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丹书铁券的故事。
丹书铁券可不是明朝特有的,而是在汉朝就已经存在了。它是刘邦为了犒劳那些和自己一起打江山有功的大臣的一种奖励。领了这个丹书铁券,便可以获得免死的权利,和我们常说的免死金牌是一个意思。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领了这些丹书铁券的大臣就永远不会有杀生之祸,因为刘邦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此物虽可免死,但假如有人谋反,朕照样会统帅天下兵马将其全部诛杀。”也就是说如果是谋反这种大罪,就算是有丹书铁券,也是照样要被处死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个例外,导致朱元璋后来派发的丹书铁券几乎是一块废铁。朱元璋本是一个贫穷的和尚出身,能够最后夺取天下,建立明朝,一路走来跌跌撞撞,更少不了自己身边的开朝大臣们的鼎力相助。虽然朱元璋做上皇帝之后,给徐达、李善长、汤和、邓愈、李文忠、冯胜、耿炳文、傅友德、唐胜宗、陆仲亨、费聚、赵庸、华云龙、朱升等人等赏赐了丹书铁券,但是内心其实是很不放心他们这些大臣的,怕他们会有一天夺去朱家的江山。
这些大臣以为自己有了丹书铁券,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可殊不知朱元璋为了保卫自己的政权,是不择手段的。他开始借用“谋反”的罪名,诛杀那些开朝大臣。一开始是利用胡惟庸谋反一事,杀掉了李善长。后来的蓝玉案,也是借蓝玉谋反一事,牵连了很多手持丹书铁券的大臣,所有能威胁到朱元璋权力的大臣,几乎全部被杀。
但是丹书铁券也不是完全没有用的,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就因为这个丹书铁券,得以免于一难。当时的徐辉祖是站在建文帝这一边的,他深受建文帝的重用。我们也知道,后来的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取代了建文帝,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朱棣胜利之后,很多之前跟随建文帝的大臣都归顺于他,但是徐辉祖这个人有自己的脾气在,他很不屑朱棣这种行为,所以在徐家的祖庙里,一直不肯出来拜见朱棣。
朱棣这下就被完全激怒了,扬言要杀了徐辉祖。徐辉祖这时候就拿出了自己父亲传下来的丹书铁券,说朱棣不能杀他。朱棣虽然生气,但是他深知自己上位是名不正言不顺的,要是这个时候杀死了徐辉祖,世人肯定会觉得自己竟然还违逆先帝的意愿,更加不能说服民心,让大家从心里归顺他。所以朱棣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就放过了徐辉祖。
不过,这个徐辉祖虽然逃过了被处死的命运,但是还是被削去了爵位,被终生囚禁至死。不过好在徐辉祖的姐姐是朱棣的皇后,所以在徐皇后死了以后,朱棣又开始挂念起徐家了,于是决定善待徐辉祖的后代,也恢复了徐辉祖魏国公的爵位。
从朱元璋颁发丹书铁券到这些大臣们的最后的结局我们可以知道,古代的皇权是高度集中的,更是无人能及的。
细想之下,丹书铁券是历史上最细思恐极的东西,也是历史上集权谋厚黑于大成的物件。
丹书铁券,顾名思义,在一块铁牌子上用丹砂记录下开国功臣们的功德以及皇帝对他们的承诺。一开始这个?丹书铁券?只是记录功臣们的功德,性质相当于一张铁做的奖状。
跟我们小朋友三好学生的奖状性质差别不是太大,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大臣们再接再励,继续创造下一个辉煌。
但是在皇权衰微期,这个丹书铁券的性质慢慢就变了,变成了皇帝给拥立有功的大臣们的保证书。
甚至内容会详细到宽恕持有人以及他的家人及子孙无论犯了什么律法,都可以免除几次死刑,朝廷的相关司法部门不得按律惩罚。
这本质上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这里面透露了一个思细恐极的逻辑,那就是只要这个?丹书铁券?存在,就意味着臣子?要挟?皇帝的逻辑存在。
这相当于臣子们要求皇帝必须保证自己和自己亲人儿孙们的几世安全与荣华。关键是自己和子孙的行为竟然还不接受朝廷律法的约束。如果皇帝没有履约,那就是失信于天下。铁券记录的目的就是可以传之于后世的意思。
所以洪武3年,朱元璋给大明开国的。?六公二十八侯?颁发?丹书铁券?的时候,朱元璋敢发,底下的大臣们竟然也敢要。
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是没搞懂这玩意的含义。因为他不但减少了历代?丹书铁券?免除死罪的次数,连李善长、徐达这样的功臣也只免死2次,儿子1次。而此前历朝历代的丹书铁券,持券人至少免死3次起步。并且还在每份丹书铁券的背免死条款前加了个?谋逆不宥?的前提。(意思就是谋反除外)。
这说明了一个细思恐极的问题,朱元璋是认真的。至少让各位功臣们认为他朱元璋是认真的。朱元璋认真,也就意味着,他的确从心底里感念各位功臣们的功劳。自己是真的希望在特殊情况下,只要不是谋逆造反,朱元璋都会网开一面。
但是朱元璋从来都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他在发放免死铁券之前,他已经读明白了免死铁券的含义。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在没有丹书铁券这个保证之前,功臣们的身上是没有?民怨?的,此刻想要剥夺他们的军权,甚至消灭他们。在道义上是没有人支持朱元璋的,处理不好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朱元璋面对的是自己曾经的同乡、亲戚、朋友、义子、义孙。此刻他们是一股无法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叫?淮西勋贵?。朱元璋之所以一直等到洪武3年才开始赏功颁爵,那就是朱元璋没有考虑好,如何能够制约这帮?淮西勋贵?。
?欲令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丹书铁券里有一个最大的?福利?,事实上不是?免死?,这帮死人堆子里爬出来的人,事实上根本不在乎死亡的。他们更在乎的是,不受大明朝廷的相关司法部门的律法制约。是的,不管犯了什么样的法,大明的律法是判处不了他们死刑的,因此,他们会变得有恃无恐。就在这有恃无恐的情况之下,他们的?民怨?之声也会逐步沸腾。
处理一个驸马都尉欧阳伦,为朱元璋赢得了大义灭亲的好名声。所以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要借势,要师出有名。
而此刻朱元璋的时机也逐步成熟。因为丹书铁券的纵容,?淮西勋贵?已经成功地从朱元璋身上剥离,逐步成为人神共愤的利益团体。
而朱元璋此刻动手,就不再势单力孤,不再师出无名。连处理他们的理由,朱元璋也早早就写在了?丹书铁券?里,?谋逆不宥?。
从洪武13年?胡惟庸案?到洪武26年?蓝玉案?,历经十数年,牵连几万人;从胡惟庸到李善长,罪名无一例外,都是谋逆。
当初拿到?丹书铁券?的?淮西勋贵?们,还天真的认为自己高枕无忧了,谋逆是不可能谋逆的了,把?谋逆不宥?这一条放在?丹书铁券?上,简直就是多此一举。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为什么?保命的丹书铁券?会变成了?催命符??为什么多此一举的?谋逆不宥?,最终会成了自己无法辩驳的罪名?
在明朝,皇帝给大臣最高的奖赏就是免死铁券,其作用是将来大臣犯法,锦衣卫去家里杀人的时候,只要你没丢掉(估计也不会有人丢),而且在刀砍掉你脑袋前拿出来,就可以免除一死。很多的大臣为脑袋考虑,费尽心思想搞到一张,因为无论什么金券银券都没有这张铁券顶用,那些有幸拿到的,就会放在家里的大堂供起来,逢人来就会展示给对方看,似乎有了这张铁券就有两个脑袋。
明史。功臣铁券: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镠唐赐铁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损益焉。其制如瓦,第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
三年,大封功臣,公六人,侯二十八人,并赐铁券。公: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侯: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子兴、王志、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杨璟、康铎、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韩政、黄彬、曹良臣、梅思祖、陆聚 。
李善长: 免死铁券2张,己身免死两次,子免死一次 。
结局: 全家七十余人同时处死 。
徐达:世袭免死铁券一张 。
结局:相传朱元璋当年怕徐达威胁朝廷,赐他一大碗烧鹅吃。徐达因为对烧鹅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烧鹅。但皇帝所赐,又不能不吃。结果在涕泪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之後全身溃烂而死。另一说法是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吃烧鹅不一定死,但皇帝赐烧鹅就是赐死。所以还有人说他吃完鹅没有死,于是服毒自尽了。好一个忠臣!
长子辉祖因助建文,被永乐囚死 。
子增寿因疑与永乐有染,被建文手刃 。
蓝玉:世袭免死铁券一张 。
结局:灭门,株连一万五千余人死 。
邓愈:讨吐蕃病卒,世袭免死铁券一张 。
结局:长子因李善长案,坐奸党诛 。
……
查此免死铁券三十四家,本人不被杀,子女不坐胡蓝案者寥寥,能免此二劫,又不因靖难见杀者,共二家:
汤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二子皆卒于军,孙及曾孙早夭。
华高:远镇海南,无后。
是谓“引蛇出洞计谋高”。
免死券是催命符。
丹书铁券,与人们经常说的免死金牌是差不多的,作用功能都是“免死”,但是,这样的东西在历史上真的是有用的吗?在《水浒传》当中,柴进柴大官人是有丹书铁券的,他也正是依靠着这个做了很多事情,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丹书铁券的免死的作用,让自己得以做很多“违规”的事情。只是,既然柴进能够免死,为何最终还是被抓进大牢了呢?柴进也终于因此而无奈之下上了梁山,这样说来,丹书铁券岂不就只是一纸空文吗?
丹书铁劵(dān shū tiě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据考,汉高祖刘邦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而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现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最早在南北朝时期。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家喻户晓的小说《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确实有其历史依据。
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明代金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各等铁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子孙不免死。
要说老赵家是真的好,赵匡胤是少见的不杀功臣的皇帝,而且连前朝皇族都留着,宋朝以后的皇帝都恪守这一祖训,传到柴进这里,好日子到头了。
柴进生得气宇轩昂,一表人才,好习枪棒,专好结交江湖好汉,柴进前后接济了不少大腕,比如林冲,还有武松,宋江等。由于柴进的特殊身份,但凡社会上犯事的,哪怕杀人放火,柴进都敢让他住在自己的庄子里,这里成了罪犯们的世外桃源。柴进在江湖上的地位越来越高。
有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江湖地位又高,而且有丹书铁券护体,柴进怎么会选择落草呢?在宋江上梁山后,感念柴进之恩,想把柴进拉下水,柴进言辞拒绝,“男盗女娼”是最为不齿的,柴进皇族后裔,怎么也不会选择落草为寇。
事情的导火索是宅基地问题。还不是发生在柴进身上,是他的叔叔。他叔叔叫柴皇城,住在高唐州,也是锦衣玉食,还有一处花园子。这时,来了一个恶霸,叫殷天锡,他是知府高廉的小舅子,而高廉是高球的叔侄兄弟。殷天锡看中了柴皇城的花园子,要抢来。柴皇城为这事就给气病了,叫来了柴进。
柴进有丹书铁券,胸有成竹,自认为走正规渠道可以解决问题。于是去找殷天锡说理,本来事情闹不大,可他走时带着李逵。见面之后,两句话不对头,李逵上去就打,三拳两脚竟然把殷天锡给打死了。柴进有丹书铁券护体,自认为没事,只让李逵快回梁山。
不多时高廉就找来了,柴进虽然是皇孙,却没有实权,高廉就把柴进给绑了。柴进疏忽了,他走的急,没带丹书铁券,在堂上高廉要看时没有。高廉正在气头上,根本不管许多,把柴进打的皮开肉绽,柴进挨不过,只得招认,被钉在死囚牢。柴进心里苦,但柴进无话可说。之后梁山等人设法救出柴进,柴进一看没去路了,只好投靠梁山。
这里就有个问题,丹书铁券到底有用吗?假如柴进当时带着丹书铁券,会有不同的结局吗?
最早的丹书铁券的形式从汉高祖开始,韩信功高,刘邦曾经答应韩信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但韩信还是被布袋吊在空中用竹签扎死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大肆颁发丹书铁券,但拿到的基本都死了。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颁过丹书铁券呢。所以,只能把它看成是一种荣誉象征,皇帝有一万种理由杀你,要是真把它当护身符,那就太傻了。
柴进的悲剧就在于过度迷信丹书铁券,他被高廉抓住时,就算带着丹书铁券,高廉也会说是假的,是伪造,先毒打一顿再说,反正天高皇帝远,而且,我猜想就算皇帝知道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帝看柴家也烦,要不是碍于祖宗的面子,早把他家给办了。
还是李逵说的好,在柴进准备带丹书铁券上京告御状,掰条例,走程序时,李逵说:“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李逵说的是大实话,现在哪还有秩序可言,都是官官相护,欺负老百姓,可笑柴进没看透这点,一味迷信朝廷会给他公道,却不想被现实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此时柴进也看透了社会,心灰意冷,上了梁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颜良被关羽一击而死,他的实力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