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宗,名完颜雍,女真名乌禄,金太祖阿骨打的孙子。于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出生。他的父亲完颜宗尧(初名宗辅),是阿骨打的第五子。宗尧比较有头脑,当太祖诸子带兵出征时,宗尧经常运筹于帷幄之中。他主张以汉制对汉人,同宗翰等推行的杀戮政策有一定区别。金太宗天会十三年(135年),宗尧四十岁那年,去世了。那时完颜雍只有十二岁。他的母亲李氏,出身于辽阳渤海大族,聪明能干。幼年的金世宗,主要受母亲的教养。依金的习俗,丈夫死后,妻子应当嫁与宗族的人。
李氏却不愿接受这种落后的习俗,就在辽阳出家为尼。完颜雍长得很魁伟,性格沉静明达,又善于骑射。年轻时,他每次出猎,很多老年人都跟了去看,赞赏他的骑射技术,国人推为第一”。他为人宽厚,常随叔伯们四处征战,将士都很推崇他。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1148年),力图革新的政治家金世宗完颜滩颜雍以宗室子授光禄大夫,封葛王,为兵部尚书。金熙宗在位后期,时常酗酒,杀戮亲贵大臣,唯有对完颜雍比较好。什么原因呢?原来完颜雍的父亲伐宋时,得到了一条宋朝皇帝用过的白玉带,作为传家之宝。完颜雍很珍爱它。金熙宗时,完颜雍的妻子乌林答氏,对他说:“此非王邸所宜有也,当献之天子。”完颜雍觉得她的话有道理,就将白玉带奉献给金熙宗,博得熙宗的悼平皇后的欢心,也得到熙宗的信任。海陵王即位之初,完颜雍判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牧,不久,判大是正事,改为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后又改为燕京(今北京)留守、济南府尹、西京(今山西大同)留守等职。完颜雍能文能武,在女真贵族中威望较高,海陵王对他很不放心,经常调动他的官职。
乌林答氏又劝完颜雍多向海陵王进献珍异,以打消他的猜疑,免遭诛身之祸。完颜雍照妻子的话,把辽骨睹犀佩刀、吐鹘良玉茶器之类的珍宝,送给海陵王。海陵王认为完颜雍怕他,对他又很恭顺,疑忌之心稍解。但在完颜雍任东京留守时,还派了心腹高存福任东京副留守去监视他。正隆六年(1161年),海陵王动员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南伐宋朝,搞的“民皆被困,衣食不给”,“民不堪命,盗贼蜂起”。契丹人不愿当兵,杀了金朝官吏,夺取三千副兵甲,举行起义。海陵王的统治更加不稳。完颜雍的父李石劝他积蓄力量,夺取金朝最高统治权,他们也积极修造兵甲。这件事让高存福知道了,偷偷派人去告诉海陵王同时还同推官李彦隆图谋杀害完颜雍。幸好高存福的家人向完颜雍告了密。海陵王得悉,派谋良虎去杀害宗室兄弟。
完颜雍听到这些,心里非常恐惧,李石劝他及早即位。经过一番商议,决定以讨论备“贼”事为借口,将东京官吏召到他母亲出家的清安寺开会。高存福不敢来,完颜雍派人多次去召他,他才来。完颜雍当场把高存福和李彦隆抓起来。十月初三,南征万户完颜福寿等率领金军两万人从山东前来,完颜谋衍率兵五千从常安(今辽宁沈阳东北)前来,他们都来投奔完颜雍。七日,各路军队入城、共同击杀高存福等人。第二天,诸军官属来到完颜雍的府邸求见。完颜雍的刚走出来,诸军官属在庭下高呼万岁。完颜雍推让了一番,将领、官员一再劝进。于是,完颜雍亲赴太庙,祭告祖先,在来到宣政殿登上了皇帝宝座,是为金世宗。
金世宗即位后,改元大定,废黜海陵。从此开始了他为期二十八年的统治金世宗能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并非偶然的事。从他本人来说,自为官以来“久典(主管)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有丰富的实际统治经验。因此,无论在女真贵族或渤海大族中,他都很有声望。从当时金朝最高统治者海陵王来说,他由于指挥南伐宋朝的战争,远离了金朝的统治中心,给完颜雍的即位带来有利的条件。更主要的是,海陵王的伐宋战争,极不得人心,金朝从上到下,都反对这场战争。这就更为完颜雍的即位,提供了条件。稳定政局金世宗虽然顺利地即了位,但他即位后的金朝政局并不稳定。金朝自阿骨打建国以来,至金世宗已历四帝,即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和海陵王。在这期间,金朝从政治到经济都有很大的改革和发展,统治区域已经扩展到中原地区。
女真贵族依靠契丹、汉族地主建立起一套仿效汉制的统治机构和典章制度。经济也被追逐步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而采用新的封建的生产方式。对农业,金统者越来越重视。这都有利于北方农业经济的恢复。但是,金朝的发展并不是氧风顺的。统治阶级内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斗争相当激烈。以金太宗的儿子宗和太祖的儿子宗雋为首的保守派,反对改革,极力打击以太祖的侄子宗翰、宰相完颜希尹为首的改革派,致使宗翰愤懑而死,希尹也一度被罢去宰相的职务。力图革新的政治家金世宗完颜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激烈斗争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也十分激烈。金熙宗杀完颜希尹,就是改革派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金熙宗十六岁即位,大权都掌握在女真贵族手中。他亲政以后,无法摆脱贵族势力的影响。为了控制政局,他大肆屠戮贵族。从兄弟、叔侄到皇后、妃嫔,都遭到诛杀。最后他自己也被完颜亮所杀。完颜亮即位(即海陵王)后,他继续执行以杀戮来稳定政局的策。金太宗子孙七十余人,全被杀死,甚至连他自己的母亲由于反对南伐宋朝,也被他杀害了。朝中人人自危。
金灭北宋,靖康之耻成为了所有汉家儿女的心中之痛,因此,许多蛰伏的豪杰猛士都重新苏醒了过来,起义军或官军,与金军展开了鏖战。汉家儿女的血性因此恢复,以铁血和胆气阻止了女真南下取得整个中华的企图。
宋室的幸存者康王赵构在爱国官员和将士的拥护下建立了南宋朝廷。刚开始,尚有血勇之气的赵构组织各路大军抵抗金兵,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在亡国恨,破家仇的激励下,大多数宋人和金兵展开了生死搏杀。凭借装备和作战技巧的优势,以及沦陷区人民的支持,被誉为中兴四将的岳飞,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四路出击,互相配合,收复了许多失地。尤其以岳家军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果。大败金军在黄天荡,收服西京,逼近卞京,气势如虹,直捣黄龙。
在几乎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远在建康的赵构突然下令撤军。十二道金牌催回了岳飞,也沉重的打击了全国上下人民抗金的意志。
赵构为了一己之私自毁长城,损耗了国家栋梁,民族的希望。自此他个人也声望大跌。虽然因为金军自身也强弩之末,不能再渡江灭南宋,但抗金大业自此也陷入了一个低潮。
第一次反击的胜利就这么错过,但天佑大宋,以后并非没有机会恢复中原,只是又一次的被浪费。在这里,我想讨论下完颜亮南下伐宋之战,以及之后宋军为什么没有利用大好机会北伐。
历史上著名的采石矶大战,起因是金主完颜亮南下灭宋。完颜亮,也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传奇的人物。他绝非昏庸之辈。但也无雄主之材。说起来,他虽然做了12年的皇帝,但更像一个率性而为,无拘无束的山大王。他虽然生在帝皇家是正宗的皇子皇孙,却如同一个江湖客,他可以挥霍无度,也可以与小兵同食,他自幼好汉学,能写诗,但又不顾礼法,荒淫无度(连自己骨肉也不放过,“ 十一月戊辰,上命诸从姊妹皆分属诸妃,出入禁中,与为 *** ,卧内遍设地衣,裸逐为戏。”)。他为了伐宋,横征暴敛,奴役人民,大兴土木,搞得民不聊生。所以,完颜亮此人,就是一个志大才疏,好勇无谋,冷酷无情,残暴无常的种马。放他在江湖上,或许是个大豪杰,但放在朝廷上就是暴君。完颜亮靠政变上台,杀亲夺位,但也被其从弟完颜雍篡位,自己被其部下杀死,最后连个名位庙号也没有。历史上称号为“庶人”的皇帝,恐怕也就他一个。
正是此人,有雄心壮志,统一天下之心,作为一个诗人,他的诗句是大气辉煌的:“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但是单靠吹大气是不行的。他虽然号称“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但是,当时的形式并不利于金兵南下。完颜亮南下的时候,是辽金大战,宋金大战没多久,被金兵占领的中原百姓饱受战乱,生灵涂炭已久,金国百姓(包括各族人民),要么思太平,要么望故主,如果完颜亮此时能够休养生息,厚德天下,他的皇位还能坐的更久,但是无常的完颜亮,一方面大兴土木,驱使百姓,敲骨砸髓的剥削各族人民,另一方面为了稳固自身的地位,大肆杀害自家的亲贵臣下。同时又荒淫无道,淫 *** 女。可以说,他在金朝的统治地位是非常不牢固的。虽然他采取了铁腕手段进行了一系列他自认为良政的措施,希望加速各族人民融合,并采取措施平息战乱。但金朝始终处于动荡之中,在河北和山东,起义此起彼伏,女真契丹,反抗他的人也不少。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完颜亮希望用战功来平息国内的反对浪潮。
1160年,完颜亮征女真,契丹,奚军二十四万,汉军十五万, 1161年二月,完颜亮南巡。六月到达金国南京(开封汴梁),在此谋划伐宋事宜。准备分四路进攻南宋。九月,金兵大举进攻南宋,其中完颜亮率陆军(其中有猛安谋克组成的主力精兵,大约五千人,号称硬军)进军江淮,陆路直取南宋腹地江浙地区,苏保衡统领水师。海上直取临安,另外两路,一路取四川,一路取湖北。大军刚刚出发,后院旋即失火,其弟东京(辽阳)留守完颜雍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并大肆杀戮完颜亮的亲信家人。此时完颜亮进退两难,他选择了一鼓作气,拿下南宋,妄图以长江南部为基业卷土重来。这时候的完颜亮,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但事与愿违,金兵水师在胶西陈家岛时,遭到宋将李宝水师的突然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完颜亮在没有援军,没有水师的情况下,只能背水一战。没有水师的金兵,虽然人数众多,兵力较强,但就像没有了翅膀的老鹰,爪牙再锋利,在长江水面也不能运用自如。不过来势汹汹的金兵还是吓坏了南宋的防守将领,担任防务主官的王权,不战而逃,金兵进军顺利,很快度过淮河,占领了江淮之间的大片地区,金兵的马蹄在长江要害采石矶停了下来,因为丧尽水师,金兵只能就地取材,拆房做船(当然这种船体必定不够牢固)。然后准备大举过江。此时宋军连总指挥都没有,各自为战,可以说,胜利的天平是向金兵偏斜的。但是此时,历史的巧合和偶然性出现了,本来是来慰问将士的文官虞允文,看到此时情形,毅然挺身而出,作为防守主帅联系组织各军,制定作战计划。
中国从来就不缺人才,从未打过仗的虞允文,居然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内忧外患的完颜亮,万万没有想到到手的胜利就那么失去。
虞允文首先提振军心,以保家卫国为激励将士的口号,使得数量不多(1,8万人)而且是溃军的各部宋军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在采石矶做好了迎战准备,并且利用金军水师孱弱,船只不足且质量很差的劣势,用自己优势水军冲击敌船,使得金军不敢水战,而且利用宋军远程武器优势,同时利用采石矶的有利地形,使用弓弩火器大量杀伤敌军,即便敌军接近,但依然敢于近战,誓死不退。这个时候,有宋军溃军从江淮退下,虞允文又利用这支部队,以疑兵之计,让金兵误以为宋军的援军到达,从而丧失了战斗意志和胜利的决心,因而在采石矶一战,完颜亮的金兵虽然人多,而且勇悍之士也不少,但依然不能冲破宋军的防线,被迫撤退。
完颜亮本来就是强弩之末,他手下的将士家人都在完颜雍的手里,肯为完颜亮用命的不多,而且由此手下将领心怀异心,希望能取完颜亮的人头来博取新主子的欢心,自然不肯力战。
所以完颜亮第一无天时,后院失火,没有支援;第二无地利,长江天险,金兵不习水战,且只有临时建造的小舢板;第三无人和,手下绝大部分将士家人性命财产难保,急切思归,自然不肯力战。
最后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金兵撤军。这个是可以预料的结果。
可以说,即便没有虞允文的指挥,金兵渡过长江,但依然不能持久,因为金兵军心已散,完颜亮必死无疑。但是采石矶大战的胜利,依然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次胜利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南宋敢战之士绝对不少,而且有才能的文官武将,也层出不穷。可是,最大的问题是,在完颜亮死后,金兵北撤,金国政局混乱动荡,内部互相杀戮,中原之地的河北,山东,陕西等很多义军因为宋军的胜利得到激励后大举起事,新上台的完颜雍偏据辽阳,而且契丹人作乱的打好时机,南宋为什么不利用这样的大好时机,起兵北征?
此时秦桧已死,投降派已经没了主心骨,而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已经相继去世,高宗自己也没有亲子,只能从太祖后裔选取养子即位,完全没了后顾之忧。可以说,就最高层来说,已经没有了北伐的障碍。
但是,这一次北伐,也有不利之处,就是人心思安,长期的战乱已经是人民感到厌倦,如果不趁热打铁,人民恐怕很快会再一次消沉下去。而且,夺得金国皇位的完颜雍是个有为之君。他即位之后,竭力平定局势,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以,在金军四路大军都遭到失败的时候,趁胜追击。不但收复失地(四路侵略军中,西路吴d打败金军后,趁机收复了西北七州地方,中路收复了邓,蔡,陈州及顺昌府等地,东路金军北撤后收复了江淮等地)。而且派出几路精锐,衔尾追击。和北地河北山东义军交相呼应,甚至可以联络契丹叛军,趁着女真人军心不定,人心涣散之际。消灭女真有生力量。至少可以达到削弱女真,恢复北宋故土的程度。
如果中兴四将还在,必然可以取得远远超过当时的战果,因为此刻的金朝金军,远远不如当时的金军,完颜雍虽然是中兴之主,但时间不等人啊,此刻他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威信和可靠的嫡系部队,他是被不愿意南下作战的女真军队扶上皇位的,此时此刻,他还需要剪除异己,培养亲信。因为完颜亮毕竟经营了十二年,虽然做事倒行逆施,没有分寸,但也不乏有为之举,因此也有很多亲信嫡系在。完颜雍必须先平定内部,才能考虑对外政策,因此他此时巴不得马上跟南宋求和。如果南宋不给他喘息的机会,就把他堵在辽阳关外,那么以后的世事很难预料,因为失去中原的女真人,和契丹,奚人的作战都没有了后盾和物资人力支援。或许最终成为关外一支很普通的游牧民族。
但是南宋没有这样做。就其原因,还是在宋高宗这一根子上,其实完颜亮死后,立即北伐的忽视很高,包括著名的主战派张浚,也有名将吴d,都极力要求北伐,尤其是张俊,虽然已经老迈,但老骥伏枥,志在中原,同时军心大振,民心可用。而且南中国基本没有受到太多战火的摧残,物资基础也比较雄厚,足以支撑北伐。之前南宋为了偏安一偶,向金国献表称臣,但完颜亮死后,大部分朝臣都反对以臣子的地位对待金国使臣。这也说明了朝野上下,绝大部分是支持北伐抗金的。
但是投降派总头子赵构已经被女真人吓怕了,作为南宋的最后决策者,他并没有看到这一大好时机,只希望能够继续苟活下去,哪怕是继续对金称臣,他在完颜雍登位,完颜亮死后,居然说“朕料此事终归于和”,“至若以小事大,朕所不耻”,希望能通过谈判拿回祖宗的陵墓即可,不但没有支持全国人民的抗金反击的请求,反而罢免主战派张浚,希望继续对金称臣。赵构此人,放在今天,应该被叫做“没卵子的人”,说来金朝既是他的灭国破家,杀父辱母的大仇,又是他的大敌,大好机会在眼前,居然连屁都不敢放一个,恐怕连街边的乞丐都不如。
赵构的软弱无能,最终失去了这一次最好的反击机会,虽然最后在全国臣民的压力之下,最后以禅让的方式,把权力交给了其养子,但这个时候两年已经过去,在完颜雍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收买人心的政策下,金国先扑灭了中原耿京,王友直的义军,有基本平定了契丹人的叛乱,金军效忠完颜雍,开始南下反击宋军,因此在金国已经基本恢复了秩序,金世宗稳固了统治的情况下。虽然宋孝宗启用张浚,发动北伐,但依然在金军优势武力的面前遭受失败。
总而言之,金主完颜亮南下征服南宋不得人心,金朝内部因此发动叛乱,叛军拥立完颜雍,金国内部统治大乱,完颜亮因此在对宋战争中遭到失败,且被杀死后,此时金军如无头之蛇,而且中原义军烽火四起,响应宋军,北地契丹发动叛乱,反抗金国。完颜雍立足未稳,金朝统治阶级自相残杀,如无头苍蝇,根本无心和南宋作战。这是南宋最好的反击机会,即占天时地利,又有人和,驱逐女真,恢复中原,只手可得。
只可惜因为赵构这个没卵子的人,畏金如虎,生怕不能苟活于世,闻全国求战之声于不顾,倒行逆施,最后虽然被迫下野,但已经错失良机。
因此历史告诉我们,世袭制度害死人,只能误国误民,害国害民!
一、中国古代皇帝概况: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二、中国历代皇帝名单 :
1 上古时代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轩辕氏
少昊 金天氏
颛顼 高阳氏
帝喾 高辛氏
帝挚 高辛氏
唐尧 放勋
虞舜 重华
2 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3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 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4.2 东周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襄王 姬郑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战国
战国
周安王 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则
秦孝文王 嬴柱
秦庄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婴
6 汉
6.1 西汉
汉高帝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高后 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 刘恭
汉少帝 刘弘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 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
汉元帝 刘奭
汉成帝 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衍
孺子 刘婴
更始帝 刘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后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7 三国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奂
7.2 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后主 刘禅
7.3 吴
吴
长沙桓王 孙策
吴大帝 孙权
吴废帝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末帝 孙皓
8 晋朝
8.1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8.2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 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8.2.1 十六国
8.2.1.1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8.2.1.2 汉(前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前赵)刘曜
8.2.1.3 后赵
后赵
明帝 石勒
海阳王 石弘
武帝 石虎
义阳王 石世
新兴王 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 前凉
武公(明王) 张轨
元公 张实
成王 张茂
忠成公(文王) 张骏
敬烈公(桓王) 张重华
哀公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敬悼公(冲王) 张玄靓
悼公 张天锡
8.2.1.5 后凉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建康公 吕隆
8.2.1.6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李歆
李恂
8.2.1.7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8.2.1.8 北凉
建康公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8.2.1.9 前燕
襄公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儁
幽帝 慕容暐
8.2.1.10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昭武帝 慕容盛
惠文帝 慕容熙
8.2.1.11 西燕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8.2.1.13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8.2.1.14 夏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平原王 赫连昌
昌定王 赫连定
8.2.1.15 前秦
苻洪
景明帝 苻健
厉王 苻生
宣昭帝 苻坚
苻宏
哀平帝 苻丕
高帝 苻登
末主 苻崇
8.2.1.16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8.2.1.17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末主 乞伏慕末
8.2.1.18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8.2.1.19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8.2.1.20 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 南北朝
9.1 南朝
9.1.1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太子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淮
9.1.2 齐
高帝 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9.1.3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宣帝 萧言
明帝 萧岿
后主 萧琮
9.1.4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后主 陈叔宝
9.2 北朝
9.2.1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 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 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攸
9.2.2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9.2.3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9.2.4 北齐
文宣帝 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9.2.5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10 隋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11 唐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武后 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 武则天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 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 李拀
11.1 南诏
南诏
11.2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 大武艺
渤海文王 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 大华兴
渤海康王 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 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12 五代十国
12.1 五代
12.1.1 后梁
太祖 朱温
末帝 朱瑱
12.1.2 后唐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12.1.3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少帝 石重贵
12.1.4 后汉
高祖 刘知远
隐皇帝 刘承佑
12.1.5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
恭帝 柴宗训
12.2 十国
12.2.1 吴越
(904年-978年)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12.2.2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12.2.3 荆南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12.2.4 楚国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马希崇
12.2.5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睿帝 杨溥
12.2.6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12.2.7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12.2.8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12.2.9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
12.2.10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13 宋
13.1 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宗 赵光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 赵顼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13.2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 赵淳
宋宁宗 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 赵显
宋端宗 赵昰
赵昺
14 辽
辽太祖 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 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 耶律倍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萧太后 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5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16 金
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 完颜承麟
17 元
元太祖 铁木真 (成吉思汗)
元睿宗 拖雷 (监国)
元太宗 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贵由
海迷失后 (称制)
元宪宗 蒙哥
元世祖 忽必烈 (薛禅汗)
元成宗 铁穆耳 (完泽笃汗)
元武宗 海山 (曲律汗)
元仁宗 爱育黎拔力八达 (普颜笃汗)
元英宗 硕德八剌 (格坚汗)
泰定帝 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阿速吉八
元文宗 图帖睦尔 (札牙笃汗)
元明宗 和世剌
元宁宗 懿璘质班
元顺帝 妥懽帖睦尔 (元惠宗)(乌哈图汗)
18 明
明太祖 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 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 朱棣,年号永乐 (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 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 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 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 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 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 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 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 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 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 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 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 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 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 南明
福王 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 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 朱由榔,年号永历
19 清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尝试从廿五史等工具书中搜集大量帝王资料,编制一览表,包括朝代、称号、生殁年代、在位年代、登基岁数、年号等,并在备注中列出死因。试将这四百多位帝王之资料浓缩在此文中。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七十岁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六十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五十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岁的汉质帝刘缵,六岁的元宁宗、两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为。然而,有些皇帝才几岁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几十年,而且影响相当深远。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汉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过40年的有11位, 包括辽圣宗(49年)、明神宗万历帝(48年)、梁武帝(47年)、辽道宗(46年)、元顺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刘备的儿子阿斗、蜀后主刘禅(40年)。 在位超过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绪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过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辽太宗(20年)、顺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祯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则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后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丰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满十年的皇帝超过240位
希望采纳
金世宗完颜雍的父亲是谁 金世宗家庭成员介绍
完颜雍的父亲是谁
完颜雍的父亲是金睿宗。金睿宗原名为完颜宗辅,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三个儿子。金睿宗生于公元1096年,卒于公元1135年,享年40岁。金睿宗在军事方面十分出众,屡次率兵征战南北,立下了非常多的军事战功。有历史资料记载说,金睿宗完颜宗辅气度宽厚,对人热情而善良。
完颜雍的父亲完颜宗辅画像
为人正直诚实,身材高大伟岸,士兵们都很敬畏完颜宗辅。完颜宗辅年少时,跟随父亲完颜阿骨打征战四方,在实践战场上培养了他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
公元1122年,完颜宗辅和乌古乃平定了黄龙府的叛乱。当时,完颜宗辅率兵前往黄龙府,只用了较短时间就平息了这场叛乱。公元1127年,完颜宗辅为封任为右副元帅,率领士兵前往燕京驻扎。同年十一月时,完颜宗辅率兵从河间进攻,攻下了青州等地。第二年,完颜宗辅再次带兵作战,在乐安一带大破北宋二十万士兵完颜宗辅简介,获得了巨大胜利。随后,完颜宗辅继续率兵占领了开德和大名等地,随后平定了河北一带。之后,完颜宗辅率兵进入洛水一带,当时宋代将领张浚率领了六万起兵和十二万步兵在富平囤积。随后,完颜宗辅和张浚开展,完颜宗辅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大破张浚十八万士兵,进一步挺进了中原。
完颜雍的父亲完颜宗辅一生基本都是在作战中度过,早年间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开创金朝疆土。金朝建立后,完颜宗辅率领士兵征战四方,扩大金朝的统治疆域。公元1135,完颜宗辅在妫州途中因病去世,享年40岁。儿子金世宗即位后,追封父亲完颜宗辅为金睿宗。
完颜雍的老婆
根据历史记载,金世宗完颜雍共有八位老婆。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完颜雍的正室,元妃张氏元妃李氏、贤妃石抹氏、德妃徒单氏、柔妃大氏、昭仪梁氏、才人石抹氏都是完颜雍的妃嫔。完颜雍和妻子乌林答氏都在同一年出生。乌林答氏出生在一个显赫之家,是石土黑的女儿。
完颜雍的老婆乌林答氏画像
完颜雍和乌林答氏5岁时,双方家长便为俩人定下了婚约。公元1140年,完颜雍和乌林答氏年满十八岁,双方举行了婚礼。乌林答氏聪慧勇敢,深得家族长辈的喜爱。完颜雍和乌林答氏成婚后,俩人相敬如宾,异常幸福。不久之后,乌林答氏就剩下长子完颜允恭。乌林答氏不但温柔贤淑,将家中的事情打理的井井有条,她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女性,经常帮助完颜雍处理事情。完颜雍和乌林答氏是一对共经苦难的夫妻,在完颜雍人生最失意的时候,乌林答氏一直陪在完颜雍身旁,陪他度过很多难关。
关于完颜雍七位妃嫔,历史上没有过多的描述和记载。金世宗的妃嫔元妃李氏不知何年出生,她时南阳郡王李石的女儿。公元1161年,金世宗封任李氏为贤妃,完颜雍在封李氏时,还没有追封乌林答氏,从中可以看出,金世宗很喜欢这位李氏。第二年后,金世宗又将李氏加封为贵妃。公元1167年,封任李氏为元妃,以后宫地位来说,元妃仅次于皇后。加上,乌林答氏皇后已经去世,后宫最高地位便是元妃李氏。
金世宗的孙子
金世宗完颜雍据记载有十个儿子,但是他有记载的孙子却只有大儿子完颜允恭和第七个儿子完颜允济的十一个儿子为孙子。
金世宗完颜雍
完颜允恭在金世宗即位就被册封为楚王,在大定二年的时候,赐名为允迪,被立为皇太子,之后改为允恭。他的七个儿子也就是金世宗的孙子分别是金宣宗完颜珣、金章宗完颜璟、郓王完颜琮、瀛王完颜瑰、霍王完颜从彝、瀛王完颜从宪,温王完颜玠。
完颜永济,字兴胜,他是金显宗完颜允恭同父异母的弟弟,还是金朝的第七位皇帝。金世宗的孙子也就是完颜永济的四个儿子分别是梁王完颜从恪、完颜琚、完颜瑄、完颜璪。
完颜珣是金世宗的长孙,金显宗完颜允恭的庶长子。金朝的第八位皇帝。金宣宗不善外交,他先向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求和,不想因为南迁汴京触怒蒙古,两国开战,他与西夏断交,还发动侵宋的战争。于是金国三面受敌,在加上内部不和,国家危在旦夕。于是在内忧外患中走完他的一生,病逝于南京开封府。
完颜璟,小字麻达葛,金世宗的孙子,完颜允恭的儿子。金朝的第六位皇帝。开始封为金源郡王,在父亲完颜允恭去世不久被立为皇太孙,金世宗驾崩后继位为金章帝。他在位的时候政治还算的上清明,后世称为明昌之治。但是之后不思朝政,又因为天灾的出现使国力衰退,又因为蒙古的崛起,成为金国覆灭的隐患。
完颜琮,完颜允恭的儿子,在章宗即位后被封为郓王。完颜瑰,完颜允恭的儿子,完颜琮的弟弟,章宗即位,被封为瀛王。完颜从彝,完颜允恭的儿子,章宗即位,封沂王。完颜从宪,完颜允恭的儿子,章宗即位,封为寿王。完颜玠,完颜允恭的儿子,章宗即位,封为温王。
完颜从恪是完颜永济的长子,金哀宗离开汴京,崔立拥立完颜从恪为梁王,在汴京被蒙古攻克,完颜从恪被杀。完颜琚,完颜永济的第二子,封为蒋王。完颜瑄,完颜永济的第三子。
完颜璪,完颜永济的第四子。
小尧舜金世宗
尧舜是古代汉族历史上,两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由于他们的治理有方。被后人尊奉为圣贤人物。那么被人称为小尧舜金世宗何德何能有此称呼呢?在下面就让我们来仔细浏览一下有着“小尧舜”之称的金世宗完颜雍的功绩吧。
金世宗完颜雍彩塑
在推翻了海陵王完颜亮的统治之后,完颜雍成了金世宗。在完颜雍继位后,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内政治理和百姓生计的发展方面。他对前朝的为官制度做了简单的增减,进一步的加强了皇权的统治。
在民生上,他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他把原来参加南征的步兵都遣散了,还派官员去 *** 起义频繁的地方去安抚百姓,招抚他们只要归农就赦免他们造反的罪名。在大定六年更是结束了同宋朝的战争,只留下了六万的士兵做储备,其余的士兵都放他们回家了。
在社会经济上,金世宗采取积极提倡农业生产,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招收流亡的百姓,开垦新的徒弟。为了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经济完颜宗辅简介,他崇尚节俭,听说,一次他在吃饭,女儿来了,却没有多余的饭菜给女儿吃。他还市场教育太子、亲王,告诉他们要节俭,还指着自己的衣服说我这件衣服已经三年没有换新了。正是因为金世宗能后认清统治者和百姓之间的关系,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他除了“两税之外,一无横敛”也,没有私自动用国库的资财,不过数年,国库充实,民间殷富。所以当时的人敬称金世宗为“小尧舜”。
乌林答氏 金世宗
乌林答氏是金世宗的皇后,不幸的是,金世宗在登基之前,乌林答氏便香消玉殒了。金世宗登基后,感念乌林答氏的美德和品行,便追封乌林答氏为昭德皇后。公元1123年,乌林答氏在女真一个贵族家庭出生。在她5岁时候,父母将她许配给了同龄人完颜雍。
金世宗戏剧剧照
等到乌林答氏18岁时,便于完颜雍成亲。乌林答氏对完颜雍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完颜雍13岁时,父亲完颜宗辅因病去世,随后母亲出家。此时的完颜雍十分孤独,后来乌林答氏嫁给他后,带给了完颜雍温暖和亲情。乌林答氏不但贤惠聪颖,她还是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当时,金熙宗喜怒无常,皇后乘机夺取朝政大权,杀掉了很多朝中人士。完颜雍在朝廷中如履薄冰,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因此而丧命。乌林答氏知道完颜雍的苦恼后,便劝他将父亲完颜宗辅传给他的稀世珍宝白玉带送给金熙宗。完颜雍考虑再三,舍不得宋人,乌林答氏对他说,如果人不在了,宝物在还有什么用处。完颜雍顿悟后,将白玉带送给了金熙宗,金熙宗大喜。后来金熙宗杀掉很多大臣时,却没有杀害完颜雍。1149年,完颜雍的哥哥完颜亮登基为皇帝。期间,为了稳固政权,不惜排除异己。完颜雍胆战心惊,毕竟完颜亮对文武双全的完颜雍很是忌惮。乌林答氏觉得完颜亮和金熙宗有同样的爱好,便让完颜雍把家中珍贵的宝物全部献给了完颜亮。完颜亮认为完颜雍是个胆小之人,便对他没有了戒心。
后来,完颜雍担任济南尹时,海陵王完颜亮早已听说乌林答氏长相貌美,便让她到中都。乌林答氏知道完颜亮的意图,走到半路时,她为了保全贞洁跳河而死。
金世宗改革
虽然完颜雍顺利的登基了,但是当时的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当时内部有着金朝的贵族争夺权力,外有各个族的任人民起义。所以完颜雍开始稳定政局。他安抚原来的大臣,对被海陵王无故降职的给予改正,量才录用。安抚和拉拢女真贵族,对原来反对他的不计前嫌仍然重用。
金世宗 剧照
之后金世宗便开始大肆改革,他整肃吏治,改革吏治的内容:一是任用人才,不在讲究出生。只要你是个贤才,不在注重你的资历。二是做官的升职要看政绩。要符合实际的政绩,而不是弄虚作假,应付上级的政绩。所以在金世宗的统治期间涌现一批在政治上能有所作为,清廉正直的官吏。三是官吏在到了某个年龄就要推下去了,让位给年轻人。因为人老了精力就不像以前年轻的时候那么充足。所以他规定朝中大臣六十岁就要辞去官职。金世宗还集中了权利的分布,加强了皇权的统治力。
在经济上金世宗改革的力度很强,他颁布了免奴为良的诏令,这是为了与民休养生息,不但安定了社会秩序,还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他还重视农桑,开垦新的土地,对增产的人给予奖励,减产的理所当然给予惩罚,还鼓励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对于有灾害的地区,还有减免租税的政策,减轻了百姓们的负担。所以自他继位开始,金朝的经济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
金世宗完颜雍的父亲是谁 金世宗家庭成员介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1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