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大学士简介,明朝和清朝的地位如何

众妙之门 2023-07-01 14:31:18

大学士简介,明朝和清朝的地位如何

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此外,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国,设立大学士之职。

起源

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首创,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 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学士作为贴职。

唐景龙二年(708年)置修文馆(后改弘文馆、昭文馆)大学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贤院大学士,元和年间后,皆由宰相兼领。天宝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贤馆大学士,亦由宰相兼领,贞元四年(788年)废。

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

宋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崇政殿大学士,用以优礼前任宰执。

明朝

罢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诛,明太祖罢中书省,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但由于工作份量实在过于庞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秘书之职。《明史·职官一》载:“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明成祖即位,复原制。

设内阁

明成祖始开内阁于文渊阁,选翰林官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政务自此始,有人渐升为大学士,但品阶只有正五品。仁宗增置谨身殿(后改建极殿)大学士,后大学士常以三孤兼任尚书,地位尊崇,为皇帝起草诏令,指导批答奏章,号称辅臣。仁宣时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入阁,多所扶正,海内清平。

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有票拟之权。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但内阁首辅的职权仍无法与以往的丞相相比。

清朝

清朝沿用明代内阁制,但内阁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

南书房、军机处的兴起

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部剥夺,决策多由南书房作出。康熙于大臣中简任若干入值南书房,参与机务。但南书房不是正式机构,也不能行文或指挥其他衙门。

雍正时设“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三人至六人、军机章京若干人,成为权力中枢,皇帝的诏令多由军机处发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诏书等均由内阁拟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递交内阁,所以内阁仍是清代名义上正式的宰相机构。

三殿三阁大学士

大学士的名称前要改加殿、阁衔,数目为六人。最初明朝大学士共“四殿”、“两阁”。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清朝称“中和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乾隆年间改“中和殿大学士”为“体仁阁大学士”,成为“三殿三阁”。

从品级上讲,大学士都一样,均为正一品,实际地位会有些许差别。在裁撤中和殿大学士之后,诸殿阁大学士中,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得到保和殿大学士的有傅恒,自傅恒乾隆三十五年死后至清亡,就再没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学士。

在六个名号的大学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后来变成: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

清代的殿阁大学士刚开始还有中和殿,其地位还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学士的也只有觉罗巴哈纳、金之俊、图海、巴泰四人。自康熙二十年图海死后,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补为中和殿大学士。撤中和殿后,增加体仁阁,形成三殿三阁对称的局面。

大学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个全授满,而且从实际情况上看,四个大学士的情况最常见。

主要官吏及其执掌

大学士:满、汉各二人,正一品,掌钧国政,赞诏命,厘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事。

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尚书内特简。从一品,辅佐大学士;

学士:满洲六人,汉四人,从二品,掌敷奏;

侍读学士:满洲四人,蒙、汉各二人,从四品,掌典校;

侍读:满十人,蒙古、汉军、汉各二,正六品,掌勘对;

典籍:满、汉、汉军各二人,正七品,掌出纳文移。内阁,为典掌丝纶之地,自大学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置之,以钤往来文牒。

中书:满洲七十人,蒙古十六人,汉军八人,汉三十人,正七品,掌撰拟、繙译。

贴写中书:满洲四十人,蒙古六人。

清朝大学士跟明代大学士相比有何不同?

明代大学士如果不入内阁应该也是一个荣誉称号,或者一个顾问闲职;如果如了内阁就是宰相,特别是内阁首辅,基本上和前朝的宰相相差不大(我指的是明朝中后期)。清朝大学士基本上是荣誉称号,有宰相之明无宰相之实,有的是秘书功能,有的是顾问功能,有的是老师功能,这个就要看具体情况了。一般大学士应该是兼职,基本上那些名臣都当过大学士,比如刘统勋、李鸿章他们,但是他们的权力绝不是因为他们当了大学士才有的。比如李鸿章是因为他是北洋大臣加直隶总督。
至于和君权的关系么……明朝君强他就弱,君弱他就强……我这貌似说的是废话,但的确是这样的啊……清朝的大学士基本没什么要紧,和君权没有冲突,因为仅是大学士就是一个闲职,没有权利,如果有权利冲突也是别的兼职的冲突

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总理或者常委。在古代,大学士是指辅佐皇帝的秘书官,任务是给皇帝起草诏书和审议奏章,并肩负着编纂史书或实录的重任,他的职权类似于唐代的中书舍人,权力非常大。

设立大学士的原因
朱元璋因自己每天的工作量太大,他不得不设立大学士担任顾问,因此废除丞相,设立大学士辅佐皇帝政务。

朱元璋设立的大学士,其实已经形成了明朝内阁的雏形,殿内大学士参与决策,为后来建立内阁制度做下铺垫。

一开始设立的大学士并无实权,类似今日的秘书职。在明朝后期逐渐参与机要,实为内阁长官,平常管理起草诏令,代皇帝批答奏章,实际掌握宰相之权。

清朝内阁大学士权力有多大?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官职?

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属于正一品大员,其主要负责为皇帝起草文章并肩负编纂史书的重责,其权力还是很大的。类似于今天的政治局常委的官职。

一、大学士的设立

我国古代的官职是多种多样的,各个官职所负责的也不尽相同。大学士这一职位最早是起源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之后随着内阁制的建立,大学士这一职位的职权也慢慢升高了许多,权力随之也扩大了。唐宋初期的大学士相当于是充当皇帝秘书这一职位,明朝雍正帝创立内阁军机处后,大学士开始有了内阁大学士这一官称,其主要的工作范畴从原先的起草文章、编纂史书转变为掌钧国政,会试考官,筹办祭礼等。明清时期的大学士在权力上要高出先前的大学士,其晋升空间也很大。

二、清朝内阁大学士的工作

明清时期的大学士也是有所不同的,明朝雍正九年,置办大学士,乾隆十三年招满汉大学士各二人,官衔清朝大学士分三殿三阁,官阶一品。是文臣里面最高级别的,为皇帝处理日常的政务工作,给出治理国家的建议。清朝内阁大学士这一官职是延续明朝的四殿两阁制度,一品大员的内阁大学士除了兼任尚书工作外,还要编纂史书,充当会考的考官,殿试的考官,为朝廷选拔有用的人才,可见其权力是很大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皇帝也会派内阁大学士出任某地的巡抚工作。

清朝的内阁大学士官职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政治局常委的工作,其工作的内容虽较古代有所区别,但是本质上是相像的。二者所负责的日常工作都是负责对国家的管理给出相关建议,并实施国家颁布的法规法则,其中心思想上是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