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末的北方诸省,北京远不如南京,长城成废墟

众妙之门 2023-07-01 12:50:56

明末的北方诸省,北京远不如南京,长城成废墟

通过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的记载,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角度来看到明朝末期中国人的生活。在他的记载中,明朝北方诸省尤其是北京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北方逐渐失去中心的作用,且经济普遍不如南方。

明末的北方省只有六个,分别是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北京和辽东。

河南在影响力上仍然是当时中国的中心,但是这个中心正在没落,给曾德昭唯一留下的印象是水果很便宜,而且质量上等。

 

陕西在明末已经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省份,盛产小麦、大麦、玉米、羊毛和麝香。虽然缺水,但是陕西仍然以河流闻名,这是因为河流中的砂金含量丰富,因为当时明朝明令禁止民间开采金矿,所以形形色色的人去陕西淘金,形成了中国版的狂野西部。陕西还是丝绸之路的贸易汇集地, 这让陕西在北方是最早兴盛起来的省份,但是阿拉伯和西域地区的环境恶劣且匪盗众多,让这条丝绸之路变得岌岌可危,远没有南方沿海省份兴盛。(甘肃当时并入陕西)

 

山西因为多山且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且主要以玉米为主,不过山西盛产葡萄,可以用葡萄酿酒。山西还是最早利用地热资源的地区,利用“火井”上开的小口就足够日常生活做饭用。另外在明末山西煤的使用已经很普遍,比起欧洲产的煤,山西煤不仅煤块大,还易于燃烧,火力持久。

山东在明末是全国最糟糕的省份,齐鲁大地连年遭灾,尤其是蝗灾最为严重,让山东遍地是饥荒。在1616年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的价钱还没有一条狗贵。由于当时山东的主业是畜牧业,因此经济很不发达,远比不上其他省份。

 

北京作为明朝的首都在实质上首先是一个军事中心,然后才是政治中心,曾德昭评价北京人“不如一般北方人机敏,但是更善于劳作和打仗”。当时的北京没有南京的气派,地方也没有南京大,但是人口并不少,人口官员和官兵居多。北京不像南方乘轿子,北方官员是必须骑马的,可笑的是很多文官骑术不行,必须得在两边配随从防止他们从马上摔下来。

北京的天气寒冷,比同纬度的欧洲要冷的多,所以冬天水面冻的很结实,即使是马车都能安全的在上面通过(现在的北京应该远没有以前冷)。当时北京的火炕技术发达,曾德昭认为中国的取暖设施比欧洲好的多,消耗原料少,寒冷的冬天也能保证屋里温暖如春,甚至可以让树木提早开花。

辽东是明朝的极北之地最知名的特产便是人参,人参的价钱是它重量两倍的银子。辽东也是明长城的所在地,但是曾德昭认为明长城名不副实,尽管它长达900英里,但是防御能力有限,起不到阻止蒙古人进攻的作用,并且明末的时候长城已经被东北的各民族毁坏的差不多了,长城更像是一座废墟。

如果明朝的首都一直是南京会怎样?

导读:如果明成祖朱棣没有迁都北京的话,可能大明王朝会在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等方面发生重大的改变。与之相对的是明朝历史上土木堡之变、京城保卫战也许不会出现,但是大明王朝大概率不会持续200多年的国祚,更大的可能会成为偏安江南的南明政权。纸醉金迷的江南让大明帝王恐怕再也没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血性;即便是江南再富庶、经济再发达,在以文驭武政策下也许明朝不过是重复南宋的悲歌罢了。依照历史上南明君臣的成色,也许最终还不如南宋崖山之战的悲壮。

作为雄才伟略的淮右猛虎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后并没有甘心定都南京,所以曾经派太子朱标考察长安、洛阳等迁都的备选地。起初之所以暂时建都南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和其他王朝建都长安一样,作为崛起江南的淮西军事集团在当时尚未统一时自然要把都城建立在自己地盘范围内。2、经过长期开发江南已经非常繁荣,加上水陆两系的便利几朝古都南京自然纳入视野。3、所谓?江南佳丽地 金陵帝王州?,在我国三大龙脉占据显著位置的南京在封建社会自然具备天子气。在明成祖朱棣继位后无论什么原因最终还是决定迁都北京,如果大明始终没有迁都我们推测一下给明朝带来的巨大变化:

经济层面:没有迁都北京的带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会更慢,明朝也许会把更多的关注度放到南方;都城在南京,出于对倭寇的防范也许禁海政策会更严格

在大明王朝之前,定都南京的都是割据政权。所以朱元璋也感到忌讳打算选择开封、长安、洛阳等地。可见选择的大部分城市都在北方,也就是说相对于庞大的大明帝国而言南京太偏南了。经过长年的开发江南早就成为了王朝的经济重心,如果始终定都南京北方经济的发展堪忧。南京作为帝都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区域发展的带动是不可估量的,相对而言对于北方人才的吸引也是天然存在的。大明王朝的北方本就不如南方富庶,如果加上帝都的不断虹吸作用导致北方人才和资金的不断流失,北方经济发展会更加缓慢。久而久之明朝肯定会更加重视富庶的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北方会更加得不到关注。如同魏孝文帝迁都后造成贫瘠北方和富庶的新都洛阳贵族的尖锐对立,在北魏甚至引发了导致北魏灭亡的六镇大起义。明朝也许不会出现的对峙,但是明朝北方老百姓过不上更好的日子恐怕也不利于明朝的统治。尤

明朝实行禁海政策初期是为了维持统治的稳定,中后期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南京距离海洋很近、对从海上威胁更加敏感,所以如果没有迁都的明朝可能对于禁海政策执行的更加彻底和严格。

军事国防层面:都城不再北京就没有了面对北方威胁的切肤之痛的直观感受,没有了重金打造的九边重镇一旦被突破长城,一马平川的北方无法阻挡北方威胁的进攻

明粉对明朝帝王的气节是十分佩服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果没有迁都北京何谈天子守国门,南京距离北部边境上千公里天子怎么守?由于距离北部边境远,明朝的决策层对于蒙古的威胁没有直观的切肤之痛。因此还能否出台重金打造九边重镇防御蒙古的政策还未可知,那么对北方的投入减少肯定会影响北部的国防。没有九边重镇蒙古突破长城将会更加容易,一旦突破长城明军如何在一马平川的华北阻挡着蒙古铁骑?一旦蒙古各部越过长城,东北的奴儿干都司与华北链接的辽西走廊就被轻易切断。也许没有经过重大打击的蒙古各部会逐渐蚕食北方,大明失去东北和华北后也许会和蒙古形成划江而治也未可知。

政治层面:婉约江南容易让人丧失斗志,以文驭武的政策让大明更加孱弱;即便是经济发达、开放海洋贸易带来丰厚收益,也不过是重复南宋的悲歌而已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王朝要时刻遭遇一定的苦难才会更加坚韧顽强,一直定都南京的大明很容易让婉约的江南瓦解斗志;形成?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的声色犬马的局面。当时候虽然不会发生土木堡之变和京城保卫战,但是国防政策的收敛必然造成文官的壮大。文官主导以文驭武的局面必然会出现,重现?东华门唱名好男儿?的鄙视链条。这样的大明王朝即便是经济再发达,甚至催生出强大的海洋贸易又能如何?没有强大的军事和国防保护的富庶国家,只能是他人觊觎垂涎的对象。如同南宋一样富庶最终一样被吞并,就是不知道到时候大明的君臣的气节会不会像南宋崖山海战一样悲壮。没有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传统,坚持不迁都的明朝末代君臣是否有自杀殉国的崇祯皇帝一样的气节就很难说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7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