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国地图的范围,我们也算是耳熟眼祥了,各种历史书和游戏上给出的地图都能看的到,大家最常见的还是下面的这张地图
三国地图
但是当我们点开维基百科,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地图,差距还是挺大的
这两张地图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最大的不同处在于魏国了,整个西域都消失了, 辽东地区则把公孙渊的燕国给划了出来,整体上减少了一半的国土。蜀国西南方向上面少了一大块,相当于今天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的地区。而东吴相对来说没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画法呢
首先,魏国,西域地区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开始,西域各国与朝廷的联系就中断了,朝贡也停掉了,直到曹操平定中原,才开始重设西域长史府。但是这个长史府相对两汉时期的都护府来说是降格了的。然而曹魏时期延续汉时政策,设立官员驻守西域,经营河西、凉州一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于魏存在时间短,并且史家关注力主要在魏蜀吴对峙一线,因此关注的人就比较少,史料也不多。但这一时期西域各国保持进贡,“略如汉氏故事”,应该比东汉的控制力也不会差太多。
辽东地区的公孙渊,拜是三国演义所赐,他这个燕国比起其他燕国来说名气还是稍微高了那么一点点的。自从他爷爷公孙度于190年任辽东太守开始,然后公孙康,公孙恭,再到公孙渊,历经四代,直到238年被司马懿消灭,共48年。
蜀汉能够切实掌握在手中的地区,细数来只有成都平原,重庆四周(江州),汉中地区,其他地方的控制能力实在是低的可怜,比如说南中地区,虽然平定孟获后将其纳入统治范围,设置了平夷庲降都督府,但是究竟能有多少的实际控制能力呢?当时南中有许多少数民族尚未附汉,夷、汉冲突时常爆发,蜀汉统治期间叛乱不断爆发,当地豪强如刘胄等不停的造反,连诸葛亮称为性情舒均的将军向宠,都阵亡在了平叛的战争中。
而东吴这边更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平定山越上面,看吴书你会发现几乎每个文臣武将都有带兵讨平山越的记录,包括陆逊、诸葛恪等等,有一员名将贺齐,就是因为一直从事平定山越,而没有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从孙策渡江一直到孙皓亡国,山越一直在捣乱,豫章鄱阳丹阳庐江郡各种山贼层出不穷。连湖南zhe这种产粮大省,也是知道明朝中期才开发完毕,不难想象东吴此时除了沿江一代之外的地方,能给国家带来多少的收益。
现代人看历史,很容易从现代的角度代入历史中,看着今天岭南、西南地区的发展程度,去推测一千年前的情况,从而对三国国力的差距理解的不是那么的透彻,其实下面这张图更能体现出三国各自对手中的地盘的实际掌控能力,从而能够更加形象的了解到国力的悬殊。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在河南洛阳,四川成都,江苏南京。
三国又叫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延康元年(220),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曹魏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或简称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政权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政权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
在我们今天所见的“三国鼎立”的地图中,可以看到,魏国的面积最大,几乎占有整个北方地区;吴国第二,几乎占据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区;蜀国第三,占有今天川陕、重庆及云南部分地区。
如果单纯从地图表现出来的面积来看,吴国和蜀国的面积几乎是可以与魏国平分秋色的,甚至它俩的总和还要比魏大了不少。但是,这种感觉却纯粹是一种认知错觉。以现代眼光绘制出来的历史地图,掩盖了真相,“骗”了我们。
在当时人的眼中,魏蜀吴三家的对比,并非是这个样子的。比如,刘备就曾经与孙权说:
“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将欲饮马于沧海,观兵于吴会,何肯守此坐须老乎?”(《三国志》) 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甚至说“十分天下有其八”,才是当时的历史真相。
下面,我们从地理的角度来分下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三分天下”背后的真相!
一、曹魏方面曹魏的统治区域,大致是东起大海,西到河西走廊,北到长城,南到秦岭淮河,所辖领土覆盖了当时的十二个州:荆、扬、青、徐、幽、并、雍、凉、兖、豫、冀以及司隶。
这个区域,已经占到了当时汉朝的一大半。而这些地区,也是秦汉时期中国的主要农耕区域,开发程度相对较高。
这片广大的区域,同时也是当时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先进的地方。
所以,吴国中后期的权臣诸葛恪就曾经这样评价三国的实力对比:
“今贼(曹魏)皆得秦、赵、韩、魏、 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 以吴与蜀比古六国,不能半之。”(《三国志》) 诸葛恪以“战国七雄”来对比当时的魏蜀吴三国。他认为,曹魏占据的土地是昔日秦国的数倍之多,而吴、蜀两国的土地合起来还不足六国的一半!
这种观点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三国之间的真实实力对比,不过,这与我们今日所见到地图上的三国面积对比大相径庭。
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要再来看看吴、蜀两国的情况。
二、孙吴方面孙权偷袭荆州后,几乎取得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势力范围涵盖了荆、扬、交三州。
从地图上,这几个州都是面积比较大的州,以至于让我们在感官上觉得,吴国甚至比魏国小不了多少,甚至还大。
但是,当时的交州以及荆州、扬州南部,皆是荒凉偏远、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开发程度与中原无法可比。
吴国所能倚重的,还是荆州中北部和扬州北部。其中,更为宝贵的是孙策所打下的“江东六郡”,也就是扬州下辖的九江、丹阳、庐江、吴郡、会稽、豫章六郡。
按照周瑜的说法,这里是:
“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三国志》) 除了这一块核心区域外的扬州,则基本是被“山越”等民族所占据,他们虽然处于吴人统治之下,但经常举兵反抗,攻略州县,让孙氏大伤脑筋。
除了“江东六郡”,我们还要所以说孙权从关羽手中夺得的荆州。
准确的说,孙权只是拿到了荆州的中部和南部,而荆州的北部仍然在曹魏的控制之中。曹魏手中的这片区域,恰好也是荆州经济最发达、物产最富饶的江汉平原。
孙吴为了防御曹魏和蜀汉对荆州的进攻,需要在荆州派驻庞大的军队,而仅凭荆州南部、中部有限的物产,甚至不足以供养这样一支军队。
因此说,尽管吴国领土貌似广大,但真正有效的地区还是位于扬州的“江东六郡”,像当时的交州等地区虽大亦无多大作用。
三、蜀汉方面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三国中最小的蜀汉。蜀汉国土只有益州、汉中以及南中地区。
其中,南中地区大概是今天的云贵高原北部以及四川盆地的南部一带。即便是在今天,这些地区仍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更何况是在遥远的三国时代。
而且,世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还经常与外来移民发生矛盾,而蜀汉只能依赖武力来迫使其臣服,比如诸葛亮就曾举大军平定南中。尽管如此,双方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公元263年,当邓艾的大军兵临成都城下时,有人劝刘禅迁都南中,而重臣谯周却说:
“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自丞相(诸葛亮)亮南征,兵势逼之,穷乃幸从。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愁怨,此患国之人也。今以穷迫,欲 往依恃,恐必复反叛。”(《三国志》) 由此可见,蜀汉与南中少数民族的关系,并不像“七擒孟获”中描写的那般美好。所以,刘禅也打消了退往南中避难的念头。所以,除去南中,蜀汉只剩下了益州和汉中这两块领土。
益州所能仰仗的,是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是蜀汉最为重要的经济支柱。
汉中位于秦陵和大巴山之间的汉中盆地,自然环境与益州相似,也是物产丰饶。张鲁就曾在此割据一方、自立门户。
不过,有两大因素对汉中的供给能力影响较大:一是在“汉中之战”时,曹操曾经将汉中之民悉数迁走,极大影响了本地区的生产力;二是汉中是蜀汉的北伐策源地,诸葛亮、姜维等长期在此派驻重兵,汉中本地的物产也根本不能维持军需。
综上所述,尽管在地图上,魏蜀吴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但从“有效性”上分析,曹魏所掌握的“有效领土”远远超过了东吴和蜀汉。
在三国初期,由于曹魏还没有从东汉末年的连年战乱中恢复过来,所以,东吴、蜀汉尚且还能与之抗衡。
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当曹魏已经在国力上远胜孙刘两家时,两国先后覆灭的命运,也就再所难免了。
1、魏国大致的国界在今天的长江以北,到今天的内蒙古东边,不超过山海关;西到今天的新疆一部分,甘肃一带;西南边到陕西一部分和蜀国接壤。
2、蜀国比较简单,就是今天的四川和重庆,北到陕西的汉中市附近。
3、吴国是长江以南,南部国界延伸到今天的越南北部,过海到台湾。这两点大部分的国土都属于吴国,之所以说大部分,是指有少数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未能完全控制。西边和蜀国接壤。
扩展资料
1、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在失去荆州和关羽,加上刘备的夷陵之败,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一方,也是最早被灭亡的。公元263年,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派遣大军消灭蜀汉。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
2、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是第二个灭亡的。”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对于魏国来说,占据北方中原地区,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方。
但是,因为曹丕、曹叡等皇帝的英年早逝,促使曹魏的大权逐渐落到了司马氏的受众。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通过除掉曹爽,从而彻底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此外,曹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后计划铲除司马氏,但均以失败告终。
3、公元260年,司马昭使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害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则没受牵连,并另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其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6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针对曹奂这位亡国之君,司马炎同样是善待。
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等权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司马炎优待曹奂,正如同当年曹丕对待汉献帝刘协一样,不仅没有除掉,反而是特别优待。
参考资料三国(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_百度百科?
东汉末年汉室势微,天下诸侯都蠢蠢欲动准备瓜分天下。汉室先是历经了宦官之乱,后是经历董卓控制朝野,汉室威慑力已经降到了极点。董卓被十八路联军打败后,汉室彻底没了统治力,天下开启了瓜分汉室的时期。经过漫长的战乱,天下诸侯基本被吞并殆尽,只剩下了三个最大实力—魏蜀吴。自223年曹操称帝之后,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三国的势力都达到了顶点。
很多人都说关羽若是不失荆州,那么刘备肯定能够统一天下,那么我们便来看一看各国的领土有多大。刘备到底是否有统一天下的能力。汉朝为了更好地控制地盘,于是将天下的领土分为了13个州。之后战乱频起没人能统一天下,所以江山一直都是被分为十三州。
魏国一直都是三国实力最强盛,地盘最广的。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后,他便吞并了四州。势力大涨后曹操急于攻打孙权,可是赤壁之战曹操大败,他吞并孙权的计划泡汤。回到北方修养的曹操,一边继续扩大自己的兵马,一边乘机拿下了凉州和汉中两地,这个时候曹操依旧有五洲的地盘。不过后来汉中之地争夺过程中曹操失败,汉中被刘备夺取。蜀国的刘备起于微末,可是却依旧在乱世之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实力。
蜀国的地盘一直都比较零散的,在还没有入川前,他只有荆州一州,后来攻下了川蜀之后才夺下了益州。蜀国和魏国的地盘一直都是接壤的,所以他和魏国的摩擦非常严重,两国经常会有地盘的争斗。蜀国地盘最大的时候有106平方公里,占有22郡。孙权地处江东之地,他应该是三国之中地盘变动最小的。东吴的地盘在孙坚和孙策的统治下非常的巩固,他拥有扬州和荆州的部分地盘。东吴地盘最大的时候有145平方公里,占有32郡。
所以通过上面三个国家地盘的分析,你会发现蜀国的地盘是三个国家中最小的一个。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蜀国的地理位置并不支持他统一天下。北方有曹操,南方有孙权,蜀国可谓腹背受敌,他需要时刻提防其他两国对他的进攻,所以蜀国称帝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4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卫青七征匈奴,为何名气还不如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