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西夏被蒙古灭亡时有多惨烈,兴庆府被屠城,西夏王族几乎团灭,历史侠,昨天

以史为鉴 2023-07-01 10:22:44

西夏被蒙古灭亡时有多惨烈,兴庆府被屠城,西夏王族几乎团灭,历史侠,昨天

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崛起于漠北。乞颜部枭雄铁木真在用武力统一蒙古高原诸部的同时,开始向外扩张。

铁木真被蒙古诸部豪酋推为成吉思汗后,将征服者的目光扫向蒙古草原之外的异邦。

西夏是由党项人(羌人一支)建立的小国 。其地包括今天的宁夏、陕北 ,以及甘肃、青海之一部分,和蒙古高原隔着一道雄奇险峻的贺兰山。

1205年,蒙古军捣入夏境,一举攻陷力吉里寨;蒙军经过落思城时,攻城不克,遂纵兵大掠人畜,破坏很大。蒙军退去后,夏桓宗李纯佑下旨命各地修复被蒙军捣毁的城堡,并大赦全境,改国都兴庆府为中兴府(今宁夏银川)。

1206年,镇夷郡王李安全发动政变,废黜了夏桓宗纯佑,自立为帝,是为夏襄宗。

这年秋天,成吉思汗再次发兵侵夏,蒙军攻破斡罗孩城,烧杀抢掠,扰动极惨。次年2月,蒙军满载虏获,主动北撤。

1209年,成吉思汗第三次纵兵攻夏,蒙古骑兵狂飙突进,速度奇快,很快越过黑水城,杀至斡罗孩隘口。

夏襄宗以皇子承祯为元帅,大都督高逸为副帅,统兵抵抗蒙军入侵,却被打得大败亏输,高逸被蒙军擒杀。蒙古军势如破竹,很快进逼中兴府的外围要隘克夷门。夏襄宗命西夏名将嵬名令公率军增援,再次被蒙军击败,嵬名令公兵败被俘。

蒙古军乘势围攻中兴府, 并决堤引黄河水冲灌淹城。大水汹涌而来,眼见城池将破,刚好外堤溃坝,大水反淹蒙古军,很多军士被溺毙,蒙军遂被迫撤围。

老天虽然帮忙解围,但夏襄宗仍然被吓破了胆。蒙军撤走后,他主动献出一个女儿给成吉思汗,并表示愿意做蒙古人的附庸。

之后,西夏依附蒙古,并随蒙古攻金,双方屡起战端。1211年,齐王李遵顼废黜襄宗,自立为帝。是为夏神宗。

自公元1211年神宗遵顼即位以来,一直采取亲蒙仇金之策,乘蒙军连年伐金的机会,西夏也多次出兵攻占金国土地,金国在抵御蒙古入侵的间隙,也不时分兵回击乘火打劫的夏军。

夏、金你来我往,不时交手,时间一长,双方均感疲惫,故而两国朝中都有议和的呼声。

另一方面,蒙古贵族几无停歇的发动对外战争,目的是抢掠更多的人口、财富以满足其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蒙军每次出征,都要征调夏军随征,时间长了,面对蒙古日益频繁的征调,蕞尔小国西夏开始吃不消,渐觉不堪奔命, 神宗也经常表露出不满的情绪。

1211年秋,成吉思汗开始西征中亚古国花剌子模。蒙古大军出征前,征调哈剌鲁、阿力麻里、畏兀尔、西夏等部军从征,夏人早已不堪其苦,于是明确表示拒绝。

面对西夏拒绝出兵随征,成吉思汗恼怒不已。但蒙古军西征已如箭在弦,他只好暂时按捺住这口气,隐忍不发,想着待西征凯旋后再出兵教训这不听话的小弟。

蒙古军西征归来,第四次杀入西夏。蒙军这次侵夏带有报复性质,沿途大肆杀戮 、抢掠,所过无不灰飞烟灭。

剽悍的蒙古骑兵很快突破西夏防卫,一直打到中兴府(亦称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城下,并再次将城池团团包围起来。

夏神宗遵顼命太子德任留守 ,自己逃奔西凉,并派使者向蒙古人乞降。蒙古军此番攻夏,本为威慑与惩罚,并无意久留,见夏主求和,遂又一次主动撤围而去。

后来西夏朝中反对亲蒙伐金的大臣愈来愈多,悍臣阿沙敢不就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人物,夏神宗遵顼则患得患失、摇摆不定。

蒙古军退走后,夏神宗企图联金抗蒙,金人吃够了夏人反复之苦,坚决不许,神宗又图谋联宋攻金,但朝臣们意见不统一,争持不下。

1223年,夏神宗派太子李德任率兵伐金。李德任颇有见识,力主结好金国,拒绝受命。神宗大怒,废黜德任的太子之位,随即将皇位让与次子李德旺,自己做了太上皇。

夏献宗李德旺即位后,力主联金抗蒙。夏军沿贺兰山布防,严密监视蒙军动向。

1224年秋,蒙古名将木华黎之子、元帅孛鲁奉成吉思汗令率大军攻夏,一举攻克银州(今陕西榆林横山县), 阵斩夏兵数万,掳走大小牲畜数十万头,俘虏西夏监府塔海,孛鲁撤走时留部将猛哥不花镇守其地各要隘。

夏献宗德旺害怕蒙古军卷土重来,派使臣去孛鲁军大营请降,并保证送子为质,但事后又反悔,不仅拒绝送质子,还秣马厉兵,仍欲抗击蒙古,终于酿成灭顶之灾。

1226年秋,成吉思汗集结大军,准备攻夏。蒙古军兵分两路:一路经畏兀尔境(今新疆东部)东进,相继攻取沙、 甘等州,直逼西凉府;另一路由成吉思汗亲率,从漠北南攻,先后攻克黑水城、斡罗孩城,并越过贺兰山缺。

7月,成吉思汗率蒙军主力与西路军会合,一举攻陷西凉府。力主抗蒙的阿沙敢不有勇无谋,被蒙军擒杀,跟随他的军民全部被俘。

打肃州时,西夏守城将士拒不投降且坚决抵抗,并重创蒙古军。成吉思汗恨肃州军民长久不降,还拼死抵抗,破城后下令屠城,城中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仅106户手艺人得免于死。

见蒙古军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夏献宗德旺惊惧而死,侄儿南平王李晛继位,是为夏末帝。

蒙古军横穿沙陀,攻取应里(今宁夏中卫)等州县。11月,蒙军攻克灵州(宁夏灵武)后,开始围攻夏都中兴府(银川)。

1227年初,成吉思汗料到中兴府指日必下,于是只留部分军队继续围攻,他自己率大军捣入金国境内,连破洮、河、宁三州,又攻下信都府、德顺州。入夏,他率军退出金境,入六盘山避暑。6月,出六盘山继续南进,到秦州清水县(甘肃天水境内)时患病(一说被西夏王妃咬伤)。7月,成吉思汗病亡。临终遗言:秘不发丧,勿使敌知;攻下中兴府时,立刻将西夏王和城中居民全部诛灭。

中兴府被蒙军围攻长达半年,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又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倒屋塌,死伤惨重,走投无路的末帝李晛只好遣使乞降。他献城投降后立刻被蒙军处死。蒙军入城后开始屠城,西夏王族拓跋氏(后被李唐朝廷赐姓李)宗族基本被屠戮殆尽,城中军民也惨遭杀掠,蒙军统帅本欲杀尽所有居民,幸有人极力劝阻,才没有被杀绝。但蒙古军并未善罢甘休,而是纵兵大掠,大肆烧杀抢劫,西夏境内到处残垣遍地,白骨蔽野。蒙古军还将西夏王陵捣毁,以绝其“龙脉” 。遭此劫难,党项人彻底消失在历史烽燧深处。在宋、金、蒙古三强夹缝中顽强生存了190年的西夏王国,至此(1227年)名实俱亡。

(一)我睡在你眼睛的沙漠里――银川的地震史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城市里的人不曾去过那里,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城市里的人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总会再相逢。

关于银川的故事,就像风走八千里,不问归期,不知从何说起。但想到她如此动人,我想她的故事从她最神秘的色彩她的历史讲起是在好不过了,说到她的历史我们绕不过她最苦难的记忆――地震。从公元9世纪,有记载以来银川第一次地震开始,这个城市就伴着地震几度兴衰。作为西夏国王都时期,银川就发生过灭顶之灾的大地震,而此后的元明清三朝,更是地震不断。据说银川这个地方原本也有帝王之基,但就是因为地震太多太频繁,除了西夏以外,几乎没有朝代敢在这里建都。地震帮蒙古人灭了西夏国,历史上银川因为地震几度荒废。比如宋末,成吉思汗曾6次攻打西夏,从第一次进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彻底征服了西夏,前后经历22年。就连成吉思汗本人,也在攻取西夏的过程中受伤,导致在攻取西夏后过世。时间延续如此之久,一方面是因为同为游牧民族,西夏党项人的战力也相当可观,另外党项人一直秉持了“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然而为何最后西夏还是被蒙古人灭国了呢?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是地震帮了蒙古人的忙。

1227年6月,成吉思汗正在攻打西夏的时候,西夏兴庆府(今银川市)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史载:“地大震,宫室多坏,王城夜哭。”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兴庆府,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能力。西夏末主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告谕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同年7月,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区的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江伤重不治,弥留时立下遗嘱:死后暂秘不发丧,待夏主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内所有兵民统统杀掉。不久,末主投降蒙古,蒙军带着末主及几位夏将行至萨里川时,成吉思汗病亡。为了防止夏主生变,蒙古军队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夏末主等杀死,并一举荡平兴庆府。至此,建国189年的西夏王朝终被成吉思汗灭亡。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取夏地安宁之意。此名一直沿用至今。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西夏三号凌西北碑亭基址的过程中,发现在圆形的台基面上有无规的裂缝,且分布甚广,宁夏全省共有两条大的地震带,一是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而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则又处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喜马拉雅地震带,1920年这里发生了人类有数据以来,烈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为8.5级的海原大地震。早在西夏建国初期的宋哲宗元佑七年,西夏天佑民安三年(公元1092年),宁夏就发生了地震,致使西夏佛教圣地护国寺佛塔受损。西夏梁太后和皇帝祟宗李乾顺下诏动用大量人才、物力和财力于天佑民安四年(公元1093年)6月动工重修护国寺(就是如今的银川西塔)。但这次地震的强度并不大。公元1143年,西夏境内又发生强烈地震。震后,仁宗李仁孝立赈济法,下令按受灾的不同情况,减免租税。近500年来,关于地震的记载日趋详尽,而有记载的宁夏7级以上地震就有以下这些——

1561年07月25日,中宁7.5级地震。 “地裂涌黑黄沙水,压死监牧军千余户”;“压死军民无算”、“城舍倾十之八九,死人大半”……

? 1622年02月25日,固原北部7级地震。“星殒(陨)如雨”,周边城垣震塌7900余丈,房屋倒塌11800余间,死12000多人、16000余牲畜……

? 1709年10月14日,中卫南7.5级地震。“城墙倒660余丈,塌民舍2000余间,压毙居民甚多。”

1739年01月3日,银川—平罗之间8级地震。“地裂盈丈,热水涌溢,城垣、堤坝、房屋尽倒,死5万余人。”

1920年12月16日,海原8.5级地震。为世界罕见,震中烈度高达12度,地震遗迹甚多,土壅塞河成湖几十处,灾害致死23万多人。

……

? 海原大地震发生在1920年12月16日晚8时06分,震级达里氏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8.82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此次地震之烈为中国有史以来之罕见,亦为世界上最大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环球大震”。据说当时远到北京上海甚至香港都有明显震感,而越南海防的钟表都因海原地震停摆。试想在当年地广人稀还普遍住土坯平房的西海固地区,一场地震竟然能导致近30万人死亡,可见其空前绝后。改变银川的1739年大地震,? 虽然海原大地震不论从震级、伤亡人数还是时间上似乎都对现代宁夏人影响更大,但对银川市而言,影响最大的却是另一场地震——1739年银川-平罗大地震。这场地震直接改变了银川市的城市规划,地震后的银川规划也创造了如今的银川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雏形。

据史料记载:“宁夏府城于十一月二十四日戌时,陡然地震,竞如簸箕上下两簸,瞬息间阖城庙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无存,男妇人口奔跑不及被压大半。又因天时寒冷房屋之中俱放烤火之具,房屋一倒顷刻四处火起,不惟扑救无人,抑且周围俱火无从扑救,直至五昼之后烟焰方熄。被压人民除当即刨出损伤末甚者救活外,其余兵民商客压死焚死者甚众。一应资财、衣帽、家具、什物俱已焚毁”。因此,由地震而引发的火灾、冻饿、无居等次生灾害是这次地特征之一。

? 这次由于地震造成的喷水冒沙现象,尤以平罗、宝丰、新渠一带最为严重。据史料记载:“宝丰、新渠并所属各营堡以及沿河户民一带,地震后裂开大窟,旋涌出大水,并河水泛涨进城,一片汪洋,深四、五以至六、七尺不等……,而满城一带地裂缝宽约数寸或一、二尺。地中涌泉直立丈余者不计其数,四散溢水深七、八以至丈余者不等……。自新渠而起二、三十里之外,越宝丰而至石咀子,东连黄河,西达贺兰山,周回一、二百成一片冰海……”

? 清高宗川陕总督查郎阿、甘肃巡抚元展成的报禀(左图)记有:“而平罗、新渠、宝丰等处平地裂缝涌上黑水更甚,或三、五尺,七、八尺不等,民人被压而死者已多,被溺被冻而死亦复不少,城垣亦大半倒塌。……郡城内抬埋之压死大小人口一万五千三百余躯,此瓦砾之中存尸尚多”。因此,处在地震极震区和高烈度区的黄河冲积平原上,地下水在地震力的瞬时加荷作用下,产生了很高的水压,沿地裂缝喷涌出来,造成水患,灾民余存者依栖高阜,聊图苟活。喷水冒沙雍塞渠道、淹没村堡、毁坏农田,给灾民恢复生产带来困难,使灾情进一步扩大。现代的银川全图,上面星罗棋布的水系,很多都是那场地震形成的湖泊。这场地震对如今的银川有哪些影响?其实看看地图就明白了。

? 一、地震前,清政府原本在银川老城城东的现丽景街道办事处建立了一个专供满族八旗士兵和家属居住的满城。但这场地震后,原满城被夷为平地,又被漫卷上岸的黄河水冲得啥都不剩。于是清廷重新在银川老城以西的平伏桥一带建起了一座新满城。这就是如今的银川新城。

? 二、明代到清初的银川城,原本面积要大得多。例如如今已经被拆毁的银川西门是在凤凰转盘,但最早以前,银川西门是在唐徕渠边上,唐徕渠一直是银川城的护城河。但因为这次地震震塌了银川各城门和城墙,为了节约成本,新修建的银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城墙都向里缩进了至少20丈,形成了后世的银川老城。

? 三、银川北部一直到平罗沙湖那些星罗棋布的湖泊,很多都是那次地震造就的。据当时官员的描述,地震后银川平原山崩地裂,黄河水和地下水全涌上了岸。其实正值隆冬,河水迅速结冰,以至于黄河到贺兰山脚下的大片地区成了“千里冰原”。而这场地震造成的大面积土地塌陷,也为来年开春后这些冰原化水找到了好去处——变成了包括沙湖、爱依湖在内的。

? 老银川人应该记得,当时曾有种说法说银川是地震高发地区,不适宜建高层建筑。因此一直到90年代初,银川最高的三栋现代建筑分别是中山公园西门对面的宁夏科技馆、进出口公司和新市区的宁夏电视台大楼,都只有九层十层高的样子。印象中当年的“银川最高楼”宁夏电视台大楼,也就是现在西夏区的宁夏广播电台办公楼还被印在了小学生的作业本。

关于银川的昨日是苦难的也是辉煌的,在历史的今天她再次绽放出她的魅力,塞上江南,风华绝代的银川市,再次让我们这一代人记忆她,爱着她。

西夏王朝是如何灭亡的?而它的王城又曾在哪里?

西夏的历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踪到唐初。党项是羌族的一支,隋书上载“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党项羌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吐蕃。唐高宗时,吐谷浑被吐蕃所灭,失去依附的党项羌请求内附,被大唐安置于松州(今四川松潘),后党项羌逐步繁衍成数个大部落,其中盟主部落拓跋氏大概只占据今天的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等地。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四处劫杀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救,被迁至庆州(今甘肃庆阳)。安史之乱起后,郭子仪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迁至银州(今陕西榆林)以北和夏州(今陕西横山)以东地区(相当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南),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即今鄂尔多斯南部地区)广大地区皆称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地。   五年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经过200多年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鄂尔多斯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因此平夏部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天时地利人和均占,势力逐步膨胀起来。不过一直以来李氏一族野心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诸侯,宋太祖虽削夺方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赵匡胤削藩镇的兵权,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到京城,准备根除西北这一大盘盘踞势力。李继捧的族弟名叫李继迁,志向不凡,深知一旦入京,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宋朝此时认为逃跑的小股匪帮没什么能耐,折腾不起来,但李继迁却很有政治头脑,连娶数位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一下子与地方首领成了亲戚,势力渐盛。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并占据银州,攻破会州(今甘肃靖远),与宋闹翻;又向辽国“请降”,被契丹人封为夏国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李继迁截夺宋军粮草四十万,又出大军包围灵武城。宋太宗大怒,派五路军击夏,皆北。宋太宗崩后,宋真宗即位,为息事宁人,割让夏、绥、银、宥(陕西靖边)、静(陕西米脂)给李继迁,事实上承认了西夏的独立地位。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李继迁率诸部落攻陷宋朝重镇灵州,改名西平府,后又攻取西北重镇凉州,截断宋朝与西域的商道,截断西域向宋朝的入贡,同时禁止西域诸部向宋朝卖马,严重影响了宋朝的国防军力建设。与吐蕃会盟时,李继迁遭吐蕃人暗算,被劲弩射伤,后伤重而死,时年42岁。   李德明即位后,倾力向河西走廊发展,南击吐蕃,西攻回鹘,大大拓展党项羌族的生存空间,1019年,李德明选定怀远镇(今宁夏银川)为都城,改名兴州。他对外仍向宋、辽称臣,对内则完全是帝王气派。   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夏国公位,开始积极准备脱离宋。他首先弃李姓,自称嵬名氏。第二年以避父讳为名改宋明道年号为显道。开始了西夏自己的年号。在其后几年内他建宫殿,立文武班,规定官民服侍,定兵制,立军名,创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并派大军攻取吐蕃的瓜州、沙州(今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这样,元昊已拥有夏、银、绥、宥、静、灵、会、胜、甘(今甘肃张掖)、凉(今甘肃武威)、瓜、沙、肃数州之地,即今日的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公元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宋廷上下极为愤怒,双方关系正式破裂。此后数年,元昊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1044年,在河曲之战中击败携10万精锐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完全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此时,西夏总兵力约50万人。   大败宋辽之后,元昊不可一世,日益暴横淫纵,甚至将儿子宁令哥德妻子纳为妃子,1048年元宵节,因夺妻之恨,元昊之子宁令哥挥刀,将其父元昊的鼻头全部削掉,元昊痛极血尽而死,时年46岁。元昊子谅祚继承大位,其死后又由子秉常即位,此时西夏政局内部动荡,宋神宗以为有机可趁,派兵五路攻夏,准备收复灵武。但败多胜少,特别是灵州、永乐城两战,损失士兵民夫达60余万人,耗费军费无计。西夏方面国力也大亏。后女真崛起,西夏攻占宋朝定边军(今陕西吴起),并向金国称臣。金朝皇帝在高兴之余把此前占领的西夏故地乐州(青海乐都)、积石州(今青海贵德)等河外诸州都赏赐给了西夏王乾顺,西夏领土达到鼎峰。蒙古崛起后,一直视西夏为眼中钉(一来西夏占据了北方蛮族入侵中原的通道——黑水城;二来西夏控制着河套与河西走廊地区的财富),将其作为练兵场,不断派兵袭扰突击,演练部队。1227年西夏终于全部沦陷,蒙古兵还在西夏王陵附近挖地三尺,尽皆破坏,以至于从明朝开始历朝均未在西夏王陵附近获得过多少有价值的物品。按成吉思汗的遗训,蒙古军队将俘获的夏末帝和所有西夏皇族尽皆屠杀,西夏亡。   1288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五年,该中兴府为宁夏路,宁夏者,夏地安宁也!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另一种说法是西夏皇族是鲜卑族的后裔。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就自称是北魏鲜卑之后。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辽史》卷115《西夏外记》:“西夏本魏拓跋氏后。”《金史》卷134《西夏传》:“夏之立国旧矣,其臣罗世昌谱叙世次,称元魏衰微,居松州者因以旧姓为拓跋氏。”    西夏服装08年2月29日新华社:考古人员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纳林河乡排子湾村发现一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出土了几方十分珍贵的墓志。墓志铭用了大段文字记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经过,并明确表示其家族为“本乡客之大族,后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后搬到此地的大族,是北魏人的后代”,这又一次把党项拓跋部和鲜卑拓跋联系在了一起.

让成吉思汗想把西夏人赶尽杀绝的大臣,说了什么话?

从1205年到1226年,成吉思汗蒙古大军六次征伐西夏,终将西夏灭国。尤其是第六次征伐西夏之战异常惨烈,立国近190年的西夏王朝不仅宫室、西夏王陵被战火付之一炬,西夏党项族也遭遇灭顶之灾,破城后蒙古大军疯狂报复,烧杀辱掠,尸横遍野,西夏仿佛成为人间地狱,西夏党项族人也销声匿迹,一个曾经辉煌的民族难道真的灭亡了吗?我们先来看下成吉思汗为什么要屡次攻打西夏,他跟西夏又有着怎样的仇恨?



在蒙古与金国之间被逼选边站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是西羌之后,1038年李元昊称帝,西夏正式建国,党项族虽然是主体民族,但也有汉族、吐蕃族、回鹘族等民族构成。西夏王朝强盛时期,李元昊屡败宋辽大军。元昊后,西夏对金国称臣。



而当蒙古崛起以后,西夏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西夏真正的克星——成吉思汗来了。金国是蒙古的世仇,金国欺负了蒙古那么多年,强盛起来的蒙古大军岂会善罢甘休,西夏是又金的属国,蒙古打你西夏貌似也说得过去。更重要的是蒙古成吉思汗开疆拓土的欲望无比强烈,再说出兵总得师出有名啊,于是蒙古以西夏曾收留成吉思汗的仇敌,克烈部汪罕之子亦刺合为由发动第一次征伐西夏战争,主要是探探西夏军力的情况。

而第三次征伐西夏,就连西夏名将嵬名令公伏击蒙古军也被击退,中兴府被团团围住,西夏皇帝夏襄宗向宗主国金国求救,金国老大完颜永济是个昏君,忠奸不分,居然见死不救,于是西夏只好跟蒙古和亲,奉献大量财物后,并对蒙古称臣,被逼采取附蒙侵金的政策,以求生存。看似也有道理,你金国见死不救,我就投靠蒙古一起打你,都是你逼的,不能怪我。




金和西夏,昔日的盟友翻脸成仇人,西夏王朝从李安全皇建元年(1210年)到李遵项退位(1223年),13年间,金和西夏的战事有四十多次,西夏实力本就不及金、宋等国。哪能经得起这个折腾,搞得民生凋敝,帝国精锐在随蒙古大军伐金过程中损失惨重。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成吉思汗和蒙古大军,不仅成功地让夏金关系破裂,而且是两败俱伤,渔翁得利,到时灭西夏和金国就容易多了。

西夏牛人八个字,激怒一代天骄金和西夏的战争不但让西夏人民流离失所,经济上损失更大,金国还关闭了金和西夏的榷场(互市市场),西夏的商业陷入停滞。虎落平阳被犬欺,西夏周边的少数民族也乘机入侵。以往都是西夏屡屡侵扰宋朝等国,这下他也体会到被骚扰是什么滋味了。西夏王朝的致命弱点其实在他自己统治阶层内部,外患不已,内部为了皇位争斗不已、勾心斗角,怎么可能静下心思发展国力和民生。




执行附蒙侵金政策,让西夏成为蒙古的附庸军,当了炮灰还没有好处,西夏也不是傻子,也在用行动抵触和反抗蒙古。与蒙古大军一起攻打金国时,西夏军不愿白白送死,于是中途撤兵,撇下蒙古军队自己应付。蒙古人一看,好你个西夏,说好的一起上,怎么这么没有信用。就算成吉思汗下命令西夏出兵,西夏也是干打雷不下雨跟你耗下去。而接下来的一次,西夏的任性,却为自己灭亡埋下了祸根。




1218年,成吉思汗要西夏出兵一同西征中西亚及欧洲。这时的西夏内部也形成了共识,不再执行附蒙侵金政策,再这样下去出兵出粮,不仅挽救不了西夏,早晚都得被蒙古玩死。西夏不干了,不仅西夏皇帝拒绝出兵,西夏大臣阿沙敢不直接对蒙古使者说:“力既不足,何必为汗。”,直接了当的说成吉思汗,你没这个能力,就别当这个大汗,逞什么能!




成吉思汗震怒不已,这口气不能不出,即使是西征,也要给你一老拳,方解我心头之恨。于是蒙古大军给了西夏几记老拳后就西征上路了。不得不说西夏大臣阿沙敢不,这八个字真的够狠,自己是痛快了,成功奚落了成吉思汗,但也让成吉思汗对西夏痛恨不已,坚定了灭西夏的决心。

迟到的悔悟,誓死抗争而西夏这边也算彻底醒悟过来了,知道蒙古要灭亡它。特别是夏献宗即位后与金国和解,采取联金抗蒙的策略,还趁成吉思汗西征时联合漠北诸部抗蒙,不想被蒙古察觉,反被蒙古军打得狼狈不堪,苟延残喘。此刻的西夏国已经病入膏肓,民不聊生,“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怎可御敌于国门之外。




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发起第六次征伐西夏的战争,消灭西夏名将嵬名令公的10万精锐,又攻克灵州,西夏精锐损失殆尽,西夏中兴府被团团围住。

西夏虽然已经是穷途末路,但西夏民风尚武不屈,顽强抵抗蒙古铁蹄。恼羞成怒的成吉思汗和蒙古大军也杀红了眼,见人就杀,见屋就烧。曾经繁荣的西夏国到处狼烟四起,残垣断壁,尸体成堆,白骨露于野,西夏王朝的国土上一片末日景象。




中兴府在坚持了半年后再也撑不住了,夏末帝李睍投降。而成吉思汗也来不及享受胜利的果实,第六次征伐西夏一年多来,战事异常艰苦,劳累加之原先跌下马留下的旧疾复发,让他心衰力竭,再也撑不下去了,1227成吉思汗病死六盘山。




成吉思汗遗言杀尽唐兀惕成吉思汗死后秘不发丧,遗嘱命拖雷将夏末帝李睍和从人全部杀死,还命蒙古人今后每次饮食之前,必须先说:“唐兀惕尽绝了”,方可饮食(蒙古人称西夏党项族为唐兀惕)。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多西夏人多么痛恨。22年,六次征讨西夏,均遭到西夏的顽强抵抗,征战的辛苦,让年老体衰的他心力交瘁,西夏大臣阿沙敢不的奚落,还有西夏人为自保做出的一些举动,让他感觉是可耻的欺骗行为,所以对西夏痛恨至深。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的杀戮更加凶残,西夏都城兴庆府,城中军民惨遭屠戮,宫室、陵园付之一炬。西夏全境沦陷,蒙古军对西夏文明进行了彻底地摧毁和破坏,西夏文化典籍与建筑被焚毁,西夏王陵和陪葬墓的地上部分都被破坏,碑刻、砖雕都被砸为瓦砾,西夏王陵地下部分此后也被历朝盗墓者盗空,只留下小山包一样的大土堆诉说着当年的凄惨。



西夏灭亡后,西夏党项族人和其他民族是不是被蒙古军杀光了呢?当然不会,西夏王朝是个拥有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蒙古人口当时也不过百万,军队人数十几万,西夏这么大的地方,区区十几万人蒙古军也只能望洋兴叹!那么党项族人到哪里去了?

战后幸存的党项人,为了活命,隐姓埋名、前往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山,躲避蒙古军的追杀。遭此大难的党项族是不是就没有出头之地了呢,成吉思汗对西夏恨之入骨,蒙古继任者会不会对党项族屠杀到底呢?

峰回路转,绝处逢生庆幸的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并没有这样做,他在西夏境内设甘肃行省,下设中兴路,后又改为宁夏府路。元政府组织兴修水利、开垦种田,号召西夏遗民回归家园,并发放种子和农具。党项人朵儿赤还被忽必烈任命为中兴路新民总管,开始招揽流落他乡的党项人重建家园,由于开垦粮田成绩突出还被升了官,这对漂泊在外的西夏遗民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很多人开始返回故土生活。




流落在外的一部分西夏人回到了故土,还有西夏人变成了蒙古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年蒙古灭西夏时,一部分投降的人也活了下来。成吉思汗曾将一部分西夏投降军民赐给宠妃也遂当奴隶,这些西夏人后来融入蒙古人中。在鄂尔多斯台地的边缘,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布拉格苏木、鄂托克旗的巴音陶亥乡和查布苏木聚居着一部分党项族后裔,他们己按汉族习俗将唐古特氏族改为唐姓。




在今陕西北部米脂、横山,以及宁夏中卫南长滩一带,也居住着许多党项拓跋氏的后裔,这些拓跋逃亡者历经艰险,终于找到躲避战火的家园,被誉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南长滩村人就是当年党项拓跋氏的后裔。

元朝,党项族人出头了,很多人迁居到内地发展,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地位卑微,而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蒙古人将党项人列为色目人,他们地位仅次于蒙古人,在汉人之上。




不光如此,党项族人在元朝还颇受蒙古人重用,元政府中很多重要职位都选用了一些党项人来担当,保卫京师和宫廷的军队中也有大量党项人。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蒙古人也学会了宽容,又或者是知道党项族人早已分散各地,人口基数小根本翻不起大浪。




另外在河南、河北、安徽、四川、云南、西藏都发现了西夏遗民的活动踪迹,还有西夏人在西夏灭亡前就迁居到了中亚。不过成吉思汗确实较为彻底地灭亡了西夏,随着时间的推移,党项族人的后裔再也不会说他们本民族的语言,看不懂他们的文字,在信仰和文化上逐渐被汉民族和其他民族同化,就像李自成一样,虽是西夏党项人后裔,但与汉族相比已没有什么明显不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4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