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太子洗马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古代,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官名,令后世摸不着头脑。例如古代有一个叫“太子洗马”的官职,很多人见了之后的第一反应是难道坐上这个职位的人是负责给太子的马洗漱的?毕竟太子身份尊贵,不仅衣食住行有人伺候,就连他们的宠物也被照顾得好好的,吃得比很多人好,住的也比普通老百姓要好很多。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人不如动物系列”。按照这个逻辑,“太子洗马”很可能是专门给太子的坐骑洗漱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太子洗马”中的第三个字不念“xi”,而是念作“xiǎn”。并且,这个职位不仅不低贱,反而地位很高,很多人挤破了头想当这个官儿。“太子洗马”专门负责辅佐太子的侍从官,教他们如何处理政事、文理,和“太子太傅”一职的作用有些类似。“洗马”一作“先马”,意思是在马前驰驱。虽然“太子洗马”只是一个五品官员,算不上什么大官。但是,太子是什么人?他们可是未来的一国之主,“太子洗马”相当于太子的老师。所以,大多数官员还得礼让他们三分,对他们比较尊敬,毕竟他们的背后有太子撑腰。
中国历史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太子洗马”的呢?据了解,早在秦汉时期,朝廷就设置了这一职位。另外,每个朝代担任“太子洗马”的人数也不一样。东汉时期高达16人,东晋时改为8人,南朝宋时期人数没发生变化。唐朝时减少到2人,从五品下。清朝虽然没有设立太子官属,但仍保留着“太子洗马”的官名。直到清末,它才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秦汉时期设置官名时,写作“先马”。之后,可能由于人们误写,才会写作“洗马”。不光是后世对“太子洗马”有误解,古人也傻傻分不清。史书《水东日记》中记载了一件趣事,明英宗时期,一天,兵部侍郎王伟遇到了“太子洗马”刘定之,说道:“太仆为皇上管理的马匹有点儿多,你可要给它们一一洗干净澡啊!”
刘定之是一个天才,从小就读了很多书,因成为探花而闻名天下。听到王伟的调侃后,他不混不忙的回答说:“何止是太仆寺的马需要洗,诸位司马都不太干净,我也会一一清洗干净。”当时,兵部侍郎又叫少司马。所以刘定之是一语双关,意思是你别拿我开玩笑,否则你要是不清廉的话,我定要把你给洗了!他的回答,令其他人拍手称快。
这个问题由土鳖君为诸位看官解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一起认识一下洗马的?洗?字。
洗,是一个很容易读错的多音字,
众所周知,当它发xi(三声)之音时,本意是用水清洁足部,后来引申为用水除去灰尘的意思。
同时,它还发xian(三声)之音,这是?洗马?这个官名的专属读音,这个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一音之差,意思天壤之别,甚至连古人都经常闹笑话。
下面土鳖君就跟各位看官一起,去认识一下?洗马?这个看上去十分奇葩的官职。
中国历史上最玩笑化的官名
在明末大才子张岱写的《快园道古》书中,曾记载了这么一则笑话,
明成化年间,杨守陈由翰林侍讲升任太子洗马一职,在就职之后,杨洗马请假回家探亲。
由于交通不发达,古人的旅程十分的漫长而艰辛,但身为官员的杨洗马有权入住驿站。
驿站,肩负着传递军事情报、政务信息、接待往来官员重要职责,向来是严令管辖的重地。
按照《大明律》规定,官员需要凭兵部签发的符验和吏部发放的牙牌才能进入驿站。
某天,杨洗马见太阳西坠,便步入了附近的一座驿站。按规定,他把相关证件交给驿丞(驿站的站长)核验。
这驿丞也是个势利眼,见杨守陈器宇轩昂的走进来,本是点头哈腰,毕恭毕敬。
但见那证件上写的却是洗马的官职,以为不过杨大人是东宫的一员杂役,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员而已。
便有气势陡然而起,顿时站直了身子,要与杨洗马分庭抗礼。
他斜楞着眼睛问杨守陈,你的职务是洗马?你一天要洗几匹才能完成任务啊。
那杨守陈也是个诙谐之人,有心要跟驿丞斗斗闷子,便说,没有具体的任务,心情好就勤快点多洗几匹,心情不好就偷点懒少洗几匹。
两人正这样不咸不淡的聊着天呢,突然门外的门子来报,有位御史要入住驿站。
那驿丞慌忙起身前去相迎,奔走之间还催促杨洗马赶紧离开正堂。
杨洗马跟没事人一样,对那驿丞说,我现在还有点累,等御史来了我再让也不迟。
驿丞慌的也顾不上撵人了,跑到门外去把御史迎了进来,一边走还一边道歉,是在是不好意思,实在是不知道您来,上房安排给一个在东宫洗马的杂役了,您先等会,我让他收拾东西,去下处住去。
那驿丞不识货,但那御史确实正经系统内的同僚,知道驿站内已经住了一位品级比自己高的太子洗马,按礼制需要去杨大人的房间行拜见之礼。
御史也不在理会驿丞的胡说八道了,几步就迈进了正堂去给杨洗马作揖去了。
这时,那驿丞才琢磨过味来,原来这洗马的是位大官,慌忙匍匐在台阶之下,乞罪求饶,杨洗马大人有大量也没跟他一般见识。
同是明代的浮白斋主人在自己的笑话集《雅谑》里还记载了一则关于洗马的冷笑话。
话说是那景泰三年,会元刘定之升任司经局洗马,在回家的路上了正好遇上了好友兵部侍郎王伟,王侍郎有心要戏谑好友一番,便对刘会元说,这皇宫之中马匹不少,你可要一匹匹的干净吆。
那刘定之反应也快,马上回嘴说,不只皇宫里的马要洗,就连兵部大、少两位司马(兵部尚书尊称大司马,兵部侍郎尊称少司马),我也要洗得干干净净。
从前的?洗马?真的有马
自秦朝之起就有?洗马?一职,
这个官职设立之初,还真跟马有一定的关系。
它最初的名字叫做?先马?或者是?前马?。
本是太子仪仗队之中一马当先的那位先导官。
在西晋司马彪所做的《续汉书?百官志》之中有载:?太子出,则当直,一人在前导威仪。
由于先导官有洗净街上人群的职责,一来二去,?先马?也就演化成了?洗马?,但读音却保留了下来。
太子爷的小跟班
土鳖君记得第一次接触?洗马?这个官名,是在高中课本中,西晋文学家李密所作《陈情表》一文之中。
当时土鳖君也是十分好奇,就为了把李密弄到宫里去洗马,司马炎还专门下了道严诏?
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啊。
于是,土鳖君开始跑图书馆翻阅资料,去搞清楚这洗马到底是个什么品级的官职。
要说洗马的来龙去脉,得先从?太子?说起。
太子嘛,众所周知,封建王朝法定的储君,诸位皇子之中的老大(不管年龄大小),未来的皇帝。
基于太子对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老爹在给他选择身边人的时候,也绝对是慎之又慎。
自殷商之时,就形成了一套专属太子的东宫官制,这套制度在秦汉时期逐渐固定下来。
到了明清时期,这套官制发展到顶峰,构建了一套复杂而成熟的体系,东宫官员品级更加森严,分工更加明确,更容易让人清楚明了。
土鳖君下面的介绍就是基于明清东宫官制而来。
“洗马”即在马前驰驱之意,为太子的侍从官。
官居三品
秦汉起始,做先马,后人可能误写,做“洗马”,从来留下千古悬念。正史王朝统一将官名做“洗马”,而不用“冼马”。明朝就经常有人嘲笑“洗马”一职为洗马的官,可见,洗意和现在相同了。
《六韬》:”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洗马:一作先马。即太子侍从官。秦汉始置,太子出行时为先导。晋以后兼掌图籍。南朝梁陈有典经局洗马,北齐称典经坊洗马,均置八人。隋改为司经局洗马,置四人。历代沿置。清末废。汉代太子洗马,比六百石。
景泰间,刘主静升洗马,兵部侍郎王伟戏曰:‘先生一日洗几马?’刘应声答曰:‘大司马业洗净,少司马尚洗,未净。’众闻之噱然。后谓主静曰:‘众人皆是假庶子,先生真庶子。’盖主静庶出,闻之默然无以答。二公可谓善谑矣。
明人小说载:驿丞问杨文懿公:“官名洗马,日洗几马?”公答之云云。《水东日记》又载一事:“刘洗马定之与兵侍王伟遇于朝,伟戏刘曰:‘吾太仆马多,公须一一洗之。’刘应声曰:‘何止太仆,诸司马不洁,我固当洗之耳。’闻者快之。”伟即媚王振者也。
明焦_《玉堂从语》卷五谐谑目:今制,东宫官名多袭古,如庶子、洗马是也。景泰间,刘主静升洗马,兵部侍郎王伟戏曰:‘先生一日洗几马?’刘应声答曰:‘大司马业洗净,少司马尚洗,未净。’众闻之噱然。后谓主静曰:‘众人皆是假庶子,先生真庶子。’盖主静庶出,闻之默然无以答。二公可谓善谑矣。
明张岱《快园道古》卷一盛德部:杨文懿公守陈,以洗马乞假归。行次一驿,其丞不知为何官,与之抗礼,且问公曰:“公职洗马,日洗几马?”公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俄而,报一御史至,丞乃促公让驿。公曰:“此固宜,然待其至而让未晚。”比御史至,则公门人也,长跽问起居。丞乃蒲伏谢罪,公卒不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历史上张无忌的原型是谁结局很是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