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中,陆炳被塑造成知书达理但性格懦弱、不愿也不敢参与朝堂争权的人,然而这只是小说之言,真实历史上的陆炳智商和情商双高。一个能在嘉靖时期风波云诡的朝堂上以锦衣卫一把手这种高危职业全身而退并得到各方好评的人,绝不能用“性格懦弱”来形容。
陆炳出生锦衣卫世家,他的祖父陆陆墀任锦衣卫总旗,他的父亲陆松做到了锦衣卫指挥佥事这样的高官。陆炳的母亲还是嘉靖帝朱厚熜的乳母,陆炳同嘉靖帝喝着同样的奶水长大,又是从小的玩伴,他和嘉靖帝的从小结下的友情成为了日后平步青云的深厚助力。
1529年,19岁的陆炳成功考取武举,被授予锦衣卫千户一职。明代武举不仅药考察考生的弓马武艺,还要考察考生的军事谋略,这也说明陆炳不是那种吃喝玩乐的二世祖,而是文武双全的复合型人才。严嵩之子严世藩一贯恃才傲物,他认为当时天下英才唯有他自己、陆炳和杨博三人而已。
嘉靖帝朱厚熜
1539年,陆炳跟随嘉靖帝出京向南巡幸至卫辉,一天夜里皇帝行宫忽然起火,随从官员吓得手足无措,不知道皇帝现在身处何方。危急关头,陆炳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场,推倒门屏背着嘉靖帝而出。嘉靖帝由此对陆炳愈发信任,不断升其官职。后来陆炳又立了几个功,升迁至都督佥事、都督同知。
陆炳甚至严嵩在嘉靖帝心目中的地位,因此在朝堂上交好权臣严嵩。他和严嵩一道打倒了争权的夏言和仇鸾,并且因为揭发仇鸾虚报军功而被朱厚熜进爵为锦衣卫左都督,后来又加了太子少保、太保、太傅,不久又追加了少傅,成为明朝仅有的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
严嵩
也许是吸取了纪纲的锦衣卫指挥使前辈不得善终的教训,在权倾朝野的同时,陆炳十分注意搞好同其他大臣的关系。他既可以成为权贵勋戚的座上宾,也愿意对清流折节相交甚至加以援手:
有“明朝第一谏臣”之称,死前写下“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杨继盛因为弹劾严氏父子而被构陷入狱,狱中饱受刑讯拷打。陆炳为了保全杨继盛性命而多方奔走,可叹的是在拖延了3年时间后,杨继盛还是被处决弃市。陆炳另外解救了多位朝中大臣的身家性命,留下了良好的声誉,这些事迹均在《明实录》和《明史》中有所记载。
杨继盛
陆炳在世时,在后代的婚姻问题上煞费苦心。陆炳五个女儿中,四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严嵩之孙锦衣卫指挥佥事严绍庭、吏部尚书吴鹏之子吴绶、成国公朱希忠之子朱时泰、内阁次辅徐阶之子徐瑛。他的儿子陆绎还亲上加亲的娶了吴鹏的女儿。不仅是子辈,孙辈方面,陆炳有2位孙女分别嫁给了锦衣卫南镇抚司都指挥佥事袁存时、太仆少卿米万都。
这是一张打尽军政和人事、文官和勋戚的庞大婚姻网,锦衣卫是陆家的根本所在,吏部掌管官员任免、太仆少卿属于兵部,国公则是皇帝身边能说得上话的勋戚贵族。通过这张令人叹为观止的婚姻网,陆炳能够对要害部门的举动做到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这是陆氏家族的“护身符”,这些姻亲的背后是各自的强大势力。万一陆家以后遇到不测,只要不是遇到朱元璋时代的瓜蔓抄,总有一方姻亲能帮陆氏留下一丝元气,保留陆家东山再起的可能性。
果然,他与内阁次辅徐阶的联姻证明了陆炳的先见之明,最终给了陆家一条生路。
徐阶
1560年,陆炳忽然在任上暴死,据传他是在帮一心向道的嘉靖帝试吃丹药时毒发身亡的,其子陆绎继承了锦衣卫指挥佥事一职。6年后,嘉靖帝驾崩,明穆宗继位,朝野开始清算严党及其残余势力,陆家因为陆炳生前和严氏父子的长期合作而被卷入其中。
已经死去的陆炳被削去爵秩,陆家财产被充公,陆炳之子陆绎及他弟弟大常寺少卿陆炜的官职被免并被关押下狱,还被要求归还数十万陆炳生前贪污的赃款。陆家一下子倾家荡产,处境极为艰难。而徐阶此时虽已升至内阁首辅,但因其政治对手高拱等人对他虎视眈眈,无法对陆家施以援手。
陆炳的戏剧形象(《审头刺汤》)
明穆宗驾崩,万历帝继位的三年后,张居正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他是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座下弟子。张居正卖恩师面子,和其他人上书万历皇帝,称陆炳当初救驾有功,且非谋逆之人,不应抄家连坐。万历心生怜悯,遂予以免去陆炳罪责,陆绎、陆纬得以出狱,朝廷归还了陆氏的财产。陆家由此起死回生,陆炳数十年前的未雨绸缪终于起到了成效。
陆炳前半生因才干和同嘉靖帝的友情平步青云,后来得志后能保持清醒头脑,同各方势力建立良好的关系,晚年为了保全子孙做了诸多谋划,建立姻亲网,这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绝不是一些人眼里的懦弱。
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他成立了军政搜集情报机构“锦衣卫”,这个机构的权力非常的大,但是锦衣卫作威作福,滥用职权,其首领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三公无兼三孤者,仅于炳见之。
嘉靖朝的锦衣卫更迭很快,陆炳是明世宗身边的第五任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身为明朝最有权势的机构负责人,他同其他前任一样,虽然四处行恶,鱼肉百姓,但却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三孤之人,生前能得以善终,死后被谥武惠,赠忠诚伯,其家族最后也得以脱罪。
陆炳与其他前任相比要好很多,其他的锦衣卫指挥使要么被皇帝赐死,要么被新登基的皇帝进行秋后算账,陆柄与其他前任相比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能让他得以善终,死后还能保全家族呢?
陆炳的父亲陆松是锦衣卫都督同知,而他的母亲则是明世宗朱厚熜乳母,因为母亲的这一层原因,陆炳从小就经常出入宫禁中,在世宗皇帝还是兴献王时便与其相识,陆炳比明世宗小3岁,因为是同一个“母亲”的缘故,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世宗始生,松妻为乳媪,炳幼从母入宫中。稍长,日侍左右。
在嘉靖登基之后,12岁(虚岁)的陆炳也随父亲来到了京城。这陆炳虽然和皇帝亲近,但他并不是庸碌之辈,在他22岁时以武进士的身份,被明世宗授予锦衣卫副千户之职。
陆炳进入锦衣卫后,如同如鱼得水,他父亲身为锦衣卫高官,最重要的是他与明世宗的关系,让很多锦衣卫老人都来“呵护”他,这让陆炳很快就成为了锦衣卫中的“红人”。
1536年,他的父亲陆松去世,他以世袭的方式成为指挥使佥事,很快陆炳又被皇帝提拔成为指挥使(暂代),执掌南镇抚司,两年后被明世宗实授他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职,39岁的陆炳成为了明朝最具有权势机构的负责人。
陆炳在锦衣卫如此“吃香”,这完全是和明世宗这个皇帝有关,朱厚熜能成为明朝的皇帝完全就是个意外,他并不是正德皇帝的儿子,而是堂兄弟,但由于正德皇帝无子,他被选为皇位继承人,这属于是外王入朝,在朝中是没有什么势力的。
明世宗登基后不久就碰上了让他尴尬的事,在给他父王上尊号时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而与大臣们闹僵,此时的朱厚熜真可谓是孤身一人与大臣们进行抗争,因此他迫切的需要有一帮忠于他的大臣们。
这也是他后来大力扶持王府旧人上位的原因,而陆炳作为皇帝的“兄弟”,待遇自然是其他王府旧人无法比拟的,所以他飞速晋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则让陆炳成为嘉靖帝生死相依的伙伴。
《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十八年从帝南幸,次卫辉。夜四更,行宫火,从官仓猝不知帝所在。炳排闼负帝出,帝自是爱幸炳。屡擢都指挥同知,掌锦衣事。
嘉靖十八年(1569年),明世宗南巡至卫辉(今河南汲县)时,在临时行宫中休息,半夜四更行宫突发大火,皇帝身边的大臣、护卫们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窜,因为他们不知道皇帝在哪里。
在这个危机的时刻,陆炳冒死冲进行宫中寻找,最终将明世宗朱厚熜给安全背了出来,嘉靖帝非常感激陆炳的救命之恩,没多久将他提拔为都指挥同知(从三品),暂时代掌锦衣卫印,成为锦衣卫内的第一号实权人物。
陆炳在后来又立了几个功,由暂时变成了正式的锦衣卫指挥使,同时他还历任都督佥事(正二品)、都督同知(从一品),最后被提拔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
锦衣卫作为皇帝最为信任的一个机构,其权力不是一般的大,在陆炳执掌锦衣卫时,他并不满足现状,为了使得自己的权势最大化,他深知为官之道,手段甚是高明。
《明通鉴》:鸾亦陈嵩、世蕃贪横状。上稍疏嵩,嵩入直不召者数日,至在第中父子对泣。时陆炳掌锦衣卫,方与鸾争宠,嵩乃结炳共图鸾。
在严嵩为内阁首辅时,陆炳为了讨好严嵩,两人狼狈为奸,陷害严嵩的两大政敌内阁首辅夏言和大将军仇鸾,最终夏言被处死,而仇鸾在狱中忧惧而死。
徐阶在扳倒严嵩后,陆炳又攀上了徐阶这棵大树,徐阶是嘉靖朝后期的内阁首辅,深得明世宗的信任。
陆炳在前面也干过一些坏事,但他懂得未雨绸缪,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徐阶的儿子,两人成了亲家,正是这层关系,让陆炳死后,还能保全家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陆炳虽然跟严嵩一起陷害大臣,但他也保护了朝中一些士大夫,其中著名的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是其中之一。
观景说:
陆炳平反过冤狱,掩护过沈錬,保护过裕王,帮助过俞大猷,但也勾结过严嵩,害死过夏言和仇鸾,总的来说,陆炳还是一个有良心之人。
所以在陆炳死后,隆庆年间秋后算账被削夺家财和爵位,他的儿子陆译、陆纬被削职入狱。 万历三年(1575年),在徐阶学生张居正等人的求情之下,万历帝朱翊钧免去陆炳罪责,陆绎、陆纬得以出狱。
得知这个和自己一起长大、又一起从安陆进京的幼时伙伴去世,嘉靖帝难得地大发伤感,亲笔写下诏书,称赞其?折冲御侮,施勤无私?、?炳,从我于难者,功当与开靖等?。追赠其忠诚伯,赐谥?武惠?,荫其子陆绎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为什么陆炳生前官位显赫,死后哀荣备至,还荫及子孙家族?这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明弘治七年(1494年)九月,当朝皇弟、宪宗第四子兴王朱佑杬年满十八岁,已经到了就藩的年限。于是孝宗皇帝择吉日,将兴王封藩于湖广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并挑选京师锦衣卫军士,作为兴王仪仗护卫,随同他一起前往安陆。其中有一个叫做陆松的锦衣卫总旗,被选为兴王仪卫司典仗,一同来到安陆。
明正德二年(1507年)九月,兴王次子朱厚熜出生在安陆,在给这个小王子挑选保姆时,王府典仗陆松的妻子范氏入选,自此担任抚育朱厚熜的职责。因此,陆家与兴王府关系更加紧密。
明正德五年(1510年),范氏的儿子陆炳出生,因为父母的这层关系,陆炳在四五岁的时候就跟随范氏出入兴王府。稍微再大一点后,经过陆松和范氏的请求,兴王及王妃蒋氏同意让陆炳随侍在兴世子朱厚熜身边,作为亲随,伺候日常。
幼年朱厚熜对于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奶弟弟(陆炳母范氏为朱厚熜保姆、乳母)十分喜爱,出入同乘,起居同卧,如同亲兄弟一样。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兴王朱佑杬薨逝于安陆。时年十三岁(其实还不到十二周岁)的兴世子朱厚熜在兴王妃蒋氏和王府诸属官的协助下,以不符合实际年龄的成熟手腕,开始独立执掌这个偌大的王府。
而陆松、陆炳父子,在兴世子成为安陆这座王府的实际主人后,地位也随之拔高,在兴王府内职权不断增长。陆氏父子对于现有的地位际遇满意至极,觉得人生巅峰也不过如此了。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一生嘻哈、行事不羁的明武宗正德帝去世,没有子嗣,也没有同胞兄弟,大明皇统断绝。在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文臣们主持下,以?兄终弟及?、?伦序当立?为依据,在报孝宗皇后、武宗生母张太后并获得批准后,朝廷派出使者,迎宪宗之孙中,伦序最前的兴世子朱厚熜进京,继承大统!这就是后来的明世宗嘉靖帝。
于是,陆氏父子跟随中了头奖的兴世子,一路跋涉来到京师。在朱厚熜成为大明新一代皇帝后(这其中的过程曲折复杂、动魄惊心,因为不涉及本题内容,所以就不再复述了),陆松被授为锦衣卫副千户,从一个地方藩王的亲随,成为大明天下最有权势衙门中的实权人物,简直是一步登天。
此后陆松以?从龙之功?,逐步升迁,直至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协理锦衣卫事。这样的际遇,是他三十多年前随扈兴王自京师前往安陆就藩时,怎么也想不到的。
而陆炳,因为和嘉靖帝非同一般的幼年时关系,自然也水涨船高、理所当然地进入皇帝亲军---锦衣卫,继续他作为嘉靖帝亲信的生涯。这个时候的陆炳,不过十余岁而已。
在锦衣卫中,少年陆炳因为嘉靖帝的关照,迅速融入其中。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王佐特别器重他,亲自教他办案、审讯、公文往来等具体职责,并嘱咐他说:?你将来必定是要执掌锦衣卫的,卫内职责,不可不熟悉。?所以日后陆炳执掌锦衣卫后,还时常怀念这个老师,实心感激他。
嘉靖十一年(1532年),陆炳考中当年的武科科举,成为武进士。嘉靖帝借机授其锦衣卫副千户,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作为自己稳固皇权的得力助手。
嘉靖十三年(1534年),鞑靼入寇边墙,陆炳以锦衣卫副千户身份,至边墙督军出战,并阵斩一人,明世宗获报嘉奖其功。不久,其父陆松去世,陆炳承袭父职,为锦衣卫指挥佥事、署理指挥使,掌南镇抚司。正式进入锦衣卫顶层核心。
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帝即位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返回安陆旧藩地,考察父亲与母亲的合葬陵墓。途经卫辉时,行宫遭遇大火,随驾的群臣仓促慌乱中都不知道皇帝到底在哪里,只有陆炳因为日常随侍,清楚所在,于是冒着大火撞开嘉靖帝所在宫殿大门,亲自背着嘉靖帝逃出生天。经过这件事,嘉靖帝愈发信任宠爱陆炳,倚为绝对的心腹。
经过这件事以后,陆炳与嘉靖帝的关系从发小上升为生死之交,彼此达到了亲密无间的地步。嘉靖帝授予陆炳锦衣卫指挥同知,实际上执掌卫事。陆炳是嘉靖帝此后除了父母以外,唯一还存有?亲情、友情?心态、完全信任的臣子,就连他的皇后、妃嫔、皇子们,都没有这个待遇。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0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恭嫔一生无宠,居贵人之位长达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