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考古学界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而黄拙吾干尸就是其中一个,黄卓吾在历史上记载少之又少,一个清朝宪大夫死后的居然穿着龙袍,黄拙吾真的是废太子胤礽吗,接下来就和放肆吧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黄卓吾真的是废太子胤礽吗。
黄拙吾疑似废太子胤礽
黄拙吾废太子胤礽是起源于黄拙吾干尸被发现时身上穿着一套青色龙袍,龙袍在古代时是皇帝的象征,故事赵匡胤就是因龙袍被逼起义的,所以说黄拙吾干尸上的龙袍就让黄拙吾的身份成谜。
在历史古籍上,关于黄拙吾这个人的记载是少之又少,所以就有人怀疑黄拙吾是康熙皇帝废黜的太子胤礽,而黄卓吾干尸跟胤礽有七大吻合之处。
黄拙吾干尸上的七大秘密
1、年龄
专家复原后的黄拙吾干尸体死亡年龄为50岁左右,而据史料记载,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时年51岁。尸体随葬的康熙通宝恰好说明了雍正二年时雍正钱币尚未完全普及,也说明了对其父亲康熙皇帝的怀念。
2、名字
史料记载,胤礽在康熙十四年和康熙四十八年两次被册立为太子,又两次被废黜。“黄拙吾” ,“黄”隐喻为“皇”,“拙”隐喻为“黜”,“皇黜吾”就是“被皇帝废黜了的我”或是“我已经被废黜了当皇帝的资格”。
3、龙袍
据史料记载,胤礽是最被康熙宠爱的儿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已经被册立为太子,然后之后因为他屡屡犯错才使得康熙皇帝两次废黜他的太子之位,在清朝,太子册立之时就已经制好龙袍,因此在雍正让黄拙吾死后下葬穿着和陪葬龙袍并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顺便也可以体现雍正皇帝的亲情观念和大度之心。
4、武服
黄拙吾干尸最外层罩着的一品武将的朝服是因为胤礽被废黜后没有任何头衔,尸体不能直接穿着龙袍下葬,又没有任何王爷的头衔,所以只好在外面套上一件武将的补服用于遮盖。
5、发型
胤礽是被废黜的太子,康熙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彻底失去了皇帝的宠爱,雍正登基后更是无所事事,由此可以推断,黄拙吾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修道成仙上,自己打扮成一位道士的模样,蓄发挽髻。
6、葬地
黄拙吾干尸的的葬地在石景山,虽然史料中记载胤礽的葬地在黄花山,但胤礽毕竟是曾经预谋“逼宫”而被废黜的太子,在传统观念中有“弑父”的嫌疑,不孝不忠不仁不义,所以即便他死了,处境依然很尴尬,所以雍正皇帝把这个不争气的哥哥埋葬在北京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7、朝珠
黄拙吾干尸的陪葬里有一串东珠朝珠,清朝规定有三种人可以用东珠,第一,皇帝,第二皇后,第三皇帝直系亲属,近臣是无法得到东珠赏赐的。。 所以从侧面也印证了墓主人就应该是皇亲国戚。
龙袍,在古代自然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着的,是皇帝的身份象征,其他的任何人都是不能穿的,如果谁敢私自制作龙袍穿着,那可就是造反的罪名,谁也救不了的,然而人们曾经就发现过一具干尸,这具干尸竟然身穿着龙袍,但是他却并不是皇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一个不是皇帝的人能够穿着龙袍下葬,他到底是谁?
这个黄拙吾就是名噪一时的“龙袍干尸”,是于2006年5月,在北京石景山一处施工工地意外挖掘发现,因棺木中书有“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时论墓主人名叫黄拙吾,但由于史料缺乏黄拙吾的记载,且由于其墓中陪葬龙袍,故而引起一时猜想,至今无法定论墓主人的真实身份。
干尸出土时,由于棺椁里培葬了大量康熙年间的通宝,故而能够确定墓主人是清代康熙年间去世的“中宪大夫”,在当时是四品文官,但这一点并无法从史料中得到证实。故而专家们推测,墓主人“中宪大夫”一职,可能是墓主人死后追赠,或者子孙发达后追封先祖所为。
由于干尸出土时毛发保存较为完好,明显保留着明朝时期的发束形式,这一点在康熙年间身为四品官员是不可能做到的,平民百姓尚且强制剃发续辫,何况是四品大员。因此专家通过技术手段从干尸头顶推断发际线的位置,推断出墓主人生前还是遵守了清朝剃发易服制度的。故而做出推测,墓主人是明末清初人,在明亡之后被迫降清,剃发续辫,死后才敢偷偷恢复明朝时的发式下葬。
“凡五爪龙缎立龙缎团补服官民不得穿用,若颁赐五爪龙缎立龙缎,应挑去一爪穿用”——《大清会典》
让人们疑惑更大的则是墓主人外套是清代一品武官朝服,内穿蟒袍,并陪葬品中还发现一件龙袍,经专家鉴定,墓主人的这一身行头确实出自皇家正品!这与棺内所写的“中宪大夫”四品文官并不相符,按照清代官服制度,四品文官应穿鸳鸯补子,而不是一品武官的麒麟补子。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清朝皇帝有赏赐一品麒麟补服和“五爪龙袍”的记录,但翻看史籍后得知,整个清朝一共由皇帝赐与臣下的龙袍在册记录的有十七件,可以说没有大型功绩是不可能得到的。且康熙年间,只有两个人获此赏赐,一为甘肃总兵孙思克,二为平定台湾朱一贵叛乱的施士彪。再者思来,皇帝赐与的龙袍是无上荣耀,连黄马褂都当世代供奉相传,何况是龙袍,怎能随死者陪葬?
“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野获编》
追溯清代历史不难发现,其实清朝的亲王和郡王所穿朝服一般也都是龙袍,贝勒则是蟒袍。而根据史料记载得知,此衣制是以“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为理论基础。故而有专家认为此墓主人为亲王的推断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亲王的朝服与皇帝龙袍差距较大,因为亲王所穿龙袍的颜色限定为土黄或者暗黄,只有皇帝龙袍才可以明黄为基调,且在图案限定上,亲王朝服上的龙必须是盘龙或降龙,皇帝龙袍上的为升龙或者正龙。
墓主人陪葬的这件龙袍恰恰就是百分百符合皇帝龙袍的特征!出土的龙袍鉴定后属于金丝绣编工艺,上有行龙12条、正龙13条,无论是工艺还是龙的形态和数量,都证明这件龙袍是真正由皇家出品的御用龙袍。因此墓主人的身份成为难以解开的历史秘密,专家也只能按照棺中所记载的“中宪大夫拙吾黄公”来推断墓主人名为黄拙吾,并暂时得出皇帝赐袍的结论。
面对诸多疑点,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给出了一些大胆的猜测,这些推测的共同点是否定了“黄拙吾”这个名字,认为此名为掩人耳目,更有学者倒推此名用意为“吾拙黄”,“吾”即我的意思,“拙”取罢“黜”之意,黄又与“皇”同音,故而推测此墓主人是皇家夺位中被罢黜的一位,于是便有了诸多猜测。
由于胤礽作为太子于康熙年间被废,也算的上是“吾拙黄”的范围,并且胤礽死于雍正二年,跟专家推测的死亡时间能沾边。但这里有一点就是胤礽是地地道道的满人,不可能留明朝发式,且下葬情况明确记载于史料中,胤礽死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天津蓟县黄花山理亲王园寝,正直雍正稳定局面,收买人心的时候,光明正大的厚葬胤礽于亲王园寝是一种百益而无一害的政治手段,对于雍正是,对于胤礽后人也是,没有任何必要再葬于他处,故而墓主人为胤礽不可信。
历史上的顺治之死本来就是清初谜案,再由此干尸的发现,更给顺治之死增添了许多神秘话题。据史籍记载,顺治皇帝福临是因天花病而英年早逝。但也有人认为福临出家当了和尚或者被孝庄皇太后软禁,如果照此说法,清心寡欲的顺治帝活到康熙后期并非不可能。
但墓主人是明朝盘鬓发式,这与史籍中信奉佛教的顺治帝并不符合,但有一点是明末清初时的佛教和道教都受到了推崇,曾经的女真先祖也是吸取佛道儒三教精华而创立的全真教,所以顺治信奉佛教的同时也可能信奉道教,且在其入关时,正是顺治帝特许了道教保留发式。
而持顺治出家为僧的观点也是由于董鄂妃的离世使得顺治帝万念俱灰、无心理政,据说顺治帝是前往五台山出家,那么葬于石景山就显得比较合理了。而据清廷所宣传的是孝庄皇太后阻止了顺治出家的举动,顺治不久后便去世。这个史料文献正好为顺治成功出家提供了逻辑上的支持,毕竟清军入关不久,怎能将皇帝出家的消息公布开来呢?于是有了孝庄阻拦皇帝出家,随后宣布顺治病死宫中,再立八岁的康熙为皇帝,是为稳定舆论的手段。
而作为太上皇的顺治虽然是不涉世事,潜心修炼了,但该操办皇家葬礼还得操办啊,于是乎有了清东陵的顺治假尸,而当顺治真身圆寂之时,又不能再次入葬,只能秘密葬于石景山。因此墓主人是顺治看似经得起推敲,但有一点无法解释,那就是墓主人身披一品武官的朝服并不符合顺治的身份,作为太上皇,龙袍该披就披了,外覆一身武官朝服显然不合理,因此这个推论也不可信。
多尔衮被怀疑的导火索比较有意思,那就是出土的干尸有一只脚上是六个脚指,而根据史籍记载,多尔衮后代中就有六指情况的发生,因此被认为是多尔衮遗传下来的家族基因。
“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定罪除封。”——《清史稿》
根据史料记载,多尔衮驾崩后是葬于九王坟,但不排除多尔衮生前为自己谋划了一场掉包入葬他处的举动。毕竟在清初的形势中,多尔衮是位高权重的,在皇太极去世后的皇位之争中也留下恶名,说不定哪天给他挖出来鞭尸也是有可能的。史籍里也确实记载了多尔衮的坟墓被毁坏,多尔衮是顺治七年(1650年)冬天去世的,死的时候还被追封为“清成宗”,短短两个月后便被剥夺封号,掘墓焚尸。因此,以多尔衮的智慧,为自己谋求一处死后安安静静睡觉的陵墓是有必要的。由于石景山原为顺天府管辖范围,顺天府又是多尔衮栽培的势力范围,上到府尹,下到通判,都会买摄政王的脸面,多尔衮秘葬于此更容易做到,也不容易被察觉。
多尔衮是清朝皇太极时期战功最为显赫的皇室成员,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时,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位列六亲王第三席,当时的多尔衮年仅二十四岁。皇太极未立继承人便驾崩后,多尔衮是有很高的呼声继承帝位的,虽然未能如愿,但扶上了一个六岁的顺治帝。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多尔衮被拜为大将军,顺治亲赐大将军敕印,掌管兵马大权准备入关。清军入关后,顺治元年九月,顺治帝到达北京,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
“各处征伐,皆叔父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叔父幼而正直,义无隐情,体国忠贞,助成大业。又辅朕登极,佐理朕躬,历思功德,高于周公。”——顺治帝
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后,一切礼制如同皇帝,王公大臣散朝后皆要“列班跪送”多尔衮。此时的多尔衮虽然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因此墓主人的被罢黜的皇帝之意也沾得上边,且根据其死后以父皇之意追封来看,陪葬龙袍是可以做到的,一品武官朝服也符合其戎马一生的大将军身分,亲王以前多尔衮做过贝勒,身穿蟒袍也合理,因此在清初能够集三种袍服于一身的就只能是他。多尔衮死于冬季,尸体保存的自然条件较好,成为干尸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这里的疑点就仅仅是发式了,毕竟满清入关后的“剃发易服”都是由多尔衮主导的,若果他死后还留着明朝的发式,就太不合乎情理。
综上所述,历史总是这样坦白而又神秘,关于龙袍干尸的推测,在民间还有明朱三太子的说法,但终究经不起推敲,也许通过更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黄拙吾”的真实身份便会慢慢浮出水面。
2006年,龙袍干尸出土。
考古人员异常兴奋,因为这是北京出土的第一具干尸,填补了长久以来的空白。
这具干尸,男性,身高173厘米,50岁上下,出土时皮肤呈褐色,手触略带弹性,出土后,皮肤氧化成黑色,左脚有六根脚趾。
那么,这具干尸是谁?属于哪个年代?考古人员仔细研究一番,发现了诸多难以解释的疑团。
疑点一,干尸身上穿着龙袍,龙袍上面又穿着武将官服。
奇哉怪哉!龙袍只有皇帝才能穿,普通人穿龙袍是要杀头的,难不成此人是皇帝?但穿着武将官服,又玩得哪一出啊?
疑点二,除了龙袍之外,陪葬的还有珍宝玉器,以及刻有康熙通宝字样的铜币,陪葬品寥寥无几,显得十分寒酸。
可以推断此人死于康熙年间 ,但又不像是皇族成员,因为陪葬品实在太少了。
疑点三,干尸没有辫子,梳着明朝的盘发,但前额光秃秃的,又好像剃了前额。
清朝只有道士才可以盘发,难不成此人生前是个道士?但道士为何披着龙袍呢?
疑点四,干尸棺椁上写了这几个字: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墓主的名字叫?黄拙吾?。
?黄拙吾?,这是一个十分蹊跷的名字,因为没人会用?拙?取名字的,?拙?就是笨的意思,有谁会自己骂自己笨呢?
并且,考古人员翻遍了清朝史料,始终没有找到叫作?黄拙吾?的中宪大夫。
有考古专家认为,?黄拙吾?是个假名字,有人故意隐藏了墓主的真实名字,因为担心被别人发现。
或许墓主有个极为厉害,有通天本事的大仇家,一旦被仇家发现之后,必遭掘坟鞭尸。
假如猜测成立的话,那么墓主人最有可能是谁呢?
墓主人至少要满足以下七个特征:
1、死于康熙年间。2、身高173厘米。3、左脚有六根脚趾。4、生前干过皇帝。5、生前当过武将。6、死后遭到清算。7、有汉人情节。8、50多岁上下。
综合来看,墓主最有可能是多尔衮。
一、多尔衮是六趾,他的家族有六趾的遗传基因。
二、多尔衮死后,皇父摄政王,死后被追认为皇帝,下葬的时候身上披着龙袍。
三、多尔衮是名战功赫赫的武将,他下葬之时,身上穿着御赐的龙袍,外面再穿武将官服,是符合其身份的。
四、多尔衮活了44岁,基本符合干尸50岁上下的特征。
五、多尔衮死后没过几年,便遭到了清算,顺治成了他的掘墓人,并鞭打了他的尸骨。
看了第五点,肯定有人提出质疑了,既然多尔衮已经遭到鞭尸了,那么怎么又冒出来一个呢?
合理的解释是,多尔衮的家人提前听到了风声,于是偷偷挖出了多尔衮的尸骨,换了一个假的尸骨埋在墓穴中,之后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真的尸骨埋到了石景山下。
所以,顺治鞭打得极有可能是假的多尔衮。
那么,多尔衮的汉人发髻如何解释呢?
我觉得,多尔衮强力推行剃发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结果无数汉人惨遭屠戮,多尔衮临死之前,心中有愧,于是留下遗嘱,死后留着汉人发髻,以抵赎他所犯的罪孽。
这位官员名叫黄拙吾,他之所以能够身穿龙袍入葬是因为这件龙袍是康熙赏赐的。能够得此赏赐对于官员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殊荣,所以黄拙吾才会穿着它入葬。黄拙吾是一个汉人,清军入关之后他按照清政府颁布的法令进行剃发易服。后来他进入朝堂为官,因为能力出众且做事认真而得到君王的赏识。康熙对黄拙吾想必是非常器重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将黄拙吾封为?中宪大夫?,且还赏赐了一件?五爪龙袍?。
在古代,君王大都自恃是真龙天子,所以为了显示身份会在朝服上绣龙图案。所以龙袍其实是一种专属于君王的服饰,历代君王对此都是非常敏感的。在很多古装剧中就常常可以看到因为私藏或者制作龙袍而被杀头,甚至诛九族的情节。不过在古人看来,五爪的才是真龙。这也是一些亲王朝服带有龙图案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朝服上所绣的龙都是四爪的。
康熙将代表君王身份的?五爪龙袍?赏赐给黄拙吾,可见他对黄拙吾确实是十分倚重的。黄拙吾对此自然也是感到十分欣喜,所以死后也要穿着这件龙袍下葬。黄拙吾的墓是十四年前于一施工现场发现的,刚挖掘出来时黄拙吾的尸首还保存完整,尸首的皮肤甚至还保持着弹性。不过挖掘出来后不久尸首就因接触到空气也迅速变黑变干,最终成为了一具干尸。
黄拙吾的尸首刚一挖出就引起了诸多关注,一来是因为他身着五爪龙袍,二来是因为他的发型。黄拙吾身为清朝官员本该留?阴阳头?,但是挖掘出来的尸首却是留着汉人的发型。相关专家在进行一番分析之后给出的结论为:黄拙吾生前也是剃了头的,待他病逝之后他的家人为了宽慰他的在天之灵才为他梳了汉人发髻。
大家都知道,龙在中国古代是天子的象征,因此只有皇帝的龙袍才可以绣龙,平头老百姓,就是皇亲国戚谁要是敢穿绣龙的衣服,一旦僭越轻则人头落地,重则满门抄斩。
帝王穿的五爪龙袍纹饰
到了明清时期,流行起了“蟒袍”。蟒袍与龙袍想比,区别就在于爪子,龙袍五爪,蟒袍四爪,像是亲王、郡王等穿的都是蟒袍,虽然仅仅是一个爪子的区别,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仍旧是不可逾越的。
但在2006年,北京石景山玉泉路“龙袍干尸”的出土,让人疑惑不已。为何呢?因为此人既不是皇帝又不是亲王,却穿着“四爪蟒袍”,身边还有一件“五爪龙袍”陪葬。
龙袍干尸出土
更让人惊讶的是,此人死于清朝康熙年间,穿着清朝的官服,却盘着明朝的发髻。大家都知道满清入关后,实行剃发易服,留发不留头,平民尚且如此,更别说官吏了,要是敢留着明朝的发髻,不但官做不了,命也保不住。为啥此人可以呢?
这一连串的疑问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也是历来考古中从未出现过的奇观,因此特别让人兴奋,想要看看墓主人到底是何身份。
随着古墓的进一步挖掘,“龙袍干尸”也出土了可以证明其身份的文字,棺木上写道: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拙吾黄公之灵柩。虽然只有15个字,但却揭开了3个谜团。首先,墓主人叫黄拙吾。其次,黄拙吾是中宪大夫,即四品文官。最后,黄拙吾是清廷册封的,说明他有政绩。
有名有姓有官职,只要翻越清朝史料就可以揭开黄拙吾的一生。但是考古学家翻越清朝所有史料记载,当中没有发现任何有叫黄拙吾的人,康熙年间中宪大夫也没有黄拙吾的人任职过。于是专家推测,黄拙吾的官职可能是死后追授的,或者子孙做了大官追封的。
另外黄拙吾身上穿的官服也和官职不符,按照清朝官服形制,四品文官服饰应该是绣有鸳鸯补子,但是黄拙吾外面礼服上绣的是麒麟图,麒麟图是一品武官的官服。
除了外套是一品麒麟服外,内衣还穿着四爪蟒袍,另外遗体旁边还放着一套五爪龙袍,这一切都相当不合理。
陪葬的御赐龙袍
最不可思议的还有黄拙吾的发式,就像上面说的,清朝实行剃发易服,是绝不可能还留着明朝的发式,而且还能在朝为官。
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这“龙袍干尸”:康熙年间的四品文官、中宪大夫黄拙吾。外穿一品麒麟朝服,内穿四爪蟒袍,另有五爪龙袍陪葬。死后挽着明朝发髻。你们能猜到是谁吗?反正小编破解不了。
关于黄拙吾的身份,有几种解释:有人说他是多尔衮,也有人说是明朝皇室后裔,有人说是被康熙皇帝废黜的太子爱新觉罗·胤礽,还有人说是死因成谜的顺治皇帝本人。但这些都不能完全合理的解释“龙袍干尸”。
黄拙吾头像复原图
比较令人信服的一种解释是,黄拙吾生于明末清初,康熙年间因某件“重大且特殊又不可公开的贡献”被封为四品中宪大夫,死后皇帝御赐五爪龙袍陪葬。而黄拙吾又心怀故国大明,虽然生前遵循了剃发易服,但死后家人遵照其遗愿为他盘起明朝发髻。
当然这些都是假设,黄拙吾的真实身份至今仍然成谜,等待着专家的进一步考证,或许将来某天,谜团能够揭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6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太祖跟高祖有什么不一样区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