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官场上文武官员之间争权夺利的表现。
范雎当时官居宰相,地位不可谓不高,可以说他是除了秦王之外,秦国的第二号人物。
战神白起,当时已经被秦王封为了武安君了,可以说这时候白起的地位,已经达到武将的顶峰了,在往上走就应该称王称霸了。
但是,此刻白起的官衔还是没有宰相高的。
恰恰是在这个时候,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又打败了赵国,并且歼灭赵国四十万大军。这时候白起想趁机把赵国给灭掉。
因为这时候灭掉赵国,对于白起来说是不分吹灰之力的。毕竟赵国刚刚战败,而且也没有邻国来援助。是赵国军民最为绝望,信心以及凝聚力最低潮的时期。
当时秦王也拿不定主意,是否让白起去灭掉赵国?
这时候秦王就去问宰相范雎去了,范雎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阻止白起进军,因为一旦白起把赵国给灭掉,那他的功劳将会超越古代任何一位武将。
若是白起灭赵之后,连古人都超越了,秦王肯定也会对他格外的加以赞赏的,到时候白起的地位,肯定在范雎之上。
这是范雎不想看到的,所以,他建议秦王不要急着让白起去灭赵国。
范雎不让白起去灭秦国的缘由,说的就是秦国的士兵,刚打了长平之战,已经是疲劳之师了。若是这时候,在派这些人去打赵国,那胜算的把握还是不好说的。不如保存实力,先回来,休整几个月,然后再去灭赵国也不迟。
秦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让白起撤军了。
白起对秦王的做法,感到十分的不满,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他又是无可奈何。没办法,只能先班师回朝了。
白起回来之后,也就是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秦王觉得秦军休整的差不多了,想要让白起再次去灭赵。
可是,这时候白起生病了,他说自己不能去前线打仗了。还是另请高明吧,其实白起已经知道,这时候去打秦国,已经失去了战机,因为邻国的援军已经到了。
秦王不得不派其它将领去打赵国,一战,失败,再战,失败,三战,全部战败......。
秦王愤怒了,让白起去迎战赵国,但是,白起是死活不去。
正是抓住这个机会,范雎在秦王面前开始煽风点火,并且组织其它人,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
秦王一怒之下,把白起贬为了庶民,就这还不解气,他又赐了一把宝剑,让白起自裁了。一代名将白起,就是这样被范雎整死了。
白起的死,和他的权力太大有关,因为范雎嫉妒他,生怕他爬到自己的头上来指手画脚,索性,还不如把他给干掉吧。
这就是范雎要干掉白起的原因。
秦昭襄王之所以杀白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政治斗争,对于这种情况,秦昭襄王恼羞成怒,就杀白起,也算是给其他军功集团的人一个警告吧。而不杀范雎也很简单,他认为范雎并没有犯错,没必要杀他。
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曾请求趁热打继续追击赵国,可是那秦昭襄王却听信了范雎的意见,并没有答应白起的请求,下令让军队回国休整。
一年过后,秦国与赵国和谈没有成功,秦昭襄王这次却想要征讨赵国,这时白起拒绝了秦昭襄王,不去出征。白起的拒绝让秦昭襄王感受到了蔑视,再加上范雎的怂恿,于是赐死了白起。
白起被赐死后,国内已无可以出征的人才,不得已范雎举荐了毫无作战才能的郑安平,让他去征讨赵国,可那郑安平着实没出息,率领两万精兵竟投降与赵国,虽然范雎举荐人不力,但秦昭襄王却并没因此治他的罪。
很多人都感觉奇怪,白起仅仅是因为拒绝秦昭襄王的要求就被杀害,而范雎致使损失两万精兵却安然无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也无非是政治原因,长平之战后,其他五国都不愿参与对赵国的瓜分,都等着看好戏,秦军也只能硬着头皮再打下去。这时候范雎收了赵韩两国的贿赂,表面上看起来是嫉妒白起,实则只是在掩饰秦国外交的失败,给秦昭襄王一个台阶去停战。
另一个就是涉及到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商鞅变法的推行,让军功集团逐渐强大起来,之所以被称为军工集团,是因为他们都是好战分子,希望随时有战争发生,这样他们可以立军功,白起就属于军功集团,长平之战后白起等人就想打邯郸,由此可见军功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一直以来秦国就是推行外交战略,虽然征服比较重要,但是军事也必须服从政治,不然就会乱了套,所以虽从表面来看,杀白起是因为白起反对秦昭襄王,其实也只是政治斗争而已。
而对于范雎,他是跟秦昭襄王站统一战线,并没有触及到秦昭襄王的底线,所以不必杀。
范雎本是魏国人,因为秦昭王很赏识他的才能,所以封他为宰相。范雎当上宰相之后,也确实靠着一张利嘴为秦国立下不少功劳。白起是秦国人,武将出身,擅长攻坚战,后世对他的军事评价很高,是战国四位著名将领之一。所以,范雎与白起的关系,就是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他们二人关系可以比对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但是,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被传为历史佳话,范雎与白起的关系就没那么“喜剧”来了。
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大败赵括,并杀死赵国几十万降兵,令东方六国失去抵抗的意志。韩赵两国对白起十分忌惮,便派人重金贿赂范雎,并对范雎说:“秦国一旦统一,秦王必定称帝,到时白起位列三公,难道您甘心屈居他之下吗?”于是,范雎劝秦王命白起收兵,白起听说此事,从此与范雎有了嫌隙。不久,秦王下令让白起再次领兵攻赵,白起不从,认为最佳的进攻时机已过。秦王认定白起抗旨,再三命令白起出征,白起只好带病上路。但是,范雎对秦王进言说,白起目无君上,有谋反之意。于是,秦王就赐了一把宝剑,命令白起自杀。就这样,一代名将归于尘土。白起死得冤枉,秦人为他建祠,而范雎却因此背上了一个馋杀功臣的污名。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白起是“战国四将”之首(其余三人是李牧、王翦、廉颇),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的又一个无人能及的统帅、将领。白起,善于用兵,为秦昭王办事,在秦国统一六国的事情上立下过不世之功。白起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七年,打下的战役无数多长,并且,没有异常败仗。最经典的战役,也是在后世争议最大的战役便是白起参与指挥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马,使赵国一病不起;另外,白起还攻克了楚国都城,挖掘楚国先王的坟墓,使其他敌对国家闻风丧胆。
可以说,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是统一六国的最强候选者,因为秦国,文有范睢、武有白起,可谓是天下无敌。然而,坏就坏在这个范睢,他身为相国但是却极度嫉妒白起,并且总是在秦王面前说白起的坏话,导致白起与秦王的误会越来越深,最后,因为白起的不配合,秦王就刺死了白起,使白起自杀。秦国也因为白起的死,推迟了统一六国的时间。
范雎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功臣,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或者被当代的帝王忌惮而杀害,或者失去“先帝”的庇护,被新主子除掉。战国时期的商鞅、吴起等人为各自的国家殚精竭虑,最后却没能得到好下场。秦国的宰相范雎,凭借一张伶牙利嘴,利用”合纵连横“之术,为秦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那么,范雎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秦王杀死的呢?
众所周知,范雎虽然是魏国人,但是深受秦昭王的信任,不但拜为宰相,还经常赏赐给金银珠宝。但是,范雎这个人性格很有特点,他睚眦必报。有恩报恩,有仇则报仇。对于曾经对不起他的人,他是一个也不会放过,而对于曾经在他落难时相助过的人,他又不吝惜财物回报。
当初,范雎从魏国逃到秦国时,得到了郑安平和王稽的帮助,为相后便分别举荐为秦国大将和太守。但是,这两个人却不争气,后来都犯了大罪。秦昭王虽然没有责备范雎,但是对范雎难免心生芥蒂,而范雎此也很内疚。正巧这时候,一个叫蔡泽的人找到范雎,对他说,自古月满则亏,您现在正是鼎盛时期,这时候不功成身退,更待何时呢?范雎觉得有理,加上之前的事的影响,便辞去了宰相之职,交出了相印。秦昭王挽留未果,只好由着他去了。范雎辞官后,不久就病死了。
1、范雎本是魏国人,因为秦昭王很赏识他的才能,所以封他为宰相。范雎当上宰相之后,也确实靠着一张利嘴为秦国立下不少功劳。白起是秦国人,武将出身,擅长攻坚战,后世对他的军事评价很高,是战国四位著名将领之一。所以,范雎与白起的关系,就是文臣与武将的关系。他们二人关系可以比对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
2、秦赵长平之战,白起大败赵括,并杀死赵国几十万降兵,令东方六国失去抵抗的意志。韩赵两国对白起十分忌惮,便派人重金贿赂范雎,并对范雎说:“秦国一旦统一,秦王必定称帝,到时白起位列三公,难道您甘心屈居他之下吗?”于是,范雎劝秦王命白起收兵,白起听说此事,从此与范雎有了嫌隙。不久,秦王下令让白起再次领兵攻赵,白起不从,认为最佳的进攻时机已过。秦王认定白起抗旨,再三命令白起出征,白起只好带病上路。但是,范雎对秦王进言说,白起目无君上,有谋反之意。于是,秦王就赐了一把宝剑,命令白起自杀。就这样,一代名将归于尘土。白起死得冤枉,秦人为他建祠,而范雎却因此背上了一个馋杀功臣的污名。
范雎在秦昭襄王时期,任秦国宰相一职。范雎原本是须贾门客,后来因为被怀疑联合齐国出卖魏国,因此被降罪。此后范雎是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来到秦国,并且成为秦国客卿。此后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并且让秦王加强王权,都获得了采纳。成为宰相后的范雎反而嫉妒起了白起的军功,此后借秦王之手杀掉了白起。那范雎最后的下场又是如何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白起一生充满了传奇,然而或许由于性格缺陷,情商不高,白起遭到丞相范雎的暗算,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杜邮。一代军神没有死于沙场,死于敌人之手,却如此憋屈的自杀而亡,让人不胜嘘唏。
那么,作为白起生死仇敌的范雎,他的下场又如何呢?根据史书记载,范雎举荐失误、谗杀白起等问题,所以辞归封地,不久病死。
然而,犯下一连串错误的范雎,真的能够抽身而去,秦王真的能放过他?在湖南云梦睡虎地,考古专家挖出一批秦简,揭开白起仇敌范雎的最终下场之谜。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趁势灭赵,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于是派人重金游说范雎,言说一旦白起灭赵,那么白起必为三公,地位就不在你之下了,?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所以不如让韩、赵割地求和,不让白起再得灭赵之功。
因此,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同意了此事,于是白起与范雎从此结仇。
当年九月,秦军又攻赵,但白起生病,先后选择王陵、王陵为将,却一直损兵折将无数。史书记载白起说了一句话,即?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让秦王大怒,就严令白起带病上阵。
由于白起行动过慢,加上前线失败消息不断传来,这时对秦王说了一句暗藏杀机的话,即?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意思白起还是不服,于是秦昭襄王就赐死了来到杜邮的白起。
可以说,范雎让秦昭襄王失去灭赵良机,后进谗言逼死一员镇国将军,再者白起死后秦军惨遭大败,所以范雎罪大恶极。
而且,范雎错误不仅如此,还有举荐之错。《史记》记载,范雎举荐的郑安平率部投降了赵国,举荐的河西郡守王稽?三年不上计?等等。
根据秦国法律,所举荐之人犯罪,那么举荐人?以其罪罪之?。
因此,范雎史书记载的?辞归封地,不久病死?的结局,实在太美好了。那么,真相究竟如何?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其中就提到了范雎的结局,有学者声称颠覆了史书记载。
湖南云梦睡虎地秦墓,墓主是秦代官吏?喜?,虽然?喜?只是一个中低级官员,但却非常敬业,非常喜欢自身职业,所以死后还将生前抄录的文书、律法等陪葬。(在王侯将相还有种的年代,没有姓氏的?喜?,说明并非贵族出身)
由于秦末战乱,以及项羽火烧咸阳,导致秦朝的很多史料被毁,让后人难以看到一个真实的秦朝和秦始皇,留下了很多遗憾。
然而,?喜?墓中的秦简,却填补了很多空白,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吉凶时日的占书等均有涉及,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价值。
在这些秦简中,有一部《编年纪》就记载了范雎的结局。
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所谓张禄,就是战国名相范雎的化名。那么,这里的?死?,究竟是病死,还是处死呢?其实,看一看范雎举荐的王稽命运就知道了。《史记》记载,?五十二年,王稽弃市?。显然,范雎命运和王稽一样,没能逃脱秦法制裁,颠覆了史书记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40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