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皇后是一位集才、色、识、胆全面的女子,在处理明世宗险些被宫女勒死的事件的时候,表现出的机智和才华,更是让明世宗更加宠幸于她。
那为什么在方皇后所住的坤宁宫突然着火的时候,明世宗却未让人去救火,以致于方皇后被活活烧死呢?
明世宗朱厚熜有三位皇后,分别是孝洁皇后陈氏、废后张氏还有就是孝烈皇后方氏。
明世宗对道术仙丹长寿是异常着迷的。有的道士,为了迎合了明世宗的心意,给他传授了一个长寿的秘方。
就是采集甘露。采集甘露是一个苦差事,宫女们在每天的黎明,需要手持玉杯,右手拿着玉簪,并且必须在已经洗净的树木枝上采集甘露。
天还没有明,宫女们就需要早起,由于早上天亮风冷,而且立在凉风习习的花木从中,加上宫女身体本来就很单薄和虚弱,这样天长日久,有很多的宫女就病倒了。
对于明世宗这种荒唐德尔做法,宫女的心中的怨怒之气逐渐加深。
王宁嫔相貌长得一般,但是她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对圣意揣测至深,而且还善于迎合,对明世宗酷爱的青词,也是能熟记于心。因此,王宁嫔 得到了明世宗的爱惜。
曹端妃长相美艳动人,由于明世宗对女色很是贪婪,加上曹端妃淫媚明世宗,渐渐取得了明世宗的欢心,于是就得到了明世宗的专宠。
由于曹端妃得到了明世宗的宠爱,便日益变得不可一世。
对于刚刚得宠而又失宠的王宁嫔,对她是恨之入骨,而且在背后骂她是狐狸精。不想,王宁嫔的这番话传到了曹端妃的耳朵里。曹端妃便到明世宗哪里哭诉,说了王宁嫔许多的坏话。
明世宗听了以后,自然是大怒,将王宁嫔当场裸笞,打得是遍体鳞伤,痛苦哀号不已,如果以后再有什么怨言,便杀无赦。
于是王宁嫔加入到采集甘露的宫女中,相同的遭遇,让她结识了杨金英、邢翠莲两位宫女,她们三人是惺惺相惜,而且对明世宗的怨恨也是一天天加深。
严嵩的私党赵文华,摸准了明世宗的心意,为了邀宠,便假造了一只五色龟,进献给世宗,并说这是千年的灵物。
世宗信以为真,龙岩大悦,并吩咐将这支五色的瑞龟养在御苑池中,并且命令采露的杨金英、邢翠莲负责照管。
没过几天,当她们看到五色龟死于池中的时候,顿时慌了手脚。
为此,她们急忙想王宁嫔求教。
她们三人知道,五色瑞龟死于池中,以明世宗的脾性,定当是立斩不赦的。当想到了这些,她们三人心也变得平静了。
于是她们三个人筹划了一番,虽然是惊险万分,但也是不妨一试,于是她们三个人,横下心来,决定执行其中的计划。
一天,明世宗到曹端妃府中饮酒作乐,黎明时候,便沉沉地睡去。
趁明世宗熟睡的时候,王宁嫔、杨金英、邢翠莲便依计行事,她们三人悄悄的潜入房中,暗藏绳带,企图勒死明世宗,但遗憾的是杨金英将绳套打成了死结,结果因做事不周,加上叛徒的出卖,致使计划功败垂成。
当方皇后听到明世宗遇险的消息后,便带人匆匆飞奔端妃的寝宫。当方皇后埋入室内的时候,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皇上被绳子拴在床栏上,头发蓬乱,而且胯间鲜血淋漓,奄奄一息。
方皇后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穷追主谋。
王宁嫔最终被揪了出来,她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便把她平日最痛恨的人,一一都牵连进来了,尤其是死咬曹端妃。
于是,方皇后颁布命令,将曹端妃、王宁嫔、杨金英等二十余人,全部凌迟处死。
当明世宗康复以后,感念方皇后救驾有功,对她更加的宠幸了。
当明世宗详细地查问了全案的经过以后,并且也知道了曹端妃是冤死的,加上明世宗时常的怀念端妃,明世宗认为方皇后是嫉妒所致,故意借机杀死了曹端妃。于是对曹皇后的感激,渐渐变成了仇恨。
在嘉靖二十六年,方皇后所住的坤宁宫突然失火,而且火势很猛。
当时明世宗就住在坤宁宫左侧的万寿宫,看着汹汹的火焰,明世宗明知道方皇后就住在其内,却不让人去救火,还说烧了旧宫,可以再造一座新宫。
就这样方皇后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同时也成为了明宫的一大疑案。
因为嘉靖帝生性其实暴躁,不允许妃子有一点点的反抗,三位皇后就是因为发了一下脾气,说了几句抱怨的话,就被嘉靖帝害死了,可见,她们作为嘉靖帝的妃子,也是可怜之人啊。
第一位皇后是陈莲,她出生在书香门第,温柔而且又贤惠,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嘉靖帝对她是挺满意的,但是就因为她发了一下火,就被踹死了。那个时候,本来陈莲跟嘉靖帝关系是很好的,而且陈莲怀孕了,但是就是因为在一次的交谈中,嘉靖帝摸了一下妃子张顺妃的手,顿时陈莲很生气,就摔了杯子,很生气就走了,嘉靖帝简直比她更生气,上去就是一脚,直接把陈莲踹流产了,就这样,陈莲就死了。
第二位就是张顺妃啦,本来她就见证了陈皇后是怎么死的,所以小心谨慎,但是还是因为一句抱怨的话,被嘉靖帝用鞭子抽死了。那时候嘉靖帝非常喜欢道术,所以就经常组织后宫的妃子还有宫女穿上道袍,来举行各种的祭祀活动,张皇后呢,也是一时的挑剔了吧,就嫌弃了一下嘉靖帝给她的道袍,发了几句牢骚,抱怨了一下,没想到的是,抱怨的话就这样传到了嘉靖帝耳中,惹得嘉靖帝很生气,就把她给抽死了。
第三位皇后是方妃,她是因为害死了嘉靖帝喜欢的端妃,宫内着火,嘉靖帝不让人去救她,然后她才被活活烧死的。端妃是嘉靖帝后来非常喜欢的一位妃子,但是方妃却陷害她,把她害死了,那天,方妃的寝宫也不知道为什么着火了,宫里面的人去灭火,但是被嘉靖帝阻止了,所以方妃就这样被烧死了。
我觉得,作为嘉靖帝的妃子真的挺可怜的,嘉靖帝脾气太暴躁了,连怀孕的陈皇后都能一脚踹死,可想而知,他是有多狠心了。
宫女在一般人的眼中是柔弱、地位低下的一群人,但在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宫女行刺皇帝的事件,史书记载下来最为重大的就这么一件,这就是发生在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壬寅宫变。
之所以称为壬寅宫变,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事件发生的这一年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治下的壬寅年,壬寅在干支中排名第39。
二是这一事件是发生在皇宫之中,关于皇帝的私秘之事,所以称为宫变。
任何人看到这一事件,都有一个大大的疑问,宫女为何要刺杀皇帝?要知道刺杀皇帝这事是封建社会最重的罪行,没有之一,处罚也是最严重的,不仅本人要受到严重的处罚,而且还要连累自己的家人及族人一起受罚。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次事件暴露后,参与刺杀皇帝的16名宫女全部被处于凌迟的刑罚,凌迟就是俗称的“千刀万剐”,侩子手在行刑时,是一刀一刀来割肉的,又不会让人立即死去,把一个大活人活活地割死,犯人眼睁睁地看着被一刀刀割死而无能为力,可见处罚之残酷。
反过来说,就算宫女们行刺皇帝成功了,杀死了嘉靖皇帝,她们又能怎么样呢?在封建王朝的体系之下,宫女们到最后还是免不了一死,成功也是死,失败也是死,宫女们为何一心求死?她们就这么恨嘉靖皇帝吗?
这就得从嘉靖皇帝开始说起,嘉靖皇帝是湖北钟祥人,因为他的堂兄明武宗朱厚照29岁去世,而且还没有儿子,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以及血缘亲近的关系,当时在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世袭兴王的朱厚熜被选为皇帝,于是作为藩王的朱厚熜就成为明朝的第11任皇帝。
朱厚熜就是明世宗,也称为嘉靖皇帝,他15岁即位为皇帝,在位45年,嘉靖皇帝跟唐玄宗有点像,都是前半生英明神武,后半生昏庸糊涂,嘉靖皇帝更是少年老年,15岁就跟一大帮朝臣争议礼仪问题,这也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大礼仪事件,由于嘉靖的立场坚定、手腕强硬,一大帮六七十岁的老臣都败下阵来。
嘉靖皇帝上任之初,勤于政事、革新政治、打击宦官、提拔贤才,涌现出海瑞、赵贞吉、严世蕃、谭纶、胡宗宪等名臣,并且在他执政的前20余年的时间,明朝的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经济发达,出现了一个小治世,这就是嘉靖中兴。
但是,人是会变得,到了后期,嘉靖皇帝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疏于政事、不理朝政、迷信道士、沉迷长生、重用小人,尤其是嘉靖皇帝盲目宠信任道士,沉迷于长生不老,做了很多胡作非为的事。
一、嘉靖皇帝生性狂躁,对待宫女随意打杀,经常无故杀人。史书中记载明世宗性格狂躁,所谓的狂躁就是一旦有人不合皇帝心意,甚至在无缘无故的时候,嘉靖皇帝就会突然大发脾气,直接就杀了宫中的人,因此宫中的人非常害怕皇帝,担心自己一言不合就被杀。
根据朝鲜史书《李朝实录》的记载,只要宫女有一点过失,嘉靖皇帝就动用棍棒殴打,因此而被打死的人有200多人,要知道当时整个皇宫中的宫女也不过只有一千余人,被皇帝打死的人就是200多人,差不多是五分之一的比率,你说宫女怕不怕皇帝?
二、嘉靖皇帝迷信方士、崇尚道教。为了修炼长生不老神丹,嘉靖皇帝残酷折磨宫女。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打击佛教的,而到了迷恋的地步,只要是皇帝有些见识的,都会知道长生不老根本就是骗人的,几千年历史走过来,没有一个皇帝是长生不死的,但是嘉靖皇帝偏偏迷恋这个。
为了修炼长生不老神丹,嘉靖皇帝干了一件很坏的事,就是征召十三四岁的年轻宫女,必须是未婚的处女,然后采取这些宫女的经血来炼制丹药,如果仅仅是这倒也没有什么,嘉靖皇帝还规定在采集经血期间,所有的宫女都不能吃饭,只能吃桑叶、喝露水。
十三四岁的小宫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来一次经血就不能吃饭,那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不能吃饭,长期以往对宫女的身体是一个摧残。
三、嘉靖皇帝生性凉薄。嘉靖皇帝一生有四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是孝洁肃皇后陈氏,这是嘉靖皇帝的原配,陈皇后因为难产流血而死,嘉靖皇帝不仅没有同情,反而给了皇后一个恶谥“灵”,后来迫于压力改了谥号。
第二个皇后是张皇后,张皇后在陈皇后去世后被立为皇后,只当了6年皇后,就被废除皇后之位,原因不详,后来张皇后死于冷宫,连谥号都没有。
嘉靖皇帝的第三个皇后是孝烈皇后方氏,张皇后被废后,方氏成为皇后,壬寅宫变中,处理行刺皇帝的宫女,就是方皇后做的决定,同时壬寅宫变中,有一个叫张金莲的宫女向方皇后告密,还是方皇后带人来救了嘉靖皇帝。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皇宫中起火,中宫向皇帝报告 ,请求救火,结果嘉靖皇帝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不同意救火,然后方皇后就在大火中去世,方皇后去世后,嘉靖皇帝对她厚葬,并以原配皇后身份下葬,嘉靖皇帝这种做法着实让人看不懂,对待自己的皇后如此生性凉薄。
嘉靖皇帝的第四个皇后是孝恪皇后杜氏,方皇后去世后,杜氏成为皇帝,杜氏还给嘉靖生了个儿子朱载坖,就是下一代皇帝明穆宗,杜皇后40岁就去世了,大臣请求让朱载坖给他的母亲守孝三年,嘉靖皇帝又不允许。
你看看嘉靖皇帝对待他自己的四个皇后是什么态度,这就叫生性凉薄,他根本就不在乎皇后的死活,连皇后都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居于底层的宫女了。
所以,在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发生了壬寅宫变,根据史书的记载,共有16名宫女参与了此次宫变,分别是:
杨金英、苏川药、杨莲香、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香、黄秀莲、黄玉莲、尹翠香、王槐香、张金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
此外还包括一个嫔和一个妃,分别是王宁嫔和曹端妃,事件的起由是嘉靖皇帝到曹端妃处过夜,并且留宿曹端妃处,然后就睡着了,之后杨金英联合十几个宫女趁皇帝睡着了,用一根细料仪仗花绳,套在皇帝的肚子上,几个宫女负责按住皇帝,另外几个宫女就负责拉紧绳子,还有人掐住皇帝的肚子,用布团堵塞皇帝的嘴巴,就这样一场宫女行刺皇帝的宫变就这样发生了。
可能是因为宫女紧张,套住皇帝肚子的绳子因为被打了死结,怎么也扼不死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就有意志不坚定的宫女害怕了,于是一个叫张金莲的宫女就逃了出去,把这事报告了方皇后,方皇后就带人来救了嘉靖皇帝,事后这个叫张金莲的宫女仍然被杀。
这些宫女为什么要行刺皇帝呢?
这次行刺的行为应该是一种有预谋的临时计划,宫女们应该一直有行刺皇帝的念头,但是没有机会,嘉靖皇帝到曹端妃处过夜,给了宫女们一次机会,于是临时组织起来,可能是皇帝刚过来,宫女们就在打主意了,这些宫女应该大多数是在曹端妃处侍奉的宫女,所以最终连累了曹端妃。
宫女行刺皇帝,这是抱着必死的心态,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嘉靖皇帝的残忍行为,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些宫女的年龄多少,是不是那批十三四岁需要采集经血的宫女也不一定,也许有,也许还有一些年龄大的,可能各个年龄都有,因为都受到了皇帝的迫害,所以不顾性命,要来行刺皇帝,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是一次偶然的行刺行为,却是多年的积怨造成的,能让宫女抱着如此大的仇恨来行刺皇帝,最大的原因就是嘉靖皇帝的变态行为,身为皇帝,对待宫女如此残酷,这是性格使然,嘉靖皇帝对待皇后都是生性凉薄,更不用说宫女了。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的一天夜里,紫禁城内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嘉靖皇帝当晚夜宿在宠爱的妃子端妃曹氏的宫中,宫女杨金英等人乘着皇帝熟睡之时,用绳子勒住他的脖子,想把他勒死,可是匆忙中,宫女们将绳子结成了死扣,没办法勒紧,只是把嘉靖皇帝给弄昏迷过去。这时,有一个宫女认为不能勒死皇帝是因为有神灵的佑护,害怕之中,就偷偷跑出去告诉了方皇后,结果嘉靖皇帝被救下。这一年是农历壬寅年,所以这起凶案又称为“壬寅宫变”。由于涉及皇宫内的隐私,所以明朝统治阶层极力掩盖此事,史书中很少有详细的记载,而在民间则议论纷纷,说法很多,成为明史中又一疑案。
“壬寅宫变”震惊了皇宫上下,人们实在难以想像宫女竟然有如此胆量谋杀皇帝,于是追寻作案动机、擒拿幕后黑手便成为案发后的首要任务。事发之后,杨金英等十六名当晚值班的宫女全部被抓起来,并受到严刑拷打,很快就供出了试图弑君的主谋元凶,宫女们一致指认是宁殡王氏所策划。一个妃子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大案,说到底,根源仍在嘉靖皇帝本人身上。说到这里,就必须简单介绍一下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名朱厚熜(音zong),是武宗朱厚照弟弟兴献王的长子。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朱厚照因为长期的荒淫无度而死,死时仅三十岁,没有留下儿子,于是就在皇太后和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商议下,立朱厚熜为帝,以明年为嘉靖元年,史称明世宗。嘉靖皇帝登极初始也颇有作为,他革除了很多正德年间的弊政,并诛杀了朝中的奸臣钱宁、江彬等,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碰到了少有的圣君,可以大有一番作为。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嘉靖皇帝和大臣们之间就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这就是有名的“大礼议”之争。原来,嘉靖皇帝是以明武宗嗣子的身份当上皇帝的,因此他继承的是武宗的江山和血脉,这是中国封建正统伦理所十分讲究的名分问题。可是,嘉靖皇帝在即位六天之后就变了卦,发下诏旨让大臣们讨论如何才能给自己已故的亲生父亲兴献王封上皇帝的尊号。对于这件事,朝中大臣认为是关系天下的根本问题,所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百官都极力反对,并出现了六十多位大臣联名 *** 的事情,对此皇帝一概残酷对待。事情僵持得不可开交,最后大臣们虽然对抗不过皇帝,但也因此导致君臣之间的不和,此事一直闹腾了二十多年才消停。
经过此事,嘉靖皇帝开始荒于朝政而沉迷于荒淫之事,纵情于女色之中。特别是他继位近十年后,仍没有生下儿子,让他很着急。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个大学士叫张孚敬说什么古时候的天子在立皇后的同时,还要建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这样才会有很多的后代,他向嘉靖皇帝建议说,皇上年富力强,更应该广求淑女,为将来有更多的后代打算。这正对了嘉靖的心意,既可以满足他的 *** ,同时嫔妃多了,生儿子的几率也提高了。所以他就下旨广选天下的淑女,使得后宫佳丽越来越多。只是红颜易老,随着皇帝的喜新厌旧,后宫妃子之间就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这当中,就涉及到了“壬寅宫变”中的几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方皇后。嘉靖皇帝前后共有过三位皇后,第一位皇后陈氏在嘉靖帝还没有即位时就是王妃,只是由于为人性情冷僻、不苟言笑,受到了冷落。有一天陈氏与嘉靖坐在一起,此时陈氏已经怀孕多日,正在闲聊时,有张氏、方氏两个妃子进来,嘉靖对其中的张妃十分喜爱,惹得陈皇后吃醋了,就将杯子投到地上,结果触怒了皇帝,被大加呵斥,一惊之下,陈氏流了产,大病一场死去了。第二位皇后就是那位张氏,陈皇后死后,张氏被立为皇后。后来张氏红颜渐老,皇帝不喜欢了,嘉靖十三年 (153年),明世宗找了个借口废掉了张氏。第三位就是方皇后,她与前两位皇后一样都没有生育。可以想见,随着岁月的流逝,嘉靖皇帝很快对方皇后也渐渐厌倦起来,这很自然就会引起方皇后对其他妃子的怨恨。第二个女人则是事变的主谋宁嫔王氏,王氏后来曾为嘉靖帝生了一个儿子,按惯例,她应该由嫔晋为妃,但不知为什么,没有受到晋封。因此有人在分析此案的起因时提出,王氏就是由此而心怀不满,才策划谋害皇帝的。第三个女人,则是受“壬寅宫变”牵累的端妃曹氏,她长得非常美丽,深受嘉靖皇帝的宠爱。可以说,自从有了端妃,皇帝就连每天的早朝也不上了,整日在后宫与端妃饮酒狎欢。而端妃因受皇帝的独宠而和王氏产生过冲突,受到了王氏的嫉恨。
所以,当王氏被招供出来之后,出于嫉妒端妃,王氏便将她也拖下水,硬说端妃是此事的同谋。而事件发生后,嘉靖皇帝本人一直处于昏迷之中,宫中的事务都由方皇后处理,于是方皇后就代替皇帝下令,将一贯与自己不和的端妃还有王氏等二十余人统统处以凌迟。据说在临刑的时候,端妃曾经大声呼喊冤枉,骂王氏诬陷自己,而王氏知道自己必死,因此冷冷地说:“当初你在皇帝面前 *** 我,今天你也得到了报应,我总算出了口气,让你也不得好死。”
事情过了一个月后,嘉靖皇帝才醒了过来。醒后他第一个要找的人就是端妃,谁知已经被方皇后处死了。起初,人死不能复生,嘉靖皇帝也就没有多想,以方皇后救驾有功,封其父亲为平安伯,并且从此后对方皇后非常敬重。可是,嘉靖皇帝终究念念不忘端妃的好,开始疑心起来,不相信端妃会害自己,因为她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一段时日后,嘉靖皇帝向身边的侍卫询问端妃受刑的情节,侍卫就把端妃临死前与王氏的对话说了出来,他才知道原来端妃是冤枉的,就更加怀念端妃,并痛恨方皇后,从此就很少接触皇后。再后来,皇帝又有了新宠,方皇后的处境就更加不堪了。
“壬寅宫变”五年之后的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的一天,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突然失火,嘉靖皇帝眼看着大火越来越猛烈,却迟迟不命人去救火,并说宫殿烧了可以再重新建起来,结果方皇后被活活烧死。据近代史学家分析,正是嘉靖皇帝让人放的火,原因自然是要给端妃报仇,但因皇后没有明显过失,不能光明正大地废掉她,就只好出此下策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后世史家们对“壬寅宫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持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王氏主谋加害皇帝的说法,就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王氏没有理由指使宫女们杀死嘉靖帝,因为作为一个生有皇子的妃嫔,为了争宠而冒这么大的风险,是没有必要的,而十几位宫女为争宠而不顾生死谋害皇帝,这种可能性也不大。
于是有人提出,“壬寅宫变”的发生是由于嘉靖帝为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酷虐宫女所致。因为嘉靖皇帝十分嗜好修道,自号“天池钓叟”,每日不是与后宫的美女鬼混,就是与道士混在一起炼丹求仙。当时,南阳有一个方士叫梁高辅,自称有养生的法术,道士陶仲文将他介绍给了嘉靖皇帝。梁高辅入宫后就教皇帝如何炼制 *** ,制作 *** 的方法十分残忍,据说要用七七四十九个童女初潮的经血精心炼制成丸,服后一夜可御十女。嘉靖皇帝大喜,立刻按照道士的话去炼制这种药丸,为此,曾先后从全国征选了一千多名八至十四岁的 *** 进宫供其炼制 *** 。在“壬寅宫变”前的两年中,宫内炼丹之风达到了极点,为了采得足够的炼丹原料,皇帝强迫宫女们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造成失血过多甚至血崩,许多人因此丧命。此外,为了防止泄漏炼药的秘密,甚至残忍地将取过血的宫女杀死灭口。所以后来有人推测,杨金英等宫女正是由于亲眼目睹宫女们饱经残害,自知这种灾难早晚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才决定拼死一搏的。还有人则认为此次宫变很有可能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果,因为“大礼议”之争刚刚才以嘉靖帝的胜利宣告结束,就发生了“壬寅宫变”,因此,不排除这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利用妃嫔意图除掉嘉靖帝。
嘉靖皇帝,在明朝历史上,如果只说是奇葩皇帝,恐怕还根本不够,因为嘉靖虽然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却能够掌控朝局,这绝对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办到的。然而据说嘉靖皇帝的三任皇后,最终她们的死都和嘉靖帝有很大的关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说真的是嘉靖害死了自己的三个皇后吗,他为什么要害死她们?嘉靖帝杀掉皇后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事情导致的这样的结局呢?三位皇后的死到底是巧合还是真的是嘉靖的授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嘉靖元年(1522年)的时候,16岁的明世宗朱厚熜继承大统,选中元城县教授陈万年的女儿为皇后。大婚之后,嘉靖帝很宠陈皇后,过了几年好日子。但嘉靖帝喜新厌旧,很快就迷恋上了一位宫女,再也不去陈皇后的寝宫。陈皇后很嫉妒,就派人重贿嘉靖帝一个言听计从的道士,道士花言巧语说动了世宗的心,说是皇帝尚无子嗣,应对陈皇后多施雨泽,才能诞生贵子。于是,嘉靖帝与陈皇后言归于好,陈皇后果然怀孕。但正当夫妻二人议论未来孩子性别问题之时,嘉靖帝却对宫中新来的两个宫女大为赞赏,动手动脚。陈皇后不由妒火心中烧,把一个宫女推到在地,并对皇帝说:“请陛下今后要自重,你当着我的面这样做,我可受不了。”妄自尊大的嘉靖帝哪里受得了这个,盛怒之下,竟抬起脚来向陈皇后腹部猛踢,致使陈皇后流产而死。嘉靖帝踢死结发妻子却一点不知后悔,对她的丧葬草草了事,不准埋入自己的陵寝。临死还留下遗言,不让子孙把陈皇后同他合葬。
陈皇后(1508年-1528年),北直隶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明世宗朱厚熜第一任皇后,父亲是当地的秀才陈万言。
嘉靖元年(1522年),陈氏姿色美丽,选美入宫,九月册立为皇后。世宗性格严厉。嘉靖七年春,世宗与陈皇后同坐,张妃和文妃进茗,世宗循视其手。陈皇后恚怒,投杯起立。世宗勃然大怒。陈皇后惊悸,当时身怀有孕,未能保住孩子,就此流产。流产后陈皇后重病,数月不愈。嘉靖帝令其迁出坤宁宫,并准备把她的皇后之位废掉(杨一清在其所著的《密谕录》中记有世宗和杨一清等讨论废后一事的全过程),与杨一清等大臣商议,考虑到陈皇后已经病危,废弃有碍名声,才未实施。
十月,陈皇后病死,谥曰悼灵皇后,葬礼从杀,葬于安葬皇贵妃、皇太子的天寿山的袄儿峪。出葬之日,梓宫出王门,百官一日临。给事中王汝梅谏劝,世宗还在气头上,不听。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改谥,当时世宗的怒气早没了,于是改谥为孝洁皇后。
明穆宗即位,礼臣上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明世宗)元配,应该合葬祔庙。若遵遗制祔孝烈(世宗遗旨想让方皇后祔庙),则舍元配也,若同祔,则二后也。大行皇帝升祔时,宜奉孝洁配,迁葬永陵,孝烈主宜别祀。”穆宗从之。隆庆元年二月,上尊谥曰孝洁恭懿慈睿安庄相天翊圣肃皇后,合葬,祔太庙。
嘉靖元年(1522年)张氏姿色美丽,肌肤白皙,选美入宫,九月册封为顺妃。嘉靖七年,因嘉靖帝在喝茶时偶尔循视顺妃的手,怀孕的陈皇后见之大怒,投杯起立。嘉靖帝见状也大怒,陈皇后因惊流产,因此病死。三个半月后,嘉靖帝立张顺妃为皇后。
是时,世宗追古礼,令皇后率嫔御在北郊亲手喂蚕,又命皇后率六宫听讲章圣《女训》于宫中。嘉靖十三年正月初六,废张皇后,改居别宫。张皇后被废可能是因为忤逆皇帝。《实录》所引诏书为:
上谕礼部曰:朕惟阴所以相阳,若地之承天者也。夫为妻纲,妇道曰敬顺而已矣。元配既早失,乃因助祀不可无人,列御不可无统,遂推张氏为皇后。恩礼之所加遇,时甚近。乃多不思顺,不敬不逊屡者,正以恩待。昨又侮肆不悛,视朕若何。如此之妇,焉克承乾?今退闻退所,收其皇后册宝,天下并停笺,如敕奉行。
张皇后被废史书上没有记载原因,但有一说为:与嘉靖帝关系恶劣的皇伯母皇太后张氏(明孝宗之妻)请托张皇后为其弟说情,张皇后因此触怒嘉靖帝,因而被废。嘉靖十五年闰月十二月(1537年),张氏薨,年约30岁左右,葬于金山,丧葬仪礼皆比同明宣宗的胡废后。
嘉靖皇帝竟然害死了自己的三位皇后,真是禽兽不如。后来经过了“壬寅宫变”,虽然没被杀,他也被吓得半死,从此就躲在西苑里,开始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整整二十多年都不敢回大内,完全置朝政于不顾。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的时候,嘉靖皇帝驾崩了,终年60岁。
方皇后(1516年-1547年),南直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明世宗嘉靖帝第三位皇后。
嘉靖十三年,张皇后被废,方氏被立为皇后,沈氏封为宸妃,阎氏为丽妃。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宫女杨金英等人因为炼丹药一事刺杀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全依赖方皇后才没有受害。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孝烈方皇后去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揭秘,嘉靖帝为何依赖孝烈方皇后
下一篇: 氏族社会,人类最初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