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孙权为什么没有按例给孙策追封为帝,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1 23:03:52

孙权为什么没有按例给孙策追封为帝,原因是什么导致的

历来政治都是一个不见血却最令人胆寒的战场。无论朝堂、后宫,只要与政治扯上关系的,局中人必将不惜暴露人性的所有阴暗面,六亲不认,只争权钱。在这种政治斗争中,父子成仇、兄弟反目都不是什么稀奇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好哥哥”孙策,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把大权留给弟弟而不是儿子的主,最后得到了什么结果。

(图一:孙策像)

对三国有些许了解的看官都知道,三足鼎立吴地的代表虽然是孙权,但东吴基业却公认完全是在孙权的兄长孙策手上打下来的。雄才大略的孙策,人送称号“小霸王”,相貌堂堂,智勇双全,用非常短的时间就在马背上把江东稳定了下来,奠定了孙吴霸业的基础。只可惜天妒英才,孙策26岁就遇刺重伤。他自知命不久矣,在临终时把孙权等亲信叫到病榻前,首先跟弟弟交托了大权归属:“决机两阵之间,争衡天下,卿不如我。举贤江东之地,运筹帷幄,我不如卿。必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孙权听完,潸然泪下,哭受印绶。

(图二:历史剧《三国》中张博饰演青年孙权)

孙策叹口气,转过头又对老母亲说:“儿将赴泉,不能奉慈母。今将印绶付弟,望母朝夕训之。父兄旧人,慎勿过念!”母亲担心孙权年少不能服众,孙策表示“弟才胜儿十倍”,又安排了张周两大辅臣,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又因周瑜此时不在场,他又嘱咐妻子大乔勿忘令小乔转告周郎,才安抚下母亲和群臣心头忧虑。一切安排妥当,孙策瞑目而逝。其实,在孙策遗言传出之前,张昭等人已经准备拥戴孙氏第三子孙翊为主。孙权能够成功上位,可以说是长兄拼尽一口气扶持的结果。孙权掌权后,果然也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把孙家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条,直至称帝。

(图三:连环画《孙权称帝》)

一称帝,问题就来了。孙权忌讳别人提及孙吴江山有孙策的多少多少功劳,生怕被看做是依赖哥哥的草包,因此,他没有按例给孙策追封为帝。甚至出于对孙策后人可能夺权的恐惧,把孙策之子孙绍封作吴侯,始终不给实权。孙绍之子孙奉则更悲惨,孙权的嫡孙、与他同辈的吴末帝孙皓随便找个借口就要走了他的命,孙策一脉就此断绝。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无视孙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呢?

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好问题。

孙权称帝后,没有追封孙策为皇帝,是否忘恩负义不好说,但一定是深思熟虑的。

在豹眼看来,这件事孙权处理得还是妥当的。

据《三国志?吴主孙权传》记载,孙权即皇帝位后:

"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

孙权没有追尊孙策为皇帝,而仅仅追封为长沙桓王。

对此,陈寿认为:

?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

在陈寿看来,江东的基业大多是孙策打下来的。孙权没有追尊孙策为皇帝,只封为王,封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没有封王,这在道义上说,孙权过于吝啬。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西晋,看一下西晋的做法: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是为晋武帝。

晋武帝追尊其祖父司马懿为晋宣帝,追尊其父司马昭为晋文帝,追尊其父兄长、也就是其大伯父司马师为晋景帝。

这是因为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承了其爵位;司马师死后,因为没有儿子,司马昭继承了其兄司马师的爵位。弟承兄业,这跟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基业十分相似。

但不同之处,在于司马师没有儿子,但孙策已经有了儿子孙绍。这一点不同,恐怕是孙权没有追尊孙策为帝的主要原因。

司马昭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就把晋武帝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过继给了司马师,作为其继承人,并且特别宠爱。司马昭认为自己是代替司马攸担任相国职位的,去世后,晋王的爵位应当还给司马攸。司马昭经常说:?这是景王的天下,我怎能去分享呢??

这听起来很感人,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

第一,即便司马昭把晋王的爵位还给司马攸,但司马攸也还是自己的儿子。将来司马攸称帝,一样会追尊司马昭为皇帝,他该有的待遇一样不会少。

第二,或许司马昭更喜欢司马攸,如此安排不会有废长立幼的议论,反倒是遵循道义。

第三,司马昭也就是说说而已,收获一些虚名。

果不其然,在议论继承人的时候,大臣何曾等人坚决反对,于是司马炎被立为晋王太子。

西晋建立后,司马攸被封为齐王,历任骠骑将军、司空、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晋武帝晚年,朝廷内外要求司马攸继位的呼声高涨,大臣荀勖、冯紞趁机进谗,将司马攸排挤出朝廷,致使司马攸气恨发病,呕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再看孙策的情况,孙策死时已经有了亲生儿子孙绍。孙绍的生年不详,有资料介绍是公元199年十月出生,但肯定的一点是,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被刺身亡时,孙绍已经出生。

当初,孙策把职位没有传给孙绍而传给孙权,是因为江东刚刚平定,并没有完全掌控,而孙绍年纪太小,根本没法控制江东的局势。孙策让孙权继承自己的职位,是为了江东孙氏家族的利益考虑。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时,孙绍已经三十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如果孙权追尊孙策为皇帝,那么作为孙策唯一继承人的孙绍就是皇子。将来孙权确定继承人时,就面临着把皇位传给孙权的儿子还是传给孙绍的问题。

从当时的情况看,自然是不适合把皇位传给孙绍,否则就会导致混乱的局面。

这与司马炎与司马攸的关系还不一样,毕竟司马氏还是亲兄弟,而孙氏兄弟就差了一层。

如果孙权把皇位传给孙绍,孙权儿孙们的势力远远大于孙绍,孙绍很难掌控局面。

想象一下曹丕、曹植兄弟的立储之争如何血腥,就会想到孙权将会面临的问题。

如果孙策被追尊为皇帝,孙绍就得立为王,其地位更加尊贵,势力就会更加强大,一些不安分的人就会主张孙绍继承帝位。

孙权死后,吴国历任孙亮、孙休两个皇帝。孙休死后,孙皓继位。由于孙皓残暴不仁、喜好杀戮,民间渐渐地流行应该让孙策之孙、孙绍之子孙奉为君的舆论,孙皓听说后,毫不犹豫地处死了孙奉。

孙奉仅仅是一个侯爵,比孙权许多封王的皇子皇孙们的地位都要低,就因为民间舆论而被杀死。如果当初孙权把孙绍封为王,一方面孙绍或许不能保持低调,另方面孙权的子孙猜忌之心更甚,这对孙绍来说,并不是好事。

因此,在豹眼看来,孙权即便再吝啬,也不至于吝惜一个给孙策更加显耀的名分,也不会吝惜给其兄长的后代一个王位。这件事不能说孙权就是忘恩负义,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需要的考虑。同时,提升孙绍的爵位,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大的遗患。

孙权无意也不可能把皇位传给孙绍,既然如此,还不如不让孙绍居于高位,免得带来祸患,实际上对孙绍也是一种保护。

因而,孙权对孙策的追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可谓不用心良苦。

宫廷内斗的残酷,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孙权在立太子问题上反反复复,虽说晚年犯浑,但也可以看出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如果孙绍高居王位,具备一定的势力,有一部分人追随,恐怕其子孙奉的命运早就在他身上出现了。

总之,在这件事上,还是从良好的意愿去品评孙权这么做的动机吧。

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帝王,却无视孙策,他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孙权的权力来自他的兄弟孙策,孙权还有一个还活着的弟弟。他的名字叫孙朗。另外两个弟弟在称帝时都死了。因此,如果孙权如果任命他的兄弟孙策为皇帝,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但是确实很忘恩负义。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道:"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陈寿认为,江东的大部分是孙策打下的。孙策对江东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孙权没有给他足够的尊重。他只尊敬他的孩子。在道德上,孙权太吝啬了。孙权对孙策及其后代的处理真的不恰当吗?

然而,正是这位小霸王在死前杀过江东,把王位传给了孙权。因此,孙权既然是皇帝,就应该追封他的兄弟孙策为皇帝,追封他的父亲为皇帝,说他不会忘记自己的出身。但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没有资格被追封皇帝吗?这显然是胡说八道!不说别的,只说孙策自孙坚死后一直在袁术手下工作,结果袁术叹了口气:“如果你给我一个像孙策这样的儿子,我现在就死,我也很开心”。

周瑜、鲁肃、张昭、黄盖、吕蒙,他们都是孙策的铁杆下属。孙策被刺前,他不仅给了孙权江东的江山,也给了他所有这些名臣。

因此,孙权是三国时期最忘恩负义的人。即使广受鄙视的晋朝皇帝司马炎摧毁了三国,在晋朝建立后,他追封了司马懿,他也立即追封大伯和他爹,这三个人都是皇帝!从这个角度来看,司马炎比孙权好得多。

孙权为什么不给孙策封帝

孙权继承的只是孙策的讨虏将军、会稽太守为军职与行政职位,而非领取世袭的爵位,孙策的爵位仍由孙策之子继承,因此他并非孙策的继承人,是朝廷指定接替孙策的官员,不封孙策为帝在当时是合乎礼节的。而且如果追封孙策为帝,孙策的儿子就要给予更高的地位与权力,可能会导致东吴内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0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