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县令和县长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1 07:54:33

县令和县长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一县的最高长官的有个戏称叫“百里侯”,也就是说管理着近百里的区域,也算是比较形象的称呼了。官方的称呼有县令、县长、知县等,虽然他们都代表这个职位,但也有严格讲究的,尤其“县令”和“县长”这两个称呼,是有根本区别的。另外“知县”的称呼要晚于前面两个。

县衙图片

县令,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商鞅变法”,改变固有氏族聚集模式,整合小乡为县,最高行政长官就被称为“令”,这时候的县令是直接隶属于国军的。到了战国后期,秦国的郡县两级制形成,被很多诸侯国采用。等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再一次完善了郡县制,就引出了“县长”这个称呼。

毛驴县令剧照

秦、汉时期有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长”,这个规定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及三国时期。从这个规定来看,县令和县长的区别,在于管辖人口的数量;超过一万户的县才可以称“县令”,少于一万户的就只能称为“县长”了。除了管辖人数的不同,县令和县长的俸禄也是不同的,县令俸禄(六百石至千石)是县长俸禄(三百石至五百石)的两倍。

罗城知县于成龙·影视图片

魏晋时期,由于战乱等客观原因,一县所辖的户数大概是汉朝时的十分之一,如《晋令》载 “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已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到了南北朝,县的户数一般很少,但所有县的最高行政长官都称为“县令”了。隋、唐、两代,也都称县令,但会因为所辖户数不同,给予县令分级。

《让子弹飞》县长剧照

知县的称呼,应该是从宋朝开始的。虽然宋朝也有县令之称,但是一县长官是以在朝的官员担任,称“知某县事”,简称知县; “知某府事”,就是知府了。蒙古人建立元朝,又多了一个称呼叫“县尹”,同样的还有“府尹”。县尹的称呼在明朝也有使用,但明清两朝基本上还是以“知县”为正式官名。国民时期又回到了“县长”的称呼,当作一县的最高长官。

把古时候的县长叫做“县令”,“知县”和“县令”有什么不同?

县令和知县的区别:

尽管二者都是地方父母官,但是县令和知县还是有些许不同的,不过却还是有些许不同,首先就是在时代之上的不同。县令的称呼始于春秋时期,此时的中国正从分封制的行政制度开始逐渐转换为郡县制,原先分封的诸侯到地方上整治地方,所以这个时候的行政长官的名称便是“县令”,当然在《晋令》上记述更加明确了县令的职责,因为不是每一个地方官都称为“县令”,当时法律法规了人口超出一万的县方可以称之为“县令”,相反只能称之为县长,而这种称呼从东汉一直延续到了隋唐时期。

到了宋朝,县一级的行政单位则发生了改变,以前的县令更名称为“知县”,“知”楷音为“执”,很好理解,也就是掌管、管理的意思。从这时候开始,知县正式替代县令变成了县级的首长,直至清朝灭亡。其次,知县和县令也还有别的不同,在未实行科举制以前,县令一职大多是由地方势力所担任的,在“科举制”问世以前,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而当时的县令则是由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推荐的。

察举制假如实行的好,那么无疑会让国家也有很大帮助,但是“察举制”下更多的还是借助裙带关系上位的,这样子的状况除了是对一县百姓的不负责任,更主要的是针对中央王朝来说也是不利于控制的,所以在宋朝以前的军阀混战也是如此造成的。而到了宋朝之后,赵匡胤鉴于之前的藩镇势力的尾大不掉,开始实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知县一职和之前也有了不同,以前知县大部分是地方当地势力出任,而到了宋朝以后,知县一职则是由中央直接选派官员去地方上出任。

无论是从资质上还是从能力上而言,由朝廷任职的官员都要比地方官员强,最主要的是他们深受皇上的信任。因此我们常常也能看到一些知县不仅仅能够管理地方的政务,还能够管控当地的国防事务。这些官员们由皇上直接派遣,对皇上承担,因此知县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上对地方的所管。因此看似都是一县之长,可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宋代之前地方首长能够叫县令,而宋朝以后再叫县令可就要闹笑话了,用前朝的官制来称呼古时候甚至最大都能够定义为造反。

县长和知县有什么区别?

县长、知县、县尹,他们都是县的行政长官,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先秦时,县的建制刚刚形成,县长官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齐国的县长官称“县大夫”、楚国的县长官称“县尹”。此外,又有“县宰”、“县公”等称谓。秦统一六国后,县长官统称为“县令”、“县长”。按秦汉定制,人口满万户以上县,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的县,长官称“县长”。因此,县令大于县长。
县令和县长一直沿用到南北朝时期,至隋朝时,县长官通称为“县令”,不复称“县长”。
唐朝开始出现一个新名词——知县
当地方县令空缺时,朝廷直接派佐官管理某县,称为知县事,“知”就是主持的意思。
如:唐大中六年四月,“裴让权知县事”。但唐朝知县尚不是固定的官职,“因事而设,事已即罢”,县令还是主流。

宋朝时,县令与知县并存,“知某某县”成为常态和定制。
一般重要的县均由中央派人以朝内官的名义担任,称为“知县”,而通过其他渠道担任的则称“县令”。
因此,知县大于县令。
至明清,一县之长统称“知县”,县令消失。
另外,县尹也是“一县之长”的意思,春秋时楚国的县长官。楚国的县是边防重镇,拥有重兵,其长官称县尹,尊称为县公。

县丞和县尉。他们是县令、知县的副官。县丞始设于先秦,自后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是县令的佐官,地位仅次于县令,主要负责文书、仓库等的管理。县尉也是县令的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类似于县警察局局长。明清时,县尉一职被废止。此外,清代的县有时候还设有主薄、典史等职,是知县的属官,典史因为掌治安刑狱之事,职现与以前的县尉差不多,所以清人又习称典史为“县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631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