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谋士是指为他人出谋划策的有识之士。他们往往以军师、幕僚的身份出现。他们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更没有更改主帅决定的权力。因此,他们的战略思想和战术策略,都必须征得主帅的同意才能实施和检验。
因此,谋士的成功或失败,不仅仅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大程度上其实掌握在决策者手中。如果侍奉的是明君,那么即使是死,也是“士为知己者死”,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相反,如果侍奉的是昏君,那就不得不抑郁而死,含恨而终,死不瞑目。
谋士的命运不在己,而在于主子。这也正是谋士的悲哀!
刘邦手下第一外交官郦食其,最终也成了一个悲哀的谋士。
重新夺回成皋,郦食其功不可没,正是在他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刘邦才得以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邦对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更加器重了几分。
然而,郦食其的生命此时也快走到了尽头。他未得善终,因为他被大将军韩信“杀死”了。
韩信为什么要杀郦食其?他们同侍一君,如果不是个人恩怨,那就是因为争宠了。韩信和郦食其显然是后一种。
当然,以韩信的智商,他是不可能亲自动杀手的。韩信使用的是“借刀杀人”之计,他借的“刀”是田广。
随着楚汉争霸拉锯战的进行,田广一手抓好军队建设,一手搞好农业建设,不知不觉中,把齐国打造成了兵强马壮、国富民强之地。
楚汉相争不单单是项羽和刘邦两人之间的纷争,还涉及其他诸侯之争。前面已经说过,项羽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只得到了秦朝两员旧将——司马欣和董翳,而刘邦却得到了九江王英布、燕王臧荼等。现在天下唯一不安定的就是齐地了。偏生齐地还是块硬骨头,跟其他诸侯的“顺风倒”不一样,齐地军民在自己的国土上自食其力、自力更生,对项羽和刘邦都不买账。
齐国的态度不明确,让刘邦大感头疼。现在,他正与楚国争得不可开交,要是关键时候被齐国从背后捅一刀子,那还了得!别看刘邦长年东躲西藏,过着逃亡生涯,但他颇有远见地把平叛工作早就交给了韩信。按刘邦的话说,虽然自己的行为有点狼狈,但好歹牵制住了项羽,大将军便可安心扫平不安分的诸侯了。
韩信的兵马被刘邦夺走后,他只得去赵地重新招兵买马。幸好他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很快就把新招来的士兵训练得有模有样,不到一个月便组成了一支威武雄壮之师。有了兵马,韩信磨刀霍霍准备全力攻齐。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郦食其出现了,还跑来跟韩信抢战功。
郦食其为什么不知好歹,早不来抢晚不来抢,非得在这个时候来抢呢?这得从刘邦重新夺回成皋后说起。
成皋失而复得,刘邦却高兴不起来。他知道项羽得知成皋失守后,马上就会带兵来对付自己。项羽的勇猛刘邦已领教了多次,他只要一想想都觉得胆战。
看到刘邦怕成这样,惶惶不可终日,不久之前崭露过头角的郑忠心里那个急啊。郑忠为刘邦分忧道:“要是齐地能早一点平定就好了。只要齐地一安稳,就可以把大将军叫来,只要大将军在,就能抵御住项羽的报复。”
刘邦一想,觉得很对,也只有用兵如神的韩信在,自己才能打败不可一世的项羽。但是,他刚把韩信折腾成一个光杆司令,又立即命他重组军队去伐齐,就算是神仙,也需要时间啊!
可眼下时间紧迫,刘邦心里琢磨着,如果能把齐国招降过来就好了。郦食其跟了刘邦这么久,刘邦的心思他一猜就中。于是郦食其主动请求去齐地做说客,说服齐王归汉。刘邦当然很满意地答应了。
郦食其到齐国时,田横正忙着做防御工事,以抵挡韩信大举来犯。不过,面对郦食其的到来,他倒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田广会晤了这位优秀的外交官。
一开始,双方谈得很融洽,但客套话一过,郦食其便开始亮剑了。
他直截了当地问齐王:“如果您只能在项羽和刘邦之间选择一个,您会选谁呢?”
田广虽然还年少懦弱,但头脑一点儿也不傻,他回答得很圆滑:“世事难料,福祸相依,在没到一锤定音的时候,谁也不能预料。”田广的意思很明确,他现在还不会轻易决定选哪一方做自己的庇护伞。
郦食其见他油盐不进,不来硬的是不行了,于是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依我看,这天下必定是汉王的。项羽乃不忠不义不孝之徒,岂能得天下?”
接下来,郦食其又开始陈述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占据的优势,最后反问田广道:“大王若不顺应形势归顺汉王,将来大军压境还能自保吗?”
田广一听就慌了神,用询问的眼神看着田横,意思是:“丞相啊,这事该怎么办?怎么办?”
田横也被郦食其的高谈阔论说得有点心动了,但在做决定前,他提出了一个条件:韩信必须先撤军。他的意思也很明确,既然你们有心来招降我大齐,为什么还在我国边境驻扎一队虎视眈眈的兵马呢?
郦食其本来考虑到这个齐王是个难剃头,得费不少口水,想不到这么快就有被搞定的迹象了,不由大喜过望,当即拍拍胸膛说:“就是撤兵嘛,这还不是小菜一碟。既然都是一家人,还用得着兵戎相见吗?”
承诺完齐国,郦食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韩信送去。韩信接到信后,心中满是惊喜:“我正要发兵去打呢!既然郦先生只动动嘴皮子就搞定了,也就省得我兵马劳顿之苦了。”于是,韩信马上决定撤兵。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韩信手下一个叫蒯彻的谋士出现了。他的出现直接决定了郦食其的命运,也使原本可用和平方式解决的齐国问题再掀波澜。
“将军要撤兵南下?”蒯彻问。
“嗯,齐王已降,现在我们可与汉王会合,共同对付项羽了。”
“臣以为不妥。”
“有何不妥?”
“现在撤兵,有三误。第一,这些天将军奉命招兵练兵,花了不少心血,正要一试身手,岂能半途而废?第二,郦先生一时凭嘴皮子说服了齐王,但人心难测,难免得提防齐王的变心啊!第三,将军此番花了不少心血,眼看就要立下大功了,如果就这样被郦先生三言两语几句话搞定,抢了战功,得不偿失啊!”
韩信听完这话,陷入了沉思。自上次被刘邦“微服私访”夺取兵权后,他诚惶诚恐,总想马上立下大功,将功补过,以重新得到刘邦的宠爱。蒯彻的话说得他有点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韩信自然知道此时如果自己突然发兵扫平齐地,趁其不备,定会旗开得胜,立下赫赫战功。就在他要采取行动时,还有一个难题又浮出水面了,那就是郦食其的个人安危问题。现在,郦食其正在齐国那里等他的回信,一旦他突然发兵,齐王肯定不会放过郦食其。
韩信的顾虑,蒯彻早已料到了,他劝韩信道:“郦先生已经不义在先了。将军奉命攻齐在先,而郦先生主动要求说和在后,他这明显是要和你抢战功嘛!人家都欺到你头上来了,你还顾及人家,愚蠢啊!”
韩信本来就对汉王的“不完全信任态度”心有余悸,在功名利禄面前,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大手一挥,下令进军。
齐军怎么也不会料到主动求和的汉军在一夜之间会突然发动进攻,被韩信打得措手不及,顿时兵败如山倒。韩信很快就攻到了齐国的军事重镇临淄城下。
站在临淄城下,韩信再次面临严峻的良心拷问,因为他此时又接到郦食其写来的一封信。这封信直接关系到郦食其人头的去留问题。
继续进军肯定可以彻底攻下齐国,立下不凡战功,但必须要以郦食其的人头做代价。而如果撤军,可以保住郦食其的人头,但他所有努力就会功亏一篑,付之东流。
面对这样的选择韩信不禁犯难了。他和郦食其共事多年,此时真要拿郦食其的人头做代价,他还是有点于心不忍。而蒯彻既然插手了此事,就大有插手到底的英雄气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个老头的性命,怎么可以跟旷世功业相比呢?”蒯彻一上来就咄咄逼人。
“逼死郦老头事小,违抗汉王令可是要杀头的啊!”韩信心中释然了许多,但还是有顾虑。
“将军今日带兵来攻齐,不正是奉汉王之命吗?如果就这样退兵了,不但被郦老头夺去战功,而且他还会说一些不利于将军的坏话,那时候就吃不了兜着走了。”蒯彻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在蒯彻反复的攻心之下,韩信终于下定了决心:走自己的路,让郦食其死去吧!
既然韩信不肯罢兵,齐王就不客气了。他把一切罪过算在了郦食其身上。也不知道齐王什么时候学会了项羽的作风,在郦食其面前架起了一个很大的油锅,然后对他说:“你看着办吧。”
郦食其见自己难逃一死,心中反而坦然了,他嘴角挂着一丝冷笑,那是一种看淡生死后的释然,也是一种对人性的嘲讽。就这样,郦食其结束了自己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后来,刘邦对他进行了厚葬,算是告慰了他在天之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5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