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的君主,除了开国的,其他君主极少被史书所载。在那灿若星辰的时代,诸侯林列,强将出没,谁家有前途,人才就往谁家跑,到的时候,王室里可用之人已经乏善可陈,就连虢氏家族,因前朝之叛逆,也渐渐没落。
此时,能够被周庄王所用的人,更是少得可怜。在周庄王的父亲时期,曾经主持过一场大仗,其中掌管中军的是周桓王,掌管右军的是虢公林父,掌管左军的则是。这两个人显然就是周王室最重要的臣子,而虢公林父后来图谋不轨,被周桓王赶出王都,剩下周公黑肩,也算是给儿子周庄王留下的好遗产。
周庄王是嫡长子,属于继承王位的正统。不过,继承王位的同时,周庄公也继承了祖辈的憋屈,周桓王其实并不喜欢他这个儿子。周桓王喜欢的是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姬克。这个都不重要,毕竟是嫡长子,周庄王也不用担心这个姬克。重要的是,周公黑肩和姬克搅到一块儿去了。
说到这个周公黑肩,就还得说到数年前那场周郑之战。周公黑肩的左军,主要是陈国部队。虽说左军是最早被郑国击溃的队伍,但也是导致周王室全军崩溃的祸首。作为败军之将,周公黑肩未被天子贬斥,就足以见出王室人才的匮乏。而陈国打了败仗,却赢得了意外收获,是最可能与周公黑肩建立盟友关系的诸侯。
那么,周公黑肩想要帮助姬克篡夺王位,就必然要寻求陈国的帮助。周公黑肩既然作为周桓王的亲近之臣,应该说是懂得天子的心意的,这也便是后世演义中,多有托付姬克的故事,便是周公黑肩要逆天而行的原因。
陈国并非是强国,此时是时期,陈国正处于宫廷动乱之中,往往自顾不暇,要想帮助周公黑肩,恐怕很难成事。最关键的是,周王室虽然没落,可周庄王也并非软柿子,早就看出周公黑肩的阴谋,早就开始在未雨绸缪。
周庄王见三代以来,周王室拥立的晋国郑国日趋强大,而且这两国距离周王都很近,时刻都让他食无味,寝不眠,众览天下,远方的齐国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齐国的,倒也算是个潜力股。
周庄王便借助与鲁国的关系,将自己的妹妹嫁到了齐国。周王室与齐国历来就有姻亲关系,如此更是亲上加亲,尤其是在这战乱时期,周庄王的这个决定,做得非常准确。的阴谋没不久就败露,其派系被周庄王一锅端掉,连姬克也无立锥之地,逃难在外。
一世,借助远交近伐,借助于喜欢美女的联盟,正好郑国与晋国此时又进入多事之秋,周王室似乎又有崛起的希望。
从公元前707年的繻葛之战,看古代军队“鱼丽阵”的产生及其影响
公元前720年,统治中原长达51年的周平王在宫中去世,周平王之死,很快引起在郑国当质子的王孙林注意,在其党羽的支持下他回国继位,是为“周恒王”。
长期在郑国当质子的周恒王,对于郑国霸主郑寤生既恐惧又怨恨,为了打击目无天子的郑寤生,同时重新树立周王室在诸侯中的威信,周恒王采用各种方式打压、挑衅郑寤生。首先,他将郑寤生降为左卿士,转而提拔虢公为周王卿士。
感受到了周恒王敌意的郑寤生,为了报复,连续数年不进贡、不朝拜周天子,甚至还三番五次派遣兵马抢夺王室领地内的粮食。郑寤生的种种行为很快激怒了周恒王,可是,眼下晋国发生的内乱让他腾不出手对付郑国所,所以,只能忍气吞声等待更好的时机。
公元前718年,周王室成功干预并平复了晋国公室嫡系翼城和分支曲沃之间的争斗。在派遣虢公率领大军进入晋国并一举打败曲沃庄伯并扶持晋哀侯上位之后,公元前708年,周恒王又联合秦国围攻芮国,俘虏国君芮伯万。
两次军事上的完胜,更加让周恒王坚定了重塑周王室威信的目标,乘着这股气势,周恒王开始掉头对付他一生中最大的敌人——郑寤生。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郑寤生也没有闲着,他利用郑国在诸侯中的影响力肆意对周边国家的内政进行干涉,大力培养亲郑势力,有时候甚至胁迫其他诸侯国出兵围攻他国国都,俨然一副霸主的姿态,让周围的国家对郑国是又怕又恨。
不满的种子一旦种下,开花结果只是时间问题。公元前707年,在周恒王的号召动员下,虢、卫、陈、蔡四国联合举起了反对郑国的大旗,联军集中400乘的兵力讨伐郑国,得到消息的郑寤生决定以攻代守,亲自带领300乘战车的兵力主动出击,双方在繻葛遭遇,战争一触即发。
在繻葛之战中,出现了步兵与战车紧急结合的全新战术——鱼丽阵。
鱼丽阵,顾名思义即每乘编制在布阵时步兵以“伍”为单位围绕在战车两翼以及侧后列队——由于步兵看上去颇有渔网的意思,战车则更像是被渔网围绕的大鱼,所以,称之为“鱼丽阵”。
进攻时,战车与步兵同时向前冲锋,战车的冲击力能够一举撕裂对方单薄的步兵阵列,随后步兵跟进一同围攻敌方战车。
这种作战方式的特点在于战车选择先行发起冲击后,既不会破坏己方军队现有的阵型,又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冲击力,给敌人尤其是步兵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撼。当然,相比于单调的步兵推进,“鱼丽阵”中步兵的战术作用也被进一步放大。
如果第一次战车冲锋不利,步兵上前协助战车,掩护其完成转向重组再次发动冲击,如此反复直到对方阵型发生大乱或崩溃。如果战车不选择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冲锋,步兵也可以围绕战车列队进行防御作战。
不得不说,鱼丽阵的出现,让战车与步兵能够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列阵方式来看,鱼丽阵和商周时代战车,步兵分离作战的模式相比,每乘编制下需要投入更多的步兵,同时也带来了春秋时期军事发展的另一个显著趋势:每乘编制下投入的步兵数量越来越多。
会战开始前,双方按照惯例完成列队,周王联军以周天子所在的王师为中军,虢公林引虢、卫、蔡国之兵在右,周公黑肩指挥王师、陈国兵马镇守左军。
开战前,郑寤生与诸位将军商讨作战计划,子元说:“陈国现在内乱,联军左翼陈军三心二意,必然不能久战,如果猛攻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联军右翼的蔡、卫军都曾经是我们的手下败将,不敢正面与我们交手,
中军的王师士气高昂,加上先前在晋、芮取得的胜利,不可小觑。天子与郑国明争暗斗多年,士兵们都想一雪前耻。我们应该先击溃联军左右两侧,再一齐包围中军,中央方阵在交战时尽可能拖住王师的步伐,为两翼部队完成包围圈争取时间。”
战斗打响后,果然和子元设想的一样,联军左右两侧的盟军不堪一击,很快就在郑国果断的冲击下分崩离析,丢盔弃甲。中央的王师虽然勇敢善战可是双拳难敌四手,混战中,
一支箭矢射中了周恒王的肩膀,后者随即应声倒地好在周围人救援及时才不至于使其命丧当场。中央王师败退后,郑军追击了百步后方才作罢。
“繻葛之战”的结局是郑寤生带领的郑军大败王室联军,周恒王被射伤仓皇脱离战场,郑寤生一战便击碎了周恒王振兴王室的梦想。此后,各诸侯国纷纷效仿郑国,均采用“鱼丽阵”来编组、训练军队。
可以这么说,公元前707年的繻葛之战是一场古代非常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郑寤生此后独霸春秋,郑国获得了渴望已久的胜利,而鱼丽阵的出现也从思想根源上改变了诸侯一贯以来的“外交优先”原则,尤其是在和周王室打交道时更是如此。
郑寤生首创鱼丽阵告诉诸侯:天下是可以凭借强兵劲旅来称霸的,而这也很对诸侯们的胃口。可是,繻葛之战也带来了另一个实际问题,
郑国取得了胜利却失去了自己的国际威望,因为在他之前还从来没有诸侯敢正面与周王室交锋,更不用说还险些射杀了周天子,这在春秋早期尚礼的国人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与此同时,郑国虽然成为了春秋第一个霸国,可是,毕竟国境狭小资源有限,与秦楚这些大国比起来,在实力上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中原周边大国:齐、燕、晋、鲁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务而焦头烂额,而一旦等他们回过神来,势必会在中原大地掀起新的战争。
以郑国为代表的中原国家,此后逐渐发现自己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正一步步沦为大国称霸的练兵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郑国在短暂辉煌过后,很快便随着郑庄公的死成为大国博弈的工具,鱼丽阵曾经给郑国带来了无限的荣耀,
但是,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的出现进一步刺激了诸侯称霸中原的野心,它的出现改变了古代军队一直以来老旧陈腐的作战方式,给各国军队注入了新的动力。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解析:
使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
繻葛之战
--------------------------------------------------------------------------------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为称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后,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开始觊觎和争夺霸主地位的开始。
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周王室的实力大减,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实际上势力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统治的地区日趋狭小,根本号令不了其他诸侯。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形势下,一些诸侯就乘机脱颖而出,开始挑战周天子的独尊地位。其中地处中原腹心的郑国,在这场斗争中首先崛起,成为当时诸侯中最具实力和威望的一国。
郑国虽迟至西周后期始分封立国,但由于其开国君主郑桓公为周厉王的幼子,与周王室关系亲近,因而一直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枢大政。加上郑桓公当年将国内民众由关中地区迁到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占有了四通八达的天下形胜之地,故国势蒸蒸日上,成为诸侯列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郑庄公继位后,凭借国力强盛,又身为周室权臣的有利条件,竭力扩充领地,侵伐诸侯,进一步增强郑国的实力。在军事外交上,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拉拢齐、鲁两国,打击和削弱卫、宋、陈、蔡四国,并灭亡了许国,造就了“小霸”的局面。
随着政治、军事实力的增长,郑庄公对周王室的态度也越来越变得倨傲不羁,不把王命再放在眼里。这样一来,周郑之间的矛盾就变得尖税起来,繻葛之战正是这种矛盾的产物。
早在周平王在位时,周郑之间就互不信任,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即周平王的儿子作为人质留在郑国,郑国的公子忽也做为人质住到周都洛邑。到了周桓王继位后,更反感郑庄公的专横跋扈,于是将国政委交给虢公,后来甚至干脆剥夺了郑庄公的卿士地位,并把郑国的部分土地收为己有。
郑庄公恼羞成怒,从此不再去朝觐周桓王,两国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周桓王不能容忍郑庄公的无礼犯上行为,于是便于公元前707年秋天,亲自率领周军和征调来的陈、蔡、卫等诸侯军大举伐郑,一场大战终于在中原战场上爆发了。
郑庄公闻报周室联军倾巢而来,便统率大军进行迎击。很快,两军相遇于繻葛。为了赢得决战的胜利,双方都赶紧调兵遣将,布列阵势。周桓王将周室联军分为三军:右军、左军、中军,其中右军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挥,蔡、卫军附属于其中;左军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挥,陈军附属于内;中军则由桓王亲自指挥。
郑军方面针对周室联军这一布阵形势和特点,也相应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们将郑军也编组为三个部分:中军、左拒(拒是力阵的意思)和右拒,郑庄公及原繁、高渠弥等人率领中军,祭仲指挥左拒,曼伯统率右拒。准备与周军一决雌雄。
交战之前,郑国大夫公子元针对周室联军的组成情况,对敌情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他指出,陈国国内正发生动乱,因此它的军队没有斗志,如果首先对陈军所在的周左军实施打击,陈军一定会迅速崩溃;而蔡、卫两军战斗力不强,届时在郑军的进攻之下,也将难以抗衡,先行溃退。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公子元建议郑军首先击破周室联军薄弱的左右两翼,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周桓王亲自指挥的周室联军主力——中军。他的建议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此为郑庄公所欣然接受。
另一位郑国大夫高渠弥鉴于以往诸侯联军与北狄作战时,前锋步卒被击破,后续战车失去掩护,以致无法出击而失利的教训,提出了改变以往车兵、步兵的笨拙协同作战方式,编成“鱼丽阵”以应敌的建议。所谓“鱼丽阵”,其特点便是“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即将战车布列在前面,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车协同配合、攻防灵活自如的整体。郑庄公是一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统治者,所以高渠弥的这一战术新建议也被他所采纳了。
会战开始后,郑军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战部署向周室联军主动发起猛烈的进攻:“旗动而鼓”,击鼓而进。郑大夫曼伯指挥郑右军方阵首先攻击周室联军左翼的陈军。陈军果然兵无斗志,一触即溃,逃离战场,周室联军左翼即告解体。与此同时,祭仲也指挥郑军左方阵进攻蔡、卫两军所在的周右翼部队,蔡、卫军的情况也不比陈军好到哪里去,稍经交锋,便纷纷败退。周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指挥原繁的中军向周中军发动攻击。祭仲、曼伯所分别指挥的郑左右两方阵也乘势合击,猛攻周中军。失去左右两翼掩护协同的周中军无法抵挡郑三军的合击,大败后撤,周桓王本人肩膀也中箭负伤,被迫下令脱离战斗。
郑军的指挥者见周师溃退,十分振奋。祝聃等人遂建议立即追击,扩大战果,但为郑庄公所拒绝。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凌天子乎?”于是战场便这样沉寂了下来。郑庄公这么做的含意便是,周天子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犹在,不可过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和作对。为此,当晚他还委派祭足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以缓和两国间的尖锐矛盾。
郑军取得这次作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正确地选择了作战主攻方向,制定了合理的进攻程序。因为周室联军的两翼都很薄弱,尤其是作为左翼的陈军力量最单薄。
郑军先攻其左翼,后攻其右翼,再集中兵力攻打其中军的作战指挥,恰好击中周室联军军阵的薄弱环节,从而取得作战胜利。第二,是正确地运用了先进的战法。它所创的“鱼丽阵”,使战车和步卒能够较好地配合协同,使得郑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制囿于传统车战战术的周室联军被动失败的境地。
第三,是适时把握进退尺度,在战斗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及时停止追击,既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也保有了军事上的胜利成果。
繻葛之战对当时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使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从此消亡。同时也标志着诸侯争霸的时代正式到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1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军事家孙膑受“膑刑”后终生无法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