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给人的感觉一直很强盛。它还有个与众不同的审美——以胖为美。不得不说,可能是人人都比较富裕,吃穿不愁,那些有钱人就越来越胖,自恋过头了,觉得自己这样就很美。当然,这只是小编的个人观点。
言归正传,咱们都知道物极必反这个道理。如此强盛的唐朝最终的结果也是逃不过被灭亡的命运,那么这个转折点是什么呢?想必大家都听过安史之乱吧,这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开始。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个人才,唐朝在他手上出现过极盛,也是在他手上开始衰败。颇有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觉。
话说安禄山也挺冤的,发动了战争的第二年就死了,但是历史上安史之乱可是持续了整整八年!这是为什么呢?唐朝当时可是极盛状态,再如何不济,也不该如此窝囊吧!首先,我们要知道安乐的日子过久了,总归会松懈。士兵长时间不打仗,将军长时间不带兵,结果可想而知。更何况敌方有备而来,自是天天操练,没准备的对上有准备的,鹿死谁手,还不是一目了然。
其次,这个皇帝唐玄宗老了也糊涂了。自负的他不听劝谏,任用舒翰为将。最著名的潼关一战战败,打开了长安的大门,唐玄宗仓促逃跑。逃跑途中又发生了马嵬驿兵变,杨贵妃被逼自杀,杨国忠被杀。唐玄宗的皇帝也做到了尽头,唐肃宗李亨上位。唐肃宗李亨也没有他先祖的谋略,第三点就是这个统治者多疑,内部自然也就无法团结。
唐肃宗的打算是挺好的,他集结了十个节度使也就是说有六十万兵马,准备让自己的儿子李豫当统帅,郭子仪当副统帅,但是唐肃宗对自己的儿子李豫都不放心,何况郭子仪呢?他既怕儿子拉他下马,又怕郭子仪功高盖主,因此什么统帅副统帅,通通不要了,如此一来,十个节度使群龙无首,谁也不服谁,各自都打起来了,谁还管你安禄山啊!
要知道安禄山再如何,也就是个节度使,兵马力量绝对不能与整个唐王朝为敌的,却也能令安史之乱持续整整八年之久!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虽然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康的时代,但想想曾经盛极一时的唐王朝,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忘记历史,历史总会在无形之中告诫我们。居安思危,方可临危不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动乱之一,可以说安史之乱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这场历时8年的大动乱,使得强盛的唐王朝国力锐减,从此进入到藩镇割据、边境不稳的境地。
虽然安史之乱并未终结李唐王朝,但是李唐帝国却在此后150多年的时间里,陷入了无尽的纷争战乱,安史之乱像一把利刃,将近300年的李唐王朝拦腰斩断,前半截是如日中天的盛唐,后半截却是藩镇割据兵祸连天的乱世。
安禄山从公元755年十一月在范阳正式起兵,到公元757年1月被部下叛乱所杀,前后不过蹦跶了一年多,那为什么安史之乱持续时间长达8年呢?这有多方面的原因。
安禄山死后,儿子安庆绪自立为王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后,朝廷派出的平叛军战斗力出乎意料的脆弱,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安禄山就打到了洛阳,玄宗李隆基吓得赶紧带着杨贵妃一溜烟的跑了。
安禄山的燕军兵很顺利的就占领了长安,各地的官吏听说皇帝都跑了,纷纷弃城投降。安禄山终于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但他骨子里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一介武夫,残暴贪婪胸无大志。燕军兵内部也缺乏凝聚力,君臣之间相互猜忌,文武百官都没有长远的打算,只知道贪图眼前的利益争权夺利。
安禄山的眼睛本身就有毛病,起兵后病情更是日益加重,后来他的背部又莫名其妙的长出了很多恶疮,病痛的折磨让安禄山的性情愈发暴躁,对身边的人非打即杀,使得人人自危。最终引起了严重的后果,公元757年1月,儿子安庆绪与人联手杀死了安禄山。
虽然安禄山死了,但这并不标志着动乱结束,安庆绪自立为帝,接着和朝廷对抗。而此时玄宗的皇帝也做到头了,儿子唐肃宗上位,重用兵部尚书郭子仪,将安庆绪赶出了长安。但平叛战争远远没有结束,这不过是刚刚开始。
史思明接着叛乱
自安禄山死后,留守范阳的史思明其实很清楚,庸弱无能的安庆绪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事实也证明了史思明的预测完全正确,郭子仪统兵后,轻而易举的就将安庆绪赶跑了,收复了两京,这个时候史思明更是下定决心脱离燕朝,自立为王。
?邺城会战?唐军被打的丢盔弃甲,史思明借着大胜的余威,回城就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接着叛乱。
唐肃宗对统兵大将的不信任
平叛初期,由于局势极度紧张,两京都丢了。肃宗不得不依赖郭子仪、王思礼等人,所以重用这些统兵大将,但随着两京的顺利收复,战争的节节胜利,唐肃宗也开始防备这些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了。
公元758六月,朝廷命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节度使集结20万兵马,发起?邺城会战?,可肃宗却没有为这20万大军选一个好的统帅,而是派了完全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担任统帅一职。
让一个宦官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无非是肃宗想把军权收回到自己手里。但这样的安排客观上帮助了叛军,虽然平叛军实力庞大,但由于统帅的无能,20万军力也不过是一群号令不一的乌合之众。
统帅鱼朝恩的瞎指挥,导致唐军节节败退,多个战略要地都被史思明重新占领。
不得不说这样的安排是一个帝王的无奈之举,毕竟这是个有兵就是草头王的时代,安禄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将统兵权完全交给某个节度使,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现第二个安禄山。
以小编看来,如果唐肃宗不疑神疑鬼,继续让郭子仪等人按平叛初期的方略步步压缩进攻,很快就会打败安庆绪史思明,结束这场叛乱。但平叛刚有一点效果,唐肃宗就改变了统兵策略,给了叛军机会,才会导致安史之乱长达八年之久。
安史之乱最后虽然顺利平叛,但唐王朝的藩镇割据情况由此愈演愈烈,尤其是由安禄山首开叛乱的河北地区,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长期强势割据,脱离中央。迄于五代直到两宋,燕云十六州数百年间沦落异族之手。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改元天宝后,他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李林甫对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却利用职权,专横独断。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藉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由于得到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使。安禄山见唐室政治腐败,武备废弛,便于公元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结束。
天宝年间驻扎在范阳的安禄山却领三个藩镇之兵,以清君侧之名,大举对唐王朝进行攻击,一时间叛军所向披靡,唐朝东西二京洛阳和长安先后被安禄山占领,唐朝也在这次动乱中由盛转衰,一蹶不振。
可是后来在占领了长安之后,安禄山的燕军就开始瓜分唐王朝巨大的财富,所以未对逃往巴蜀的唐玄宗进行追击,从而让唐朝重新集结兵力。加之安禄山本人因为身患重病,其子还对于谁接班争得死去活来。所以浩荡一时的安禄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颓势。按理说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就应该歇菜了,可是在安禄山死后,又花了七年,才将叛乱彻底扑灭,这又是为何?
首先,身为唐王朝的统治者的唐肃宗没能做好平叛的决策。都知道安禄山的燕军攻入长安的时候,唐玄宗带着自己心爱的杨贵妃往四川跑路,而身为太子的李亨则去了甘肃,并且在灵武自己当了皇帝,遥尊老爹唐玄宗为太上皇。后来唐玄宗回来,却是被儿子一直软禁起来,晚年十分的凄惨。等到唐肃宗平定安禄山残党的时候,命广平王为总指挥,而大将郭子仪任副指挥。
可是吧,唐肃宗这个人因为自己本身就上位不正,所以对于权力是十分的谨慎。而广平王这两个人当了一段时间的指挥,就被唐肃宗叫回长安陪自己了。唐肃宗不为别的,就怕广平王有了势力之后夺自己的权,更怕郭子仪统领天下兵马,以后成了第二个安禄山。
其次,唐军在平叛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统一的指挥调度,明明是六十万大军,后来却被一举击败。为了防止一家独大,所以唐肃宗就派了十个藩镇的节度使一起去讨伐,可是吧又不设老大,所以一路上十镇联军是要多乱有多乱。最后肃宗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派了自己的心腹太监鱼朝恩做了监军。虽说声势浩大的唐军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团团围住,可是在他们的身边,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安禄山手下的大将史思明。
史思明一看唐军人数虽多,可是缺乏统一的指挥,于是先是试探性的进攻了唐军,然后发现唐军也就这么回事。所以便倾巢而出,唐军还不知道是谁,就被稀里糊涂打趴下了,兵败如山倒,六十万人就这么凉了。
最后,安史之乱为何能够维持八年,是因为安史之乱不仅仅是安禄山的反叛,而是四个人的反叛。在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就做了大燕的皇帝,而安庆绪死后,猛将史思明又将大燕的旗帜重新扛起,后来史思明没了,他儿子史朝义也上了道。而唐军在平叛的过程中,先是和安禄山在东西二京中拉锯,后来史思明降唐,安庆绪的日子就到头了。
可是吧,唐军这乌合之众的样,看着史思明牙痒痒,这不一群肥羊么?复叛,果断的复叛。于是史思明又成了大燕的人。然后唐军又是讨伐史思明,史思明是员虎将,唐军怎么都打不过。后来因为他儿子史朝义将其杀死,唐军终于捏着个软柿子了,方才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等人背叛唐朝以后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唐朝从此没落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乱一直持续了八年左右的时间,唐朝衰落就是因为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太长,规模太大,不可避免的衰败下去,但是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在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就已经被杀害了,不过为什么没有安禄山以后的时间内,这场战争还是打了八年呢?
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安禄山的后代还在接着叛乱,另一方面就是唐朝对于节度使的不信任,使得这场战争打了八年才结束的重要原因。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安禄山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由河北范阳攻打到了东都洛阳,在李隆基逃离长安以后,安禄山率领的叛军攻占了长安城,这是安禄山兵力最强盛的时期,没过多久以后,安禄山就被自己的儿子杀害,安庆绪继位以后自立为帝,后来被迫退出了洛阳,在此同时,李隆基也已经退位,由李亨掌握了朝堂大权,在李亨上位以后重用了郭子仪等将领,成功攻克了河东郡,并且消灭了十万多叛军。
面对李亨大军的渐渐逼近,安庆绪撤出了洛阳,后来安庆绪被自己的手下所杀,兵返范阳,,但是依旧还在于唐军作战,因为唐军的不断反攻,叛军的实力越来越小,本来唐朝介意终结掉安史之乱,但是因为李亨对郭子仪等节度使的态度,导致了唐军被史思明击败。
后来根据史书的记载,史思明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谋杀,而唐朝那边唐肃宗李亨也病逝,这就放慢了唐军对于史朝义进攻的步伐,后来唐代宗李豫继位,就这样唐朝又开始了反攻,一开始攻破了史朝义的首都洛阳,慢慢的史朝义身边的部下都慢慢判走,这样的情况下,史朝义已经没有办法再东山再起,于是在路上自杀而亡,到了公园763年,唐朝终于结束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后,朝堂的格局依旧还是像唐朝开始一样,就这就导致了唐朝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但是在安史之乱的开始,仅仅有着二十万大军的安禄山就敢向手中握有五十万大军的大唐发动叛乱也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更加意想不到的是,李隆基竟然输给了安禄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50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一个短命的太后,但却生下了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