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叛军迅速占领了长安,随后又想派兵去攻打潼关。因为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经过一翻战略分析后,叛军认为占领潼关就必须得先打掉雍丘,在雍丘建立军事基地,所以就派令狐潮领四万兵马去攻打。
令狐潮曾经在雍丘当过县令,但是后来投靠了安禄山。雍丘的现任县令叫做张巡,是个很聪明的人。张巡看令狐潮来势汹汹,就招募了一千勇士,坚守城墙。
张巡守城
令狐潮在雍丘城下喊话:“张巡,你若开城投降,我保证你高官厚禄,执迷不悟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张巡也不甘示弱:“你这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你当县令时雍丘老百姓那么信任你,现在却反过来带兵攻打雍丘城,你对得起雍丘城的百姓吗?”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就这样,谈判决裂,令狐潮疯狂下令士兵攻城。但雍丘城墙坚固,而且雍丘百姓团结,对这个“二五仔县令”令狐潮也早已恨之入骨,所以大家都非常团结,抵御叛军。在张巡的带领下,士兵们坚守了雍丘城六十多天,击退了叛军大小进攻两百多次。令狐潮无奈之下,只好撤兵,择日再战。
两军对垒
过了半年左右,令狐潮又集结兵马,兵临城下,包围了雍丘城。由于实力悬殊,张巡还是选择只守不攻,只要叛军靠近,立刻万箭齐发。但日子没过多久,城里的箭都被士兵们射得七七八八了。没有箭就只能近身肉搏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啊,毕竟令狐潮的数万大军摆在面前,凭他那两三千人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这时,张巡想起了蜀国宰相诸葛亮,想起了他草船借箭的妙计。于是他也想效仿诸葛亮。
草人借箭
趁着月黑风高,阴兵过道,行人让路的夜晚,张巡带着士兵在墙上挂起了数百个穿着军装的稻草人,并且故意让令狐潮发现。
令狐潮对部下说:“看来张巡狗急跳墙了,想趁着夜黑来个突袭,这点小伎俩太老套了。去放箭,把他们全部射死。”随后,叛军上千弓箭手集结在一起,对着雍丘城墙上那些黑乎乎的影子一顿盲射。而张巡的士兵也非常配合他们,不时地发出“哎呀”的惨叫声。
商丘张巡祠
直到天色发白,令狐潮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而张巡也从他那里获得了数十万之箭。过了几天,张巡又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士兵来到城墙上。令狐潮觉得张巡又想故技重施,所以不屑一顾。
但万万没想到,这次竟然是真的夜袭,令狐潮的军队伤亡惨重,被迫再次退兵,给人留下了笑柄。而张巡草人借箭,巧胜令狐潮的事迹,也成了大唐家喻户晓的佳话。
张巡墓
在三国中大家都知道,草船借箭是其中著名的桥段之一。周瑜为了刁难诸葛亮,提出10天造10万支箭的要求,要知道当时的科技水平,要完成这个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诸葛亮却非常的淡定,他表示只要给他三天就可以造好10万支箭,只要周瑜给自己20只草船便可。周瑜似信非信,即刻安排了20只草船,借给诸葛亮。次日,诸葛亮借着大雾天气,利用了曹操多疑的个性,派遣了20只草船在江边借来了10万支箭。
当然这个桥段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并非真正的历史。但这许多人会问,如果历史上真有这一种事情发生,曹操当时看到草船会不会用火箭来点燃草船?如果那样的话,结局又怎么样呢?
其实,这个问题曹操本人也不是没想过,但是要知道曹操面对的可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诸葛亮当然不会让自己放在这种危墙之下。因为采取火攻还需4样重要因素:一,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发射再多的火箭也无济于事。二,天气干燥;如果天气潮湿,火把根本就燃不起来;三,有可燃物助燃,每支箭上都必须有足够的物质提供燃烧;四,有大风助燃。
然而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在大雾天气出船,曹操连诸葛亮的位置都不知道在哪里,天气潮湿,并且是水战,战船更不容易起火,而且曹操又不知道对方的船是草船,如何放火箭呢?并且有大雾做掩体,如果草船着火,诸葛亮依然可以一边退一边灭火。可赤壁之战中曹操的战船却不同,他们的船是一个接一个连在一起的。
其实历史上的确有草船借箭之事,但是借箭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吴国孙权。曹操与孙权的军队曾经发生过一场战役,曹操的剑全部都射在了船上,而孙权为了防止战船倾斜则调转船头让箭匀船平,最后孙权也回去了,没想到这个故事,却被罗贯中移花接木,变成了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过回过头来,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的确也是人才辈出,最终他们也名垂千史,一直被大家传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虚构的,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但这个故事也有原型,并非罗贯中凭空杜撰。正史上的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乘轻舟从灞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曹操见孙军整肃威武,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鼓乐齐鸣,安全返航。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公元213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9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草船借箭是真的假的,历史上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