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建立堪称我国古代历史中最具偶然性的大事件,农民出身的朱元璋,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最终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伟大帝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关关难过,步步维艰,可他硬是凭借着自己的策略,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奇迹,所以他才能够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成功的站了起来,而明朝也在这浩荡的历史岁月中成功的站了起来。细数他的一生,最危急的时刻当属鄱阳湖的那场大战了,而他本人也曾经承认过,陈友谅才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对手。
当时的朱元璋虽然已经成长为了一方巨擘,但对于拥有着几十万兵力的陈友谅来说,仍旧是不堪一击。当然这只是双方硬碰硬的情况下,在几年的过程中,朱元璋凭借着战略,极大的弥补了自己与敌人的差距,在数次交锋中各有胜负。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友谅自然非常的愤怒,所以才集合了六十多万的大军前往攻占朱元璋方面的战略要地洪都,而这也是决定了后来那场大决战的关键要素。此时驻守在洪都的,是朱文正,一个绒毛未退的年轻人。
此前的他在人们眼中就是一个纨绔的形象,对于朱元璋派遣他来驻守,很多人都提出了抗议,而朱元璋则选择力排众议。在得知了陈友谅大军的来袭之后,他并没有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立刻派兵求援,而是进行了非常完备的排兵,分出多路兵马前往镇守各个城门,并且还预留了一支应急的预备队,准备随时对各方面进行支援。而朝中的很多人也都感到非常的担心,毕竟洪都一失,己方就将会陷入彻底的不利中。面对实力强悍的敌人,他选择了这样方式来为自己正名。
其实刚来到这里的朱文正所表现出的仍旧是一副十分纨绔的形象,整日忙于享乐,让很多本土的官员都十分生气,但又迫于他的身份,只能够在背后对他进行辱骂与指责。可是今天的他所表现出的气势与誓死坚守的勇气,却让士兵真正的被他所感动,尤其是在看到他精密的安排之后,更是对他十分佩服,当地的一些将领与守军才开始真正的与他进行合作,而这种合作,很大可能是以性命为约定的。
在地方大军到达之后,就开始对洪都城发起了猛攻,本以为能够轻松的攻占,却发现对方比自己想的要坚韧的多。战斗一直持续了很久,洪都内部的守军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伤亡。其实在几天的战斗中,出现过一个对陈友谅十分有利的机会,就是在他对洪都进攻的过程中,墙壁在刀剑的冲击下,被破开了一个口子。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意外,他立刻下令全军对这一点进行猛冲。眼看即将抵挡不住,守军也终于使用了潜藏已久的武器——火药。
面对着这样大规模杀伤的武器,陈友谅也失去他取胜的最重要的一个机会,而他的对手一边抵抗进攻,一边派人修筑城墙,也总算是守住了这座城池。眼看洪都难以攻占,后方朱元璋又即将率领大军堵住自己最后的退路,权衡之下,他选择了退兵,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去进行那最后的一场对决。在这场大决战中,朱元璋方面能够取胜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还是火药的投入,这种新武器使得当时的战斗局面一下子就倾覆,也彻底的击溃了陈友谅的大军。
不过如果当时洪都真的被攻破,那对于朱元璋方面来说,也就失去了他最大的屏障,在之后的交锋中,必然会落入绝对的下风。所以说,正是洪都方面的成功守城,才成就了最终的明朝。而那位谋略过人的军事天才,在随后的数次大战中,也展现出了自己惊人的领军天赋,多次带领军队取得胜利,为明朝立下了很多的功劳。但也正因为他过于天才,所以性格上难免会非常自负,而这也直接促成了他的身亡。
在击败了这个最大的对手之后,按照惯例,朱元璋应该对表现出众的将士进行封赏,而作为直接奠定了胜利基础的人,朱文正也首当其冲。在朱元璋询问他的时候,他表现的非常大度,不仅表明自己没有权力的欲望,而且还主动要求先对其他人进行封赏。这让朱元璋十分的欣慰,深感自己的这个亲戚是个可用的人才,但其实这只是他在故作自谦,他心中仍旧自负的认为,凭着自己的能力,肯定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封赏。可惜这只是他自己的意愿。朱元璋为了测试一下朱文正的城府,并没有给到他相应的赏赐,没有得到好位置的他,非常不甘心自己屈居于别人之下,于是选择了勾结敌人,不久之后就被人揭发,然后被朱元璋软禁于宫中,郁闷而终。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养子,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为大明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在众多养子之中,名气和功勋最大的还要数西平侯沐英。
虽然朱元璋晚年清除了不少开国功臣,但是自始至终十分信赖沐英,不仅赐予他丹书铁券,还让他手握重兵镇守云南,并在其死后追封他为黔宁王。
元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弄得民不聊生。所以,沐英自出生之日起,便领略到生存的不易与生活的艰难。
小小的沐英还没来得及享受父母的疼爱,便接连遭遇父亲早逝、流离失所、母亲罹难的厄运,于八岁那年成为一名逃难的孤儿。
幸运的是,沐英在濠州遇见了朱元璋,并有幸被他收为养子。当时朱元璋和马氏刚结婚不久,两人还没有自己的孩子。
从此沐英改姓朱,和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一起长大。即使后来朱元璋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夫妇二人对沐英依旧视如己出。
在朱元璋和马氏的悉心栽培下,沐英能文能武,他自12岁便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18岁时开始在军中担任要职。
沐英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与信任,在进攻福建时立下大功,他率军破分水关,略崇安,又破闵溪十八寨,俘虏冯谷保。朱元璋大喜过望,让沐英改回自己原本的姓氏。
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一跃成为皇帝养子的沐英,依旧勤勤恳恳,为朱元璋和大明征战大半生,屡建奇功。
在大都督府任职时,他处事果断;征战吐蕃,他和邓愈联手将敌军打到昆仑山;进军西番,他一举俘虏两万余人;出兵和林,他擒获元朝国公脱火赤;随徐达北征,他攻克全宁四部。
刚北征还朝没多久,沐英再次披甲上阵随傅友德、蓝玉挥师南下,他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平定云南。后来,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而沐英则被朱元璋赋予新的使命——镇守云南。
只要朱元璋一声令下,沐英总会不辞劳苦,不顾生命危险,身先士卒。沐英这么做,不仅是身为养子,报答朱元璋的抚育之恩;也是身为臣子,为君分忧为国尽忠。
真心换真心,朱元璋对沐英也格外厚爱。早在洪武十年,朱元璋就将沐英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并且赐予他丹书铁券。
沐英将人生最后十年都奉献给了云南,他数次平定叛乱,大力发展屯田,疏通河道,开发盐井,增设府州县学。使得云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
沐英呕心沥血,不仅赢得百姓的敬重与爱戴,也获得朱元璋的认可与褒奖。
洪武二十二年冬,沐英进京谒见天子,朱元璋不仅在奉天殿赐宴,赏赐其钱财,还亲口对他说:“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
可惜,一代名将沐英在洪武二十五年便病逝了,年仅48岁。朱元璋命人将沐英的灵柩运回南京安葬,追封他为黔宁王,谥号昭靖,并且让他的长子沐春继续镇守云南。
沐英之所以这么快病逝,跟太子朱标之死有很大关系。因为沐英此人极重感情,当他得知如同亲弟弟的朱标去世,便伤心过度而病倒。而在马皇后去世时,沐英就曾哭到呕血。
从洪武十六年到崇祯十七年,沐氏子孙一直奉皇命镇守云南,前后长达260余年。大明亡国后,沐英的第十一世孙沐天波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来到缅甸,死于咒水之难,此后再无黔国公。
胡大海是明朝将领,跟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属于开国功臣,死后被追封越国公,谥武庄。那么历史上胡大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高大威猛、络腮胡、不拘小节、气力惊人、才智过人、大手大脚”的一个人,这个是根据历史记载的内容进行的整体描述,据说胡大海没读过书,不识字,但是用兵如神,他也有自己的人生格言:“不杀人、不掠夺妇女、不焚烧房屋”,这就是胡大海带兵大战最基本的原则,所以只要他经过的地方,很多百姓都会跟随他,士兵也愿意听他调遣,为他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
胡大海这个人,在民间非常有名,知名度跟程咬金、牛皋、孟良差不多。之所以这么有名,主要得益于评书《大明英烈》。在评书里,他就是个大活宝,武艺稀松平常二百五,但是嘴上特别能白活,经常在关键时刻,逢凶化吉,出其不意立下大功,是员福将。观众特别喜欢这样的人物,他们就是评书的书胆。
其实,历史上的胡大海可不是这样的人,他是真有本事。胡大海是泗州虹县人,很早就跟随朱元璋起义,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他没什么文化,但是气度过人,治军严格,手下的将士们都很崇敬他。因为他作战勇敢,战功赫赫,被封为枢密院事。
在评书里,胡大海是个老寿星,但在历史上死得很早,也很惨。胡大海在攻下严州后,收降了蒋英、刘震和李福。但他们并不是真心投降,不久又密谋叛乱。1362年二月,他们设下圈套,把胡大海骗来。蒋英先派一个人跪在胡大海的马前告蒋英的状,自己趁胡大海没注意,拿出藏在袖子中的槌子,突然袭击,猛打胡大海的头部,胡大海倒地而死。他活了多大岁数,历史上没记载,应该不到四十岁,正值壮年。对于他的死,朱元璋很心疼,后来蒋英等人被抓住后,统统杀掉,为胡大海报仇雪恨。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为他画了肖像,供奉在功臣庙,排名第七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8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朝击败匈奴第一人,最后悄然辞官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