战的特点和江上的气候。火攻曹兵时,江上大风刮起,黄盖的火计如有神助,一举成功,曹操不退怎么了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操的惨败,绝对不是曹操实力不如人,而是特定环境所致。
赤壁之战,吴蜀联盟白白捡到了发展机遇。
三国演义的对赤壁之战应该不会陌生,这一次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最后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说起这场战争曹操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最后也被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击败曹军,因此很多人赤壁之战也说成火烧赤壁。
其实历史之上赤壁之战并非火烧赤壁,而是火烧乌林。赤壁,因火烧乌林的大火映红了对江的赤壁而得名,火烧乌林史料,《水经注》、《三国志》,明代嘉清《沔阳志》均有记载。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曹操在经过初战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被周瑜水军打败之后,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在长江南岸赤壁一侧与曹军对峙周瑜部下黄盖认为,诈降曹操,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在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将十艘船同时点火,曹军战船因连接在起来一起无非躲避,全部被烧,并蔓延陆地上的营寨,因为火势太大,对面赤壁都被火光映的通红
曹操大军被火烧才给了孙刘联军获胜的机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
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1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