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和孙权的晚年怎么度过的谋士说了相同的话

众妙之门 2023-07-01 08:20:55

曹操和孙权的晚年怎么度过的谋士说了相同的话

中国自古以来出现了许多圣明君王,但是却没有一个王朝能逃过兴替的命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那些优秀的君王们虽然能够做到自己很伟大,却管不了身后事。而评价一个君王最重要的标准也只有两个,一个是其生前是否创造了伟大的事业,另一个则是他是否培养出了优秀的接班人。

三国时期雄主辈出,董卓、袁绍、曹操、刘表、刘备等人都是一代枭雄,不过最终得以成就鼎足三分的人却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而三人中又以曹操最为强大。曹操不仅自己文治武功了得,而且教育后代非常有一套,他的儿子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个个青史有名,尤其是曹丕和曹植,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非常高。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领域的最高水平,而曹植一个人又被称为天才才共十斗,他一个人才高八斗,名气非常大。

这样的情况下,曹操晚年就遭遇了幸福的烦恼。曹丕和曹植两个人都很聪明,各有特点,到底选谁做自己的继承人呢?于是曹操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自己手下最聪明的谋士贾诩,贾诩看人很有一套,最初跟随董卓,整个三国乱世几乎都是最初贾诩一个人为了自保而搞出的阴谋,因此他又有“毒士”之称。

《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曹操曾经屏退左右,单独问贾诩,应该传位给谁。结果贾诩不说话,后来曹操接着问道“我跟你说正事,你为什么不说话呢?”贾诩回答“我在想一件事情。”曹操问“你想啥哩?”贾诩回答:

“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曹操听到这句话后,大笑一声,就决定立曹丕为继承人。因为贾诩所提到的袁绍和刘表都曾经废长立幼,结果导致内部发生动乱,尤其是袁绍后人,互相争斗最后全部死无葬身之地。

与曹操并称的孙权,晚年也遇到了相同的事情。照理说孙权手下也是能人辈出,孙权本人也是见识宏大的人。然而当陆逊全力阻止孙权平等的对待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时候,孙权对陆逊非常恼怒。从孙权的表现来分析,应该是个多情种子,在后宫里雨露均沾,因此喜欢的儿子也很多。即便是设立了太子,却依然让孙霸和孙和享有悠扬的地位和朝拜。结果二人各自结党,展开了内部斗争,孙权看到党争,就想废掉太子。

这个时候,陆逊就劝说道:

“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

孙权不允许之后,他有要求亲自到健康,要跟孙权辩论长幼之分。陆逊全力支持太子,也是为了东吴着想,无可厚非。但是孙权却非常生气,把跟陆逊几个支持太子的外甥全部流放,并且不断的派人去责备陆逊,陆逊终于愤恨而死。这位曾经作为主谋干掉不可一世的关羽,曾经在夷陵搞死一代雄主刘备,曾经让魏国大将曹真饮恨而死的大智者,仅次于诸葛亮的武庙士哲,就因为这件东吴的内部争斗,被气死了。

而孙权因为最终没有听从陆逊的劝说,他死之后,整个东吴各个党派的势力终于压制不住了,发生了多次惨绝人寰的内斗,兄弟相残,大臣互相攻伐,君臣互相杀戮,终于国力一天天衰弱,孙权死后不到30年,国家就灭亡了。

很多人就此认为,从这件事情上,确实能看到曹操比孙权强多了。认为贾诩和陆逊说的是同样的事情,而且都很有道理,结果曹操采纳,孙权却拒绝了。然而我们从另一个方面对比贾诩和陆逊各自回复自己主攻的方式,却不难发现,如果把贾诩放到孙权手下,陆逊放到曹操手下,恐怕曹操最后会立曹植,而孙权也不会废长立幼了。

假如,贾诩当初态度坚决的支持曹丕,作为纵横四方的老政治家,曹操一定为认为贾诩和曹丕结党。而且看似曹操在问贾诩,实际上本身可能也在试探贾诩和曹丕究竟有没有结党。《三国志》记载,曹丕确实曾经有意拉拢贾诩,但是贾诩却告诉曹丕好好向学,别多想。因此贾诩面对曹操的提问并不着急,而是等曹操执意追问的时候才回答,并且用了两个案例来表明态度---自己不站队,只讲理,曹公请自己判断吧。

而至于陆逊,本身就在东吴有很深的根基,是孙权怀疑的对象。结果内斗发生后,陆逊连自己的安危都不顾也要保太子,这还了得?身为皇帝,为了大权独揽连自己的亲儿子都能杀,何况这种外姓人如此不遗余力的干涉自己的家事?因此在废长立幼这件事情上,曹操做对了,孙权做错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陆逊最终不得善终这件事情上,本身还是这位贤者自己未能远虑,自讨苦吃。

曹操对孙权极尽赞赏,孙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孙权,三国鼎立的霸主之一,许多人看三国焦点都放在战功卓著的武将和运筹帷幄的谋士身上,而孙权基本上不怎么被关注,甚至可以说被“边缘化”。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的说一说东吴雄主——孙仲谋。

在《三国志》中对孙权的外貌并未进行直接的介绍。只是说:“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十五岁成为阳羡这个地方的长官,介绍的颇为简单。

而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叙述:孙权生得方颐大口,碧眼紫髯。使刘琬入吴,见孙家诸昆仲,因语人曰:“吾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亨高寿,众皆不及也。”说孙权长的方脸大嘴,绿色的眼睛紫色的胡子,型貌奇伟。只是我有些不明白孙权这幅鬼样子,刘琬是怎么看出孙权大富大贵还高寿的。不过这副长相是演义而来,我想不必过于纠结这个问题。

那么孙权能在乱世三国提领江东,他的能力究竟如何呢?在孙策交代遗言的时候对孙权说了这样一段话。谓曰:"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就是说孙权争夺天下不如孙策,而孙权擅长保家守土。不过我觉得孙策有些看错了孙权。

《三国志》有这样一句话:“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充分说明孙权治军有方,并不比他的兄长孙策差。

《三国演义》中从侧面描写孙权有多优秀的段落。操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曹操说生儿子就应该像孙权,刘表的儿子和孙权比简直就是猪和狗一样。可见曹操对孙权多么的欣赏。

那么孙权自己的武力又如何呢?有这样一段记述“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孙权扔出双戟,把老虎废了,虽然不能和曹操徒手抓野兽比,但也相当厉害了。

孙权经常亲自带队和曹军主将互相攻伐,比如张辽、乐进、李典等人,所以孙权也是一位文能治国安邦,武可冲锋陷阵的人物。

刘备、曹操、孙权的功与过?

当然是乱世枭雄曹操

俗话说:天下三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凡在此时期,必然是一个战乱纷纷,豪杰辈出的时代,三国便是这样一个历史时代。说到三国,人们马上联想到很多历史人物,诸如曹操,关羽,诸葛亮,而其中争议最大的人,便是曹操。有些人对曹操评价很高,有的人认为曹操是一个人品很差的人,那么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君主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这位乱世奸雄的内心深处。

曹操,表字孟德,小名阿瞒,本姓夏侯,因其父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遂后改姓曹。曹操自幼生在宦官家庭,十六岁举孝廉,后有又在大将军何进手下做官。何进被诛后,他假心事董卓寻机行刺,不想事情败露,慌乱逃跑后在家乡借用其父家产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开始了他的征服之路。首先,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争取到主动权接着又四处征讨,灭吕布、战张绣、灭袁术、逼刘备,官渡之战一举歼灭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在罗贯中笔下,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好弄权术,残暴不仁,嫉贤妒能,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形象,这的确是很损坏曹操形象的了。在我看来曹操的为人是三国中做得最好的一位,试问如果曹操真的如同《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形象,那曹操将官之中因何会有张辽、夏侯敦一样的大将,又怎样能战胜袁绍一统北方的呢?显然上述对于曹操的描写只是片面的。那么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上看,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第一,曹操是一个深谋远虑善于随机应变的人。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曹操曾表明过自己志愿,汝南的许绍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是说曹操生于和平年代必然会位列三公成为辅佐皇帝的优秀臣子,但他出生于东汉末年,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曹操被赋予的历史使命是结束这个纷乱的战争,所以曹操的命运就是成为一代奸雄。他从小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一直都在广交豪杰、招揽贤士,这不得不说曹操的城府极深,深谋远虑。
第二,曹操是一位很有才华、善用人才的智者。这一点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在文学上,曹操、曹植父子是与“建安七子”齐名的一代文豪,曹操的许多诗词歌赋至今还广为流传;军事上,曹操打仗指挥有方,治军甚严,还曾“削发代首”,深得民心;政治上,曹操曾提出过“屯兵种田”的政策,让士兵们边守疆土边种田,既增加了粮食还锻炼了身体,这支军马后来就成了魏国的主力军。在用人方面曹操做得也算很不错了,陈琳在袁绍手下任主簿时曾给曹操写信,信中大骂曹操不仁,连十八代祖宗都骂了,后来曹操俘虏了陈琳提及此事,曹操说:“写的那信是各为其主,我不怪你,但你骂我就好了,骂我祖宗干什么呢?”然后淡淡的一笑,依然让陈琳在自己的手下做主簿;还有许攸,也是从袁绍那投奔过来的,曹操听闻许攸来了,光着脚就接出去了,这难到是说曹操嫉贤妒能吗?但是荀彧之死的确是曹操的一大败笔,曹操一生对他的谋士们都很重视也很尊重,荀彧是曹操心目中最理想的一位谋士,他也为曹操做了很多大事,曹操称霸的蓝图就是荀彧设计的。但曹操后期野心爆发,残暴的王者本性显示了出来,借进位魏王之事,杀了荀彧,这实是曹操残暴不仁的表现。
第三,曹操还是一位很可爱,积极向上,关心他人的积极乐观主义者。例如曹操临死前下遗嘱的时候,一般人都是关于财产立嗣之事进行嘱托,可曹操很奇怪,他对所有臣子进行嘱托,对家中之事也念念不忘,时时刻刻地在想着自己的妻儿们。这点上曹操可谓是一位好男人,好丈夫。说他乐观,这确实不假,纵观曹操一生他很少哭,大部分时间是笑的。无论冷笑、奸笑、坏笑、大笑在曹操身上都能找到,而他哭只有三次,一次是哭父亲,一次是哭典韦,最后一次是哭郭嘉,而这三人都是曹操生命中很有代表意义的。父亲代表他的亲人,典韦代表他的武将,郭嘉代表他所有信服的谋士们,这也是曹操关心他人的一面。
第四,曹操是一位知错就改、懂得承认错误的人。他一生大事做得很多,错事也不少,但在处理问题上,他的表现堪称三国所有英雄中的第一名。在战胜时,他不贪功,所有的功劳都给部下,赏罚分明;战败时,他也不会将过错推脱给其他人,会先从自身出发找原因,找到自己指挥上的失误,做自我检讨。在乌丸战前夕,曹操召集众将开了个紧急会议,研究是否进兵乌丸,将士们各执一词争执不休,最后在郭嘉的极力支持下,曹操率一支轻骑奇袭乌丸,消灭袁氏余党,但曹操也伤亡惨重。回到许都后,曹操下令把不支持打乌丸的人都找来,这部分人以为曹操会惩罚他们,可到了中军帐曹操却对他们进行了嘉奖,并对自己做出了检讨说:“乌丸一役我军虽取胜,但伤亡惨重诸君之见是很有道理的。”曹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可见一斑。
第五,曹操还是一位为人谨慎却疑心太重、有时不明事理、独断专行的人。有句他的名言就证实了这一点“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彻底暴露的曹操的本性和称霸中原的野心。曹操用兵谨慎是仅次于诸葛亮和司马懿,但他的谨慎又有所不同,是过于谨慎以致对任何事情都疑心过重,在这点上曹操吃了不小的亏,甚至差点连命都搭上了。周瑜就利用了曹操的这一缺点,借蒋干下书之际利用他的疑心杀了蔡瑁和张允,使得曹操在赤壁一战中大败亏输,再不敢轻易打江东;再就是神医华佗,本是一颗济世救人之心,却被曹操误以为是谋杀,结果曹操的疑心害了华佗,也毁了他自己。
曹操在戏剧方面也涉及很深,他的脸谱黑色的墨彩代表他的奸,但两侧的白印也肯定了他作为一位“雄”对历史的贡献。这就是曹操,无论是人对他有什么评论,他一直都按着自己的路子走。他,乱世之枭雄——曹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1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