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官员达到什么身份才能领“公费”

众妙之门 2023-07-01 13:47:35

清朝官员达到什么身份才能领“公费”

清朝的时候,官员是一个地位较高,且待遇极好的群体。他们在任时可以固定的俸禄,退休后,也有相应的退休俸禄。在当时的社会中,官员是少数享受终生福利保障的群体。

而且,除了俸禄以外,官员还可以享受许多额外的补贴待遇。公费便是其中之一。公费是朝廷支付给官员,让他们执行公费的费用。包含办公所用的笔墨纸张,以及各项杂费开支用度。

客观而言,公费的存在,确实有它的必要性。它可以更好帮助官员处理公务。但是,在清朝的时候,朝廷给官员的公费并不算高。顺治四年定下规例,户部的司库,每月四两白银的公费,库使每一个一两五钱白银。至于工部的库使,每个月则是一两白银。

这些白银,又会换算成不同的钱币。但是,清朝规定繁琐,且经常变动。《大清会典》曾记载,公费银折算成钱币是一千文,但是,在乾隆二十一年又推出规定,官员每一两公费银,只能折算成九百文。

当然,总体来说,清朝给官员的公费并不算高。每个官员,最高每个月只能领取五两白银,最低则在一两以上。毕竟朝廷最初推出公费补贴,仍是希望官员可以更好处理公务。太低无法起到效果,太高对国库是一个较大负担。

名义上来说,公费是朝廷给各级官员的执行公务的费用。但在清朝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却并非如此。地方官的公费,往往是被虚置的。

这跟清朝推行的赋税制度有关。当时地方上大部分钱粮,都要运送到中央,上交国库。按照记载,康熙年间,朝廷留给地方的钱粮,仅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

这种情况下,地方上的留存钱粮本就有限,再加上清朝推行严格奏销制度,如果没有中央户部的同意,地方上不能支取库房钱粮。而到了康熙以后,原本留存于地方仅剩的钱粮,也需要悉数押解进京。

地方官员手头上便没有可以支取的经费,只有非常微薄的俸禄。失去财政大权,地方就很难跟中央叫板,国库又可以保持足够的宽裕。清朝推行这个制度,更多是希望保持中枢对地方的控制。

因为自顺治以来,便经常出现地方对抗中央,甚至起兵造反的事情发生。所以,康熙时期,选择将大权收归中央。但是它带来的后果也很明显。地方衙门里没有太多经费处理公务,地方官因为俸禄过低,无法保障生活。

双重压力下,康熙后期,地方官贪腐极为严重。所以,到了雍正以后,才会在地方官中推行养廉银。养廉银数额达到官员俸禄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足够养活官员。

不过,养廉银不只是官员的生活经费,更是工作经费。他们拿到养廉银后,就要承担相应地方开支。清朝的时候,朝廷给地方官配备的编制人员并不多。

大部分情况下,地方官都需要依靠自己的仆役和朋友,聘请他们或其他人担任衙役、幕僚,协助自己处理地方事务。这些人员的开支,都需要由地方官自己掏腰包。

地方官公费也顺理成章的被取消了。清朝官员的公费,便只有在京官员支领。不过,跟俸禄逐年发放不同,公费按月发放。

按照记载,除户部官员由宝源局支付外,其余官员由所在衙门统一汇总到所在部门。公费在每个月十一号发放。

具体的数字,仍没有固定。《大清会典》记载:“宗人府左右宗人,内阁大学士,各部院尚书,左都御史均月支公费银5两,以下官员按照品级和用度,支取公费银四两到一两不等。”整个京官每月领取的公费,在一两白银到五两白银之间。

这笔公费银基本还是落入官员私人腰包居多,处理公务较少。到晚清的时候,情况又有变化。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曾奏请朝廷,将直隶道府州厅的各项陋规,一律改为经费。

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地方上,也开始有专门的公费制度。到了1906年,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后,公费制度又再进一层。

次年,东三省,奉天省开始陆续推行公费制度。到1910年,清朝资政院还推行更详细的京官和地方官公费清单,各省也跟着推出自己的公费标准。不过,这些都只落在纸上,还没有在实处推行,大清就亡了

清朝地方级别的官员俸禄是多少?能满足他们的生活开支吗?

在清朝,无论是从朝廷六部到各地州县,还是从文职官员到武职人员,九品级别的官,基本上都是些个做具体事儿或者做辅助工作的人。您比如说到了县里边,主薄就是个九品,这个职位是干嘛的呢?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办公室主任吧。




清朝的官制是九品十八级,每个品级都分成正、从两级,如正一品、从一品,从高到低,以此类推,一直到正九品、从九品。当然如果要细致划分,每个品级的官员还分文官和武官、京官和地方官,等等。说到九品官,不论文武,实际上都是吏头官尾的身份,虽然是官,但待遇和等级跟不入流差不了多少,简单地说,文职九品官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科级部,比如省市一级的办公厅工作人员及乡镇一级部,而武职九品官员相当于部队中的基层部,比如连排长之类。







钦天监,古代专门看天气制历法观天象的部门,这是个垄断衙门,别人不可以学的,这个部门的有两名监侯,专门推演历法的,是正九品,专门管漏刻和报时的,是从九品,漏刻是古代一种靠水流来计时的工具。

相比于第一种,这种方式更加的简单粗暴,直接进行贪污受贿,清朝时流行买卖官员,如果干成了,这一票就够你吃好几年的,还有收取各种商人的“方便钱”,甚至压榨民脂民膏,多征税少交税等等,还可以利用自己官员身份的便利条件贪污腐败的根源就是出在这里,为了生存养家糊口,只能去贪污受贿。贪污受贿腐败的银子还得孝敬上级,也是清朝没落走向崩溃的原因所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尽人皆知的腐败写照。

光绪十三年,李慈铭获授户部郎中一职。清朝时的堂官都设满汉两席,满人为正,汉人为副,实权在满人手里,所以李慈铭并无实权,只是落了个闲职。因为清闲,他平时不去衙门,只是年终考核时去应付一下。

清朝一个普通官员的福利有哪些,他们都可以享受什么特权?

福利的话,提供住房,每月工资,以及退休养老金,个人觉得最大的特权就是可以免除赋税徭役了。众所周知,在古时候常年打仗,就算一统天下了,但是总有边缘少数民族的侵扰,这就得让国家每年都需要很多人力和财力来组建军队,修筑工事。这些人从哪里来呢?自然就是从平民百姓中获取了,有钱的出钱买通关系暗箱操作,没钱的就只有被抓去当壮丁了,而且常常是有去无回。

对于官员来说本来就是给中央做事,举手投足都是举着中央的牌子,中央岂会亏待?就算是一个最小的九品芝麻官,也有着比普通老百姓还要好的条件。首先会提供住所,这个住所当然也是和等级挂钩的,官品越大,那房子也就越大。最少的也是三间屋子起步,比起居无定所的老百姓,能有个遮风避雨的住所,也是莫大的幸福。

其次就是每月工资了,我给你做事,至少得让我吃饱穿暖吧,身上得有钱吧。所以这俸禄啊,不能少,而且这也是普通人无法得到的。每个官员的俸禄肯定都是不一样的,和品级挂钩。不过除了有朝廷每月的工资,这些官员还能从其他的地方得到钱财,比如地方官员给京官的献礼啊,有钱人家给当地官员的贿赂,这些钱也算是特殊待遇了吧。

最后就是退休养老金了,这些官员在年老退休后,有些人依然可以享受着之前的那些福利与特权。甚至有成绩的还能在退休后升级,获得更多的俸禄。有威望的在退休后,还能受到后辈的慰问,每年佳节还能收到朝廷的礼物。还能让自己的子嗣在进入朝廷继续为官的时候,有更好的资源和条件,从而仕途坦荡。这些都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8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