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灭齐之战简介

众妙之门 2023-07-01 09:51:03

秦灭齐之战简介

秦灭齐之战,是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境)的作战。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境)的作战。 战国末年,秦国军队所向披靡,一一翦除韩、赵、魏等国。齐国远离秦国,在秦军大肆兼并时,独居齐地一隅,对秦不作防备。公元前221年,

王贲率兵从北面进入齐境,避开齐国的主力,齐王不战而降。至此,嬴政统一全国。

战役经过

齐国自济西之战(前283年)受到燕军重创以来,实力一直未能恢复。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采取一切非军事手段,争取齐国中立,以削弱六国抗秦的力量。齐君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秦亦采取结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国抗秦。由于齐王建“事秦谨”,所以“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丞相后胜为秦国重金收买,只幻想与秦联盟,既不与各国合纵抗秦,也不在本国加强战备。齐王完全听信了后胜的主张。直到秦国攻灭了五国以后,齐王才感觉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准备抵御秦军进攻。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君王命运

秦王许诺齐王投降后给齐王一个万户侯。于是齐王不战而降,被关在一个小树林里活活饿死。

影响

此战,秦军采用避实击虚,侧翼进攻的战略,轻而易举地攻灭齐国。秦对齐的作战势如破竹,取胜是必然结果。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秦军在灭齐时,吸取了灭楚轻敌失利的教训,避开了齐国正面,由燕南下,乘虚而入,直插临淄,令齐人猝不及防,因此顺利地完成了灭齐任务。至此,秦全部灭亡了赵、韩、燕、楚、魏、齐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灭魏之战过程介绍

秦灭魏之战过程介绍

秦灭魏战是秦王政22年(公元前225年)秦军攻灭中部魏国的战争,秦灭赵后欲南下灭楚,须先攻灭魏,以保证进军路线畅通。魏国原具备优越的战略地位,但连年战乱导致实力极度削弱。多年间,强秦不断进攻,魏国领土巨大缩水。

秦灭魏战开始,秦军攻打魏国都城大梁。然而城墙坚固,难以攻破。秦战地统帅王贲运大沟之水泄城,三个月后大梁守将假投降,却被王贲杀害,魏王也被俘。魏国灭亡以后,秦国将这块土地划归为东郡。

起因

在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攻占了燕都蓟,赢得了北方的决定性胜利。此时,他们转向南方。王翦之子王贲率领军队进攻楚北部地区(今天的河南南部),占领了十余座城市。在给予他们相当的打击后,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护了攻打魏国的侧背安全。接着,他们迅速回军北上,于二十二年突然进攻魏国,包围了大梁(今天的河南开封)。

魏军依托城墙奋勇抵御。秦军的强攻无效,于是引黄河和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破了。魏王假装投降,魏国灭亡,秦在魏国东部设立砀郡。

过程

秦王派王贲去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王贲是王翦的儿子。此时的大梁已经几乎成了孤城,但这座城市却有着悠久而光荣的抗敌史。齐军、秦军无数次攻到城下却再也进展不得。魏国得感谢魏惠王当年营建大梁时的苦心。

大梁城不但城大墙高深,周围还有纵横交错的水网,既是补给大动脉,也可以有效阻挡敌人的攻势,是以数百年来这动静平衡,刚柔相济的防御体系很让每一支攻打过大梁的军队头疼。

但是,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秦国后来汲取屡攻不下的教训,将目标转向夺取大梁周边地区,常抓不懈才使得大梁成了孤城,那些护卫大梁的水网已经全部掌握在了秦国的手中。

结局

“水火无情”是说水火这类物资既会是你的恩人,也会是你的仇人,而且转变起来常常在一刹那间完成。秦军对大梁周围的水网进行了改造工作,一时间黄河、大沟里的水径直向大梁扑来,滔天大水将大梁团团围住。

饶是如此,大梁城在水中浸泡三月有余才告倒塌,魏王假只好驾着小船向秦军投降,魏国就此灭亡。秦军继续向东,占领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战力分析

魏国虽然也曾经历过战国初期最强盛的时期,它据有河东、河西、河内、河外广大地区,疆域之内山河纵横,形势险要,但由于它阻扼秦东出函谷之咽喉,多年均为秦之首要对手,特别是自魏惠王以来,不断被秦战败,疆域日渐缩小。

秦始皇初年,正当魏安厘王晚期,国势更加衰弱。但信陵君窃符救赵,尤其是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河外大捷,大大提高了魏的威望,本应乘胜恢复魏之疆域,然而安厘王昏聩无能,不但不借机复国,反而听信秦国离间挑拨,罢黜信陵君,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贵时机。

秦灭六国的战争

  秦王政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36?前221年),秦军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地)、韩国(今河南中部)、燕国(今河北中部北部、辽宁大部等地)、楚国(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魏国(今河南中部偏东)、齐国(今山东境)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
  战国末期的战略态势   秦国自秦孝公(前361?338年)用商鞅实行变法图强以来,经过六代君王的不懈努力,在长期的兼并战争中不断发展,其势力由西部进入东方。至秦王政亲政时,秦的统治区域,已据有西至今甘肃、四川,南至今湖北、湖南,东至今河南中部、河北南部,北至今山西、陕西广大地区。政权高度集中,统治巩固,政令贯通。关中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因推行鼓励耕织政策,农业经济极为发达。由此又吸引了三晋大量逃亡农民和中原各国具有知识技能的各种士人投奔关中,致使秦国人口众多,人才济济。由于实行郡县普遍征兵制,兵源充足,建立了一支?车干乘,骑万匹,带甲百万?(《史记?张仪列传》)的强大军队。坚持经常性的军事训练,又实行军功爵制及什伍连坐法,鼓励杀敌立功,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指六国士兵)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战国策?韩策一》)。秦国不论在军事实力还是战争潜力,以及部队战斗力等方面,都已超过了六国中的任何一国。赵、韩、燕、楚、魏、齐六国,在秦国的不断蚕食和秦军的不断打击下,均已走向衰落。赵国原有?车干乘,骑万匹?,军队数十万,实力仅次于秦国。但在长平之战中败于秦国,40万军队被歼,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楚国虽号称有百万大军,但在鄢郢之战中,被秦军歼灭数十万人,实力也受到很大影响。齐国则自济西之战(前283年)受燕重创以来,实力一直未能恢复,执行与秦交好的政策,以求暂时苟安,而韩、魏、燕三国的实力则更弱。韩国面积大体相当秦国的一个郡县。魏国土地面积也已很小。燕国疆域虽大。但地广入稀,在长期战争中实力不断受到削弱,已不能与秦抗衡。长期以来,六国有过几次?合纵?攻秦作战,给秦国很大威胁。但由于各自的利害关系,他们又矛盾重重,不能形成稳定的?合纵?攻秦的局面。秦国的?连横?和?远交近攻?谋略对破坏,六国?合纵?也起了很大作用。六国皆弱而秦独强的战略态势已经形成。   秦国的战略决策   秦始皇十三岁(前246年)登上王位,始称元年。二十二岁(前238年)亲政,镇压了长信侯嫪毐的叛乱;次年(前237年),又免去吕不韦丞相之职,在国内清除了妨碍自己专政的障碍,在对外战争上,仍继续执行昭王时定下的远交近攻战略。但依据形势的发展,用李斯之谋,加速了消灭六国的战争进程。此前,是以蚕食渐进的方法逐渐扩大疆土。李斯认为:?以秦国之强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史记?李斯列传》)。秦王政采纳其言,决心改蚕食渐进为急进速歼,积极准备进攻六国。   为防止六国联合抗秦,以保证远交近攻战略的顺利实施,秦王政除继续以?连横?破坏?合纵?外,又用尉缭之谋,以贿买、用间等手段,分化瓦解六国。尉缭建议?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秦朝历史 )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秦遂派出大批能言善辩之士,携带重金,去各国游说诸侯、大臣,以离间其君臣上下,破坏六国之间的关系,阻止其再度联合,加强政治、外交攻势。在战争指导上,秦王政继承昭王时范睢?必亲中国(指中原中心地区的韩、魏)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战国策?秦策三》)的基本思想,并吸取李斯?先取韩以恐他国?(《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建议,采用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战略方针,决定以地处东西中轴线上的韩国为主攻方向,控制中央枢纽地带,以断六国合纵之脊,使六国不能相互策应、支援,尔后再进攻两翼;先破赵、燕,再灭楚、魏,最后灭亡齐国。   秦灭六国的战争经过   秦王政为了灭韩时不受赵、楚的干扰采取了?先威楚赵?的积极措施。十一年(前236年),乘赵军进攻燕国,赵国内部空虚之机,发兵攻赵,攻占了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邺(今河北磁县南邺镇)和安阳(今河北安阳西南)等9城。十二年(前235年),又以助魏国为名,调四郡之兵与魏军联合攻楚,给楚以一定打击,以解除北进时可能来自南方的威胁。十三年(前234年),秦王政亲至河南(今河南洛阳西)祝祭,了解各国动向及关东秦军状况。认为赵国虽迭受打击,国力已大力削弱,但尚众之强,秦灭韩时,仍有助韩可能,决定继续打击赵国。秦军再度攻赵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大败赵军,斩首10万,杀死赵将扈辄。但当秦军继续攻赵时,于十四年(前233年)在肥、十五年(前232年)在番吾,连续遭到赵国名将李牧的反击,均告失败(参见肥之战、番吾之战)。赵军亦损失惨重,实力已尽,再无组织进攻能力,仅能退守邯郸自保。十七年(前230年),秦军经两年休整后,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军攻韩,一举攻破韩都郑(今河南新郑,参见秦灭韩之战)?,韩国灭亡。灭韩以后,秦国便集中力量攻赵。十八年(前229年),秦军乘赵国遭旱灾之机,兵分两路,由南、北合击邯郸。十九年(前228年),大败赵军,占领邯郸,俘赵王,赵国破。赵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县东北),收残部自立为代王(参见秦灭赵之战)。破赵后,秦王政亲至邯郸,了解军情,观察形势,令王翦率军进屯中山故地,准备下一步进攻燕国。燕太子丹派荆轲赴秦,以献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区)地图及秦逃将樊于期首级之名刺杀秦王政,幻想造成秦国混乱,以解灭亡之危。荆柯行刺未遂,被杀。秦王政增兵中山,命王翦和将军辛胜攻燕,于易水之西大败燕军及协助燕军防守易水的代军。二十一年(前226年),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带兵退走辽东(今辽宁辽阳)。此时,燕、代军主力已受重创,远逃边境地区,已对秦军构不成威胁。秦军便集中力量南向对付楚、魏两国。秦在进攻燕、代的同时,派王贲率领秦军进攻楚国北部(今河南南部),占领10余城,保障了进军魏都的侧背安全。遂即于二十二年(前225年),以胜楚之军进攻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决黄河、大沟之水灌城。三月,大梁城坏,魏王假投降,魏亡(参见秦灭魏之战)。秦在灭魏同时,派李信、蒙武攻楚。在城父遭楚军突袭,大败。二十三年(前224年),秦派老将王翦及蒙武率60万大军再度攻楚。于二十四年(前223年),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虏获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参见秦灭楚之战)。灭楚之后,秦派王贲进击燕赵残部。二十五年(前222年),擒燕王喜,回军又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参见秦灭燕之战)。攻灭了赵、韩、燕、楚、魏五国以后,秦将进攻矛头转向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参见秦灭齐之战),秦军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亡。   点评:秦国攻灭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里程碑,结束了自东周以来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而秦王政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数年中,击灭六国,统一中国,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外,更多的是秦国六代君王经百余年时间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结果。自商鞅以来实行的一系列变法改革,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不断发展,并建立了一支英勇善战的车、骑、步多兵种百万大军,是秦灭六国的物质基础。秦国实施重用外来人才的开明政策,拥有一批像李斯、尉缭、王翦、王贲等得力的谋臣将才(尤其是白起,在战争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穷追猛打、穷寇必灭、歼敌有生力量的思想都超越了当时那个时代。虽然白起没参加灭六国的战争,但灭六国的基础却是白起打下的),为其出谋划策,统军作战,是保证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远交近攻及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战略方针,符合客观战略态势的实际,又能将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外交、用间等手段使六国分化瓦解,则是保障战略企图的顺利实现,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秦灭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秦王建立秦朝的最后一次战争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秦统一六国之战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到公元前221年最后灭齐,历时10年。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

  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

  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

  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公元前236年,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秦王政分兵两路大举攻赵,虽未灭赵,却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

? ? ? ?1、韩:公元前231年,秦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 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2、赵: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 北井陉县),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国派大将李牧迎战,相持一年之久。后来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撤换李牧,临阵易将,赵军受挫。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赵国灭亡。

  3、燕:秦国攻赵同时,兵临燕境。燕国太子丹于公元前227年,派荆轲刺秦,秦王政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次年10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到辽东(今辽宁辽阳市),苟延残喘,燕国名存实亡。?

? ? ? ?4、魏: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迅速包围魏都大梁(今河 南开封市)。秦军引黄河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5、楚:秦军攻燕时,已把进攻目标转向楚国。公元前226年,秦王政问诸将攻楚需要多少兵力,老将王翦认为楚国地广兵强,必须60万;李信则说只用20万。公元前225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军20万攻楚国,后被项燕率军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回国。公元前 224年,秦王政亲自向王翦赔一礼,命他率军60万大军再次伐楚,在蕲(今安徽宿州市)大败楚军,杀楚将项燕。 次年,秦军乘胜进兵,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设置郢郡,楚国灭亡。

  6、齐:五国灭亡后,只剩下东方的齐国和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灭了辽东燕军,俘虏燕王喜,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 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公元前221年,秦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秦国大兵压境,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战国时期秦国和齐国之间有哪些较大的战役

战国时期秦国和齐国之间有哪些较大的战役。

战国时期在这个时间段,真的是发生过很多次战役。不管是哪个国家都会成为斗争的一份子。比如说秦国和齐国之间,就发生过很多次战役。

1、桑丘之战

这场战役是发生在齐国桑丘,是由秦国入侵齐国,但是最后被齐国击败。不得不说,这场战役是秦国商鞅变法一来第一次和齐国乱团派发生的战役。而且这场战役是秦国经过魏国和韩国,向齐国发起的进攻。最后因为齐国战胜之后,齐楚秦三国在送过会盟。在这一次的战役结束后,二十多年齐国和秦国再没发生战役。

2、函谷关之战

这场战役是齐国,魏国,韩国三国联合一起向秦国讨伐。发生此次战役就是因为齐国魏国和韩国担心秦国一家独大,继续扩张的话可能会吞并自己,所以就联合起来一起攻秦。最后也是成功攻入函谷关。

3、五国伐齐之战

这一次的战役可以说是战国时期的历史性事件。燕昭王联合秦国,韩国,赵国,魏国一起讨伐齐国,后来楚国也加入其中。最后成功击败齐军,并烧齐都宫庙宗室,掠珍宝巨财一空,尽归燕国。

4、秦灭齐之战

最后一战就是秦国灭了齐国,在战国时期,秦国和齐国之间曾有四次交锋。虽然前两次战役中哗贺,齐国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秦国还是在后两场战或姿役中大获全胜,从而成为最终的赢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3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