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靖难之役时,朱元璋最喜爱的女婿梅殷拥兵40万为什么不救建文帝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1 13:52:08

靖难之役时,朱元璋最喜爱的女婿梅殷拥兵40万为什么不救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贫寒,元末天下大乱之际,要过饭也做过僧侣的朱元璋后来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一路戎马于是后来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把自己的儿子都分封到了各地为王。并且还制定了一条祖训,那就是当皇帝身边出现奸佞之臣时,藩王有起兵清君侧之权利。

朱元璋大肆分封诸侯王并制定这么一条祖训,目的很明显是为了明朝能够长治久安,为了加强皇室本身的力量故而这样做。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藩王的势力没有节制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对皇权构成一种威胁。其实这一点平遥县训导叶伯巨早就跟朱元璋提过醒,但朱元璋非但不听还杀了叶伯巨。

听人劝吃饱饭,虽然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再也没饿着过。但是他去世后,他的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即位后却因藩王势力过大丢了皇位和江山,最终朱允炆的生死也成了个谜。说是建文帝即位后削藩力度太大,最终激发了燕王朱棣的起兵造反。其实,这朱棣对侄子继承皇位本就心存不满。朱允炆刚即位就急着削藩,不过是让朱棣造反找了个理由罢了。

在当年朱元璋的祖训的指导下,1399年燕王朱棣自北京起兵,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挥师南下,开始了他冠冕堂皇的夺位之争,史称靖难之役。靖难之役之初,朱允炆派出了老将耿炳文北上平叛。但因为耿炳文的一战失利,便将主帅更换为了李景隆。

这李景隆虽然也是名将之后,开国功勋的儿子。但其实这家伙和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一路货色,谈兵可以真打起仗来就不行了。李景隆自从接过主帅大旗,就从未打过一场漂亮仗。结果是损兵折将,东躲西藏。因而导致了本来占上风的建文帝很快便转攻为守起来。

朱棣乘胜追击,到了1402年,明朝都城南京已经岌岌可危了。当时朱棣大军要攻打南京,经过淮安是最便利的。当时驻守在淮安的将领叫梅殷。梅殷是朱元璋的女婿,建文帝的姑父。1378年娶了朱元璋的次女宁国公主,在朱元璋的众多女婿中是最受朱元璋喜爱的一位。因而,梅殷在明初很吃香。朱元璋去世后曾留下密诏,让梅殷辅佐朱允炆。

1402年,朱棣以向明太祖朱元璋进香为由,想借道淮安攻打南京。但是梅殷不许,并且还把朱元璋搬了出来,说进香之事朱元璋早就有禁令,谁不遵守就是不孝。意思很明显,就是不让朱棣通过。后来朱棣写信恐吓梅殷,说他兴兵清君侧是谁也挡不住的。结果送信的使者被梅殷割掉了耳朵和鼻子,只留下嘴巴。梅殷之所以留下使者的嘴巴,是为了让使者告诉朱棣什么是君臣大义。

朱棣一看气得不行,结果只能绕道扬州攻打南京了。两个月后,朱棣即攻破了南京城,而迎接燕军进城的正是那个李景隆。打仗不幸做叛徒倒是一流的。朱棣攻入南京城后,皇宫失了一场大火,之后朱允炆便不见了踪影。当时梅殷仍驻军在淮安,朱棣逼迫宁国公主给梅殷写了封血书劝降。梅殷捧着血书询问建文帝如何,使者说:死了。

梅殷听了故作悲痛的说道:我本应随君王而去,但看眼下形式,我姑且忍耐一会吧。然后在黄彦清的建议下,为建文帝发了丧,其后便进了南京城。当初梅殷不给朱棣让道,看似很忠君爱国。但拥兵40万的梅殷,在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时却见死不救,实则是伪君子一个。而且听说建文帝死了,梅殷非但没有以身殉国,反而还去了南京。如此看来,梅殷的品行的确有问题。

梅殷虽然选择了苟且偷生,但最终的下场也不光彩。1405年梅殷入朝时,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和锦衣卫指挥赵曦挤到了水中,结果活活淹死了。后来谭深、赵曦都被斩首抄家。这是明朝的官方说法。而实际上,是朱棣本人亲自安排了梅殷的死。因为《明史纪事本末》、《国朝献征录》中均记载,审判谭深、赵曦时,这二人都说是朱棣安排的。

又况且梅殷和朱棣素有嫌隙,当初朱棣借道淮安梅殷是拒绝了的。梅殷死后,宁国公主哭着跑到皇宫,扯着朱棣的衣服管朱棣索要梅殷的下落。朱棣只能说梅殷是为国捐躯了,后来朱棣封梅殷的两个儿子做了官,但这也是看在宁国公主的份儿上。

一人手上有40万大军,建文帝有难他却见死不救,后面怎么样了?

梅殷手上有40万大军,建文帝有难他却见死不救,最后被朱棣杀了。梅殷是宁国公主的丈夫,也是大明王朝的驸马,朱元璋非常器重这个女婿,在临终的时候把梅殷叫到自己的面前,让他好好的辅佐朱允炆,尤其要提防朱棣。朱允炆继位之后也给了梅殷很大的权力,毕竟是自己家的人,用着还是很放心的。明朝的官员对这位受宠的驸马也都很喜欢,梅殷在明朝有很好的人缘。

朱棣在自己的属地发动了靖难之役,朱允炆就安排梅殷去保卫淮安。朱棣从自己的属地一直杀到了淮安地区,朱棣想着自己和梅殷也有些交情,让他放自己过去。可是梅殷并没有答应朱棣的请求,更让人不理解的是朱棣绕过淮安进入到了南京,梅殷也没有过多的阻拦,好像朱棣没有来过一样,这件事情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谜团,至今都没有确切的答案。

朱棣拿下京城之后,就逐渐的清理自己的敌人。梅殷手里掌握着这么大军权,也是朱棣对付的对象,宁国公主在朱棣的手里,朱棣强迫宁国公主写下了一封血书,大概的意思就是让他尽快的回到京城,保护自己的安全。

梅殷知道这是朱棣设下的一个圈套。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就是不管自己妻子的死活,自己手中的兵力可以和朱棣一搏。另一种就是尽快的回到京城,和自己的妻子团聚。梅殷选择了后面的路,即使知道这是一个圈套,也要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梅殷回来之后,朱棣找了一个机会就把他除掉了。

梅殷受朱元璋临终托孤,手握大军,为何在靖难时见死不救?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在挑选继承者的问题上很是头疼:皇长孙朱允炆孝顺仁慈,受群臣爱戴,但孱弱的性格却不太适合干政治;朱棣在诸子中才干无人可及,带兵打仗多年,军事素养也很高,可惜他只是个老四。

如果选朱棣即位,那么老二秦王和老三晋王会怎么想、怎么做?二人手握重兵,一旦掐起架来后果不堪设想。朱允炆虽然是个软蛋,但也不是无用之才,权衡利弊,最后朱元璋将传国玉玺交到了朱允炆的手上。

朱元璋天生就是个操心命,本以为安排好了身后事便可高枕无忧去养老了,可谁曾想,老三晋王突然去世的消息犹如电弧般令朱元璋为之一颤!

这不仅仅是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么简单。老大朱标死了,晋王一死,秦王又是个憨货,那么排行第四的朱棣就有无限的可能性上纲上线,朱允炆向来就怕这个叔叔,如今一头独大的朱棣更成了心腹大患。

老迈的朱元璋不糊涂,他必须为朱允炆留下一个相对安全的政治环境才肯离开这个世界。

儿子们的明争暗斗让朱元璋不敢轻易去相信谁,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了女婿身上,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便从中脱颖而出。在朱元璋众多的公主中,只有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是马皇后所生,这二人的丈夫是他重点培养对象。

可惜安庆公主的男人胸无大志,竟然因私贩茶叶被论处,所以梅殷便成了一枝独秀,深受朱元璋青睐。这位大明开国皇帝临终前,将梅殷叫到身边,千叮万嘱要他好好辅助皇长孙,还赐予了他正义光环:

“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敢有违天者,汝讨之。”

朱元璋托孤梅殷,是令朱棣万万没想到的,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面临最大的刺头就是这个表兄弟。而梅殷则奉先帝之命,亲率40万大军讨伐朱棣这个“违天者”。

中国古代之战争都有一个传统的开场白,那就是给对方下一句狠话。朱棣打出的旗号是“靖难”,意思就是清君侧,顺应祖宗和天命,谁也不可阻拦!朱棣还派人前去梅殷的帐营传话,让其赶紧束手就擒。

梅殷更狠,他直接割掉了信使的耳朵和鼻子,再让他返回,意图很明显:只留下嘴巴,好让他给朱棣传话,让朱棣知道什么是君臣大义!

朱棣气急败坏,却也无可奈何,梅殷坐拥40万大军镇守淮安,而朱棣仅有十几万,真实力量的悬殊让朱棣不敢轻易招惹,朱棣选择从扬州取道直插南京。

紧接着,历史上十分尴尬的一幕产生了:梅殷和朱棣打完嘴仗后,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面对一路进攻到南京都城的朱棣,梅殷既不围堵也不断后,只管干瞪眼似的看着朱棣势如破竹,将朱允炆逼至绝境,直到朱棣靖难成功称帝了,梅殷的40万大军依然坐镇淮安,未发一兵一卒。

朱元璋钦点的托孤大臣,却公然违背太祖遗训,对坠落深渊的朱家人熟视无睹,梅殷究竟有什么隐情?难道真是朱元璋看错人了吗?要想知道梅殷拥兵不救主的原因,就要说说他的出身了。

梅殷本是一介贫弱书生,幸亏沾了叔叔梅思祖的光,梅思祖是大明开国功臣,本已作古,却被突如其来的胡惟庸案株连,不仅坟墓被挖,儿子也被连杀。梅殷亲身经历了叔叔和表哥的被害惨案,心中郁结很深。

所以当朱棣起兵造反,梅殷面临两个选择:一边是朱元璋对自己的信任,要为朱家尽忠;一边是杀亲之恨,要为梅家报仇。梅殷选择了第二种,于国义,他是不忠之臣,但于家情,他是重情之人。

如果各位看官身临其境,不知道会如何选择呢?

参考书目:《明史》

靖难之役,朱元璋最喜爱的女婿梅殷拥兵40万,为何不救建文帝?

1398年风烛残年的老朱召见了他最喜欢的女婿梅殷,老朱对梅殷说到: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如果有违大者,你可以讨杀他!老朱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为帝,是为建文建,梅殷手握重兵数十万镇守淮安。

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梅殷拒绝燕军从自己防区通过,但是他并没有主动攻击燕军,也没有切断燕军的后路。最终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妻子宁国公主给梅殷写血书招降他。梅殷在驻地为建文帝发丧,追谥孝愍,上庙号神宗;然后回到南京接受朱棣册封继续镇守淮安!

笔者认为梅殷在靖难之役时保持中立态度,既不帮助朱棣,又不协助建文帝,是他权衡利弊后的结果。那就是朱家天下朱家人做,我两不相帮,可安享荣华富贵;一旦站了队,成功了还是驸马,没有上升空间;失败了就会人头搬家,挑担欧阳伦仅仅是走私就被杀了,何况他战败或者造反呢?

另一方面梅殷有自知之明,那就是他不是朱棣的对手,他梅殷只是一个饱读圣贤书的文人,并不是蓝玉那样纵横疆场的猛将。老朱对梅殷的评价是:精通经史,堪为儒宗!梅殷一个书生如何去跟常年与蒙古军交战的朱棣相抗?建文帝百万大军都灰飞湮灭了,他手中那点兵不是去送死吗?

都说梅殷拥兵四十万,笔者认为那是夸张的说法,他最多有数万兵丁,加上后备兵员,可能有十来万。明朝初年总兵力只有一百万左右,梅殷驻守淮安一地不可能有兵四十万!朱棣率领三十万久以战阵的燕军南下,建文兵发兵百万相抗,老将耿炳文战败,李景隆战败投降。故梅殷再去跟朱棣相战,只是送死而已。

梅殷后来跟朱棣关系不好,总是心怀前朝,对于建文帝心中有愧。最终朱棣安排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两人将梅殷挤下水淹死,然后又斩了谭深、赵曦两人。梅殷死后宁国公主指责朱棣杀了她丈夫,朱棣就封梅殷的两个儿子当官,并说是看到他们母亲的面上。

综合而言,梅殷不是辅助治国的大才,也不是战阵上的名帅猛将,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笔者认为梅殷既不是忠臣,也不是奸臣,只是一个想明哲保身的庸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8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