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一名合格的太医是如何被选出来的呢?太医院医务人员的来源主要是由政府在各地培训的太医里选择的。明初,这些太医学徒主要都是医家的孩子。从明朝中叶开始,那些不是太医家族成员但精通医学的人才也可以被纳入选拔范围。礼部将通过考试评判这些人是不是复合做太医的标准。
那些顶尖人才将被选入皇家太医院。整个过程非常严格,很少有人能通过。据记载,明英宗登上王位后,召集了近100名医学方面的人才在首都参加选拔。结果,只有七个人被选入太医院。当然,如此严格的选拔与太医院的工作有关。明代,皇家医院的官职分为院使、院判、御医、吏目等。医务人员的技能直接关系到皇帝的人身安全。因此,在明朝,御医成为皇帝的重点关注。如果政府太医表现良好,他可能会得到额外的晋升,这种情况在明朝中叶尤为明显。尤其是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当时的明朝,有许多官员都是皇帝不经过与政府大臣的协商就直接被升官上任了。因为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这种绕过选拔程序的官员被称为传奉官。皇帝也经常使用同样的方法选拔封赏太医,这些太医甚至 有机会成为中央的大臣。成化二十三年,皇帝颁布法令,将九位医术高超的医官同时提拔为御医,这种做法违背了太医院的原有规定。
因为根据明初的规定,皇家医院同时只能有十名太医,这种任命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冗员的局面。此外,皇帝为了特别照顾医务人员,还会让他们兼任其他一些职务。获得这种兼职工作后,虽然医务人员没有实权,平时也主要处理太医院的事务,但比较于之前的朝代,他们已经可以获得超出自己级别的特殊待遇和权力。为了获得这些特殊的晋升,医疗官员自然要向皇帝证明他们高超的医疗技能。如果没有办法显示出自己真正的能力来让皇帝看到,也很难获得特殊的晋升。然而,皇帝选拔官员的方法很快遭到了其他官员的反对。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皇帝把官衔看作是他的个人财产,不经过正常的程序,这自然是不对的。从利益的角度来看,筛选大臣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的,比如科举考试。如果皇帝不经正常程序随意去提拔官员,那将是对其他大臣利益的侵犯。于是,大臣开始强烈反对。他们上奏向皇帝提出抗议。
在明孝宗时期,政府不得不颁布了一项法令,规定皇帝不能再直接任命官员。然而,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的权力是没有办法被真正的限制的,这项法令根本无法约束皇帝。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仍旧有许多人被皇帝亲自指定晋升成为太医。明武宗,嘉靖即位后,虽然官员的选拔基本上不再由皇帝直接任命,但一些医疗官员仍将由皇帝提拔。嘉靖二十一年,皇帝差点被宫女勒死。当时,他接受了太医许绅的治疗,病情大为好转。因此,嘉靖皇帝将许绅提升为尚书。然而,其他不赞成这种方式的大臣们并没有闲着。在长期的拉锯战中,大臣不仅迫使皇帝放弃传奉官的做法,而且使选拔医务官员的制度更加规范和严格。从明朝中叶开始,政府根据大臣考核对皇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太医根据自己的能力分为一等和二等。后来,进一步标准化,分为优等、次等、下等。优等可以等待将来被提升,次等原职待命,下等的则直接回家。
因此,太医以下的医务人员只有被评为优等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御医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严重的话会被处死。明孝宗驾崩之后,大多数给他治疗的太医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其中几个还被处决了。总而言之,在明朝,想晋升为太医,除了被皇帝赏识,还必须要有真正的医术能力才行!
李时珍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8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