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放现在什么水平

众妙之门 2023-07-01 10:45:08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放现在什么水平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八百里加急军令的说法,这常常被用在古代战场上,在情报传递很不发达的古代,这成为了传军令的唯一方法,那么,这种方法的效率如何呢?放现在什么水平?专家分析得出,如今的快递速度也比不过当时的八百里加急传军令。

如今我们了解八百里加急军令常常是出现在电视剧中,往往这已经是关乎一个国家或是大型战事的胜败了。所以,将军下达八百里加急军令,手下亲信必须遵从,并且以极限速度策马飞驰,将消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皇帝。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如今快递的速度算是很快了,只需要两天多的时间,自己在网络上选购的东西就可以送达家中。但是如今专家却是解释八百里加急军令的速度远远超过快递,这不免让人难以相信了。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借助马匹,但就算是再怎么快的马,想必也无法长期的追赶车辆,那么,八百里加急军令是怎么追超快递的呢?

和寻常军令一样,这都是需要士兵骑马传递消息,可是路途遥远,一匹马是绝对不可能赶到最后的。所以,每每八百里军令,一路上总是会有不少马因为受累而死去。为了传递军令,马匹和人都得不到休息。

那么,马匹又是如何更换呢?这就要借助古时候的驿站了。驿站往往被用来供应来往官员和行人歇息。在战事紧急时,驿站就可以凸显其军事价值。在古代中国,大概有足足上千的驿站。从战场到京城一路上绝对不少驿站。

所以,一旦需要传递八百里加急军令时,全国驿站都要运作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更换马匹以及协助士兵。所以,除了马匹和士兵之外,最大的功臣就是这些密布全国的驿站了。

我国驿站最早被设立在唐朝,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传递信息的平台的国家。邮政算安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了。在唐朝这个信息变得尤其重要的时代,驿站更是遍布全国,达到了一千多个。

在古代,服务于驿站的平民外加士兵足足有三万多人,全国有这么一群庞大的人在为传递信息而奋斗在前线,这和如今的快递比起来大概还要完善的多。不过,驿站的服务人员可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这些驿站服务者被称为驿隶,这个名字单单是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光荣的词,事实上,从事于这项工作的职业者付出巨大的劳动,却没有得到人们的善待。

这些驿隶需要每日不停的工作,一旦有加急信件时,他们更要连夜加班,帮助传递信件。如果有暴雨等恶劣天气,驿隶依旧不能停歇,而且不能让信件收到半点损伤,如果信件遭到了淋湿,驿隶甚至会被关进监狱。

所以,在法律的严惩之下,驿隶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传递信息,以此维持八百里加急信件的传递。古代这类信件规定的速度大致是每天三百里,甚至根据紧急情况可以加到八百里。这么比起来,现代快递的确是比不上。

毕竟,对于现代快递员来说,倘若快递耽搁时间了,顶多是扣钱或者是寻求客户谅解,但是对于古代驿隶们来说,一旦延期,甚至会是牢狱之灾,更不用说紧急的八百里加急军令了。那么,在大家看来,古今递运如果都是全力赶路,谁会第一个到达呢?

古代“八百里加急”有多快?

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到“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做流星。按唐政府官方规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快的要求则为日驰500里。天宝14年11月9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当时唐玄宗正在华清宫,两地相隔3000里,6日之内唐玄宗就知道了这一消息,传递速度就达到每天500里。看来,唐朝的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500里。唐代的一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八百里加急快得不能再快,也要两天时间。

古时候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急?相当于现在的什么速度?

我们从古代电视剧中了解到,通常发生重要的军事事件或者是传递命令的时候,八百里紧急调遣。八百公里是最快捷的消息传递方法,八百公里是什么概念?怎么没有人阻拦?

首先,我们都了解,在过去,运输并不是很好,而现在,最重要的是用的是马车。八百里加的古法,等于今天的四百多里。长途奔袭,战马也是要歇息的。马儿毕竟不是机械,不能一口气奔跑数百里。因此,各个王朝都有许多的驿馆。驿馆是官吏送信、吃饭、登船、换马匹的场所。由此可见,这座驿馆有多么的重要。

拿唐代来说吧。唐朝的驿馆分布于国内,分为三大类:艺鹭、水饴和水宜。通常相距20到30公里。在这个国家,邮局超过1600家,拥有20000名员工。是军中的一员。唐朝的驿道管理十分严谨。邮件发送时,不得有任何差错。若因过失而受到严厉惩罚,唐代则会将书信延长。

八百里加,一天三百公里,如果是在危急关头,一天可以开四百公里,五百公里,六百公里,最大时速可以开八百公里。天宝十四年,安禄山造反于繁阳郡,双方距离约有3000多公里。但是六日之内,安禄山叛乱的新闻便在北京传开,每天五百多公里,其传播速度之迅速可想而知。

从历代测量的长度来看,唐代的长度大约是531,500里是265.5公里,800里是424.8公里,这是非常惊人的。八百里加,是一条非常紧急的国事,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所以法庭对此非常的关注。若是半路遇袭,官府必然会派出大军,将其剿杀,乃至全军覆没,所以没有人胆子去打劫。

古人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是什么速度?

随着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交流方式也是花样越来越多,因此现在的人们要交流变得越来越容易。很多时候你一个电话,跟你说话的人甚至能远在千里之外。由此可见,现代人的交流已经超越了距离的限制,再远的地方一封邮件或者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但是很多人想过没有,在古代要送一封信要多久?很多人都在各种影视剧里面看到过所谓的“八百里加急”,而这个八百里加急也的确是古代信息交流最快的方式了。

那么古人所说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放到现在,是什么水平?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要了解“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其实有一个典故就能看出来,那就是唐诗中的“红尘一骑妃子笑”。说的是从贵州和四川运送用八百里加急送到长安给杨贵妃吃的荔枝还保持着新鲜。而荔枝这种东西不用现代的冷藏运输一天时间就会变味,由此可见八百里加急的速度。

事实上,八百里加急之所以这样快,靠的是当年遍布全国的驿站体系。这种体系被设计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紧急情况,一般多为紧急军情。我们都知道,紧急军情一般都发生在边境地区,从边境跑到首都,是一个极为遥远的距离,而要让一匹马昼夜不停的跑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当时的驿站体系在全国境内建立起了密密麻麻的驿站,由政府出资维护这些驿站的运转。这些驿站一般沿着官道设立,每隔二三十里地设一个,由少量官兵保护。要是有紧急军情,那就换人马不换信,因此一封信每隔一个驿站就会换一匹马和一个骑手。

当然,作为紧急军情,自然有着诸多的特权。因此那些驿站的骑手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要是遇到不让路的行人可以直接马踏过去,不必为死伤负责。为了保证速度,那些马也是政府花了大价钱培养的,它们有着极为优秀的血统,且自小精心培养,算得上真正的千里马。

根据现代的考古结果,以及大量的文献资料,很多的专家推算出,要让一封信从遥远的边境送到首都,要是用八百里加急一般这个时间是在两天左右。

而我们现代人的快递要是走火车或者是转高速公路的话,也差不多也是这个速度,由此可见这个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之快,在古代那绝对是最先进的通讯技术了。

虽然现代由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做到无延时通讯,但是在那个没有电子技术的年代,驿站体系绝对是最先进的通讯体系,这是充分凝结了古人智慧结晶的结果。

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有多急?

在诸多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描写飞马传书的情节。那些官人往往骑着铁骑,策马扬鞭,路过之地必然灰尘四起,同时嘴里喊道:闪开,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

每当此时,周围的人会快速散开为其让开通道,就连古代的强盗都不敢去打劫,这就好比现在社会中的急救一样,时间就是生命。

什么是“八百里加急”

那么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有多急呢?这样影视剧中的场景在古代真的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古代,加的其实是马,急的是书信。要知道,在古代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传送信息唯一的途径便是骑马。即便在古代也有飞鸽传书,但是骑马送信是最安全最快捷最靠谱的运送方式。

对于老百姓而言,想要和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联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朝廷面对特殊事务的时候,才会启用“八百里加急”。

所谓八百里加急,就是一天要骑马飞奔八百里,把信件送到指定地方。一般都是国家大事,军事机密,或者是皇帝特许的事情才会用。

怎么做到“八百里加急”

我们知道,虽然八百里加急用的是马,但是仅仅靠一个人一匹马一天就走这么远,显然是不可能的。按照古代的里程,一里相当于450米,八百里就是360公里,如果是这样,不出半天,这马估计累倒了。

所以在古代,为了达到“八百里加急”的要求,朝廷在沿路每隔20里就会设置一个驿站,驿站又分为驿、站、铺三部分。驿就是官府运送物资使用的组织,站是朝廷传递重要文书的地方,铺则是地方官员传送信件等。所以这八百里加急,一般会在“站”进行交接。

在朝廷的公文上,一般有“马上飞递”的字样,见到这个字眼,那就必须要每天至少300里,最快的就是800里。这些驿站在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消息后,就会提前备好良马和精神充沛的人,等送信的人到了以后,要立刻换人换马,一刻不停。

唐代诗人岑参就写过: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这就描写了八百里加急风驰电掣一般的快。所以很多著作中提到: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并不是夸大其词。


著名的“八百里加急”

史料记载,在唐代就有两次著名的“八百里加急”事件。相传安禄山史思明造反的时候,唐玄宗正在3000里外的华清池,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这就在事发6天以后,唐玄宗就被信使告知,发生了叛乱。

而唐玄宗第一时间知道“安史之乱”,便要归功于信使的“八百里加急”。可见,在唐朝,这种八百里加急有极大的作用,尤其是遇到紧急战况的时候。

还有一次是用“八百里加急”运送荔枝。相传杨贵妃特别喜欢吃荔枝,为了取悦杨贵妃,唐明皇李隆基就不惜动用了“八百里加急”,专门给杨贵妃送荔枝。

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快递了,据说杨贵妃收到荔枝,这荔枝上的露水还没有干。杜牧曾写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描写了这运荔枝的场景。

“八百里加急”的弊端

实际上,仅仅靠人马一天行八百里,已经是达到了极限。每到一个驿站,就会换人,这些人可都是朝廷的信使,从这一方面来说,当一个信使是非常辛苦的。风吹日晒还要适应马奔跑的颠簸,到了驿站,就已经累得不像样,这对人的身体是一种无形的创伤。

此外还有生命危险。在古代,但凡八百里加急就是非常紧急的状况,所以一路要喊话清理通道,那就给地方的卧底带来了可乘之机,万一这些卧底躲在暗处放冷箭,那重要的信件就会被劫去,信使也会一命呜呼。这些还是小事,如果耽误了战机和军事情报,那国家可就面临灾难了。

为了保证“八百里加急”的成功率,朝廷还制定了很多制度。在唐朝,就规定了在驿站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好好喂马,或者减少了马的数量,就要杖责八十。如果偷懒休息,被发现了还会面临处死。可见“八百里加急”的重要性,在古代,因为“加急送信”累死的马和人不在少数。

现在的“八百里加急”

随着社会的发展,八百里加急已经在清朝慢慢取消,主要是因为汽车和电话的出现,已经不需要人马去送信了。如果放在现在,这八百里加急就相当于从河南到内蒙的直线距离,如今的快速就可以轻松达到,甚至我们坐高铁坐飞机几个小时就可以送过来。

其实,在古代八百里加急已经非常快了,结合时代对比,古代的“八百里加急”足足比现在的快递快了几倍。不过仔细一想,那都是古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那些信使不管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都要骑马奔波,还要保护信件的安全,是极其不容易的。

如今,我们在网上买东西,仅仅一两天的运送时间,还要嫌弃快递走得慢,恨不得刚买的衣服瞬间就飞到自己的身边。对古人来说,想要和远离家乡的亲人见一面甚至说一句话都非常地奢侈,更不要说从远处运送东西了。

想想那些古代进京赶考的学子,一走就要走几个月的时间,实在太可悲了。难怪木心先生都说:从前车马慢,书信也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啊,等到对方的书信回过来,自己可能都白发苍苍了,哪有时间再去爱另一个人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4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