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揆。
李揆,字端卿,荥阳(今河南荥阳)人,生于公元711年,卒于公元784年,享年七十四,谥曰恭。李揆出名主要是在唐肃宗时期,因为肃宗对其的称赞。据史书以及《李逵传》对他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揆是一个风姿优雅,举止温文,容貌出色的男子,一举一动之间都能吸引不少人。
旧唐书《李揆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揆美风仪,善奏对,每有敷陈,皆符献替。肃宗赏叹之,尝谓揆曰:“卿门地、人物、文章,皆当代所推。故近人称为三绝”。开元末进士,出身名门望族,是唐朝肃宗、代宗、德宗年间的礼部侍郎、尚书,世称唐第一人士。
虽说我们不知道李揆这个人,但是在民间,尤其是陇南地区,他就出名多了,武都汉王大平山尚爷庙碑记载:唐代名人、礼部尚书李揆在平定西番之乱后,退居陇南武都郡旧城里,去世后安葬在武都大平山,其母被诰封为九天圣母。荣誉很高,而且,李揆的祠堂现在于大平山村恢复,在陇西、敦煌、武威和陇南的许多地方有他的塑像,民间纪念活动形式接近于关公、岳飞。他在地区的声望可不比张说之类的低,在多个地区能有其塑像,这是在历史上的文官中很少见的。
李揆的奏对出名主要在对抗李辅国一事上,当时京城很多盗贼,很猖獗,甚至直接劫财之后将人杀了放在沟渠中,李辅国借此机会,上奏向皇帝要羽林骑士五百人来巡查京城,抑制猖獗的盗贼,实则是想渐渐蚕食控制羽林军。李揆知道后,直接上奏皇帝:”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皇帝听了之后也觉得有道理,就把李辅国的建议给驳回了。
但是李揆的官路也走得不顺畅,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他本人虽然政治才能不错,但是非常喜爱于追求名利。当时他的兄长有威望有名声,滞留在一个闲散的位置上,作为弟弟的李揆竟不加以引荐,这让他的美名蒙上了一层污点。人长得虽好,却太在意名利了。当时与他同列宰相的人——吕諲,这个人虽然地位名望比不上李揆,但是处理政事的能力却比他高,之后吕諲被贬,但是在被贬之地声望渐起,李揆怕他再回来做宰相,就直接捏造吕諲的过失,可惜,这些东西是能随意捏造的吗?假证据比不上真证据啊,况且皇帝还没有真的宠爱他到闭目塞听的地步,于是喜闻乐见地被贬官了。
元载也恨他,当初有人给李揆推荐元载,但是李揆却以”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为由回绝了。李揆相位被贬,元载也就抓住了机会,让李揆做秘书监,去江淮养病,至此,李揆的俸禄也没了,家境贫乏,老少百余口,靠着乞讨维持生活,到处漂流,长达十五年。
德宗时期,宰相为卢杞,这个人长得很丑,但是口才好,经常能说动皇帝,陷害忠良,对于李揆这种自恃清高的人尤其讨厌。有一次,卢杞直接上奏德宗,让李揆去番邦签订盟约,李揆以”年老多病,怕路途遥远,恐难达成使命“为由拒绝,卢杞听到这么说,眼睛滴溜一转,说:”出使番邦一定要挑选熟悉政务、善于应对的大臣,此事非李尚书不可,如果以李尚书如此年纪还肯为明廷出使番邦,那么朝中这些比李尚书年轻的,谁敢不为朝廷效命呢?“一句话把德宗说得很是动心,既夸了李揆,又迫使他不得不出行。
李揆经历一番舟车劳顿之后,到达了番邦,番王问:”听说贵国有位人称大唐第一的李揆,可是阁下么?“李揆怕番王会借故强行挽留,就骗番王说:”那个李揆怎么肯来呢?“由此躲过了番王的刁难。所以说啊,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李揆本人出色的确出色,但是没有一个强硬的靠山,就必须得低调做人,伴君如伴虎,官场复杂,李揆的情商完全不够。
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宗室贵人对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
对于李辅国的不法行为,宗室李岘多次举报给唐肃宗,然而在李辅国的操纵下,唐肃宗却把李岘贬出了京城。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掌有大权的宦官有很多,最著名的就要属明朝的太监魏忠贤了,但是虽说他的权力很大,但他的职位还是一个秉笔太监,不过是只比知府略高上一些而已。但是历史上确有一位太监,经过努力做到了宰相的位子,他就是唐朝的宦官李辅国。李辅国是在李隆基时期进宫当太监的,后来他又全心全意的侍奉太子李亨,并且成为了太子的心腹。在公元755年时期,安史叛乱爆发了,各路叛军直接打到长安,而唐玄宗仓促逃走,把储君留下来安抚百姓。
在756年时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但是由于他生性软弱,很多的时候都很难做决断,因此就把军政大权交给了对他非常忠心的李辅国,视他为自己的亲信。在他们回到长安之后,李亨马上就加封了李辅国为郕国公。唐玄宗也回到了长安,李亨与李辅国为了预防唐玄宗复位,所以李辅国就在李亨的默认之下对唐玄宗进行了心理打击。他先是把唐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然后又把唐玄宗迁到了内宫,让他与外界彻底的失去了联系,之后又把高力士以逆党之罪名流放到了巫州。
公元762年唐玄宗驾崩了,而此时的李亨也已是久病在床。朝廷的大事就都由李辅国来全权决定了。为了掌控朝中大臣的动向,他甚至还成立了几十人的情报系统,专门用来打探官员们的行动。朝臣的奏章都得经过李辅国的审批才能被皇上看到,而皇帝的诏书也只有经过李辅国的署名才能实施。群臣都对李辅国的专制敢怒而不敢言,很多的人都是争相的攀附于他,当时的一位宰相都要称他为五父,就连皇室宗亲都要称他为五郎,可见权势有多大。
当李亨去世之后,李豫登基称帝,因为他登基也有李辅国的一份功劳,所以李辅国就更加的猖狂了,他甚至说过让皇帝坐着就行,外事全交给他。唐代宗听了他这话之后就非常的不舒服,就想着要杀掉李辅国,但是因为李辅国根基非常深厚,没有那么简单就能够除掉,因此唐代宗就一边安抚李辅国,一边联系人刺杀他。在不久之后,唐代宗就成功的干死了李辅国,并且把他的头割了下来,扔到了茅厕之中,一名宦官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下场。
简介: (704年-762年),唐肃宗时当权 。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 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唐肃宗即位后,被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始掌握兵权,并改名为辅国。之后又因拥立代宗即位,被册封为司空兼中书令。大权在握后 国更加为所欲为,最后被人刺杀身亡。> 国四十余岁时始掌闲厩(主管宫廷的马匹簿籍),后入东宫侍太子李亨。> 安史之乱时,潼关失守,唐玄宗奔蜀,静忠从太子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参加随从将士杀杨国忠的兵谏,又建议太子分玄宗麾下兵北至朔方,以谋恢复。> 太子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位,是为肃宗。静忠因功擢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兵权,改名辅国。> 国后随肃宗回到长安,封郕国公。当时宰相和百官除常日朝见外,奏事必须经由辅国才能面见皇帝。李辅国还设置了「察事厅子」数十人,侦察官员活动,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即加传讯。京兆府、县地方官和法司审判案件,皆由他决定。颁发诏书亦由他签署后施行,属臣无敢非议。当时宰相李揆对他执子弟之礼,呼为「五父」。唐玄宗返回京师后,被尊为太上皇。李辅国怀疑太上皇左右有拥护玄宗复位的阴谋。在上元元年的时候,他迫使迫太上皇迁居西内太极宫,而玄宗亲信高力士等人则被贬谪或罢官。>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玄宗忧郁而死,肃宗也病危。张皇后谋杀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系。李辅国与另一宦官程元振同谋,拥立太子李豫,杀张后、越王李系。> 唐代宗继位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终于实现了他的宰相梦。李辅国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对代宗皇帝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实际上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满,但由于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只得忍气吞声。> 就在这一年,程元振掌握了部分禁军,准备除掉李辅国,唐代宗也陆续罢免了李辅国的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不久,李辅国就被人刺杀身亡。>
很多人都不了解太监结婚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一起欣赏。
中国古代有一个很特殊的人群,一般我们称他们为太监,皇宫之中服侍皇帝、后妃们的,除了宫女,就是这些宦官了。宦官与官宦,虽然只是颠倒了两个字的顺序,但是代表的含义却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在我们看来,太监已经是不可能娶妻的,然而在唐朝时期,却出现了与我们认知完全相反的事情,有太监竟然能够娶到妻子,这是怎么回事?
在我国的古代封建社会中,宦官(即太监)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由于各种原因而进宫服侍皇宫内的皇帝、皇后及各位嫔妃们,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在进宫前已遭 *** ,故已经不能称为男人,也就没有什么可能娶妻生子之说了。
到唐朝的时候,虽然说大唐盛世带来了各方面的繁荣,可是,在唐朝也出现了一个奇事,那就是有两位大太监公然娶妻,这是不是很令人称奇呢?
据记载,我们熟悉的服侍唐玄宗的大太监高力士便是唐朝第一位公然娶妻的宦官。
高力士(683-762年),本名冯元一,11岁时由于其父受到岭南流人谋反牵连而遭抄家,那时高力士年小,虽免死却被 *** 后送往宫中,先期服侍过武则天,后来与李隆基联系密切,并连续两次辅佐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死韦后、太平公主,确保李隆基顺利登上帝位。
开元元年(713年),高力士因功被唐玄宗加封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高力士因而被唐玄宗看做心腹,甚至说出:“有力士管事,我才能睡的安稳。”
自此,高力士权倾朝野,朝廷内外大臣纷纷讨好高力士,就连我们熟知的显赫一时的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人也都巴结高力士。太子李亨也称高力士为二兄,其他诸王、公主等对高力士更是尊敬异常。
高力士以一个太监的身份而达到了如此显赫的地位。在京城,他看上了一个叫吕玄晤的女儿,这个吕玄晤在京城长安是一个文案小吏,他的女儿吕国姝容貌秀美,举止端庄。
有一次,高力士偶然碰到吕国姝,认为她是仙女下凡,遂向吕玄晤提亲,吕玄晤自然不敢不答应。于是,高力士正式迎娶吕国姝。
随即,吕玄晤升为少卿,不久又出任刺史,吕国姝的兄弟也都做了官。后来,吕玄晤的妻子去世,高力士亲自为岳母操办了隆重的葬礼,朝中的文武百官也争相赠送祭礼。从吕府到吕夫人墓地之间的道路上,送葬的车马相接,排场不亚于王侯将相的葬礼。这一现象又生动地诠释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白居易的《长恨歌》)
高力士开了这么一个太监娶妻的先例,后面效仿的宦官也就出现了。第二个娶妻的太监是李辅国,并且,他娶的还是京兆尹元擢的女儿元春英。
李辅国(704-762年),他劝说与唐玄宗分离后的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成为唐肃宗,并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后,深得唐肃宗的信任,权倾朝野,朝臣都不敢直呼他的官名,而是尊他为“五郎”。宰相李揆以晚辈之礼待之,称之为“五父”。
李辅国后来又拥立唐代宗,唐代宗效仿周文王,尊李辅国为“尚父”,加司空兼中书令,故李辅国权势更大,比高力士犹过而无不及。
元擢为了巴结李辅国,在家设宴招待李辅国。李辅国久闻其女元春英是个绝色美女,而且通晓诗文,便要求见见。元擢遂唤女儿出来,李辅国一看就惊呆了!
第二天,李辅国便派人到元府提亲,元夫人知道李辅国是个太监,而且大女儿一倍有余,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然而元擢即有求取功名之心,又屈于李辅国的权势,便答应了下来。
元春英嫁过去后,元擢的官果然也升了,兄弟们的职位也都提了,只是元春英如同吕国姝一样,守起了活寡,个中滋味又有谁能体会到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