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将大清王朝带领走向鼎盛时期的帝王,乾隆皇帝的历史功绩和丰功伟业得以彪炳史册,流传后世。但作为清朝乃至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乾隆皇帝漫长的一生又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谜案和疑惑。其功过是非、文治武功,我们暂且不做讨论,但乾隆皇帝对后继之君的选择却让我们着实摸不着头脑。清朝历代帝王中,最为重视皇子出身,最渴望让自己的嫡出皇子继承皇位的乾隆皇帝为何会选择非贤非长非嫡、出身不高的皇十五子永琰承继皇位呢?这与皇十五子永琰的生母令妃有无关系?让我们重回乾隆盛世,一探究竟!
1、立嫡不成,选贤不得,无奈之举
清朝帝王中,乾隆皇帝因为对于自己出身的疑惑倍感忧烦,所以他对皇子们的出身问题尤为重视,清朝建立以后,没有任何一位嫡出皇子能够承继皇位,事事都要争先的乾隆皇帝是非渴望能够打破这一传统,能够将皇位传承于嫡出皇子。所以,在乾隆即位之初就早早的将自己的原配妻子富察皇后所生嫡长子永琏密立为皇太子,准备让其承继大清皇位。可是,天不遂人愿,永琏年仅九岁便早早夭亡,让乾隆皇帝的希望落空。可是,执着于嫡子身份的乾隆皇帝并未放弃,等到富察皇后的第二子永琮的出生,让乾隆皇帝再度燃起希望。可是还没等乾隆皇帝将永琮立为皇太子,不到两岁的小皇子便再次夭亡,让乾隆皇帝立嫡子为太子的渴望再次落空。
对于嫡出皇子的两次选择,两次希望落空让乾隆皇帝彻底放弃了选择嫡出皇子承继皇位的想法,乾隆皇帝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对于嫡子的执着惹怒了老祖宗,才将两位嫡出爱子夺走以示惩罚。放弃了嫡出皇子,乾隆皇帝又将目光转移到贤明的皇子身上,决定跟从清朝历代先帝们的脚步,采用“立贤”方式选择大清继位之君。这时候,自幼聪慧、博学多才,最具帝王才能的皇五子永琪便走入了乾隆皇帝的视线。乾隆皇帝也不止一次的公开表示过对于皇五子永琪的重视和厚爱。可是,上天再一次将乾隆皇帝的期希打破,乾隆三十一年,年仅26岁,刚被乾隆皇帝封为亲王爵位的永琪一病不起,不幸薨逝,那一年,乾隆皇帝已经56岁了。
选嫡不成,立贤不得,已经步入晚年的乾隆皇帝无可奈何,只得按照排除法选择继位之君。在皇五子永琪死后,乾隆皇帝用了长达七年的时候仔细观察自己的众位皇子,在选择皇十五子永琰之时,乾隆皇帝尚有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基可供选择。其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在当时已经承继旁支宗室为嗣,已经不算是乾隆皇帝的儿子。皇八子永璇,虽然已经27岁,但是举止轻浮、办事很不得皇帝圣心,乾隆皇帝曾经数次公开申斥。皇十一子永瑆只是一个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也不是乾隆皇帝所中意的皇子。
最为让我们惋惜的便是最为重视皇子出身、嫡子身份的乾隆皇帝对后来继皇后嫡出的皇子——永基甚是不喜爱。皇十二子永基作为继皇后的长子,也算是乾隆皇帝的嫡子,却受到其生母继皇后辉发那拉氏牵累,所以便不得圣心。最后只剩下皇十五子永琰,当时其生母已经贵为皇贵妃,行使皇后职权,统摄六宫。深得乾隆皇帝信任。所以,利用皇子排除法选择后继之君的乾隆皇帝选择皇十五子永琰有很大的无奈成分,而这一切与其生母令贵妃并无关系。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永琰加分不少
自清朝挥师入关,定鼎中原以来,清朝的历代帝王对皇子们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皇子们的学业成绩更是皇帝们选择后继之君的重要依据。皇十五子永琰虽然资质一般,也并不是天赋异禀的奇才,但是永琰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对学习的态度,似乎他深知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自入上书房以后就刻苦学习,一刻不敢放松。在嘉庆皇帝后来的自己编撰的书集中有一段回忆自己读书生涯的描述:“安身立命之处,必应以经书为标准,朕日亲宿儒,克勤力学。”从这里也看出皇十五子永琰对于学习是非常重视,非常用心刻苦的!这一点从永琰的老师朱珪的评价中也能看出——“我皇上好学敏求,勤孜则日日不怠。”永琰之所以能够成功走入乾隆皇帝的视线,和其好学不倦的求学之道不无关系。
另外,皇十五子永琰和其师傅朱珪的关系亲近、异于常人也让永琰间接得到乾隆皇帝更多青睐。朱珪能够在人才济济的乾隆朝被乾隆皇帝选中成为皇子们的老师,说明乾隆皇帝对于朱珪的信任程度和倚重程度很是不一般。这个历任两广总督、兵部、户部、吏部尚书的协办大学士、太子太傅可谓是权倾朝野的一代权臣,同时作为皇子们的老师,甚为了解皇子学习成绩、生活性情,所以朱珪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乾隆皇帝来说至为重要。而永琰和朱珪的关系比起其他皇子来说,要好上很多,这也让永琰得到了其他皇子不能得到的协助。
乾隆皇帝费力选择的后继之君虽然在即位之初兢兢业业、力反贪污,整顿吏治,但面对乾隆皇帝留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清王朝,资质平平、能力一般的嘉庆皇帝到底也没能挽救大清王朝于狂澜,清朝正式走入衰败,不复辉煌。
乾隆帝曾立过两位皇太子,都幼年夭折了,乾隆帝为此十分伤心,命令大臣不准提立太子之事,到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62岁了,已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永琰是乾隆的十五子,原本没有多大希望被选为太子,但乾隆的理想太子人选两个嫡子永琏和永琮(子以母贵,生母为孝贤皇后)早夭,这时乾隆帝在世的皇子只有6位,两个儿子永珹(嘉妃生)、永瑢(纯妃生)被过继他人,可选择的只有4位,都不太成器,相对而言永琰为人比较忠厚,学习比较努力,行为举止也比较得体。
最终他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秘密立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又封为嘉亲王。
嘉庆皇帝颙琰亲政后的一系列的措施。并没能挽救清朝的颓势,反而使得清朝衰落的更加的严重,嘉庆皇帝颙琰这样一个平庸且没有什么能力的人,难道当初乾隆皇帝就没看出来吗?如果乾隆皇帝看出来的话,为什么还要选择平庸的颙琰呢?,而不选择比各方面都要比颙琰强很多的永瑆呢?
永瑆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永瑆自幼就精于书法,在文学方面也较为突出,乾隆皇帝十分喜欢这个有才华的儿子,乾隆皇帝时常把永瑆召到身边,在乾隆皇帝南巡时,也带着他。
在永瑆二十七岁的时候,被乾隆皇帝封为和硕成亲王,封号中的成字在满语中的意思为有能力,有才华,永瑆在后来被乾隆皇帝授予多项官职,且都是要职,可见乾隆皇帝对于永瑆的重视和喜爱。
乾隆皇帝既然对永瑆这么重视和喜爱,为什么没有将永瑆立为继承人呢?
主要是因为永瑆身上文人的酸腐气息太严重,虽然乾隆皇帝是个文化素养极高的人,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完全沉溺于文学之中,也没有养成太过深厚的酸腐文人气息,这种酸腐的文人气息,如果在日常方面来说,并没有什么太过不好的,可是要做皇帝这种文人酸腐气息是要不得的,因为这种文人的酸腐气息对于治国来说,危害是致命的,乾隆皇帝也多次规劝过永瑆改正身上这种文人的酸腐之气,可是说了很多次依然也没有改,乾隆皇帝一看永瑆屡教不改,心里自然是十分生气的,因此才没有将永瑆立为太子,更别提传位给永瑆的事情了。
其实乾隆皇帝不立永瑆为太子,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永瑆的母亲嘉贵妃金佳氏,虽然嘉贵妃金佳氏一生共生有永珹和永璇以及永瑆这三个儿子,但是嘉贵妃金佳氏却并受十分受乾隆皇帝的喜爱,乾隆皇帝一生最爱的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其次是继后乌拉那拉氏,只不过乌拉那拉氏最终因为一些事情,使得乾隆皇帝与她反目,因此继后乌拉那拉氏的儿子,也就失去了继位的可能以及最后的令妃魏佳氏,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颙琰的生母,令妃魏佳氏在死后还被乾隆皇帝追封为皇后,可见乾隆皇帝对于魏佳氏也是十分喜爱的。
乾隆皇帝对于魏佳氏的喜爱,还体现在魏佳氏的升迁速度和生子数量上。
魏佳氏在公元1745年进宫,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贵人,可仅仅三年的时间就被晋封为妃位,并且经常随乾隆皇帝出巡,又在十七年后,被晋封为皇贵妃,掌管六宫事宜,之后魏佳氏一直在皇贵妃的位置上,没有遭到废弃,对于一个出身不高的女子来说,这样的晋封速度也是较为迅速的,同时魏佳氏还是乾隆皇帝所有的嫔妃中,生子数量最多的,魏佳氏一生共生有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生育子女的数量如此之多,也足够体现出乾隆皇帝对魏佳氏的喜爱。
有魏佳氏这样一个得宠的母亲,乾隆皇帝自然也会爱屋及乌的对待他和魏佳氏所生的这些子女,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颙琰,颙琰从小就十分聪明,长大后也依然保持着这种聪明,在读诸史通鉴之时,能够达到上下三千年,治迹目了然的程度,同时颙琰的德行方面在皇子当中也是排在前面的,这样一个聪明且德行较为出众的颙琰加上得宠母亲魏佳氏的原因,自然会得到乾隆皇帝格外的重视和宠爱,因此乾隆皇帝会在之后选择了颙琰作为皇位继承人,虽乾隆皇帝知道颙琰总体来说资质较为平庸,但是在当时乾隆皇帝身边已经没有太过合适的皇子,也就颙琰在各方面来说还算符合乾隆皇帝的标准,因此乾隆皇帝才会在最后选择了颙琰作为皇位继承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7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