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贵族,士族

众妙之门 2023-07-01 21:26:19

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贵族,士族

“士族”的前身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士”,他们都是文化人,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当时有特定的社会地位。后来,经过演变,一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士”又被称为“士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官吏多以经术起家。一些强宗大姓开始让族中子弟读书,从而入朝为官,得势之后转而发展家族财势。时至东汉时期,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

这些家族把持政权,兼并土地,经营庄园,割据一方,逐渐形成了名门大族。由此,“士族地主”形成,为后来士族制度的确立提供了阶级、经济基础。

魏晋的统治下,依赖于士族势力的支持。九品中正制的实行,就是为了维护士族的特权。而九品中正制度的确立,就是士族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

西晋建立后,统治者为取得门阀士族势力的支持,对他们实施放纵和笼络政策,从而形成了门阀政治,士族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到了东晋,士族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那时的士族势力足以跟皇权并立,甚至超越皇权,皇帝坐拥天下,要依靠士族的支持。

为维护这种制度,这一时期的士族非常注重编撰族谱,讲究渊源,以此来作为自己享有特权的凭证。

许多高高在上的士族们,以为只要有这些凭证就可以坐看朝代更迭,我自岿然不动。但是他们错了,士族自身的腐朽是谁也拯救不了的。

长期享乐,自诩为贵族,使许多士族不思进取,沉溺于清闲放荡的生活,不理政务,从而使一些庶族出身的官员脱颖而出。他们显示出超高的才能,声望权利迅速攀升,直接威胁到了士族高高在上的统治地位,再加上南北朝农民起”四起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打击,士族的阶级、经济基础遭到极大的削弱。

后来历经隋唐两代,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实行科举制,“取士不问世家”,终使士族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彻底消亡。

士族制度下的士族,政治上拥有特权,清官要职被垄断。他们建立自己的庄园,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家族子弟继承家学,文化占据垄断地位。士族主张君主无为,崇尚清谈玄学。他们遵从森严的等级制度,为保持血统纯正,不与庶族通婚往来。

士族垄断仕途,左右朝政,割据一方,生活腐朽,败坏社会风气,阻碍社会进步,但在传统文化上却做出了贡献,书法绘画等艺术在那个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难道士族制度的历史悲剧又要重演?

中国古代贵族是如何产生的呢?

影视作品中对贵族世家的演绎

人类社会最初只是些氏族部落,他们在接触中为生存需要慢慢联合成部落同盟。部落的首领们为商议共同事项常聚一起开会。这些首领就是最早的贵族。他们的议事方式就是现代议会的前身。他们在本氏族部落内的权威是无可争辩的。而通常定义为?国王?的那人,只是他们中实力最大的一个部落首领,对别的部落并无权威。所以这些血统贵族们对他们的王也不是怎么尊敬,或者说,没有什么必须服从的义务和名分。

夏商周的故事中大多都是不可信的。譬如纣王的残暴,依照那时情形,纣王的所谓臣子都是各个部落的首领,并不是后世的朝廷官员,对他们的挑衅就等于对他们背后的整个部落的挑衅,纣王怎么敢对他们残暴?就像中世纪的欧洲国王怎么敢对贵族残暴?那些故事十有八九都是周朝胜利者的无耻谎言。实力不济,被新兴的姬氏部落联合一些有异心的部落击败是真的。

从春秋战国开始到南北朝,中国的贵族们大致都是和欧洲一样的血统、门阀贵族,前人或因氏族部落传统,或因战功,或因各种对王室的贡献而被封为贵族,而后代代传承。贵族们也从平民中挑选出有才干的人来辅佐统治,但他们再受重用也只是贵族们的幕僚、客卿。公侯是家族世袭,辅佐他们的那些大夫们也都是家族世袭,周王忌惮分封的诸侯,诸侯国首领也忌惮世袭的大夫。君弑臣和臣弑君一样属于政变,唯有联合各派大臣才能办到,绝非后世皇帝般对大臣有生杀予夺之权。

世族门阀 在战争中地位重要

中国文人常说秦始皇残暴,开了把知识分子当奴才的先例。我仔细回想,还真没觉得始皇如何残暴。驱役民众修长城,看似残暴,然而在国防水利这类大工程上,也只能如此。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国大患。管仲辅佐齐桓公的霸业为后人称道,不是因为他能令诸侯臣服,而是令臣服的诸侯能在周王室名义下团结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保卫中国文明。孔子说没有管仲,他们都已?披发左衽?(做了野蛮人),可见当时外患之严重。至于焚书坑儒,中国的儒生儒学误国非浅,坑了烧了就对了(儒生绝非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始皇大体上就是一个路易十四、彼得大帝般的独裁者,野心勃勃,精明强干,只是用君权压住了贵族而已,和群臣间关系并没显露出后世的主子和奴仆般不堪,所以也谈不上暴君。

汉室初兴,刘邦和群臣间的关系就是典型的国王与未来的血统贵族间的关系。众将对刘邦毫无敬意,开会议事大呼小叫,一片乱糟糟,直到儒士们出馊主意,定礼乐,使刘邦高高在上,才有点后世东方宫廷的主子奴仆样。

西汉的外戚干政、?舅舅治国?是值得玩味的。使用和自己没有亲属关系的大臣治国,无法保证他们的忠诚,有极大的篡权可能性。叔叔治国、兄弟治国也是危险的,因为他们也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随时可取自己代之。唯有舅舅,他的血缘亲密到和自己是一家人,自己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自己若有事他的荣华富贵也不保;又丝毫没有取自己代之的资格。

一直到唐代的开科取士,中国历史虽然有过秦皇汉武那样的强大君权时期,整体上还是手握实力的各派血统贵族当政,到南北朝时更形成为人诟病的门阀。血统贵族实力太大,易引发内战,而且任由他们横行,国家的法纪还怎么推行?这是谁都知道的弊端。中国士大夫们的解决方案便是把所有权力都收到皇帝手中。到唐朝开科取士,那是把血统贵族彻底边缘化了,士大夫贵族完全取代了血统贵族。而这,才真正导致了他们沦为皇室奴仆,彻底失去人格尊严!

满朝文武 科举取士兴起之后

血统贵族傲慢骄横,因为他们的一切不是来自皇帝。他们对皇帝说不,皇帝也奈何不了他们。士大夫贵族谦恭守礼,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来自皇帝。他们怎么敢对皇帝说不?只要血统贵族们依然有实力,平民出身的?士?其实是可以在他们的夹缝中受礼遇的。春秋战国的?士?纵横捭阖,是诸侯的座上宾;汉朝的?士?虽然骂汉室刻薄少恩,也未见受多少屈辱;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士?更没听说有什么奴性,都骄傲狂妄得很。直到唐室用明君的幌子把他们这批?贤臣?彻底收编中国土文人们痛骂秦始皇,实在是骂错了。明明是唐太宗的阴险技俩的错。

历史常让人啼笑皆非。要知道启蒙时代的一些欧洲知识分子,梦想的正是中国的士大夫统治秩序:用知识分子来治国,取代那些愚昧无知、横行不法的贵族和教士。但打倒贵族和教士后,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在一家独大的君权手里的遭遇,他们却没料到。当然,他们幻想的是立宪制度,君主和知识分子新贵族们都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并没打算让君权过大。但没有像封建贵族和教士那样的实力,知识分子拿什么逼迫君主遵守宪法呢?中国的士大夫们某种程度上也是和君王立宪的,他们的?宪法?就是儒家礼仪法度。但中国皇室肯守宪吗?英国王室守宪是因为英国贵族们手中的实力,不是因为知识分子们的君主立宪理论说动了谁。使现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建立起来的是新兴的资本贵族们手中的强大实力,不是因为民主理论感动了封建贵族。

这样一比较,似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倒是错了,就应该四分五裂,春秋战国似的公侯林立、互相竞争?国家是一种复杂现象,并非只是国王贵族士大夫互相制衡这么简单,采用欧式办法绝不会必然诞生欧式结局。我国人民后来的模样跟儒家文化的浅薄、元清两次被异族奴役都有极大关系,并非只是中央集权的问题。集权也是一种历史必然。只能说,中央集权确实有很大弊端。古代中国讲究明君贤臣,结果养成奴性的酱缸文化。而欧洲的君臣们,我看绝大多数既不明也不贤,都是野心勃勃、以杀人放火为乐的合法强盗,但这群强盗在互相冲撞中倒维持住了社会的一些自由风气。

中国古代,社会阶层中何为士族?何为庶族

士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
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士族是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
士族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
庶族又称“寒门”庶族士人出生卑微,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8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